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doc_第1页
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doc_第2页
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doc_第3页
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doc_第4页
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张智( 云南师范大学教科所)R ich a rd P. J o lley & G lyn V. T hom a s( 英国伯明翰大学心理学学院)摘要本实验是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旨在探索儿童对图画兴趣的动态 变化及表征的发展。被试年龄跨度为 4 岁至成人, 均未受过美术训练。通过他 们各自根据线条画中所含的颜色或主题或情绪的特性匹配的特点, 来发现内 在的规律。实验发现年幼儿童以颜色为匹配标准, 年长儿童和成人则以主题或 情绪为主。中国儿童比英国儿童对图画中的语义联系 ( 表达的情绪) 更敏感。在 主题 情绪匹配中, 中国 10 岁儿童和成人都侧重情绪特征, 而英国儿童随年龄 发展由主题特性转向情绪特性这一兴趣的发展趋势并不明显。 本文从美学的 角度应用当代有关图画表征发展的理论对实验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在中英不 同文化背景下影响儿童兴趣变化及表征能力发展的因素。关键词图画表征发展差异跨文化研究1问题的提出儿童知识表征能力的发展是研究儿童认 知发展的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儿童 解决问题、言语发展等方面, 而对于儿童有关 美术作品表征能力发展的研究不多。近年来这 一领域已得到各国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大部分 有关研究集中在图画对促进儿童认识世界的 作用方面, 但是关于儿童对图画的理解过程以 及他们相应的表征能力的发展 ( 如对美术作品 寓 义 的 理 解 及 敏 感 性 的 发 展) 的 研 究 还 很 欠 缺, 有待于深入探讨。 1987 年 P a r so n s 依据美 学理论, 从认知发展角度提出儿童对油画兴趣 的变化遵循认知发展模式的变化。年幼儿童的 兴趣集中于油画的颜色, 年长儿童注重油画反 映 的 题 材, 而 成 人 则 专 注 于 油 画 中 蕴 含 的 寓义。P a r so n s 的研究, 开辟了研究儿童认知发展 的新路径。 但是, 他的研究仅限于分析儿童的 口头报告, 对儿童有关图画的反应缺乏系统的 分 析, 例 如 他 在 衡 量 儿 童 对 油 画 鉴 赏 的 标 准 时, 对儿童言语反应仅用百分数表示, 缺乏严 格的统计分析; 再者, 虽然儿童都会画画, 但大 多数儿童很少深入地接触油画, 他们的绘画形 式多以线条画为主, 因此他们对油画作品的反 应并不能全面反映他们对其所熟悉的绘画形 式 ( 如线条画) 的理解程度。 针对上述不足, 我 们选取儿童熟悉的线条画为刺激物, 采取图画 匹配的方式进一步探讨不同 年龄儿童依据图 画 特性 ( 颜色、主题、寓意) 作选择标准的特点2以 及他们兴趣的动态变化。 研究的主要问题 是:( 1) 不同年龄儿童对图画兴趣变化的特点 及相应的表征能力的发展特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与此文有关的交流请寄云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650092, 张智。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张智33(2) 中英不同文化背景下, 影响儿童对图 画兴趣变化及表征能力发展的因素。2实验方法2. 1研究对象被试为 4 10 岁的儿童及 20 岁的大学生。 按年龄分为 4 岁、7 岁、10 岁、成人等四个年龄 组。 中国被试每组 30 人, 共 120 人。 儿童被试 取自云南师范大学幼儿园及附属小学, 成人被 试为云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英国被试每组 20 人, 共 80 人。 儿 童 被 试 取 自 B irm in gh am 及 W e s t M id lan d s 的 中 下 收 入 阶 层 幼 儿 园 和 学 校, 成人被试为伯明翰大学在校学生。 两国被 试年龄组取样为同岁5 个月, 遵循随机取样、 男女各半原则。2. 