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pdf_第1页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pdf_第2页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pdf_第3页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pdf_第4页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建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姓名:肖景方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朱玲 2011-01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摘 要 i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建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之一。而快节奏的工 作效率和紧张的压力感给办公建筑使用者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私密 性差、物理环境不舒适、空间个性不明显等问题也都接踵而来。长此以往人们的身体健 康会受到上述压力的影响,而公共活动空间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空间载体之一。而与其 他地区办公建筑不同,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受地域所带来的严寒气候和地域性人行为特色 的影响有了它自己的特色,因此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也受到了地域性 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国内外对于办公空间的研究在不断更新,而对公共活 动空间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东北地区更是如此。因此东北地区 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方法不仅要满足现行规范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 析和理清影响因素与公共活动空间的关系,借鉴类似气候特征地区的设计手法,提出若 干能体现出地域特色、改善环境、合理利用空间的措施和手法,解决或解决现代办公节 奏给空间使用者带来的问题和压力。同时也希望为日后东北地区办公建筑的设计工作提 供一定的研究数据,作为日后相似空间类型深入研究的基础资料。 根据我国现实国情结合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调研、查阅资料等基础资 料的分析找到问题,从地域气候、地域文化、行为特色等特性入手进行分析并以现有研 究成果和实例验证,在公共活动空间诸多影响因素下找到一些适于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 共活动空间的解决措施和方法。研究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论文研究的缘起,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搜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立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制定论文的框架。 (2)、分析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理论基础,阐述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的关系,为论 文寻找理论基础。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3)、解析公共活动空间的一些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办公因素和行 为活动因素。对于研究对象有关的自然因素来分析对公共活动空间物理环境的影响,还 有地域性人文因素对公共活动空间布置的改变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办公因素和气候行为 特征对公共活动空间影响。针对不同办公模式中公共活动空间进行特点的分析,对公共 活动空间中严寒气候行为行为的特色进行研究。第三部分为第四部分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方法初探提供依据。 (4)、通过对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实例分析和前文的分析因素,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总 结出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手法关键词: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手法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bstract i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ffice buildings has become essential to peoples lives in one of the sites. the efficiency of fast-paced and intense feeling of pressure to the users of office buildings have brought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s and problems of a large, private, p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is not comfortable, personal space issues also follow. over time peoples health will be the pressure, and public spac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s one of the space vehicle. and different office buildings in other regions, the northeast regional office building in the cold brought by the local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ehavio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 office buildings northeast of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by the regional factors,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for the office space at home and abroad is constantly updated, while the public space of relatively small, with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even more so. therefore, office building northeast of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not only to meet current code requirements provided for the basic, but also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pace, drawing on areas of similar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techniques, can make a number of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rational use of spac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address or resolve the rhythm of modern office space for the user to bring the problems and pressures. also hope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office buildings in northeast china to provide some research data for future similar types of in-depth on the basis of space data.