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ppt_第1页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ppt_第2页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ppt_第3页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ppt_第4页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论文的基本 结构与写作要求 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 v文献资料的查阅技能 v信息积累 v通晓科技论文写作的理论和格式 v有一定的语法和文字修辞上的素养 v了解期刊编辑知识 科技文献阅读 v泛读了解做什么问题(标题、作者、摘要) v精读引言、动机、方案描述、结论等 v文献阅读 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做阅读笔记,注意总结 v了解新领域,应该从综述论文入手 科技论文的特点 1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 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 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 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 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2、创新性: v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 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v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 、方法新、资料新 3、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 真实性。 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的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报告 与论文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v(1)前置部分 v(2)主体部分 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 前置部分 题名(中英文)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 摘要(中英文) 关键词(中英文) 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 主体部分 引言 原理 材料 正文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必须精确、有条理、清晰与简要) 建议(直接从结论中得出) 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 致谢词 参考文献 附录 表格 插图 如未插在正文中的话 坐标图 1题名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论文的总纲,是能反 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 的逻辑组合。 (1)题名的一般要求 准确得体。 简短精练。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便于检索。 (2)题名的文字要求。 2署名 (1)署名对象。 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的 研究成果,集体署名,一般应署作者姓名 ,不宜只署课题组名称。 (2)署名的位置与格式。 (3)署名的意义 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 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 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 3摘要 (1)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2)摘要段的内容。摘要中应写的内容一般包括研 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 (3)摘要的写作要求。 应该用第三人称,摘要中第一句话的注语,如“本文 ”、 “作者”等词可以省略。 不加注释和评论 不宜举例,不用引文 不宜与其它研究工作比较 不应用图表、公式、化学结构式等 3.2 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文体: (1)时态:常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语态:一般为被动语态。 (3)人称:一般不用第一人称 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1)尽量不与题名重复。 (2)不必要的词语尽量不要出现。如:In this paper (3)对物理量及一些表达法尽量简化。如:three kilometers3Km (4)能用名词作定语,尽量不用动名词,能用形容词作 定语,尽量不用名词。 (5)尽量用简单的语法表达清楚。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 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 组。 每篇论文中应列出能反映主题内容的 3-5个关键词。 关键词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列于摘 要段之后。 正文部分 5、引言 引言又叫绪论。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 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 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 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写作要求 开门见山,不绕圈子。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内容避免与摘要重复。 引言要言简意赅 6、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所在,将占据论文的主 要篇幅。 v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观测结果 )、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 数据资料、经过加工处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 出的结论等。 v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 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等存在很大差异,对正 文的内容不能规定得千篇一律。但实事求是、客观 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是对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起码要求。 6.1 材料与方法 实验研究“材料” 实验用试剂等:应写明制造厂商或提供单位和 个人、规格等 实验仪器和设备:制造厂商、出厂年份、型号 ,甚至主要性能 实验方法: 使用众所周知的或采用别人的方法,可简要介 绍使用方法或者直接指出参考文献。 对作者自行设计和创造的新方法应详细描述。 检测指标:包括指标名称,测试方法和使用的 仪器等 数据处理 6.2 结果讨论 v结果: 与“材料与方法”相呼应,以文字、插图、表 格、照片等来表达与论文有关的实验数据、观察 结果。 v讨论 是论文中最有创造性见解、最严格的部分 对实验、调查和观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 合 使结果通过逻辑推理、理论分析,从中提出 科学结论 回答: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 “出现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7、结论部分 结论是指在论题得到充分证明之后得出的 结果。 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非为正文中 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是整个研究活动的结晶 ,是全篇论文的精髓,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 由于研究工作存在复杂性、长期性,如果一 篇论文不可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 行必要的讨论。 在结论或讨论中作者可以提出建议、研究设 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措词严谨,逻辑严密 ,文字具体。 8、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主要涉及参考文献和 附录。 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有成 果基础上进行的,撰写研究论文过程中,涉及 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或摘录引用已发表的文献资 料,均应逐一注明出处,编排成目录列于正文 之后。 