2实验材料选取 9 幅彩色线条画片作预测材料, 每张 画片均包含颜色、主题、情绪三种特性, 用于被 试熟悉匹配任务, 并筛选被试。另取 36 张日常 生活用品或事物线条图 ( 24 张彩图, 12 张黑白 图) 作正式匹配材料。每套图片的编制结构为 1 张目标图, 2 张选择图。目标图与选择图具有内 在的特性联系, 或是颜色相同, 或是主题相同(同 一 类 别 的 日 用 品) , 或 是 蕴 含 的 情 绪 相 同(如用破损的日用品代表悲哀等) 。 例如, 在颜 色 主题匹配中, 目标图为红色台灯, 选择图分 别为红色的大衣和蓝色的台灯; 在颜色 情绪 匹配中, 目标图为一本撕破的棕色封面的书, 选择图分别为棕色的小汽车和浅黄色破旧的 自行车; 在主题 情绪匹配中, 目标图为破旧的 沙发, 选择图分别为崭新的沙发和断裂的羽毛 球拍等。 选择图片的编制结构见表 1。表 1选择图片的编制结构任务选 择 图 与 目 标 图 的 关 系颜色 主题匹配 颜色 情绪匹配 主题 情绪匹配同一颜色、不同主题, 或反映同一主题但颜色不同 同一颜色、不同主题, 或表达同一情绪但颜色不同 同一主题、不同情绪, 或表达同一情绪但主题不同2. 3实验步骤分。在预试时, 被试均被告知可根据不同的特 性 ( 或颜色, 或主题, 或情绪) 观看图画, 但不给 予被试任何有关注意力应集中在画片的哪一3结果及其分析方面特性的提示, 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相应的标准匹配。记录被试的有关回答及选择 的图片。向通过预试的被试呈现正式匹配任务画 片。匹配任务分为三种类型: 颜色 主题, 颜色 情绪, 主题 情绪。 每类均有四套匹配图片。 实 验时将目标图置于被试面前, 让被试从两张选 择图中选出与目标图“最相配”的一张。为避免 排列的空间误差和选择先后的时间差异, 各对 以及各套图片的顺序随机排列。详细记录被试 选定的图片及选择理由。评分标准: 在颜色 主题匹配任务中, 每选3. 1颜色 主题匹配任务中, 兴趣的动态变化 兴趣发展可分为三级水平。 一级水平: 主 要根据画片的主题特性匹配, 得 3 4 分; 二级 水平: 颜色和主题两种特性并重, 折衷匹配, 得2 分; 三级水平: 主要根据颜色特性匹配, 得 0 1 分。表 2 表明, 4 岁儿童主要依据颜色特性匹 配, 处于三级水平。 7 岁为转折点 ( 见图 1) 。 这 时颜色作为匹配标准已转为弱要素, 为主题特 性取代, 反映出儿童兴趣相应的动态变化。在 4 7 岁年龄段, 两国儿童在匹配标准的变化上 均达到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 2(中国) = 20. 17, p择一次主题为匹配标准, 记 1 分, 而选颜色为 标准, 记 0 分; 在颜色 情绪匹配任务中, 每选 择一次情绪为标准, 记 1 分, 而选颜色为标准, 记 0 分; 在主题 情绪匹配任务中, 每选择一次 情绪为标准, 记 1 分, 而选择主题为标准, 记 0 0. 005;2(英国) = 8. 31, p 0 025。在其他年龄段或相同的年龄组之间, 中英 两国儿童水平接近, 未出现显著差异。 年长儿 童和成人都明显选择主题特性为匹配标准。43应用心理学1997 年第 3 卷第 2 期表 2颜色主题匹配任务中, 兴趣发展水平的统计匹配标准水平各 年 龄 组 对 应 人 数4 岁 7 岁 10 岁成人 主题一级7 ( 4)23 ( 13)28 ( 16)19 ( 12)色颜主题各半二级4 ( 4)4 ( 2)1 ( 1)9 ( 5) 颜色三级19 ( 12)3 ( 5)1 ( 3)2 ( 3) 注: 括号内数字为英方被试人数。图 1在颜色 主题匹配任务中, 三种匹配标准随年龄变化的趋势3. 2颜色 情绪匹配任务中, 兴趣的动态变化 兴趣发展分为三级水平。一级水平: 根据画片所表达的情绪特性匹配, 得 3 4 分; 二级水平: 颜色和情绪两种特性并重匹配, 得 2 分; 三 级水平: 根据颜色特性匹配, 得 0 1 分。表 3颜色 情绪匹配任务中, 兴趣发展水平的统计匹配标准水平各 年 龄 组 对 应 人 数4 岁 7 岁 10 岁 成人 情绪一级1 ( 1)14 ( 1)21 ( 7)23 ( 9) 颜色 情绪各半二级0 ( 2) 2 ( 7)3 ( 4) 4 ( 7) 颜色三级29 ( 17)14 ( 12)6 ( 9)3 ( 4) 注: 括号内数字为英方被试人数表 3 表明, 颜色是 4 岁儿童匹配的主要标 准。7 岁组中国儿童的发展早于英国儿童, 二者 出现显著差异 ( 2 = 12. 71, p 0. 005) 。46% 以 上的 7 岁中国儿童已将兴趣移向情绪特性, 但 多数英国儿童仍专注于颜色。7 岁以后, 颜色作 为匹配标准的偏好随年龄增长而减 弱, 兴趣转 向情绪特性, 两国儿童发展趋势相近 ( 见图 2) 。3. 3主题 情绪匹配任务中, 兴趣的动态变化 兴趣发展分为三级水平。 