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doc

数控车床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全套含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数控车床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全套含CAD图纸).zip
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答辩记录.doc---(点击预览)
数控车床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模板.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数控车床传动系统的设计 主轴.dwg
数控车床传动系统的设计 传动系统原理图.dwg
数控车床传动系统的设计 总装配图.dwg
数控车床传动系统的设计 齿轮.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3484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7-03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关 键 词:
数控车床 机械 传动系统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数控车床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中文论文题目:数控车床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 数控车床不仅能够车外圆还能用于镗孔、车端面、钻孔与铰孔。与其他种类的机床相比,车床在生产中使用最广。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的过程与现状 ,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对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对数控车床主轴箱传动 系统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主轴箱有安装在精密轴承中的空心主轴和一系列变速齿轮组成。数控车床主轴可以获得在调速范围内的任意速度,以满足加工切削要求。 目前,数控车床的发展趋势是通过电气与机械装置进行无级变速。变频电机通过带传动和变速齿轮为主轴提供动力。通常变频电机调速范围 3 5,难以满足主轴变速要求;串联变速齿轮则扩大了齿轮的变速范围 。 本设计将原来的带轮不卸荷结构变为了带轮卸荷结构,使输入轴在带处只受转矩,将轴上的径向力传动到车床机体上 ,改善了输入轴的受力情况。 关键词: 主轴箱、无级调速、传动系统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NC do in to of in of to of in is In C a of C C C is of is in a of in to of At is to a or a of is is to of is to of a to of In in of to so is of a 目 录 . 第一章 绪论 . 1 控车床主传动系统的要求 . 1 控车床主传动系统方式 . 2 . 3 控车床发展总趋势 . 3 国数控车床发展的主要问 题 . . 4 第 二章 变速主传动系统法案的制定 . 6 传动技术指标的制定 . 6 力参数的确定 . 6 运动调速范围的确定 . 7 轴计算转速的确定 . 8 速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 9 定传动方案 . 9 速图的拟定 . 10 定传动变速系统图 . 11 第三章 传动系统零部件设计 . 13 动皮带的设计与选定 . 13 带传动设计 . 13 轮的设计与校核 . 16 传动轴传递动力计算 . 齿轮副 32/76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 17 轮副 30/54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 齿轮副 54/54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动轴的设计与校核 . 34 动轴 . 35 . 36 第四章 主轴组件的设计与校核 . 38 轴的要求 . 38 轴轴承选择 . 39 轴的设计与校核 . 40 第五章 主轴驱动与控制 . 42 轴转速的自动变换 . 42 轮有级变速变挡装置 . 43 轴旋转与轴向进给的同步控制 . 43 轴旋转与径向进给的同步控制 . 43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 45 参考文献 . 46 致谢 . 