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ppt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人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 器官、系统、人体形态 一、器官、系统 器官是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具有一 定的形态,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如心脏、胃、脑 等。 系统: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 按一定的顺序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功 能,称作系统。 通常认为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二、人体形态 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等部分。 头颅分为脑颅和面颅,脑颅比面颅发达,颅腔内容纳脑 。 颈部为与躯干部的连接部分,较短而运动灵活。 躯干前后径小于左右径。前面可分为胸、腹两部分;后 面可分为背、腰、骶(di)等几部分。 躯干内部的体腔以膈肌为界分为胸腔和腹腔,分别容纳 胸腹脏器。 四肢分为上下肢。上肢有肩、上臂、肘、前臂、手等部 分,具有灵活的关节。下肢包括髋(kuan)、大腿、膝、小腿 、足等部分。 人体解剖方位 为了描述人体结构的位置与各器官之间的关系, 通常以人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 足并拢,足尖向前,双眼向前平视作为标准解剖 学姿势。近头部为上,近足部为下,靠近躯干或 脏器中心为内(里),靠近体表或脏器表面为外(表) 。 按人体直立位置,通过身体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 的假想轴称垂直轴;与垂直轴相垂直的前后方向 的轴称矢状轴;与前两轴都垂直的左右轴称冠状 轴(额状轴) 常用以描述解剖位置的切面有: 水平面(横切面) 通过矢状面与冠状面所作的与地 面平行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矢状面(纵切面) 通过矢状轴与垂直轴所作的切面 ,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冠状面(额状面) 通过冠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面 ,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器官方位的表示:与长轴平行的面为纵切面,与 长轴垂直的面为横切面。 第二节 人体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中心体 纤毛 一、细胞的多样性 (形态与功能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 视杆细胞(模式图) 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 (显微照片) 神经元 (模式图) 人卵细胞人卵细胞和精子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中心体 纤毛 (一)细胞膜 1.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也是生物膜的一种。各类细胞器的膜(如内质网膜 、内囊体膜等)、质膜和核膜在分子结构上基本相同,它们统 称为生物膜。 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构成。脂质约占一半, 其中以磷脂为主,还有胆固醇和糖脂。 非极性尾部 极性头部 2.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其 周围环境进行着复杂的联系。它控制着细胞内外 物质的转运,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 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和 传递。 (1)物质的跨膜运输 n 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n 水的简单扩散(渗透作用osmosis) n 被动运输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n 形成亲水性通道 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 能与被载物结合,有特异性 n 主动运输 active transport 钠钾泵Na+-K+ pump(动物细胞) 直接消耗ATP n 主动运输 质子泵 Proton pump(植物细胞) 直接消耗ATP n 主动运输协同运输(继发性主动运输) 间接消耗ATP n 胞吞和胞吐作用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 生物大分子或颗 粒物质的运输 n 物质的跨膜运输 (总结)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直接消耗ATP(钠钾泵、质子泵等) 间接消耗ATP协同运输 胞吞和胞吐作用 生物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运输 信息跨膜传递是质膜的重要功能。质膜上有各 种受体蛋白,能感受外界各种化学信息,将信息传 入细胞后,使胞内发生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 学效应。信息传递规律是外源性刺激直接传给膜 上受体,经酶的调控产生信号,再激发另一酶的 溶性显示出生物学效应。 (2)信息跨膜传递 (二)细胞质 广义地说,就真核生物而言,在细胞膜的界限以内, 除了细胞核以外的其他部分,都属于细胞质。 细胞质(cytoplasm) 是由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 细胞骨架和包涵物组成。 n 细胞器 Organelle 细胞膜内是透明粘稠并可流动的细胞质基质 (plasma),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溶酶体、线粒体、质体、微体、液泡、微管、微 丝等。有的细胞表面还有鞭毛或纤毛。 核被膜 (nuclear lamina)是包在核外 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与细胞质中的 内质网相连。一些蛋白质和RNA分子可 通过核被膜或核被膜上的核孔进入或 输出细胞核。 染色质 (chromatin)是核中由DNA和蛋 白质组成并可被苏木精等染料染色的 物质,染色质DNA含有大量基因片段, 是生命的遗传物质。 核仁(nucleolus)是核中颗粒状结构, 富含蛋白质和RNA,核糖体的装配场所 。 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 (nuclear plasma)所包围。 (三)三) 细胞核细胞核 nucleus, nucleinucleus, nuclei (四)细胞的增殖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即有丝分裂、无 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 基础 一个多细胞生物完全长大以后,仍然需要细胞 分裂的过程。