一级水平: 根据情绪匹配, 得 3 4 分; 二级水平: 主题 情绪并 重匹配, 得 2 分; 三级水平: 根据主题匹配, 得 0 1 分。表 4 表明, 4 岁和 7 岁儿童多选主题匹配。7 岁以后, 中国儿童开始将兴趣移往情绪特性 并随年龄而发展, 60% 的 10 岁中国儿童已选 用 情绪匹配。 但英国同龄儿童仍选择主题匹 配, 差异极其显著 ( 2 = 9. 979, p 0. 01) 。 英国 成人组被试对主题或情绪匹配没有侧重, 与中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张智35国 成人组被试相比较, 差异极其显著 ( 2 = 9.625, p 0. 01) , 见图 3。图 2在颜色 情绪匹配任务中, 三种匹配标准随年龄变化的趋势表 4主题 情绪匹配任务中, 兴趣发展水平的统计匹配标准水平各 年 龄 组 对 应 人 数4 岁 7 岁 10 岁 成人 情绪一级7 ( 1)7 ( 1)18 ( 3)18 ( 4) 主题 情绪各半二级7 ( 5)2 ( 1)2 ( 3) 9 ( 8) 主题三级16 ( 14)21 ( 18)10 ( 14)3 ( 8) 注: 括号内数字为英方被试人数图 3在主题 情绪匹配任务中, 三种匹配标准随年龄变化的趋势3. 4三项匹配任务中, 匹配成绩随年龄变化的 总趋势为了系统地从量上探讨正确匹配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对两国被试在三项匹配任务中的成 绩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5。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63应用心理学1997 年第 3 卷第 2 期表 5正确匹配随年龄组变化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任务年龄组4 岁7 岁10 岁成人色颜主题匹配x1. 40 ( 1. 40)3. 23 ( 2. 65)3. 63 ( 3. 25)2. 90 ( 2. 90)SD1. 55 ( 1. 19)1. 14 ( 1. 39)0. 72 ( 1. 25)0. 96 ( 1. 17) FF 年龄 ( 3, 192) = 29. 09, p 0. 001 颜色 情绪匹配x0. 23 ( 0. 40)1. 90 ( 1. 10)2. 93 ( 1. 70)3. 07 ( 2. 35) SD0. 77 ( 0. 88)1. 77 ( 0. 97)1. 41 ( 1. 52)0. 98 ( 1. 23) FF 年龄 ( 3, 192) = 39. 21, p 0. 001 F 文化 ( 1, 192) = 12. 85, p 0. 001 主题 情绪匹配x1. 37 ( 0. 90)1. 20 ( 0. 40)2. 50 ( 1. 00)2. 77 ( 1. 60) SD1. 27 ( 1. 12)1. 40 ( 0. 82)1. 50 ( 1. 26)1. 07 ( 1. 05) FF 年龄 ( 3, 192) = 14. 01, p 0. 0001 F 文化 ( 1, 192) = 30. 37, p 0. 001 注: 括号内为英方被试相应数据。 表 5 说 明, 在 三 项 不 同 性 质 的 匹 配 任 务 中, 年龄因素对匹配成绩均呈明显的主效应。 在颜色 情绪匹配和主题 情绪匹配任务中, 文 化因素对匹配成绩的影响极其显著。而在颜色 主题匹配任务中, 文化因素对匹配成绩的影 响不显著。 此外, 除在颜色 情绪匹配任务中, 文 化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接近显 著 水 平 ( F ( 3,192) = 2. 66, p = 0. 05) 外, 在其余两项任务中,文化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4讨论4. 1儿童兴趣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儿童表征能 力的发展在不同的任务中, 儿童的兴趣变化都遵循 同一发展模式。 即随着年龄增长, 兴趣逐渐从 颜色特性过渡至主题特性和 或情绪特性。 我 们的研究和 P a r so n s 有关儿童艺术理解阶段论 的观点相吻合。 4 岁儿童处于“颜色为主导因 素”的阶段, 表征能力处在较低水平, 兴趣局限 于视觉感知的表浅的颜色特性。 7 岁儿童处于“主题为主导因素”的阶段, 开始关注图片的一 些 内在的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认知的发 展, 最后上升至对图画中更深层次的隐含情绪 的理解。兴趣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儿童表征能力 的 提高。 