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foreign research methods in related fields, through research, data access and other basic data analysis to find the problem, from the regional climate, local cultur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to start to analyze research results and examples of existing verification many in the public space to find a number of factors for northeast public space office building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solve.research work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sis research and to identify subjects to explain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o collec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us, established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technical route, developing a framework paper. (2)analysis and study related 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heory described basis and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aper to find (3)analysis of public space in the natural factors office factors acticity and human factors.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factors o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impact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regional human factors on the public space to study changes in layout. office also studied iv abstract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e factors on the impact of public space. modes for different office space for the public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pace in the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of cold weather behavior research. the third part i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available basis. (4)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by case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eceding factors,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design technique. key words: northeast region; office building; public space; design techniques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论文 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过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沈阳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沈阳建筑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 (如作者 和导师同意论文交流,请在下方签名;否则视为不同意。 ) 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 不限 半年 一年 一年半 两年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图 1-1 现代办公疾病影响人们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国际建协在雅典宪章中将日常工作视为人类四大基本活动之一,而办公是十分主 要的工作活动。除了睡眠之外,人每天大约有 1/2 的时间是在办公场所渡过的,办公建筑 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家” 。因此办公空间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将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其重要性仅次于居住建筑,但其受关注的程度却远不及居住空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 速发展,办公建筑以一种势不可挡的速度迅猛发展,办公建筑是社会城市化、现代化和 高科技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要求,更主要的是满足人 们在精神和商业利益上的需求。 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人做过一项统计,美国的税收来源 83.5%是来自于办公建筑而 不是工厂。在中国办公楼税收比例还没那么高,但同样办公建筑已经不再像 20 世纪工业 时代那样,仅仅作为工厂的管理附属、接待站或者管理者的门面,而是真正成为了财富 的聚集地。办公建筑性质的这一种根本性变化,在办公建筑开发过程自然也越来越关注 建筑的使用者,尤其是创造企业最大价值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能否激发使用者的灵感、 能否提高脑力创造效率这些都成为衡量现代办公建筑的标准之一,但是在这种追求高效 率的背后我们也遗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人的健康与舒适度的问题。忽视了人的心理、情感 因素在高效率工作中的作用,会使高强度、快节奏工作给人带来疲劳、紧张的情绪。突 出人与机器的关系,隔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也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这些都是现代技术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随着进程的发展而日益严重。