这种分裂生成的新细胞可用于替 代不断衰老或死亡的细胞,维持细胞的新陈代 谢,或者用于生物组织损伤的修复。 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 历的一个完整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n 细胞周期 cell cycle 典型的细胞周期可包括间期 interphase 和细胞分裂期mitotic phase两部分。 间期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 期(G1期,G2期)。 细胞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 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特 征可分为 前期 prophase 中期 metaphase 后期 anaphase 末期 telophase n 有丝分裂 mitosis 特点:在间期每个染色体复 制成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 在分裂时有规律地分配到两 个子细胞核中。 n 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 由二倍体细胞形成单倍体细胞需要在细胞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伴随着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分裂称为减数分裂。 第三节 基本组织 组织(tissue)为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 集合而成。 所谓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的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血浆、组织液、细胞之间的纤维等都是间质。间质不仅是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物质,而且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 要环境。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和动物体的组 织可归纳为四大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 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 间质组成,大部分存在于机体的外表面或衬贴在 有腔器官的腔面。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细胞间 质很少。 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 面。 游离面因所处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常分化出各种 特殊的结构,如纤毛和微绒毛等。 上皮细胞的基底面附着于基膜,并借助基膜于结 缔组织相连。上皮组织中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 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供应。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上皮组织主要有两种即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一)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外表面或衬在各种管 、腔、囊的腔面以及某些器官的表面。功能有保护 、分泌、吸收等。 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被覆上皮 (根据层数) 扁平上皮 立方上皮 柱状上皮 (根据上层细胞的形态) 1. 单层上皮 由一层细胞组成 单层扁平上皮 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根据分布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内皮 和间皮。 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的腔面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 单层扁平上皮银染(间皮) 单层立方上皮 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见肾小管、甲状腺滤泡 等处,细胞的游离面常有微绒毛。 甲状腺滤泡(示单层立方上皮) A tubule stained to show the pink basement membrane underlying the base of the 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Stained with periodic acid Schiff reagent (PAS), which stains mucopolysaccharides. 肾小管横切面示立方上皮和基膜 单层柱状上皮 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如被覆于胃肠道、子宫等 腔面的上皮。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细胞高低不一,都排列在同一基底面上,看似多 层,实际只有一层。顶端常附有纤毛。分布在呼吸 道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相关链接组织切片技术 石蜡切片 取材 固定 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组织的形态保存下来, 不使其改变形态和变质。 浸洗 脱水和透明 利于材料的透明和制片(乙醇二甲苯) 浸蜡(透蜡)先用二甲苯石蜡混合物,再用石蜡 包埋 石蜡包埋 切片 先整修蜡块,通常切片厚度7m左右 展片和贴片 在热水中进行,水温38-42 烤片 首选在38-42烤片24-72小时 复水、染色、脱水、透明 二甲苯乙醇二甲苯乙醇水染液 乙醇乙醇二甲苯二甲苯 封片 贴标 轮转式组织切片机 石蜡切片操作 冰冻切片 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较完好地保存多种抗原的免疫活 性。另外,也用于病理快速制片。 病理医生如何做?手术医生切下肿瘤(或其他病变) 的一小部分或全部(称为:标本),与病情介绍(病理 申请单)一起交给病理科,病理技师将标本制成常规石 蜡切片(先把肿瘤浸在石蜡中,用特制的切片机再做成 一种薄到透明的膜,然后贴到玻璃片上去染色。病理医 生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参考申请单 上描述的患者基本情 况,综合分析。然后用书面报告把病理情况提供给临床 医生参考(仅仅是参考)。整个过程需要72小时以上 2.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由十至数十层细胞构成。浅层细胞呈扁平状,不 断角质化脱落。基底细胞可不断分裂,补充衰老的 细胞。