我们在实验中采用儿童熟悉的线条 画。 油画与线条画的画法有别, 油画具有立体 感, 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因而有助于儿童对图 画主题及情绪的理解。线条画提供的信息不及 油画多, 但我们的实验表明儿童对线条画的兴 趣也遵 循上述认知发展模式。从更广泛和跨文化的范围证实了 P a r so n s 有关儿童对图画理解 发展模式的结论具有普遍性。4. 2匹配任务性质的影响 任务的难易是影响匹配任务完成的因素之一。三项任务中, 相对容易的为颜色 主题匹 配, 居中的为颜色 情绪匹配, 最难的为主题 情 绪匹配。 在颜色 主题匹配中, 无隐含的情 绪, 儿童只需在颜色 主题两项特性中挑选, 对 表征能力的要求不高。根据 P iage t 的观点, 5 岁 以后儿童类概念迅速发展, 因此他们很容易挑 选主题特性归类匹配。故 7 岁的两国儿童都能 很好完成这项匹配任务。 颜色 情绪匹配任务 稍难。 情绪特性为画片中隐含的内容, 需要深 入的加工; 而颜色鲜明突出的感知特性有竞争 性, 易于吸引年幼儿童, 因而在 7 岁组有相当 多的儿童选择了颜色特性匹配。随着认知的发 展和表征能力的提高, 儿童逐渐能识辨潜藏在 主题内容不同的画片中的相同的情绪特性。最 难的任务为主题 情绪匹配。 因为主题涉及类 概念, 而情绪又是画片中潜藏的因素。 年幼儿 童在无颜色因素可利用的条件下, 往往选取主 题特性匹配。年长儿童和成人则能注意到画片 中蕴藏的情绪特性。但在同一项匹配的四套材 料中又有难易之分, 这就需要更深入的加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有时甚至成人被试也会误选 主题匹配。4. 3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1988 年 W in n e r 和 Ga rdn e r 曾 提 出 P a r so n s 有关儿童对美术作品理解的认知发展模 式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研究的产物, 除非在不 同的文化背景下加以验证, 否则不能认为这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张智37一观点具有普遍性。 我们的研究表明, 虽然东 西方文化背景不同, 但发展总趋势相近。 在主 题 情绪匹配任务中, 在 10 岁组和成人组, 中 国被试的得分高于英国被试, 达到显著水平。 在颜色 情绪匹配任务中, 7 岁中国儿童也比同 龄英国儿童更早将兴趣移向情绪特性。 因此, 中国被试的实验结果更支持 P a r so n s 有关儿童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遵循从颜色过渡到主题, 进而到情绪和寓意的发展模式的见解。值得研究的是形成差异的原因。可能的解 释有二: 其一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被试侧 重于分析细节, 进行联想, 善于捕捉图画中表 达的相似的情绪, 思维细腻; 而英国被试侧重 于概括归类。 其二是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国儿 童要比英国儿童对破旧物品所反映出的悲伤、 不幸的情绪的识别更加敏感, 反应更强烈。4. 4儿童评价水平的发展 儿童口头陈述的理由与他们对图片的选择相符。 4 岁儿童认为同一颜色的画片应放在 一起; 7 岁儿童认为把同类东西匹配在一起更 合适; 年长儿童认为应考虑不同主题画片中表 达的相同的情绪; 成人有时则选用独特的标准 选择图片, 如在颜色 主题匹配任务中, 表面上 看一些成人选了颜色相同的画片, 但陈述的理 由表明他们并非局限于颜色特性, 而更多考虑 到目标图与选择图之间在画法、形状上的相似 及美学上的和谐等等。这反映了随着年龄的增 长, 表征能力与认知水平亦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 评价水平逐步发展。5小结不同文化背景下, 中英两国儿童对图画的兴趣的变化都遵循从颜色特性过渡至主题和 或情绪特性的发展模式, 反映出加工的深入及 表征能力的提高。匹配任务的性质影响任务的 完成, 任务越难, 越需详尽的加工和高层次的 表征水平。在主题 情绪匹配和颜色 情绪匹配 任务中, 中国儿童比英国同龄儿童对图画隐含 的情绪特性更敏感。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社 会价值观及思维方式有关。进一步的原因有待 从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