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ppt_第1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ppt_第2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ppt_第3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ppt_第4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章 亚个体亚个体 精神卫生学(精神卫生学( 二)二) 毛富强毛富强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 总医院心理卫生门诊副主任医师 第四节 心理学因素与精神卫生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 件的欲求。有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经常会被打破,这时有机体就会要 求恢复平衡。 (二)需要的特点 1、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旧 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们又会为 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 3、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三)需要的分类 1、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1)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 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 、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 (2)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 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 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 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但是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 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不仅 要吃,而且要吃美味佳肴;人不管有多饥饿,在宴席上也不 会狼吞虎咽。 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以下两类: 1、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 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 2、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要求,如对文化 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的 要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的审美观 念。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 证。 (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美国,1968) 1、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2、安全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 惧和焦虑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 、追求爱情,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 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得 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信。 5、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 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 最高层次的需要。 二、人格特征 (一)人格及其结构 人格乃是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 中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1、意识倾向性。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制约着人 的全部心理活动。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是自我调控系统的核心,它 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它具有自 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的特点 1、稳定性与可变性。 人格是指人在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个性心理特征。人格具有稳定性特点,并不排斥人格的可 变性,只是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 2、独特性与共同性。 人格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先天和后天的因素交互作用 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人 格特征。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阶级或某一个民族具有共同 的典型的人格特征。这种心理上的共性是在一定的群体环 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并具有稳定性和 一致性。 3、整体性。 首先表现为人格内在的统一,使人的内心世界、动机和 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其次,个别的心理特征也只有 在人格的整体中,在与其它个性心理特征的联系中才有 确定的意义。 4、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人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因此,在考虑人格的 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人格带有自身的生 物学烙印。 (三)人格特点与精神卫生 1、人格特点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型式、生活方式和习惯。 2、人格特点影响个体对各种刺激物的认识与评价、情绪与 生理反应。 3、人格特点影响和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挑战的适应和应对 方式、能力与效果。 4、人格特点影响着一个人同他人的关系,从而在某种程度 上决定了个体所能得到和利用的社会支持的质量。 人格特点影响或决定的,是精神障碍的非特异性因素,又可 以成为精神障碍的重要条件。因此人格特点是个体在各种刺 激作用下发生精神障碍的重要心理机制。 (四)应激易感性人格和抗应激人格 1、A、B、C行为类型 : A型行为特征:形容为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意倾向,是心 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 素。 B型行为特征:是A型行为类型相反的一种人格特征,是减 少冠心病发生的抗应激人格。 C型行为特征:为压抑、愤怒不能发泄、抑郁、焦虑、克 制等,具有C型行为人易发生心身疾病(如癌症)。 A型行为类型、C型行为属于应激易感人格,B型行为类型人 格则属抗应激人格。 2、坚韧人格:属于抗应激人格。 在压力情境下,个性愉快、很少烦恼,表现为吃苦、耐 劳、勇敢、果断。 是对抗应激和心力憔悴的缓冲物,坚韧人格特征可以概 括为奉献、控制和转变,能灵活地适应生活的变化。 3、非理性(非逻辑)的人格: 心理应激高发易感人格类型。 以负性思维或不合逻辑信念看待人或事物的一类人格。 容易将一般人认为较轻的刺激视为应激源,看不见事物 光明的一面。 三、认知评价 (一)概述 认知评价是大脑的功能。 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心 身反应,因而是应激源是否会导致个体应激反应、并决 定应激反应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认知评价是指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看法,它涉及一个 人的思想、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等。 “扰乱人精神的,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 的判断。” “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它。” (二)应激认知评价理论 1、拉扎勒斯(Lazarus RS,美国)实验。 将被试分成三组同看一部电影,内容是一次极严重的工 伤事故。 看电影前告诉第一组,这部电影包括人物、流的血都是 假的;告诉第二组,电影里事情是真的,强调安全的重 要性,主要目的是进行教育;第三组不作任何介绍。 在看完电影之后,前两组人由于看电影前已获得有关信 息,能够适应影片中的恐怖镜头,生理应激反应比较弱 ;而后一组人则明显不同,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见 ,同样的刺激或变化,并不都引起同样的应激反应,只 有当个体认识并评估威胁存在时候,才出现应激。 2、Lazarus应激的认知理论。 1、初级评价。个体对自己是否受到事件威胁做出判断。判 断事件无关无反应;判断为平和,产生积极愉快;判断为威 胁,个体就会紧张,进入应激状态。 2、次级评价。是个体评价和选择对事件威胁的应对方式和 适应能力。在次级评价中,个体要判断自己能够利用的人、 物质和社会资源,以及能够消除应激的各种应对方式、由于 应对活动可能带来的新的问题。 3、认知性再评价。随着事件的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从这些变化中会获得一些信息反馈, 个体通过再评价可能会使应激的性质与强度发生变化;或者 通过防御性再评价,变成了没有威胁性的事件。 (三)神经症的认知特征 抑郁症:对自己和外界的全面负性认识。 焦虑症:无根由地担心自己的身体或心理已经受 到威胁。 惊恐发作:灾难化地解释自己的细微躯体或心理 体验。 恐怖症:极度夸大某些情景和对象的危险程度。 强迫症:过分担心可能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反复 的检查、核对和排除。 疑病症:多分担心自己的健康,以至于反复求医 ,过度临床检查。 (四)抑郁症的认知方式 非此即彼。 灾难化。 以偏概全。 选择性(只选择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先入为主。 情绪推理(跟着不良情绪走)。 个人化(将失败或别人的错误,均归因于自己) (五)认知重组技术 合理情绪疗法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事件 B: Beliefs相应的信念,是引起个体反应 的直接因素。 C: Consequences情绪与行为结果 (六)辨证唯物认知评价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坏里包含着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诗经) 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好可由坏转化而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现在坏,将来好。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否极泰来”。(易经) (七)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简称ABCDE技术 (1)调查患者目前的精神刺激因素 (Actual stress factors); (2)了解其人生信仰和价值系统(Belief system) ; (3)分析其心理冲突和应对方式 (Conflict & coping styles); (4)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Doctrine direction); (5)评估与强化疗效(Effectevaluation) 。 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知和处下,以柔克刚; 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庄子(庄周),战国时期宋国 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