47 第 1 页 共 61 页 第一章 绪论 数控车床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对车床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是一种可编程的通用加工设备,能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端面、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所以特别适合加工形状复杂的轴类和盘套类零件。 与通用机床和专用机床 相比, 数控车床具有加工灵活、通用性强、能适应产品的品种和规格频繁变化的特点,能够满足新产品的开发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要求,是一种柔性的、高性能的自动化车床,代表了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 数控车床的主传动系统包括主轴电机、传动系统与主轴组件,与普通机床相比,变速功能绝大部分由主轴电机的无级调速来承担,省去了繁杂的齿轮变速机构,结构简单,有些只有两极或三级齿轮变速机构系统用以扩大电机无级调速的范围 数控机床作为高 自动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其主传动系统的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使用性能要求高 首先应满足机床的运动特性。如机床主轴有足够的转速范围和转速级数,不仅有低速大转矩功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转速。传动系统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灵活、迅速、安全可靠。 传递动力要求 主电动机和传动机构能提供和传递足够的功率和转速,具有较高的传递效率。 工作性能要求 主传动中所有零部件要有足够的刚度、精度、和抗振性、热变形特性稳定,才能保证加工零件有较高的质量。电动机、主轴及传动部件都是热源,低温升、小变形是对主轴传动系统的重要指标;主轴 要较高的旋转精度与运动精度;主轴轴颈尺寸、轴承类型及装配方式,轴承预紧量大小、主轴组件的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及主轴组件的阻尼对主轴组件的静刚度和抗振性都会产生影响;主轴组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磨性,使之保持良好的精度;轴承处还要有良好的润滑。 此外,还要求主创动系统结构简单,便于调整与维修;工艺性好,便于加工 第 2 页 共 61 页 与装配;防护性好;使用寿命长。 机床主传动系统可分为分级变速传动和无级变速传动。分级变速传动是在一定范围能均匀的、离散地分布着有限级数的转速,主要用于普通机床。无级变速形式可以在一 定范围内连续改变转速,以便得到满足加工要求的最佳转速,能在运转中变速,便于自动变速。数控车床得主传动系统通常采用无级变速。 与普通车床相比,数控车床的主传动采用交、直主轴调速电动机,电动机调速范围大,并可无级调速,使主轴结构大为简化。为了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有以下三种方式。 、电动机直接驱动 主轴电动机与主轴通过联轴器直接连接,或采用内装式主轴电动机驱动。采用直接驱动可大大简化主轴箱结构,能有效地提高主轴刚度。这种传动的特点是主轴转速的变化、输出转矩与主轴的 特性完全一致。但因主轴的功率和转矩特性直接决定主轴电机的性能,因而这种变速传动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采用定比传动 主轴电动机经定比传动给主轴。 定比传动可采用带传动或齿轮传动,这种传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主轴功率和转矩的要求,但其变速范围仍和电动机的调速范围相同。 目前,交流、直流主轴电动机的恒功率转速范围一般只有 2恒转矩范围则达 100以上;许多大、中型机床的主轴要求有更宽的恒功率转速范围。很明显,这种情况下主轴电动机的功率特性和机床主轴的要求不匹配 :调速电动机的恒功率范围远小于主轴要求的恒功率变速范围。所以这种变速方式多用于小型或高速数控机床。 、采用分档变速方式 采用这种变速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主轴电动机的功率特性和机床主轴功率特性不匹配。变速多采用齿轮副来实现,电动机的无级变速配合变速机构可确保主轴的功率、转矩要求,满足各种切削运动的转矩输出,特别是保证低速时的转矩和扩大恒功率的调速范围。 、 用两个电机分别驱动主轴 上述两种方式的混合传动,高速时带轮直接驱动主轴,低速时另一个电机通过齿轮减速后驱 动主轴 第 3 页 共 61 页 控车床发展总趋势 近年来,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车床的主传动系统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主轴转速的高速化、功能结构的复合化、柔性化。 、高速主轴单元 为了适应数控加工高速化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高速数控车床采用了电主轴。电主轴又称内置式电动机主轴单元,就是将高速的主轴电动机置于主轴内部,通过交流变频控制系统,使主轴获得所需的工作转速和转矩,实现电动机、主轴的一体化功能; 取消了皮带、带轮和齿轮等环节 ,大大减少了主传动的转动惯量,提高了主轴动态响应速度和工作精度,彻底解决了主轴高速运转时皮带和带轮等传动的振动和噪声问题 ;可精确实现主轴的定位和轴传动功能。 