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ppt_第1页
2010年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ppt_第2页
2010年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ppt_第3页
2010年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ppt_第4页
2010年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专题复习 实词推导释义的方法 【考点简说】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结合上 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常见实 词”,它的范围并不很广,重点是:(1)大纲规 定120个实词; (2)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中出现频率 较高而又能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 字典中查到的文言实词,特别是语文课本 课后练习题目中强调的实词。“在文中”,即指语 境,这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提,从近几年的考题 看,虽然有的实词是课本中尚未出现的,但都是 可以通过整体语境推断来理解其含义的。 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通假字等。 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 词。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 所指名物的范围;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 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 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是名 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多义动词”的 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 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 “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 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 ,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 【文言实词的主要类别和主要特点】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同形异义; 4、一词多义; 5、偏义复词; 6、词类活用。 【学法建议】 1、注重积累 A、充分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B、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积累; C、从过去十年高考题中积累,最好独立做一遍; D、加强文言文的课文朗读,整理归纳出常考和易错的实 词。 2、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A、掌握常见实词的常见义; B、对单纯历史文化意义或作专有名来用的实词义可以忽 略; C、不细究涉及较深专业知识的词义; D、实词义与活用的区别; E、注意实词“在文中(语境)的意思”。 文言实词词义推导方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 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振 长策而驭宇内。”(贾谊过秦论)的“策”, 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 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 ”。 一、字形推断法 再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 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 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 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 (竹质)马鞭 治玉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 义与五行有关;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 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 (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 “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宀” 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 “旨”与美 味关;“隹(zhu)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 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攴(p)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 关 ;“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 序)的“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 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 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 意思,又如“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 点表明为刀锋,可知“是以十九年而刀 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中的“刃 ”用其本义。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 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阝”在左,与山有关; 在右,与城邑或行政区域有关。 “驰”与“弛”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弛然而卧 如“适、过、造、趋”等词都与“走”有 关,可理解为“到去、访问”等义;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中“徇”与“殉”形 相似,音相同,就可从通假关系理解为“ 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公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乃扶病入入觐觐,奏对称旨。(谭嗣同) “朝见”、“拜见” 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 正确的一项: A.墓穴 B.棺材 C.财物 D.山洞 如:可以独飨白粲。 飨,右边是“食”,大概 是“食用”。 粲,下边是“米”,大概 是米一类的东西 如: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其中“砺”有“石”我们就推断它可能是 一种“石”。查字典得到“砺”:“磨刀 石”。 1、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 不知日之晏也。” (“晏”字由“日”和“安”组成,再结合上下文,基本可推 出“日晚”之意。)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 大致是“看”的意思。)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畴”的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 意。)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枥”字的“木”字旁可帮助推断“枥”作为马槽的含义。) 5、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 ”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 ,即“军饷”。) 练习: 1、一发引矢,狼失声而逋。 “逋”是形声字,形旁为“辶”,与“走”有 关,“逃走”之意。 2、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赒赡之实。 “赒”的形旁是“贝”,与钱财有关,“周济、 救济”之意。 3、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 “取”会意字,古代作战杀死或俘虏敌人, 即割取左耳以为军 功,引伸为“捕获” 二、依据通假字推断词义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思考:君子为学,当日知其所亡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n 以身徇国。 “徇”通“殉” n今此秩俸,乃是 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汝、女、尔、若”等词都与“er 、n、r”等声母韵母有关,同为第二 人称代词; 三、依据对称性推断词义 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 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 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 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 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1)并列关系。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 已知“缉”为“缉查、侦查”,再考虑语境“皆归刑部” ,可推断“访”为“访查”,“纠”为“纠察”,“诘”为“查办” ; 非世而恶利 已知“恶”为“厌恶名利”,可推知“非世”即“反对世俗”;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 已知“竭”为“衰竭”,可推断“盈”为“充满”。 (2)对偶关系。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由“忧劳”可推知“逸豫”为“安乐”;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取”、“举”都是“攻占、攻取”义。 (3)互文见义。 “遂疾进军,车驰卒奔” 就是“车卒驰奔”,所以“驰”为“奔驰”;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就是“竭尽、用尽”; “齐人追亡逐北” “亡”与“北”做“追”与“逐”的宾语,实际上可读 为“追逐亡北”,由“亡”(逃跑的)可推知“北” 为“败逃者”。 再如“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众”应与“少”的意思相反。那么,“众”就不是 “群众”而是“多”的意思。 同样“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的“迩”应是“近”的意 思。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 见也。”(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 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 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 ,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如: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以”同“用”,“任用”。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与“箭”相对,应为名词,意为“奔马 ” 如:“党同伐异”。 “伐”,讨伐。反义推断“党”为“袒护”。 练习: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极”字因与上句的“通”位置相同就可以马上推出 它的大意“通达”。) 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赢”也与上句的“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 是“多余”。) 自表后主诸葛忠武侯文集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天下也。 (“族”有了位置相同的“灭”意思自然就清楚了。) 4、通五经,贯六艺。 (“贯”即“通”,“通晓”意。) 5、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为互文,即为“秦时的明月和关”与“汉 时的明月和关”) 6、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这两句也为互文,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叫嚣隳 突乎南北。”) 7、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二毛”即为借代,指头发斑白的老人。这是运 用借代推测词义的。) 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 (“丝竹”以材料代乐器再进而代音乐,而“管弦” 则又以类型代指音乐。) 9、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 照临川之笔。 (“彭泽”、“临川”就分别用官职、任职地来借代 陶渊明、谢灵运。). 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 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 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 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 ,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 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 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同义(近义)、异义并列推断词义 如: 逡巡而不敢进 思考:悖乱不可以持国 政刑弛紊,贿货公行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 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 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 比较费解, 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 ,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 的意思 四、语法结构推导法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 能推断词义) 根据语法规律推断词义 语法分析指根据句内词与词,句与句的搭配 组合关系推断词性、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 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 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 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 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一个词的语法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它的 词性、活用、并进而推知它的大意。尤其是处 在相同结构位置上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凭已知 去推出未知。 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 “自放驴,取樵炊爨”,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 “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 ,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 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 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炊爨”意为:生火做饭 爨 “目”前有状语“数”,后又带宾语 ,“目”用作动词。不译为“眼睛” ,也不能译为“看”,应译为“用眼 睛示意”。 如:范增数目项王 例如: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 ,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 (“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 宾语“门”和 “之”,所以就能感知它们都是形容 词用作动词,是“漆成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 思。) 3、临表泣零,不知所云。 (“表”字因有“临”的限制,就能推断它是动词 “上表”之意。) 4、卖官鬻爵 (“鬻”因与“卖”处在结构相同的同等位 置上,就可由已知的“卖”来推出未知 的“鬻”的相同的含义。) 5、头童齿豁 (“童”可由相同位置的“豁”而推知大意 是“头发脱落”而头秃。) 6、夙兴夜寐、文过饰非、严惩不贷、 不卑不亢、出类拔萃、孜孜不倦等均 可按语法位置推断法由已知去推知尚 不明确的词义。 8.刺诸县短长。 偏义复词,短,形容词活用名词。 指责各县存在的问题 五、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 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 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 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 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以文解文 以事解文 以理解文 以题解文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 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 难 (“樽”“羞”“箸”等几个词的含义,都可结 合语境推知是分别为“酒杯”“美味食物”“筷 子”。)