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代痕都斯坦玉器.pptx_第1页
解读清代痕都斯坦玉器.pptx_第2页
解读清代痕都斯坦玉器.pptx_第3页
解读清代痕都斯坦玉器.pptx_第4页
解读清代痕都斯坦玉器.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玉-贡品五件套痕都斯坦风格作品北京汇展中心 有售点击这里了解在中国玉器的发展过程 中,清代应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它继承 发扬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琢 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创新工艺之大成,创造 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其玉质之美、琢工之 精、设计之妙、造型之奇、用途之广等均是前所 未有的。同时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成癖,不 遗余力地大力提倡和千方百计地收藏旧藏,创作 新品种,从而使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玉器制作达 到中国玉雕史上的顶峰。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 外,乾隆年间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 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器。何为 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 的莫卧儿帝国。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 斯坦及阿富汗东部,亦有“温 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译名。后来乾隆皇帝按照 藏语及回语发音,亲自考证,确定译作“痕都斯坦 ”。痕都斯坦玉器,颇为清代宫廷所重,乾隆帝曾 多次作诗赞誉,纪晓岚阅微 草堂笔记也有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 第一”,可见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痕 都斯坦玉器的风格特点1、用料精良痕都斯坦玉材 多为南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 石玉。玉质细密,质地温泽,透过光,可以看到 里面有棉状或点状包裹体。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 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青玉、白 玉或碧玉,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爱留皮 留色巧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器型别致痕都斯 坦玉器主要有食器与杂器两大类,以实用为主。 食器类有碗、杯、盘、壶等。杂器类有瓶、罐、 盒、文房用具、香炉等。中国传统玉 器中常见的礼玉、佩玉、摆设玉却很少。痕都斯 坦玉器的形制也比较特殊,常以动物和花形构成 ,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开的花或一片橄榄叶 ,器柄处多圆雕成花苞或缠枝的茎叶, 如葵瓣盘、莲花式碗,极为常见。还有的则采用 不同的兽耳或兽角作器物的造型,逼真细腻,新 颖奇特。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对称性布局。 器物底部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 作花瓣,或呈叶形。3、纹饰独特最明显的特征就 是因为受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 的影响,体现在器物上纹饰有着明显的异域色 彩。花叶纹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主流纹饰 ,花草以莨、苕、莲为主。“莨”即野葛,俗称“老 虎脚爪草”;“苕”即“苇花”,也叫作“凌霄”、“紫葳 ”;这里的“莲”不是我们常见的池塘里的莲花,它 是陆生的西番莲与 铁线莲。组合花中常见的是菊花,另外还有葵 花、折枝花等,其次还有蕉叶、凤尾草、狗尾草 等。这些都是当地特有的植物品种。传统行话将 这些花草统称为“祥花和香草”。图案以 花苞、花朵、卷叶相组合,有的构成层花叠叶, 讲究对称布局,显示出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景 象。4、工艺精湛中国玉器常以质佳工美取胜,而 痕都斯坦玉器不仅多利用多层次的浅 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机,而且为了加强装饰 效果,常采用五颜六色的镶嵌来营造华丽高贵的 美感气氛。主要是在玉器上镶嵌金银,以形成美 妙的图案,使玉器更加富丽堂皇,亦有 金粉直接描绘图案的。其工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面:(1)雕工复杂,碾磨细致。痕都斯坦玉器采用 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组合。花叶纹以 剔地阳纹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纹,即 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形成凹凸的 视觉反差,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所以器物皆磨 去琢痕,碾琢极细,乾隆皇帝曾咏诗“细如发毛理 ,浑无斧凿痕”,就是对其雕工的高 度赞誉。(2)镶嵌装饰,富贵华丽。痕都斯坦玉器 的表面不像中国玉器那样光洁平滑,或仅用阴线 浮雕来作装饰,而是善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 纹的轮廓勾出,表现出器物的华丽 。另外,痕都斯坦玉器上多镶嵌各种玻璃、宝 石、金银片或玉片。这与中原传统人文的雅致意 韵全然不同。(3)器物薄巧,工艺高超。痕都斯坦 玉器采用水磨技术,通体玲珑薄透, 鬼斧神工。大量玉碗、盘、杯等雕琢既细且薄, 由外透过器壁能看清器内盛装的物质颜色,由内 透过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种花纹图案。这 种新颖的玉器,由于胎体薄,拿在手上 又轻又巧,有轻若浮云之感。正如乾隆皇帝称赞 的那样:“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薄于纸更 轻于铢”、“抚外影瞻内”。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 放在水上能飘动,不会沉入水 中,故被人称为“水上飘”。这种追求玉器薄胎、 透明的工艺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这种薄 胎雕刻工艺难度大,技术性强,因为薄胎的坯体 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 制作者在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 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在古代,玉瓶类器物“掏膛 ”的手段是一门绝技,玉雕匠人需随着器物的形状 ,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器物壁身的 厚度最薄的只有一两毫米。可见这种工艺的难度 之高。痕都斯坦玉器对中国玉器的影响目前我们 见到的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器有两种,一种为 当年输入,另一种为宫内工匠仿制。尽 管乾隆皇帝认为痕玉“制薄如织,良工巧匠,非中 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是为满足自己的玩赏兴趣 ,仍然命造办处如意馆极力仿制。不过,仿制品 多刻年款,被称为“西番作”。当 时,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这些仿制玉器并没 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 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 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 的玉器。通过与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比较,宫廷 仿制的“西番作”虽然部分器物的胎壁也很薄,但 从整体上看还是要稍微厚一些,材质主要是和田 产的上等白玉或黄玉。这些中西结合 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 玉器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 足见其影响深远。痕都斯坦玉器的市场情况从乾 隆33年到嘉庆22年(17681 817)的近50年间,各地向朝廷进贡了至少800件痕 都斯坦玉器。同时,清廷的驻外大臣也购买了一 些玉器进献给乾隆皇帝。痕都斯坦风格玉器因耗 料且使用上容易毁损,因此 乾隆晚期下旨停止制作。清宫收藏的痕都斯坦玉 器中最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暖 阁和圆明园殿座之中。由于乾清宫于乾隆归政前 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乾隆用近60年 的时间收藏下来的古玩和当时的艺术精品很大一 部分被焚毁,之后又从各殿集中了一批精品,仍 存放于重建后的乾清宫暖阁内。而圆明园被英法 联军放火烧毁,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自 然也难幸免。新中国成立之前,故宫博物院原藏 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它一些古典艺术品被运往台 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目前只有少量痕都 斯坦玉器存于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里。 因此,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在市场上是很难见到 的,而有条件进入拍场者则更少了。从拍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