分布于身体表面,构成皮肤的表皮。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角质层 (细胞已死亡) 手掌处的皮肤切片 复层移行上皮 如膀胱,缩小时 有5-6层细胞,膨 大时仅有2-3层细 胞。右图为缩小时 的切片。 (二)腺上皮 凡是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以腺上皮 为主要成分的器官称为腺。 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种,前者有导管, 将分泌物排到体外,后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 进入血液。 外分沁腺有:汗腺、皮脂腺、泪腺、臭腺、唾液 腺、胃腺、胰腺、小肠腺、大肠腺等。 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脑垂体后叶、肾上腺、性 腺、胰岛等 内分泌腺 (endocrine gland) 由一团具有分泌能 力的腺细胞组成 外分泌腺 (exocrine gland) 由导管和腺泡组成 二、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种类多,形态多 样。如液体状的血液、松软或胶体状的固有结缔 组织、固体状的软骨和骨等。 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 细胞间质分基质和纤维两部分。细胞种类多,无 极性,散在于细胞间质中。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防御等 功能。 结缔 组织 固有结缔 组织 软骨 组织 骨组织血液 疏松 结缔组织 脂肪 组织 网状 组织 致密 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广泛,可位于器 官之间、组织之间、以至细胞之间。 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多,细胞 间质中的纤维排列疏松。 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 疏松结缔组织 巨噬细胞直接识 别和粘附被吞噬 物,如细菌 肥大细胞 多分布于小血管周 围。可产生肝素和 组织胺,肝素有抗 凝血作用,组织胺 可使血管扩张,通 透性增强 脂肪细胞 (fat cell) 有合成和贮存 脂肪、参与脂 质代谢的功能 (二)致密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的最大特点是纤维多而至密, 细胞种类和数量少,故以支持和连接作用为主。 肌腱、真皮和硬脑膜都是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由大量聚集的脂肪细胞构成,并被疏松结缔组织 分隔成许多脂肪小叶。 正常人的脂肪含量,男性约占体重的1020%, 女性约占体重的1525%。大都以甘油三酯的形 式贮存于脂肪细胞内。 脂肪是人体浓缩的能源储备,每克脂肪在体内被 完全氧化后,可放出2.2kJ的能量,约相当于相同 质量的糖或蛋白质的2倍。 脂肪组织具有保温、缓冲、保护、支持等作用。 脂肪组织 (四)软骨 cartilage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 呈凝胶固体状,具有一定的坦然硬度和弹性,能 承受压力和耐摩擦。 软骨可分为: 透明软骨,分布于关节面、肋软骨、气管环。 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耻骨联合等处。 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 透明软骨 透明软骨 (五)骨组织 osseous tissue 骨组织是由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组成的。细 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四 种。 骨(bone)是器官,主要由骨组织、骨膜、骨髓、 神经和血管等构成。骨组织是构成骨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钙约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 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长骨的结构 (七)血液 将在第六章讲述 三、肌肉组织(muscle tissue) 肌肉组织主要由高度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肌细 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纤维等 。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也被称为肌纤维。 根据结构和功能肌肉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 和平滑肌三种 (一)骨骼肌 skeleton muscle 属于横纹肌,骨骼肌纤维是细长圆柱状多 核细胞,长度变化范围很大,如镫骨肌纤维长 度为1mm,缝匠肌纤维为125mm,而臀大肌为 400mm。 (二)心肌 cardiac muscle 细胞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支,并互相连接成网。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心肌细胞相连接处细胞膜 特化,凹凸相连,呈阶梯状,称作闰盘。它有利 于化学物质的传递和电冲动的快速传导,使心肌 成为一个功能性的整体。 心肌有自动节律性,属不随意肌。 (三)平滑肌 smooth muscle 平滑肌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成,分布于胃肠道、 子宫、输尿管和血管壁等处。 平滑肌收缩缓慢,属不随意肌。 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长约20 200m, 直径2 20 m。 不同器官的平滑肌纤维长短、粗细不一,妊娠子 宫平滑肌可达500 m。 四、神经组织(nerve tissue) 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由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基本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但 对神经元起营养和支持的作用,并参与髓 鞘的形成。 (一)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轴突和树突 。树突和胞体接受其它神经元,通过轴突将信号传 至另一与之相联系的神经元。 1. 胞体 神经元胞体呈不规则的多角形、圆形或锥形等 。核大而圆,多位于细胞中央。 脊椎动物中最小的神经元胞体直径仅为5 6 m,如小脑的颗粒细胞,大的神经元直径可达25 100 m,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大脑皮层的贝茨 细胞。 2. 突起 树突 分支多,呈树枝状愈向外周分枝愈细。 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粗细均匀的轴突。 轴突长短不一,短者仅数微米,长者可达1米以上 。 (二)神经元的分类 1. 