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调查处理.ppt_第1页
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调查处理.ppt_第2页
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调查处理.ppt_第3页
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调查处理.ppt_第4页
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调查处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规范调查处理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授课目录 n1、传染病暴发的概念。 n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规范。 n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分级标准。 n4、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实诊断 、报告工作中具体操作问题的讨论。 n5、现场暴发调查处理的基本步骤。 传染病暴发的概念 n1、单病种暴发定义 n2、疾病监测方案 n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标准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的通知(卫办应急2005288号) n发布时间: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n实行日期: 二00六年一月一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报告范围与标准: 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 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 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一)传染病 n1、鼠疫:发现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n2、霍乱:发现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n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 例及以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n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 例及 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5、炭疽:发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 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 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 职业性炭疽病例。 n6、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 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 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7、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 、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 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 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n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 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 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 亡。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9、麻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 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n10、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 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风 疹病例。 n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同一学校 、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 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 例及 以上死亡。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12、登革热:1 周内,一个县(市、区)发 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n13、流行性出血热: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 (高发地区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 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n14、钩端螺旋体病: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钩端螺 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15、流行性乙型脑炎:1 周内,同 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及以上乙脑 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n16、疟疾 n17、血吸虫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18、流感: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 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 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 ,或发生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n19、流行性腮腺炎:1 周内,同一学校 、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流 行性腮腺炎病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 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 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 n21、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 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n22、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 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 采供血机构发生3 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 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n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 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 年从未 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n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 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二)食物中毒: n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n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 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 亡1人及以上。 n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 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 及以上。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 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 n(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 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n(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 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n(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 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 、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 毒种丢失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 反应: n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 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 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n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 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 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 以上。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 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n(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一 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 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 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n(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 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n1、初次报告 n2、进程报告 n3、结案报告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 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 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 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 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 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 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 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 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 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 部门。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n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 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 ,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 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 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 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 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 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 ( 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分级响应和处理 (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响应处理) (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级响应处理) (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级响应处理) (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区级响应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n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 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及 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n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n3、涉及多个省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 扩散趋势。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n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 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 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n5、发生烈性病菌珠、毒珠、治病因子等丢 失事件。 