采用电主轴结构可使主轴转速达到 10000r/它融合了尖端的高速精密轴承、润滑技术、冷却技术、高速变频驱动技术,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 功能复合化 、柔性化 随着数控车床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的不断提高,数控车床(特别适合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向着功能复合化和系统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功 能复合化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使用于非加工辅助时间减至最少。通过功能的复合化,可以扩大 车 床的使用范围、提高效率,实现一机多用、一机多能,即一台数控车床既可以实现车削功能,也可以实现铣削加工 。宝鸡机床厂已经研制成功的 控车铣复合中心,该机床同时具有 X、 Z 轴以及轴。通过 轴,可以实现平面铣削和偏孔、槽的加工。该机床还配置有强动力刀架和副主轴。副主轴采用内藏式电主轴结构,通过数控系统可直接实现主、副主轴转速同步。该机床工件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全部加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数控 车 床 向柔性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是:从点 (数控单机、加工中心和数控复合加工机床 )、线 (面 (工段车间独立制造岛、 体 (布式网络集成制造系统 )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注重应用性和经济性方向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其重点是以 第 4 页 共 61 页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化为前提,以易于联网和集成为目标,注重加强单元技术的开拓和完善。 速度和高柔性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及其构成柔性 制造系统能方便地与 联结,向信息集成方向发展。网络系统向开放、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现代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不仅限于只满足原有的基本要求,还要综合考虑现代制造对机床的整体要求,如制造控制、过程控制以及物料传送,以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周转时间、制造时间,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 中国数控机床现状及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国发展数控车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於 1958 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 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 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 11 国 (地区 )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在 20 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 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 车 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 “机电法 ”、 “机信法 ”那样的指引;严 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中国今后要加速发展数控机床产业,既要深入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切实改 第 5 页 共 61 页 善存在的问题,又要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沿正确的道路前进。建议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中国厂多人众,极需正确的方针、政策对数控 车 床的发展进行有力的指引。应学习美、德、日经验,政府高度重视、正确决策、大力扶植。在方针政策上,应讲究科学精神、经济实效,以切实提高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为原则。