根据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2.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人的中枢神经系 统中约有1011 个神经元 (三)神经胶质细胞 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约有151012个神经胶 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 。分布于神经元周围和血管周围,交织成网,构成 神经组织的网状支架。 神经胶质细胞无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它们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营养和绝缘等。 根据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星形 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施旺氏细胞。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 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 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 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 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 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 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有胶质瘤中,统 称为胶质瘤。 相关链接神经胶质细胞瘤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 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 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 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 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 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呈 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 ,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极为必 要。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 可能切除肿瘤。 (四)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神 经细胞所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根据有无髓鞘可分为 有纤维和无髓纤维两种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 有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 髓鞘和神经膜构成。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 与段之间的缩窄部称郎飞氏节(node of Ranvier) 。轴突的侧支均从郎飞氏节发出。郎飞氏节处无髓 鞘包裹,轴突较裸露,适于轴内外离子交换,适于 神经冲动的跳跃式传导。 髓鞘是由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反复包卷轴突形 成的。 无髓神经纤维 直径较细,每个神经膜细胞包裹数条轴突,但 不形成髓鞘,也无郎飞氏节。 第四节 医学影像技术简介 医学(解剖)影像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据估计在过去的30年里医学的发展成就相当于 在此之前全部发展成就的总和,而影像技术在这 其中做出了主要贡献。影像技术可以使医生不需 要打开病人的身体就能以高清晰度观察到人体内 部。 尽管很多解剖影像技术都是很新的,但是其概念 和技术原型已有较长的历史。 一、 X线成像 二、X-CT成像 三、MRI成像 四、超声波成像 五、核医学设备成像 医学影像成像 一、 X线成像 X线的本质:电磁辐射 常用X线诊断设备: X线机 数字X线摄影设备 X线计算机体层等。 1. X线的特征 X射线在电磁辐射中的特点属于高频率、波长短的 射线 X射线的频率约在3101631020 Hz之间,波长 约在1010-3nm之间 X线诊断常用的X线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 1. X线的特征 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1)X射线线的穿透作用。 其贯穿本领的强弱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2)X射线线的荧荧光作用。 X射线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当它照射某些物质时,如磷、铂氰化钡、 硫化锌、钨酸钙等,能够使这些物质的原子处于激发态,当它们回到基 态时就能够发出荧光,这类物质称荧光物质。 医学中透视用的荧光屏、X射线摄影用的增感屏、影像增强器中的输 入屏和输出屏都是利用荧光特性做成的。 (3)X射线线的电电离作用。 X射线虽然不带电,但具有足够能量的X光子能够撞击原子中轨道电 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 电电离作用也是X射线损伤线损伤 和治疗疗的基础础。 (4)X射线线的热热作用 (5)X射线线的化学效应应 X射线能使多种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例如,X射线能 使照相底片感光。 (6)X射线线的生物效应应。 生物组织经一定量的X射线照射,会产生电离和激发, 使细胞受到损伤、抑制、死亡或通过遗传变异影响下一代 ,这种现象称为X射线的生物效应。这个特性可充分应用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 2. X射线成像原理 (2) X射线人体成像 使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照射,并对透过人体的X射线信 息进行采集、转换,并使之成为可见的影像,即为X射线 人体成像。 当一束强度大致均匀的X射线投照到人体上时,X 射 线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过人体沿原方向传播 。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在密度、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对投照在其上的X射线的吸收量各不相同,从而使透过 人体的X射线强度分布发生变化并携带人体信息,最终形 成X射线信息影像。X射线信息影像不能为人眼识别,须通 过一定的采集、转换、显示系统将X射线强度分布转换成 可见光的强度分布,形成人眼可见的X 射线影像。 