n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 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 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n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 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n1、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 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 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n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疑似病例。 n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 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 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n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 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 有扩散趋势。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n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 ,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 上。 n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 扩散。 n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 外的地区。 n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n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n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 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n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 5人以上。 n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 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n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 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n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 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 区域以内。 n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 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及以上 县(市)。 n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 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及以上(市);或市( 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n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 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n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 性不明原因疾病。 n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 死亡病例。 n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 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n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 ,或死亡4人以下。 n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n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 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n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 发病9例以下。 n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 n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病例。 n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的特点 (1)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 (2)法定报告传染病乙类、丙类。 (3)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 小结 n1、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 要及时按照要求规范进行现场暴发调查处 理,原则是分级响应分级处理。 n2、传染病暴发cdc核实诊断后确定达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 (暴发)后要在“突发网”进行网络报告 。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小结 n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实诊断由cdc实施, 核实诊断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报告同级卫 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后由cdc进行 网络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向上级电话、传真报 告。(双向报告:本级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 门) 小结 n4、传染病暴发cdc处置完成后要撰写“ 现场暴发调查报告”(现场暴发调查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核实诊断开始到 结束要进行初始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 告(现场暴发调查报告)。 小结 n5、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时,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监测方案、预 案时要按时响应与启动。 n6、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时,上级cdc对下级cdc都有督导和技术支 持的义务。 小结 7、信息公布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建立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 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 内突发事件的信息。 小结 8、关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报告 处理。 责任报告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监测 报告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 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氧化碳中毒达到“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和“非职业性一 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响应标准时, cdc 主要职责:报告、现场调查、宣传 。 小结 n9、如何评价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是否规范处置,参见卫生部 “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09版”,指标 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 2.3.1 规范处置指数。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1、组织准备 2、核实诊断 3、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建立病例定义 5、核实病例数 6、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7、建立假设 8、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分析、并验证假设 9、执行控制措施 10、完成书面调查报告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n描述性流行病学目的是:提出假设 n分析性流行病学目的是:验证假设 n实验流行病学目的是:提供证据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 1.确定防护级别,准备好防护用品,第一时间采样 2.联系单位(报告单位和发生地的单位,如:医 疗机构、cdc、学校等)的地址,联系人姓名、 固定电话、手机号、传真号、电子信箱等 3.相关技术资料:流调表、诊断标准、应急手册 4.常规采样的器械 5.消毒的器械 6.通讯工具 7.交通住宿等费用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 1.对病例进行核实 对进行报告的医疗单位所发生的病例进行核实 。根据国家“诊断标准”对病人的临床症状、 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 2.确定是否是一起群体性的疾病,各病例之间 从三间分布看是否有流行病学的联系。确定是 否暴发并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调查走访暴发病例居住地及相关环境场所开 展卫生学的调查。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通过调查走访医疗机构,听取医疗机构对 诊断和治疗的意见和初步结论,亲自查看 病历和实验室检验及其它辅助检查结果, 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是对首发 病例的调查,根据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突法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和分级标准确定暴发和是否构成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四、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建立病例定义 1.建立病例定义的目的: 搜索病例。确定发现病例的统一标准。使发现 的病例具有同质可比性,并符合疫情调查或其 他工作的要求。 2.根据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病例定义: 根据工作处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哪个阶段;搜索 病例;是否为了诊断和治疗;是否为了常规监 测与报告等。 3.病例定义的分类 疑似病例 临床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4.病例定义的内容包括: 流行病学信息(时间、地点、人群、具备危险 因素或流行病学接触史等);临床信息; 针对病因的实验室检测信息等。 建立病例定义 5.关于病例定义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调查初期或者主要为搜索病例时,尤其是原 因不明、特异性难以把握,病例定义应强调敏 感性。 在病因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中应强调特异 性提倡使用“实验室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 病例”,以避免出现研究的偏倚。 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五、核实病例数 根据病例定义,确定病例后,计算病例数, 统计分析病例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即 通常所说的三间分布是暴发调查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详 细描述时间的基本特征,可以明确卫生事件 所危害的人群,并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 及对卫生事件的假设。 核实病例数 六、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n描述性流行病学是现场流行病学最重要最 基本任务之一;目的是阐述哪些疾病正在流 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从时 间、地点、人群分布现场调查资料中进行描 述;为探索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提供系统的方法;可以明确事件所危害的人 群,并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的假设。 常见的一些整理表 n 描述流行病学资料整理表。 时间分布,直方图或流行曲线。 地区分布,直方图、标点地图、范围地图 等。 人群分布,直方图、饼图等描述分布特征 。 尽量用率,而不是绝对数或构成比进行描 述。 什么是一览表?一览表有哪些作用?什么是一览表?一览表有哪些作用? 行行 列列 行行 病例一览表:纸版 编号年龄性别 家庭住 址 职业 发病时 间 00124女西街8号教师8/10 0028女 西街15 号 学生8/10 00313男中街1号学生6/10 00435女中街3服务员4/10 00538男中街8号厨师2/10 (一)时间分布描述 某 流行病学曲线:直方图 病 例 数 2008年2009年 接种甲肝疫苗开展调查 放寒假 4天间隔 点源暴露特点:疫情不超过1.5倍 平均潜伏期 快速上升 快速降低 左右不对称 已知病原的点源暴露可推算 可能暴露期: 平均潜伏期 最长潜伏期 最短潜伏期 流行曲线的有哪些作用?流行曲线的有哪些作用? 点源 持续源 人传人 ? 描述暴发时间分布特征、目前位置、推断可能 暴露时间、评价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卫生部门 反应的速度、了解疫情趋势等 持续同源实例 data source: an outbreak of salmonella heidelberg infection, colorado, usa, 1976. 同一起麻疹暴发: x轴时间间隔不同表达的模式明显不同 间隔1天 间隔7天 平均潜伏期:10天 绘制流行病学曲线的要点 l时间间隔相等,一般为1/3至1/8平均潜 伏期,病例数多时间隔可以短些 lx轴首例和末例前后各1-2个平均潜伏期 ,如暴发未结束,末例后不留空白时间段 l标记重要的信息:聚餐、维修管道、暴 雨、调查时间、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二)地区分布描述 地 区 分 布 20062006年年1 17 7月月x x市甲型副伤寒病例的职业分布市甲型副伤寒病例的职业分布 (三)人群分布或职业分布描述 与2005年同期的职业分布比较 七、建立假设 现场暴发调查基本步骤简介 建立关于该病的假设: a.危险因素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