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学习目标 表达技巧 1 抒情手法 2 描写手法 3 修辞手法 4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细描 白描 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说明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 例: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叙事)(叙事) (议论)(议论) (抒情)(抒情)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 景生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源清中学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 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 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 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 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 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 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 怆然而涕下”。 直接抒情 记叙、议论、 抒情、描写 赋得暮雨送李曹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分析是否恰当?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 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 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含 蓄,直抒胸臆,又用一个“比”把别泪和散 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 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 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 源清中学 (1)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 物上,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进行描 摹刻画来抒发感情,这里的景物有强 烈的主观色彩。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分析是否恰当: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 不是直抒胸臆不是直抒胸臆, ,而是以而是以曲折婉转曲折婉转的笔法的笔法 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 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作者借“ “原原 上草上草” ”的顽的顽 强抗争,抒强抗争,抒 发送别友人发送别友人 时的依依惜时的依依惜 别之情。别之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 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 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也叫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只写景不抒 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 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 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 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 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 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源清中学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 场触景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 处“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 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境而产 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 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 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触景生情:是指抒情主人公见到某一景物或某一场景 后,油然而引出的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 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 自觉地将这种主观情感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以 客观之景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 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 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 感情。 源清中学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 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 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 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 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 皆情语。 例如: 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 析。 源清中学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 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点)。诗人借助对“青 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 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 、凄清的氛围。(评) 2、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 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 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 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源清中学 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 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 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 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源清中学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6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 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 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 、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 乐景衬哀情 哀景写乐情 主要 类型 乐景乐情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 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 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 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 感情。 乐景哀情 古人这样说它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 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 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 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 ;红花美景与凄凉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 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 利用好景致与坏心情的矛盾,突出中心思想。以乐景 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 哀景乐情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 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 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 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 发又开封。” 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 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 表达内容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 :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 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 信封再检查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 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 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了 借事 抒情 王维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抒情 方式 叙事抒情 表 达 内 容 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 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 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 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 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 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 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 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 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 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李忱瀑布联句 “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 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 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 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 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 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 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与借景 抒情的区别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 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咏史抒怀 借写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 。 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 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 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 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 的思想感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 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怀古伤今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 喻当朝之事。 贾谊的才华无与伦比,汉文帝不问他治 国大计,偏去问鬼神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 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 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 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 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 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表现 手法 表达 内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借用典故抒情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 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 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 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 ,颇显豪气。 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 / 烘托 反衬 2、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4、对比 5、白描 6、细节描写 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侧面虚写 /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田园乐 写景手法:衬托渲染 层次安排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诗画结合 近景远景 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反衬:选择相反的事物,从反面衬 托主要事物。 乐(哀)景哀(乐)情 谢亭送别唐代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正衬:也叫烘托,烘云托月。 题题都城南庄 (崔护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烘托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 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如“蝉噪林愈静,鸟鸣 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 静。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 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 孤独、悲伤的心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 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 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 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 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便油然而生。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两句泛写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 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 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 绿和艳红和谐的搭配着,是实写。全 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 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 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 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 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 ,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 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 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 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 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 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 ,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 。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 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 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 景来衬托。 动静结合 【析】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 、静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 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 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侧面描写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对陆鸿渐采用侧面描写,虽对幽僻高雅的隐 居之地的景物作了正面的描写,但对人物的描写 却是侧面的。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超尘绝俗的隐 士形象。 49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 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 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 ”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 ,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 大 。 50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 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 杨柳枝词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 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 直接的描写 51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 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 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白描 52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 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 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 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 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渲染 : 53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 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 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 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 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 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 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 联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 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 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 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 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 ,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01、比喻 02、比拟 03、夸张 04、借代 05、设问 06、反问 07、双关:谐音双关 08、互文 09、叠字 10、对偶 11、排比 12、反复 用典 顶真等 修辞手法 57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 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 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 价它们对于描写景物、塑造形象、表 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58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 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 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比比 喻喻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 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比比 喻喻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 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 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60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 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 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 强联想,给人启示。 夸张 61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 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 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 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 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 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 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62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 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 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 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 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 比 63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 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64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 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设 问 65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 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 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 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 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 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 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 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借 代 66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樯橹灰飞烟灭 举酒欲饮无管弦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7 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结构相 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 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 ,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正对、反对 和串对。 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 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 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 。 对 偶 68 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 相连(有承接、递进等关系)如“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 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隐语(谐音)、双关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 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 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 、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 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 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70 指古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辞格。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上)其中“当 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 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 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 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 互 文 71 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 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 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 的只是月而无烟。 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 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 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表 现 手 法 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 )、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 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 、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 见山、含蓄蕴藉等。 铺 排 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 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 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 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 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 她的从容镇定。 74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 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由此而思及“华年”。 起 兴 75 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 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 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 ,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 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 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 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象象 征征 77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 手法,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 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 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意象组合 78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 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 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 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 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 意象俱足的佳句。 79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 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 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 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 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 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 曲 笔 80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 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 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 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 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 社会生活. 以 小 见 大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 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82 篇 章 结 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 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 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卒章显志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 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 志。 李白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 景 结 情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 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 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 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 “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 ,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 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 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 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 风物的深沉的爱. 线 索 简析这首宋词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 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 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以“听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听 雨”把三个画面巧妙的构成一个整体:在“ 听雨”中欢乐,在“听雨”中忧愁,在“听 雨”中总结一生。 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 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 一手法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 种手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 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例题分析1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确:A借景抒情。B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 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断肠人。C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 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例题分析2 除 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A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 B“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氛围的凄凉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 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 第三句采用曲写 /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 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 这样写 ,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步骤三) 。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例题 分析 3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寒灯”有何作用?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 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步骤三). 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 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 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 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 三). 例题 分析 4 雨后池上 刘攽(b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 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 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 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 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 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例题 分析 5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兴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发展和改革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4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汉中市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6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杭州市临安区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3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湖南怀化市靖州县政务服务中心见习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广东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选调公务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市新郑市面向社会聘任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政务服务体验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职位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绍兴英语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吉安县公安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留置看护男勤务辅警2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黑素细胞基因编辑-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疆警察笔试题及答案
- 剖析自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管重塑因素与精准诊疗策略
- GB/T 8165-2025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
- 物理跨学科说课课件模板
- 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与挑战-洞察阐释
- 2025年铁路客运值班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2章达标训练
- 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之七年级第一单元探寻互联网新世界
- 定期体检 预防常见病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