在办公建筑 中人们的工作压力大而无处发泄,导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办公楼疾病” (如图 1-1) ,所 以办公建筑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它的身上。在现代办公建筑开发 和使用的过程中公共活动空间担当起了这个平衡矛盾与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空间容器之 一。公共活动空间是从办公建筑中衍生出的,并且在 传统办公建筑重未受重视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它的出 现不仅仅是人们对现代办公环境要求的体现,更是人 们对办公效率的要求、对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等 理念的体现。办公建筑作为住宅以外最大的建设性项 目在我国的建设量是相当大的。如何设计东北地区办 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避免其给人们带来心理的病态症 状,以利于达到高效率、生理上的健康、心理上的愉 快舒适、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将是重中之 重。 办公建筑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不能被硬性的、 教条的模式所约束住,应当力求营造理性的、合乎人 2 第一章 绪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性化的氛围。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不仅仅需要重视外在表现的美感,也要与空 间功能和家具布置相结合,这才是创造空间环境优美的意义所在。尤其是东北地区作为 我国快速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我们国家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开发 的精神和策略落实了下来,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办公建筑的建设量将会增 加。东北地区自身气候上的特殊性,给我们设计增加了一些需要思考的气候性因素(如 冬天的保温;春、秋季风大的问题等) 。所以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难度 和重要性自然也应该受到了人们足够的重视。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明确对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有地域特色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 分析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找到其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 此类空间较成功的设计手法,为东北地区办公建筑的使用者创造出良好舒适的具有东北 地区气候特色文化特色和符合人行为特征的公共活动空间,解除或缓解人们在高效率工 作下的压力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同时也希望可以将这些经验加以推广到东北地区,为东北地区范围内办公建筑中公 共活动空间的设计更具鲜明的特色,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提供一些有用的设计经验。 1.2.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东北地区的办公建筑现在正处在发展阶段,与国内发展快的上海和北京地区相比较 还是比较落后的,随着零八年奥运会的到来,办公建筑的发展终于厚积薄发。首先 2008 年 1 月 18 日在北京举行了以“新北京、 新建筑-办公空间的品质追求”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与会专家就办公建筑如何适应未来发展、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如何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 注重品质化建设,如何与未来城市国际化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等问题进行了热烈 的讨论与交流。这些都预示着国内的建筑专家们已经开始对办公建筑重视了;另一方面, 公共活动空间在一些成功办公建筑案例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专家和空间使用者的认可, 那么如何设计出具有严寒地区气候、文化特色的、适合人使用的舒适性的公共空间的重 要性也同样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办公室的工作类型已经从单纯的程序性工作转向了信息交换、 与社会经济技术水平联系密切的办公建筑形式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工作强度 在加大,工作强度的加大使得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的降 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办公建筑中公共活动空间也开始突破了传统形式,从当初的单一 形式逐渐想多层次化方向发展,而且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对提高人们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环境质量、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益处是有目可见的。 1.3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由于近现代战事原因现代办公建筑的起步比较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办公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筑主要是利用原建筑进行改造。由于观念的忽略,因此办公建筑中还没有公共活动空间 在其中。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中期,办公建筑在国内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这 些都归因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后 20 多年国家所处于的大环境等等诸多历史原因, 所以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历史阴霆才渐渐散去, 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也开始重现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政治体制改革深入以及意识形态转变,我国办公建 筑的建设又进入一个新时代,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办公建筑,虽然其中大部分并无实质 性突破,但也有优秀例子。改革开放初期办公建筑还在追求建筑的三项基本原则:适用、 经济、美观。所以对于公共活动空间在办公建筑中基本上是没有的,就是简单的一条走 道两边是封闭性办公室的传统办公模式,其中很少能见到为使用者专设的公共活动空间 的设计。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的办公建筑也受到了国外建筑思潮的影 响。西方建筑设计思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建筑的机器美学观念不断受到挑战与质 疑。人们看到了理性与逻辑推理遭到冷遇,强调功能原则受到冲击,而多元的趋势、价 值观和选择正成为一种潮流,人们提出要在多元化的趋势下重新强调和阐述办公建筑的 基本方法,其中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各种使用性质办公建 筑的大量出现,在这些办公建筑中很多设计师和使用者开始注意到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 间出现的问题,希望可以改善人们工作之余的环境。 