在方法 上,深入用户,精通工艺,低中高档并举,学习日本,首先解决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批量生产,占领市场,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在步骤措施上,必须使国产数控系统先进、可靠,狠抓产品质量与配套件过关,打好技术基础。近期重在打基础,建立信誉,扩大国产数控 车 床的国内市场份额,远期谋求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大步走向世界市场; 必须狠抓根本,坚持 “以人为本 ”,加速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各种专家人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低效、落后的状态。人是一切事业成败的根本,层层都要重视“培才、选才、用才 ”,建立学习型企业,树立企业文化,加速培育新人, 培训在职人员,建立师徒相传制度,举办各种技术讲座、训练班和专题讨论会,甚至聘请外国专家、顾问等,尽力提高数控。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机床工业的发展,数控 车 床作为机床工业的主流产品,已成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关键设备,是国防军工装备发展的战略物资。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及其性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数控机床产业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第 6 页 共 61 页 第二章 变速主传动系统方案的制定 中等规格的二轴联动的数控车床,床身最大回转直径 460大工 件长度 1000轴通孔直径 56轴锥度莫氏六号,可以加工直线、锥度、球面、螺纹罩等,功能齐全、精度可靠、操作方便。主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有动力参数和运动参数。动力参数是指主运动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运动参数是指主运动变速范围。根据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加工对象、所要求的精度、成本及生产周期并结合国内外机床发展现状确定数控车床主要技术指标。 力参数的确定 主传动中个传动件的尺寸要根据传动功率来确定。传动功率过大,使传动件尺寸粗大,电动机常在低负载下工作,功率因数小而浪费能源;功率过小将限制车 床切削加工能力而降低生产效率。因此需合理确定主传动功率。但由于实际加工过程切削用量变化范围大、传动件之间的摩擦等不确定因素,用理论计算方法来确定主传动功率尚有困难,可通过类比、统计方法相互比较来确定。 查机电一体化手册车削功率在 8即 P= c 。主传动链的功率效率 = 数控车床多采用调速电动机和较短的机械传动链,效率较大,因此取 =估计 数控车床的加工范围一般都比较大,切削功率 根据有代表性的加工情况,由其主切削抗力 0000W N; v 第 7 页 共 61 页 查金属切削手册知,以硬质合金刀具车 削合金结构钢为例,数控车床有代表型的主切削力的切向分力 约在 2500左右,切削速度取 90 250r/知道 500 200/60000= c =虑到空转运转的功率损失,如各传动件在空转运行时的摩损功耗,传动件的搅油和克服空气阻力功率以及其其它动载荷的摩擦损耗等。 中等规格数控车床,参照国内外同类机床的电动机功率,此机床可以选取 11电动机,考虑到数控机床变速范围比较大,选用交流变频电动机 称功率 11定转矩 70N运动调速范围的确定 主轴转速 n 由切削速度 v ( r/工件的直径 d ( 确定 n =1000 r/ 计算该数控车床 = 则数控车床变速范围 择 据车床上几种典型加工情况考虑,不可能将一切情况考虑进去,也不是加工情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经统计分析车床的最高转速出现在硬质合金刀具精车钢料的外圆工艺中,最低转速出现在高速工具钢刀具精车合金钢工件的梯形丝杠中。由工艺手册可知硬质合金刀具刀具精车钢料的丝杠 250 r/速车刀粗车圆柱体30r/被吃刀量与进给量的增加而减少);高速工具钢低速精车 第 8 页 共 61 页 丝杠 1.5 r/床主参数 460工丝杠的最大 径 d =50 46030mm ( ( 46 d =50 n 1000 25050 =1591 r/ 000 30230 =r/于现代数控车床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考虑到今后的技术储备,类比行业中同类数控车床的转速范围初步选取0 r/000 r/ 则数控车床总变速范围 00 轴计算转速的确定 由切削原理知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主运动为恒转矩运动;主运动为旋转运动的机床,主运动为恒功率运动。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范围广,变速范围大。有些典型工艺如:精车丝杠、加工螺纹、等,工件尺寸大,需采用小的被吃刀量、小的进给量;低速主轴转速小,不需传动电动机的全部功率。