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及发展规律.ppt_第1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及发展规律.ppt_第2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及发展规律.ppt_第3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及发展规律.ppt_第4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及发展规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 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当 代新变化 主讲人 崔桂田 n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商品经济规律 n资本主义的本质与剩余价值规律 n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与经济全球化 n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命运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商品经济规律 n资本的原始积累 n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n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n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思考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1、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 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 一切生产资料的无产者;(2)少数人手 里集中了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 必需的货币财富。 2、原始积累的方式 (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原始积 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 型。在英国,从15世纪末一直延续到19 世纪初,经历了300多年掠夺农民土地的 过程,这就是有名的“圈地运动”。 (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 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方 式。最初的货币财富的积累,是通过强 盗式的行径进行的。资产阶级远涉重洋 ,通过征服殖民地、残杀土著居民、搜 掠黄金和财物、贩运奴隶、进行掠夺性 的殖民贸易、进行商业战争等,在少数 人手中集中了大量的、建立资本主义生 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 (3)国债和税收制度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 途径。16881755年,英国捐税由181万英镑 增加到668万英镑,其中消费税由62万镑增加 到350万英镑。18世纪30年代,劳动人民收入 的一半,以消费税的形式被政府搜刮而去,政 府又以支付利息的形式塞进了资本家的腰包。 资本家就是这样以向政府放债取息的方式,经 过国家税收的渠道,吮吸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血 汗,积聚了资本。 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 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的历史过程。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所有资 本主义国家初期都存在过,尽管采取的 形式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借助于暴力, 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并把生产 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 。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早期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 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终究 会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是因为(1)农民 遭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没有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的可能;(2)手工业者受 到行会规章的束缚,不能有效地扩大生产、改进技术 ;(3)封建主义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闭关自守,墨守成规,严重束缚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 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阻碍和限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封建割据 和自然经济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和国内统一 市场的形成;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阻塞 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封建行会制度妨碍了资 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等等。因此,变革封建主 义的生产关系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资产阶级充当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的 领导者并取得胜利。 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从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充当了推 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从十七 世纪到十九世纪 ,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灭亡, 都是资产阶级利用农民、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 的力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来完成的。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建立。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了资产 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 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 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 力和资本主义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 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 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 劳动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 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 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 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 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 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 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 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7、商品的价值形式与货币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交换价值。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 四个阶段,即简单价值形式、总和的或 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 形式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 8、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 律。它的基本内容是:(1)商品的价值 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 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 围绕价值波动。 9、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主要作用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 )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促使商品 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两极分化 。 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同时,也会 带来某些消极后果:可能导致垄断,阻 碍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 极分化;可能造成某些社会资源的浪费 。 10、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用来固定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历史发展:简单的或偶 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 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 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1、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思考 (1)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 的变化,劳动向其他领域延伸,第三产业迅速 发展。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分工越 来越细。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的创 造性、智能化大大加强,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 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 (2)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第二,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 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第三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因素在价 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3)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尽管当代劳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 然没有改变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原 理。 第一,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 第二,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进行量的比较。第 三,价值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四,物化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但它是创 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与剩余价值规律 (一)劳动力特殊商品 1、资本总公式。资本的流通公式G-W-G表 明了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即货币在运动中 发生价值增殖,因而可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 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 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 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 生。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作为商品, 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 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生产、维 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的。包括(1)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需要的 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 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 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的价值还包 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4、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劳动 力商品最大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即劳动,在劳动中 他不仅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 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 力,正是看中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 使用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工人在资 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成果全部归资本家所 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一方面是物 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 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作用。 (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叫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只转变自己的物 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而用来 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其价值是由 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 造的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从 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 值增殖过程。(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揭示了 剩余价值的源泉。 3、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 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 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 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 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首先采 用的基本方法。 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或不变)的情况下,依 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4小时 4小时 劳动日9小时 4小时 4小时 + 1 小时 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 余价值。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 抗资本家延长劳动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资本家不断 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 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 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争当领头羊,以获得超额剩余 价值。结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 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 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 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在劳动日长度已定(或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 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4小时 4小时 3小时 1小时 + 4小时 = 5小时 5、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 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 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 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1)追求剩余价 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 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追逐剩余价值 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和主 要过程。(3)生产剩余价值规律使资本增殖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 亡。 (三)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流通 1、社会的再生产。社会生产也是一个不断重 复、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这就是社会再生产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资料的再生产;(2)劳动力的再生 产;(3)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可见,再生产 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生产 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 产,就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 于个人消费,生产只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 再生产。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 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是把剥削来的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一部分剩 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 的扩大再生产,而且也是劳动力的扩大 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扩大再生产。一方面生产出越来越大的 资本家,另一方面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工 人。 4、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的含义: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当 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叫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资本积累的原因:追求尽可能多的剩 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不断 进行资本积累。 (3)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 有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 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5、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它不仅是流 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 一。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使自己增殖。 在现实的资本循环过程中,要使循环不间断地进行 下去,必须有两个条件,即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 式在空间上的并存和时间上的继起。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 阶段。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 本、商品资本 6、资本周转 为了不断增殖资本的价值,产业资本 的循环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周 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运动,就是 资本的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资 本周转的时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 构成。 7、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 资本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 的全部产品,从价值形式上看,社会总 产品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 值构成的;从实物形式上看,它是由生 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的。 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来分析社会资本再生 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 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 上得到替换。(1)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 补偿,是指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出售,收 回价值的问题。(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替 换,是指工人和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 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问题。 9、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 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适 应,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 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 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10、社会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 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 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也要求实际生 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 替换,否则社会再生产就会停顿,人类社会的 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在社会化大生产条 件下,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 部类之间,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这是社会资 本运动的内在规律。 1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1)资本构成。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是由 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这种构成 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 所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来决定,归根到底 是由生产过程赖以进行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 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 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 成的,这种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价值上的比例 关系,叫着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的有机构成。一般地说,技 术构成的变化,必然引起价值构成的变 化。反过来,价值构成的变化一般地反 映了技术构成的变化。二者之间存在着 一种有机的联系。这种由技术构成决定 ,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3)资本积累的结果和趋势。第一,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第二造成劳动力供 给迅速增加。产生相对过剩人口。所谓 相对过剩人口,就是资本造成的劳动力 供给相对于资本增值的平均需要而过剩 的工人人口。 第三,在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推动了科学技术 的发展、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 劳动生产率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 素质的提高、推动了资本家及其国家经 济实力的增强。第四,造成社会的两极 分化,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 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就 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 展中曾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人的发展和人类进步、积累了 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等。(2)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统 治的工具、资本主义民主是精英统治下的民主、资本 主义法治并非事实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资本主 义政党制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等。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步性与局限 性。(1)进步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 神学、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一般规律的思 想理论和观念、人类思想文化成果的承 传和创新等。(2)局限性:资产阶级的 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为资本主义经济 基础服务等。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与经济全球化 n自由竞争中的资本主义 n垄断发展中的资本主义 n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 社会主义历史使命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科技与生产力飞速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允许范围内得到较 大调整。 3、国家的宏观干预和调控加强。 4、资本主义民主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5、资产阶级法制体系较健全。 6、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 7、阶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知识化、脑力 化、白领化、中产阶级化。 8、劳资矛盾趋向缓和。 (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 1、生产与管理的社会化。 2、股份公司、合作工厂对私有制的扬弃。 3、经济的计划化。 4、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建立。 5、三大差别的逐步弱化与消失。 5、社区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联系 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 生产和再生产。 2、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以社会大生产为基础 ,遵循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是商品经济普遍发展 的社会。 4、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担负着共同的任务。 5、资本主义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