在最近的 10 年中,长期工作在办公建筑内的人们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病态状况,这 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并很快提出了病态建筑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概念。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病态建筑综合症是因为建筑物使用而产生的症状,包括眼睛发 红、流鼻涕、嗓子疼、困倦、头疼、恶心、头晕、皮肤搔痒等。而近年来专家学者建议 也将人们对室内气味产生的不满也纳入到病态建筑综合症中。大量调查分析表明人们大 部分的时间是在办公室内度过,而上述症状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都降低了, 特别是一些现代化密闭办公建筑内工作人员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 大空间办公建筑采用类似于工业流水线的方式设计出来的办公空间,极大地提高了 办公效率。但没有配合着合适的办公家具、通风措施、通讯设施和隔声措施,这种空间 显得拥挤、混乱、相互干扰较大,空间环境质量相对于小空间办公室差了很多。公共活 动空间也是如此,环境质量差、各种办公疾病的出现,同时噪声和空气质量问题的出现 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 在大空间办公建筑之后出现的景观办公建筑是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出现的, 它考虑了使用者作为人所具有的多方面社会需求和心理需要,尊重人的行为特征使办公 室成为一个由不同空间组成的有机整体,从而提高效率。虽然景观办公空间模式是一种 相对集中“有组织的自由”的一种空间模式,有利于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但是其较为自由和灵活的布局也常给结构柱网布置和设施管线铺设带来困难。景观办公 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的灵活性很小,在公共活动空间局部或大面积空间的功能和性质发生 4 第一章 绪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改变之后不能任意的改变,一旦公共活动空间随着功能和性质改变之后基础管线铺设的 困难程度也会浪费很多人力和物力。 到了 90 年代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越来越以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随之出现了名噪一 时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时通过调节人流、物流的数量,而且还调节了方向、速度和目 标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己有的实践已表明,虽然办公建 筑不可能离开高技术的支持,但以智能化为代表的高技术体系却并非是办公建筑以及公 共活动空间未来发展的万能钥匙。尤其对于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来讲,在公 共活动空间中单纯的引入高技术因素并不能真正解决目前出现的如人性化不够、空间个 性差千篇一律等诸多问题,反而由此引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初期投资增加、科技含量 是否名副其实等等。 在设计观念上国内很多建筑师没有对办公模式的转变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办公建 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起来最简单,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行,忽视理论指导作用,无暇思 考更多的问题,出现了“理论无用论”和“实践简单论” ,对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进行 不负责任的简单处理。在办公建筑内部仅提供办公空间,而未提供缓解压力的休息、娱 乐和交往场所,使得整个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缺少人性化、交往性空间和人情味,常使工 作人员除了工作外无处可去,最多也就是工间休息时在办公桌上打会儿牌、缺少饮水、 午休等辅助空间及设施。会形成办公建筑中的使用者平时不见面开会时才见面,大一点 的单位彼此在同一楼工作多年但并不熟识的情况并不少见。从上述种种情况来看,都是 因为设计实践没有根据办公模式进行有的放矢的深入设计所导致的。 近几年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 展,随着节能、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低碳的社会等观念的出现都给办公建筑公共活 动空间提出了多元化的思路。参数化设计和上海世博会中展示出的高科技产品都为办公 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扩宽了思路,特别是对于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东北地区办公 建筑公共空间更是如此。 1.3.2 国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真正意义上现代办公建筑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出现的,但那时还没有公共空间的 概念存在。办公建筑是工厂的附属,人们追求的就是效益,不考虑员工的利益。办公建 筑中公共活动空间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根本出发点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社 会的发展形势,追求经济利益。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早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效率专家开始研究办公室 的作业流程,越来越多的现代办公方式出现了,办公环境产生了本质的变化。此时职员 的办公室从平面设计上看与工厂很像,这是为了方便对员工进行管理及监督。公共空间 设计到建筑中去,在建筑师追求空间变化的同时利用起了灰空间,将建筑的室内与环境 有机的结合,也活跃了办公室内的工作气氛。应该说这是现代办公建筑中上公共空间出 现的前提或者说是雏形。 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世界经济的恢复期,一方面物质匾乏设计循简洁、实用、耐用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战后大规模的城市重建、人口膨胀、经济发展迅速办公空间随之加 速发展。很多跨国公司倾向于统一集中企业的运作,他们在大都市中心建造办公室。大 多数的室内空间都按照职员在公司的地位而加以标准化,阶级制度明显的反映在空间配 置上。在这种追求效率的大背景下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 世纪 60 年代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于是人们心中那份心理的、 精神的欲求便按捺不住了。白领文化阶层的形成对办公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 们对设计的要求更加苛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这些想 法被概括成为一个理念即景观办公建筑。虽然说这时候的公共空间还没有供员工进行休 闲娱乐,只是将绿化简单的引入到了室内,但是这时的公共空间还是通过视线上取得良 好的景观对空间的使用者进行补偿。 1973 年爆发的能源危机导致了办公设计的变化,欧洲开始放弃了风景化办公,成本 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员工抱怨“不适宜的温度、低湿度、无法忍受的噪音、暗淡的自 然光线、与外界的视觉障碍和自然通风的缺乏。 ”简单的公共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 求,除了这些主要的问题之外,可能与当时的办公文化也有些冲突。