我们把机床能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称为主轴计算转速,以它为临界转速,如图。从至最高转速的区域为恒功率区域,任意转速能够传递电动机的全部功率,但主轴转矩随主轴转速的上升而下降;从最低转速至的区域 b 为恒转矩区 域,任意转速能够输出最大转矩,但主轴输出的功率将随主轴转速的下降而下降。 数控车床变速范围比较广,计算转速比普通车床高。目前数控机床计算转速的确定尚无统一标准,确定是参考同类机床,并结合该机床加工工艺要求,使154 r/ 第 9 页 共 61 页 图 主轴转速曲线 定传动方案 机床传动形式分为有极和无极变速两种,无级变速形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转速,以便得 到满足加工要求的最佳转速,能在运转中变速,便于自动变速,这对与提高机床生产效率和提高被加工零件的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无级变速可使主轴结构大为简化,缩短传动链;因此无级变速应用日益广泛。 该数控机床总变速范围是 2000/20=100,变速范围较大,单靠无级变速装置有难以实现。而且,无级变速装置的功率扭转特性应同传动链的工作要求相适应,这就要求串联机械有级变速来扩大变速范围并选择合适的无级变速器以满足机床的功率扭矩特性要求。 该数控机床是以经济型数控 车床,设计主轴由交流变频电动机经皮带论、齿轮传动至主轴。 调频电机的恒功率转速范围为 4500/1500=3,而主轴要求的恒功率调速范围为 2000/250=8,显然电动机不能满足主轴所要求的恒功率变速范围。所以在设计师不能依据总变速范围来设计主创动系统,而应考虑电动机与主轴的功率匹配。 主轴恒功率调速范围 n 2000/250=8 第 10 页 共 61 页 电动机恒功率调速范围 n 4500/1500=3 为了使主轴和电动机的恒功率匹配,现通过增加变速齿轮来满足要求,该变速齿 轮组扩大了电动机的恒功率调速。 速图的拟定 1)、转速图的拟定 分析和设计主传动系统须应用一种特殊线图,称为转速图。 转速图能够清楚的表达出:传动轴的数目,主轴及各传动轴的转速级数、转速值及其传动路线,变速组的个数、传动顺序及扩大顺序,各变速组的传动副数及其传动比数值,变速规律等。 首先根据最高转速和最 低转速确定变速范围择合适的公比f后再确定转速级数 z ,绘制转速图。 :已知机床的转速范围在 20r/000r/动机的最高转速为 4000 r/定转速为 1500 r/动机的额定功率 P=11定主轴箱结构 ( 1)确定主轴的变速范围a x n( 2) 确定主轴的计算转速 020 i n 由于数控机床主轴的变速范围大,计算转速应比计算值高些,所以圆整取计算转速 r 。 ( 3) 02 0 0 0m a x ( 4) 确定电动机所能够提供的恒功率变速范围a x 由于 动机直接驱动主轴不能满足恒功率变速要求,因此需要串联 第 11 页 共 61 页 一个有级变速箱,以满足主轴的恒功率调速范围。 ( 5) 确定转速级数 Z 取 4,则 对于数控车床,为了加工端面时满足恒线速度切削的要求,应使转速有一些重复,故取 Z=2 ( 6) 拟定转速图和功率特性图如图 图 转速图和功率特性图 定传动变速系统图 拟定传动系统的原则是:在保 证机床的运动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运动传动链要尽可能的短而简单;传动效率高以及操作简单方便 。首先要考虑某些结构方面的问题,考虑结构能否实现:如小齿轮的齿根圆是否大于轴的直径,大齿轮的顶圆是否会碰及相邻轴等;其次因考虑结构是否合理,如布置是否紧凑,操纵是否方便等。 该机床采用双联滑移齿轮变速组,采用窄式排列结构,使机床结构紧凑。主轴变速拟采用通过滑移齿轮的移位来实现,需保证当齿轮 2与齿轮 4 完全脱开啮合之后,齿轮 3和齿轮 6才能开始进入啮合,所以齿轮 5与齿轮 6相邻间的距离轮 b 2与齿轮宽度 3b 之和),一般 b 3b + 2b + , 第 12 页 共 61 页 =1 4 综合考虑个因素,拟订传动系统示意图,如图。 图 传动系统示意图 第 13 页 共 61 页 第三章 传动系统零部件设计 带传动 是由带和带轮组成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传动。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类:摩擦带传动和啮合带传动。摩擦带传动是机床主要传动方式之一,常见的有平带传动和 合传动只有同步带一种。 普通 结构为:承载层为绳芯或胶帘布,楔角为 40 、相对高度进似为 形截面环行带。其特点为:当量摩擦系数大,工作面与轮槽粘附着好,允许包角小、传动比大、预紧力小。绳芯结构带体较柔软,曲挠疲劳性好。其应用于:带速 V 25 30m/s;传动功率 P 700动比i 10轴间距小的传动。 一主要 失效形式 1带在带轮上打滑,不能传递动力; 2带由于疲劳产生脱层、撕裂和拉断; 3带的工作面磨损。 保证带在工作中不打滑的前提下能传递最大功率,并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是 是靠摩擦传动的其它带传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功率的确定: 查得工况系数 K d (2) 选定带型: 根据 确定为 (3)传动比: 根据转速图知 ,传动比为 u (4)确定小带轮基准直径: 第 14 页 共 61 页 参考表取 251 (5)确定大带轮直径: 00% 取标准值 002 (6) 验算带速: d 500125100060 11 因为 在 55 之间,所以经济耐用。 (7)初定带轮轴中心距0a: 得: 21021 27.0 即: 7 90 初取 000 (8)确定带基准长度0 0122100 422 a 4004 12516016012524002 2 选取基准长度 2500 (9)计算实际轴间距 a : 0 取标准值 50 。 安装时所需最小轴间距: 第 15 页 共 61 页 d i n 张紧或补偿伸长所需最大轴间距: d 71 2 5 a x (10)验算小带轮包角: 21 a dd 所 以小带轮包角合适。 (11)单根 P : 根据 251 和 查得 B 型 V 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 (12)单根 考虑到传动比的影响,额定功率的增量由表查得: (13)计算带的根数: z 根。 (14)单根 20 0 (15)作用在轴上的力: r i i 0 (16)带轮的结构和尺寸: 第 16 页 共 61 页 由表可查得 带轮的具体结构参见零件图 为了减轻传动轴上载荷,采用卸荷式带轮结构,使带轮上的载荷由轴承支撑进而传给箱体,轴只承受转矩,装配装置参见装配图 。 一般同一变速组的齿轮模数相同 ,所有齿轮中首先选择负荷较重的小齿轮按接触疲劳强度公式进行初算。所以从最小齿轮 Z=26开始设计校核。(注意:为便于阅读在本节内容中,在相啮合的每对齿轮的设计与校核时,主动齿以数字 1为下角标,被动齿轮以数字 2为下角标) 传动轴传递动力计算 电动机 输出功率0P=1定转速0n=1500r/ 输出转矩 0T =95500P / 0n=70 轴 I 1P=0P 0=11 0为带传动效率 1n= 01500 /2 50r/T=955011 中间轴 2P=1P 1 2= 1 2分别为轴承、齿轮传动效率。 2n= 12=21 r/T=9550229550 183 高速档轴 3P=2P 23 23=3 23分别为、轴 轮传动效率 3n=2n i =521 1=521 r/T=9550339550 183 第 17 页 共 61 页 低速档轴 3P=2P 23 23=n=2n i =521 17 r/T=9550339550 484 动力传动情况见表 3 表 3力传动情况表 轴号 功率 矩 转速r/动比 传动效率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电机 1 0 1500 I 0 107 : 83 521 1: 速 55 183 521 1:1 速 55 484 217 1: 齿轮副 (32/76)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因生产批量较小,故小齿轮用 40质处理,硬度 24186均取为 260之啮合的大齿轮用 42金钢,调质处理,硬度 21755均取为 图 3荷变化图 计算步骤如下: 第 18 页 共 61 页 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转矩 1T=955022=9550 =183 . 齿宽系数 b=触疲劳强度极限 710580许用接触疲劳强度极 1H=639 2H =0.9 =522 010 查表2 初步计算小齿轮直径1d= 13i 1 ) = 321 8 3 0 0 0 ( 1 )0 . 7 5 2 27632 827632 =1d=90步计算齿宽 b=36 b=352)圆周速度 v v= 11d 9 0 5 2 16 0 1 0 0 0 6 0 1 0 0 0n =s. 精度等级 8级 齿数 m 1Z=32,m=9032=以取 m=3 , 1d=96Z=76,m=3, 2d=76 3=232用系数载荷系数间载荷分配系数2 = 2 18300096 =3751N 3751 =00N/第 19 页 共 61 页 = (11Z +21Z )=1132 76 01s i n 0 . 4 3 2t a n t a n 1 0 0 . 4 4 6 1 . 8 6 0 . 4 4 6 2 . 3 0 2 0 00t a n t a n 2 0a r c t a n a r c t a n 2 9c o s c o s 1 0 c o s c o s / c o sb n t 0 0 0c o s 1 0 c o s 2 0 / c o s 2 9 0 . 9 7 由此得 2/ c o 21 . 8 6 / 0 . 9 7 1 . 7 1齿间载荷分布系数 查表 = 2 31b 10 C b = 231 . 1 7 0 . 1 6 0 . 4 0 . 6 1 1 0 3 5 1 . 1 6 载荷系数 K K=AK K 性系数合度系数 Z由式得因 1 得 1 故 4 13Z 11 0 . 7 31 . 8 6 螺旋角系数 Z0c o s c o s 1 0 0 . 9 9Z 接触最小安全系数工作时间0 300 8 800h 应力循环次数10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上面知间载荷分布系数FKb/h=35/ (K =荷系数 K K=AK K 1.曲疲劳极限 试验齿轮的弯曲极限表6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数控车床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全套含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34844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