参考文献 v文内标注格式: v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对引用的文献,按它 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 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 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分隔 ,如遇到连续序号,用标注起始号”。 v如:纳米TiO2具有强的光催化活性1 v 纳米TiO2具有强的光催化活性1,2 v 纳米TiO2具有强的光催化活性14 v 具体推导参见文献5 参考文献 v参考文献的类型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论文J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 标准S 专利P 参考文献: v(期刊) (作者超过3人者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号:起止 页码. 1廖东亮,肖新颜,张会平,等.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 化钛的工艺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20(5):256- 258. v2 HoffmanM R, M artin S T, ChoiW , et al. Environmental app lication of sem 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J. Chem. Rev, 1995, 95 (1) :69-85. v(图书) v序号 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v1相宝荣新编气雾剂与喷雾剂配方集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9-22 v2 Griepp EB. The heart A/ Weiss L. Cell and tissue biology M. 6th ed. Baltimore: Urban & Schwarzenberg Inc. 1988:401-422. v(专利) v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v1 Larsen CE,Trip R,Johnson CR. Methods for procedures related to the electrophysiology of the heart P. US patent:5529067. 1995-06-25 v2 孙楠,胡仙超,莫卫民等2,6-二甲基吡啶的制 备方法:中国,200510060547.1 P. 2006-02-15 . v学位论文 v1Cairns R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5. 2 刘鑫超临界流体相行为研究及其在涂料工业中的 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2001 附录 有的研究论文最后含有附录。 附录并非是研究论文的必备部分。被收入附录的 资料通常有:作者自己设计的测量工具(问卷、量表) ,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重要的原始数表,与论文密切相 关但难以插入正文的资料,以及具有旁证性的文献等。 附录的作用是使正文简洁集中,易于阅读,并能 为读者提供分析查证的背景资料和原始文献。附录位于 参考文献之后,如有几个附录则要编号。在正文行文过 程中应标注“见附录”等字样,以说明附录下正文的联系 。 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 引言-1 正文-2 2.1 2.2 2.3 2.3.1 2.3.2 2.3.2.1 主体 2.3.2.2 部分 图1(或图2-1) 图2(或图2-2) 结论 表1(或表2-1) 致谢 表2(或表2-2) 参考文献 图表 v图表可直接置放论文当中,或者也可以放在 附录中,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图表的描述必须前 后一致,也就是说当你以 Fig.1 来描述你的图 一时,你不能够在描述图二的时候变成 Figure 2,这两种写法在文章当中会被认为是前后不一 致,因此图表的描述必须自始至终,完全一致 ,要用缩写的就从头到尾都缩写,如:Fig. 1 ,Fig. 2, Fig.10,或者从头到尾都不缩写 ,如:Figure 1,Figure 2,Figure 10。 此外,描述图表的文句不能有句点,因为它不 是一句完整的句子。 图表 v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在描述一个图或一个 表的时候,对于描述图或表的句子放置的位 置是不一样的,而且都是有固定格式的,当 你描述一个图的句子,如 Fig.1 The X-ray diffraction.,这段文字一定要放在图的 下方,而描述一个表的句子则一定要放在表 的上方 图1 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标目 标目 图序 图题 文献综述 的写作 综述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 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 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 描述的文章。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 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 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 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 。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 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 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 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 注意! 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v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 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 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v2)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 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 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v3) 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 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 提高。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 、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 和总结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 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 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 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 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 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 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 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 ; 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 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总结: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 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 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献的引用要主次 分明,重点引用比较确实的实验结果,避免引用实验设计有缺 陷的研究结果。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 新文献为主。 撰写原则 “5W” 写作原则 什么人(Who)、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地方 (Where)、为什么(Why)、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 (what) 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述.(实引,不可断章取义、任 意发挥 ) 经典性原则。 所研究领域的经典人物的经典著作 “文献树” 原则(“学术谱系”原则)。 “由远到近”、“由大到小” “由宽到窄” 的原则梳理 所要研究的问题 “顶天立地”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