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国外办公建筑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就已经趋于成熟,人们在 关注办公建筑中办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也相应的把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与整体设计同 步进行。在经历了很多实践过后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共享空间、休息空间、娱乐空间等 空间出现了,同时生态理念也已经加入到了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中,人们也开始想体现 文化的价值。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知识 化、全球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等成为新办公建筑的主要特征。在这种前所未有的高 办公效率产生的同时空调等机械手段也加入了改善人们工作环境的行列中。这些因素导 致了白领阶层新的问题出现如“空调病”等。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节能、健康的问题。 公共空间这时又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公共空间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的作用是越发的重要。 现代建筑在生态、人文方面的要求,将办公建筑中公共空间列为也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为人而设计,注重人在空间中的感受,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设计方 法,都成为现代办公空间必须考虑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第一,调研、观察(发现问题) ;第二,分析、归纳、总结问题 的原因;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具体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阅读书籍、文献找到相应 的理论依据,从对办公建筑中公共活动空间的研究出发,进行实地的调研工作。通过对 实地调研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理论依据和数据的研究,对东北地区办 公建筑中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自然因素的影响、办公模式的影响、地 域性人文特征的影响。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公共活动空间的总结性结论,即设计原 则和设计手法。 (见表 1-1) 6 第一章 绪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解释论文研究的起缘,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阐述论文的研究目 的及意义,搜集国内外研究对象的现状和趋势,确立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最后 制定论文的框架。 第二部分:分析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理论基础,阐述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为论文寻找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解析公共活动空间中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于研究对象有关的自然 因素来分析对公共活动空间物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东北地区地域性的人文因素对公共活 动空间布置的改变进行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办公模式和东北地区办公建筑中与气候有关的行为特征对公共活动 空间的影响。针对不同办公模式中公共活动空间进行特点的分析,同时对公共活动空间 中严寒气候行为的行为特色进行研究。第三部分、第四部分都是为第五部分公共活动空 间设计方法初探提供依据。 第五部分:通过对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实例分析和前文的分析因素,用本文提出的方 法,总结出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手法。 1.5.2 论文框架论文框架 本篇论文的研究框架见表 1-2 资料收集 实地调研 时事资料 理论资料 分析与归纳 建立论文框架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 充实完成 分析与总结 表 1-1 研究方法 表格来源:自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7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缘起,讨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搜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明晰论文研究什么问题,针对什么问题。最终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论文 的研究框架。 8 第一章 绪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表 1-2 论文框架 表格来源:自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9 图 2-1 建筑热湿环境模拟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2.1 相关理论的研究相关理论的研究 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研究过程是利用在现有理论的研究成果或者在其基 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数据。合理的运用建筑环境学的数据和设计手法可以 使公共活动空间物理环境得到优化;建筑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归纳公共活动空间使 用者行为规律、设计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使用者季节性调研问卷和分析调研 问卷内容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建筑类型学更是在分析公共活动空间地域因素 和设计手法的过程中提供了理论支撑,利用建筑类型学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将冗 杂的公共活动空间问题进行简化,使问题的解决方法被快速的找出。下面将简述相关理 论的内容以及相关理论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2.1.1 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学 (1)、理论背景 建筑空间的环境质量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 和注重追求室内空间环境的舒适度,有很多的建筑师和学者开始注重建筑环境学方面的 研究。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开始在室内空间环境的舒适 度和节能性能之间寻找平衡点。20 世纪 80 年代在办公建筑中出现了“办公建筑综合症” 和“办公疾病” ,人们的观念已经从空间环境舒适度向健康角度转移,设计师也开始从健 康和节能性能之间寻找平衡点,特别是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方面更加突出了这点。