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罄音。 (“籁”由“钟罄音”可知也为声音。)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有了“朝雨”和“轻尘”的语言环境,“浥”的“沾湿 ”意也就自然出来了。) 5、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昼夜勤”又“苦辛”怎么可能劳逸结合地干一会 儿休息一会儿,据此“作息”偏在“作”的偏义复词 用法就出来了。) 6、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 立。 (由“少多疾病”可知“不行”与今义“不行”不同, 而是“不能行走”即柔弱、不健康意;而“零丁孤 苦”的语境,也能帮助推断“成立”不是今义的“成 立”之意,而是“成人立业”的意思。) 7、赵简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谏,日有记, 月有成,岁有效。周舍死,简子临朝而叹 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 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 (依据周舍好直谏并从诸大夫“唯唯”的反面 ,可推知“不闻周舍之鄂鄂”的“鄂鄂”应为 通假字,通“谔谔”,即“直谏”意。) 8、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依据项羽乌江兵败而逃的语境和“檥”的主 语“乌江亭长”及后边的“船待”,可推断“檥 ”的大意应为“撑船靠岸”。) 9、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 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有了前句的“自昔禹凿以通江”,加 上禹为夏帝王的历史背景,就能推知 “后”的意思即夏禹的身份“王”。) 10、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久绝。 (根据“长啸”“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能推出“属引”的意思是高猿“接 连不断的叫声”。) 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 如: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 ,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 简公,仅全其身尔。 “ 孙”,不能理解为“孙子”,而是通 “逊”,意为“流亡”。 六、根据文化文学常识去推断词义 文化文学常识也是文言文中常常要涉及到的内 容,有时一个熟知的文化文学常识就可以帮助 我们顺利推出词义。例如: 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依据山南为阳水北为阳的文化常识,可知当年 司马迁是在黄河之北和龙山之南耕牧。)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句中的“望”的词义推测就借助了文化常识,我 国古代将每月之初一叫做“朔”,“十五”叫“望” ,月末叫“晦”。) 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知道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坏的孝 道,自然容易推断“剔”通“剃”,即“剃除”,也 就理解了为什么被剔除毛发就是蒙受极大的耻 辱。) 剃光头发婴金铁脖子套上铁链。即钳刑。 婴,绕。受辱, 4、公子往迎,虚左。 (我国古代官位以右为尊,而乘车则以左为尊, 就知道公子信陵君拜望侯嬴为什么空着左边的 位子,原来句中的“虚左”也就是“空着“左边的 尊位”的意思。) 位在廉颇之右。 5、召有司案图 (知道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就容易推出推 出“有司”的意思是”有关部门的官员“。) 七、依据感情色彩的变化推断词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思考:最喜小儿无赖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在现代汉语中是贬义词,是狡猾 的意思。但在上文特定的语境里,它并非贬 义。上文中与“黠”的词义相关的语句有(1)“生 而聪慧”(2)“帝及后并笃爱之”(3)“帝每面称之” 。由此可见,“黠”在此处应为褒义,只能译 为“聪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文言实词的词 义推断要防止褒贬失当。 八、依据文意推断文言词语的多义性 由实词的本义进行类推。由于实词的义是由 本义引申的或假借而形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 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它的各个引申 和假借义。 如“食”本义是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引申为吃的东西,食物。 衣食所安,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 专指饭。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读si,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假借义是通“蚀,”亏损。易丰:“月盈 则食。” 又如“兵”,本义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 ”、“军事”、“战争”等等。 如: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举类迩而见义远 西举巴蜀 中江举帆 九、借助成语或现代词语推导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 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 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 词义。 如:“夜阑人静”中的“阑”是“深”的意思 , “鞭策”中的“策”是一种马鞭。 那么, “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阑”和 “振长策而御宇内”的“策”的意思, 也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 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 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 ,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 “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 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 ,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 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 确的。 如:善才绳之。“绳”,可以联系“绳之 以法”,意为“制裁”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迫近)(比喻人已经衰老或 事物衰败已接近死亡。)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同心(合力)(齐心合力之意) 苗而不秀者有矣,秀而不实者有矣 秀而不实(庄稼吐花而不结实,比喻有 才华、有相当成就而夭折未能取得重大成果 。后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上并没有什 么成就。) 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秋扇见捐(抛弃、舍弃。秋天的扇子被 搁置起来。比喻妇女被丈夫抛弃。) 练习: 1、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差强人意(稍微)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贪得无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满足 ) 3、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处罚) 4、大臣犯法,不可宽假 敌不可假(宽容) 有些词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合成词、短 语或成语中的语素义来辨别。 如“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中的“捐”,可 以通过“捐弃前嫌”、“为国捐躯”等来推 断为“舍弃、抛弃”; 2000年高考第11题“威自京都省之”的“ 省”可组词“省亲”直接判定。 古代的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现代汉语 时,古代一个单音词就相当于现代一个合成词。 如: 信: 信任。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用。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相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 信物。史记刺客列传:“今行而毋信,则秦 未亲也。” 当然,有些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