人体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人体不同厚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 ,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 医用X 射线胶片与增感屏 医用X射线胶片的主要特性是感光,即接受光照 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潜影(latent image)。 胶片感光层中的卤化银还原成金属银残留在胶片上,形成 由金属银颗粒组成的黑色影像。人体组织的物质密度高,则 吸收X射线多,在X射线照片上呈白影;反之,如果组织的物 质密度低,则吸收X射线少,在X射线照片上呈黑影。 正常胸部X光片 医用X射线增感屏为荧光增感屏,其增感原理为增感 屏上的荧光物质受到X射线激发后,发出易被胶片所接收 的荧光,从而增强对X 射线胶片的感光作用。 在实际X 射线摄影中,仅有不到10%的X射线光子能 直接被胶片吸收形成潜影,绝大部分X射线光子穿透胶片 ,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因此需要利用一种增感方法来增加 X射线对胶片的曝光,以缩短摄影时间,降低X射线的辐射 剂量。常采用的增感措施是在暗盒中将胶片夹在两片增感 屏(intensifying screen)之间,然后进行曝光。 X射线电视系统 X射线电视系统主要包括X射线影像增强器、光学图像 分配系统、含有摄像机与监视器的闭路视频系统与辅助电 子设备。 X射线影像增强管是影像增强器的核心部件。 3. 计算机X线摄影(CR)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 将X线透过人体后的信息记录在成像板(Image Plate,IP )上,经读取装置读取后,由计算机以数字化图像信息的 形式储存,再经过数字/模拟(D/A)转换器将数字化信息 转换成图像的组织密度(灰度)信息,最后在荧光屏上显 示。其中,成像板是CR 成像技术的关键。 4.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 DR与CR成像技术的比较 二、 X-CT成像 X-CT与X射线摄线摄 影相比较较有很大区别别, X射线摄线摄 影产产生 的是多器官重叠的平片图图像 CT是用X射线对线对 人体层层面进进行扫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经计 算 机处处理而获获得重建图图像,显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图像,其密 度分辨力明显优显优 于X线图线图 像,可以显显著的扩扩大人体的检检 查查范围围,提高病变变的检检出率和诊诊断的准确率 X射线平片与CT断层对比图 1. X-CT成像技术 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CT)是运用扫描 并采集投影的物理技术,以测定 X 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 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算法,经计算机运算处理,求解出 人体组织的衰减系数值在某剖面上的二维分布矩阵,再将 其转为图像上的灰度分布,从而实现建立断层解剖图像的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X-CT成像的本质质是衰减系数成像。 CT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对病人来说无痛苦,其密度分辩 率高,可直接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它在 发现病变、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数目方面非常敏感而 可靠,而在病理性质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CT与传统X光摄影不同,在CT中使用的X光探测系统比摄 影胶片敏感,一般使用气体或晶体探测器,并利用计算机 处理探测器所得到的资料。CT的特点在于它能区别差异 极小的X光吸收值。与传统X光摄影比较,CT能区分的密 度范围多达2000级以上,而传统X光片大约只能区分20级 密度。 2. 螺旋CT工作原理 螺旋扫扫描是指在扫扫描期间间, X线线管连续连续 旋转转并产产生X线线 束,同时扫时扫 描床在纵轴纵轴 方向连续连续 移动动,这样这样 ,扫扫描区域X 线线束进进行的轨轨迹相对对被检查检查 者而言呈螺旋运动动,扫扫描轨轨迹 为为螺旋形曲线线,这样这样 可以一次收集到扫扫描范围围内全部容积积的 数据,所以也称为为螺旋容积扫积扫 描。 螺旋CT扫扫描装置包括探测测器、X线线管滑环环、机架与检查检查 床、控制台与计计算机。其中滑环环技术术是螺旋扫扫描的基础础,螺 旋扫扫描是通过过滑环环技术术与扫扫描床的连续连续 移动动相结结合而实现实现 的。 多层螺旋CT,又称多层CT。它的结构特点是具备多排检测器 和多个数据采集系统。 螺旋扫描及层面投影 三、 MRI成像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 磁波,向人体进行照射,人体内各种不同 组织 的氢核在电磁波的作用下会发生核磁 共振,并吸收电磁波的能量,随后再发射 出电磁波。 1. 磁共振现象 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 以吸收频率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 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 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 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磁共振现象 (magnetic resonance,MR)。 2.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MRI成像方法是将检查层面分成体素信息 ,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 机处理,同时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与T2值 ,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 建图像。当MRI应用于人体成像时,由于 人体各组织与器官的T值不同,从而形成不 同的影像。 3. 磁共振成像系统 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图像重 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 磁场系统 (1)静磁场场。 (2)梯度磁场场。 (3)场场强与精度。 2. 射频系统 (1)射频发频发 生器。 (2)射频频接收器。 四、超声波成像 产生超声波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高频声 源,二是要有传播超声的介质。在固体中,超声振 动可以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也可以以横波的形式传 播;但在气体和液体中,因为介质没有切变弹性, 超声只能以纵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