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建筑能源消耗越来越大,人们在能源利用方面更加重视,设计师在可持 续发展方面注重建筑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建筑环境学的相关理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 进一步的充实和补充。 (2)、主要理论 建筑环境学主要研究了一切与人体舒适和建筑环境性能有关的科学、技术和服务设 施,包括气候因素、能量供应、人体舒适度、供热、通风、采光、隔声等各方面的因素。 第一,气候影响因素: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几何关 系和定量描述模型,各种术语的物理意义。太阳辐射 作用与建筑环境的热平衡关系、日照影响,建筑空间 的间距、形状与日照的关系。室外自然气候形成特点 和影响因素,由于人工的建设活动导致的空间微气候 特点包括热岛效应、空间布局与日照效果的关系。我 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如图 2-1) 。 第二,建筑热湿环境: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 太阳辐射热、透明和半透明材料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夜间辐射等基本概念。室内产热 10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图 2-2 建筑热湿环境模拟 图片来源:网络 图 2-3 空间的通风 图片来源:网络 产湿和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的特点和定量描方法。国 内外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不同类型负荷计算方法的 适用条件,着重介绍积分变换法的原理和方法。目前 国内外典型的建筑热过程与建筑空间热湿负荷模拟分 析软件(如图 2-2) 。 第三,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人体热平衡、人 体温度感受系统、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热感觉、热舒 适等基本概念。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的研究历史 与发展,热应力指数和风冷却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 法。 第四,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质量概念定义和发展,各种不同污染类型的评价指 标。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气流分布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气流分布的定性和定量确 定方法;不同气流分布形式的室内参数分布特点等。气流分布的评价指标:换气次数、 空气年龄、通风效率等。 第五,通风与气流组织:两种通风方法(自然通 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的原理以及通风量的影响 因素与确定方法。常见机械通风方式(混合通风、置 换通风和个性化通风)及相应末端设置。气流分布的 评价指标:换气次数、空气频率、通风效率等。适用 于气流分布研究的 cfd 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如图 2- 3) 。 第六,建筑声环境:声学的基本概念、声音的性 质和声音的传播规律。人的听觉特征以及噪声的评价 标准。建筑设计中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不同 吸声材料和建筑吸声结构的性能和作用在建筑设计上 噪声源隔离、吸声减噪的运用。建筑设备系统中控制噪声的方法,设备的隔声、消声器 种类、减振和隔振。 第七,建筑光环境:光学基本原理和概念,光的传播特性。人眼与视觉特征、人体 对光环境的反应、颜色对视觉的影响、视觉功效与舒适光环境要素。自然采光光源的能 量特性和光环境特性。各种人工光源的能量特性和光环境特性和适用条件;不同类型的 建筑空间的照明方式和设计方法。 (3)、建筑环境学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建筑环境学的内容与研究的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之间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个方 面:第一,建筑环境学首先需要体现的是室外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而办公建筑 公共活 动空间自然条件所需的自然条件可以通过建筑环境学的理论和总结方法来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11 图 2-4 建筑行为心理学相关学科 图片来源:自画 第二,建筑环境学中热湿环境的条件和人们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为人们在空间中的舒 适性提供给了依据,而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通过建筑环境学 的研究方式来确定公共活动空间的热湿环境。 第三,建筑环境学通过通风方式、空气质量来分析建筑空间所需要的健康空气质量, 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通过借鉴建筑环境学的数据可以确定空间适合空气质量的标准。 第四,建筑环境学通过对室内光环境的研究分析出适合的方式,所以办公建筑公共 活动空间的光环境也可以通过对建筑环境学的研究结果进行利用可以创造出合适的室内 空间光质量。 第五,由于办公建筑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很多例如阅读空间和休憩空间的声环境都 有很高的要求,可以利用建筑环境学声环境的研究进行改造和利用。 通过建筑环境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到公共活动空间环境的要求,也对办公建筑内不同 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出具体的环境要求标准,在研究过程中建筑环境学为公共活动空 间环境要求标准值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筑环境学是一门系统的环境研究学科,在 多种影响因素作用在公共活动空间环境下,针对不同功能公共活动空间可以找到最主要 的环境问题并加以改善可以使人们舒适感得到满足。 建筑环境学提供了改变或控制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合理的利用这 些方法和手段可以为办公建筑不同功能公共活动空间的改善措施提供了具体的手法。同 样通过建筑环境学我们了解了公共活动空间与东北地区气候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追求满 意空间物理环境和东北地区气候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公共活动空间。 这些都表明了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可以为公共活动空间物理环境舒适度的设计研究提 供了理论基础和改善的依据。 2.1.2 建筑行为心理学建筑行为心理学 (1)、理论背景 行为科学这个词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包括社会学、人类学、 生物学、心理学中的行为问题,还涉及到经济学、 地理学、法学、精神学、以及政治学。其目的是为 了更好的理解人类的活动、行为和态度,吸收环境 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具体空间的行为理 论,建立以此为基础的建筑设计方法论(如图 2-4) 。 行为心理学是 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流 派,它的创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观 点的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研究行为。所谓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 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 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的内部强度有大有小而不同。 (2)、主要理论 12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场所与空间行为 场所是包含了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生活环境,是建筑环境的另一种表达。场所的 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场所的定义指的是以建筑及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员为主体, 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不同建筑空间场所中历史、文化、活动等因素,探求新的城 市与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狭义的场所理论即“行为场所”是以心理学以及行为为主体, 研究具体的微观的场所与行为之间对应关系:试图为广义的场所定义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形成了与建筑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狭义的行为场所理论,具体的行为场所框架理 论它包含下列因素:一是重复出现的活动也就是一组固定的行为模式。二是一个特定的 空间环境。三是上诉两者之间的联系。一般相同的物质场所在不同时间发生的行为而分 成为数个行为场所。 一个行为模式可能包括许多同时发生的行为:一是有明显的感情问题;二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行为;三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是行为的具体操作过程。这些行为的组 合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物质场所内,由此而构成了行为场所,行为场所里存在着内部结构, 不同的个人或群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而占据行为场所的不同部分。 行为场所的边界也就是行为停止的地方理想的边界是墙,阻止了相互通过的行为。 阻止视线和隔声也是场所边界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建筑内空间的分隔来保证正常活动的 进行。室内空间有时候只是需要进行简单象征性的空间划分如利用地板高低的变化等, 所以行为场所的划分应该比行为本身更具有灵活性。行为场所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 准确、系统地获得有关活动的资料。关于获取活动有关资料的方法一般有时间表法、调 查法。其实研究场所的适宜性主要取决于环境与行为结合的紧密程度,同时要考虑同样 环境中行为模式的变化。霍尔于 1966 年提出三种基本的空间类型,即固定空间、半固定 空间、非正式空间。固定空间是指由固定的构件如墙、门窗、走道、建筑物所围合而形 成的环境;半固定空间是指由一些可移动的物件而形成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布置方 式来适应变化着的行为模式;非正式空间是指由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一同的行为模 式来确定空间的类型,以及采取适当的建筑布局,在环境的适宜性和灵活性之间做出恰 当的方案。如果只考虑适应性则空间的布局就会很僵化,空间的分隔的灵活性则不足很 难满足分开的、多边的行为模式,如密斯的通用空间。因此正确的方案应该建立在详尽 的调查行为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近、远期经济、材料等因素。 第二,认知地图和空间行为 诺伯格舒尔茨提出: “我们呼唤场所精神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不同 的场所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如此之强,它往往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对环境 的意象和空间的基本性质,并让他们觉得归属于这场所” 。他的场所精神包含了下面的陈 述: “场所是有着明确特征的空间。自古以来场所和场所精神就已被当作真实的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事件。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生 活和工作有意义的场所。建筑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的最为根本的经验, 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有意义的场所。场所的结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图 2-5 凯文林奇的城市认知要素 图片来源:网络 构和场所的精神二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场所不仅仅适合一种特别的用途, 其结构也并非固定永恒的,它随着场所的发展而变化。场所的精神也随着场所结构积极 的变化而以新的方式体现出来。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剀文林奇教授的城市意向理论,其中的五种要素:路、边缘、 区域、结点、标志(如图 2-5) 。这几个元素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并不是具有等同的级别。 这种理论有它自身的缺点,那就是忽视了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其中舒尔茨提出了地图 中的三个要素:场所、道路和领域。他运用格式塔视觉组织的原理和拓扑几何学来解释 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因素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并且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来进 行探讨 与引证。其中意向的发展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双向过 程,可以通过对人的教育来提高人对环境的认识,但 是这不是建筑师可以做的事情,建筑师可以做的是推 敲设计来提高环境于人之间的沟通。比如建筑的总体 布局、细部特征等,其实使用标志是最简单有效的方 法。清晰的空间环境意向能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满 意度,并扩大人们活动的范围,从而增加人们对某地 区的信赖感和依附的愿望,并且鼓励人们互相交往以 及减轻环境的压力。 第三,空间私密性、领域感、个人空间的关系学的理论 这些是人类社会的普遍需求直接影响到人的安全感和生活。这些行为通常是在人下 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近年来有很多行为科学的理性研究实践获得了关于认识这些规律 的经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领域性和个人空间是获得私密性的手段,而私 密性具有动态的特点,在不同时间、地点人关于私密的程度也不一样。私密性不应该简 单的理解为一个人独处的状况,而是一种“控制交往、有所选择以及达到预期目的交往 的能力” ,具体的说就是强调个体或群体在相互交往中控制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能力。 一是私密性。个体独处和几个亲密相处不愿意被别人干扰、某人对一些事实加以隐 瞒。 二是拥挤感。因为私密性不足而引起的,它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破坏人的 正常交往模式,它是因为对环境缺乏控制的感受。一般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条件 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拥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