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浅谈关于传统节日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3 篇 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和我们其他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编辑的传统节日的意义,希望能帮助到你! 浅谈关于传统节日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起码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 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是我们就不是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把长城的砖块用来垒猪圈,不但可以把老宅子、祠堂统统拆掉,然后建成一模一样的水泥或红砖的现代建筑,认为这才是 “ 新农村 ”! 我们甚至还设计了北方和南方的农村建筑的标准图来推广。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再过 10 年,不但我们现在的中型城市、2 / 19 大型城市都一模一样,没有自己的风格,我们所有的农村也将一模一样,没有风格 !前几天我到杭州去,从机场到杭州市区的高速公路上,两侧都是我们 “ 先富起来 ” 的农民盖的楼房:一个尖尖的顶子,上面插一个不锈钢葫芦,不中不西、不土不洋,而且一模一样。我忽然感到一种悲哀。我不是嫉妒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我更不希望他们永远过贫穷的生活。但是,难道这些不中不西的楼房就是我们的最终追求 ?而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 ?这是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的地方 !是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的地方 !是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的地方 !这是江南好风景,历代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而这些我们在李可染的 杏花春雨江南中看到过的白墙乌瓦、小桥流水,现在完全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西塘、一个乌镇给人们参观。而现在所有这些残存的东西,都是因为贫穷,当地还没有来得及破坏 !我们的下一代将不明白很多东西,从叔叔、婶婶到哥哥、姐姐都是独生子女了,孩子们将不懂这些称谓。再过 20 年,我们的小学课本里将不得不增加很多东西。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其实是很悲观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大同,但不是我们“ 同 ” 别人,而是别人 “ 同 ” 我们。今天南京的一个孩子,和在北京、东京、纽约的青年人没有什么两样,一样上互联网,一样穿阿迪达斯的衣服,穿耐克的 球鞋,看好莱坞的电影、世界杯球赛 但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已经中断。 3 / 19 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我们到美国看到美国人乡村里面到处挂着自己的国旗,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是出于对自己的制度和文化的自豪。而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二战时,当德国纳粹军队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前苏联到了最危险时刻的关头,斯大林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讲话。他用什么来激励这个民族 ?他没有说那些空话,他只是饱含感情地提到一些俄罗斯人的名字。他说,我们的民族,是产生了普希金的民族,是产生了屠格涅夫的民族,是产生了托尔斯泰的民族 就是这些创造了俄罗斯文化的巨人的名字,唤起整个苏联人民团结抵抗意志,最终保卫了斯大林格勒。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实的基础。我在台湾讲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倾向 “ 绿色 ” 的学者谈过一次话,我说:如果李白成了外国诗人、杜甫成了外国诗人、红楼梦成了外国小说,你真的愿意吗 ?他很认真地想了想,很困惑地说:这个 我还真没想过 ! 第三个意义就是 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光靠 法保证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先进的民族。大家应该看到,美国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一超独霸,不仅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4 / 19 量,更靠它的软实力,包括好莱坞电影, 球赛,流行音乐,以及众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莱坞大片通过美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出美国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影响波及全球。当我们的青年人都说英语、吃麦当劳、过圣诞节,把去美国留学当成梦想的时候,当我们的许许多多的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节约每一个铜板也要把 孩子送到美国的时候,当我们的青年人熟悉每一个美国球星的爱好、习惯,穿什么牌子、多大尺码的球鞋,甚至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西方流行歌星、影星的血型、星座和身高的时候,却不知道孔子是谁、论语是什么,我们拿什么来支撑我们自己的民族 ?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前几年,一个叫亨廷顿的美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也引起轩然大波。他直率地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结束之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势力斗争的主要原因。不管我们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的理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民族对世界影响力 的大小,是和这个民族文化力的强弱成正比的。韩国就是用大长今横扫了亚洲,让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刮目相看。过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深深影响了韩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而今天,和这些国家比起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现在,是日本、韩国的文化 “ 倒流 ”中国 ! 5 / 19 今天我们呼吁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比如我们的春节,仅仅拿年夜饭这一个风俗来说,就蕴涵着许许多 多的内容我们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地,年三十都要回家团聚在一起吃这顿饭,这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饭,这里蕴含着我们民族对家庭的尊重,也蕴含着我们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吃年夜饭前我们要祭祖,我们要给双亲中逝去的老人摆一双碗筷。为什么 ?因为在这一天,普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要团聚。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亲情、我们的伦理道德。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没有用于战争,只是用来放鞭炮,这是我们近代失败与落后的原因。我倒是觉得,我们的祖先把火药用来表达我们民族除旧迎新的理想,表达我们的欢乐和祥和,比用来杀人要文明和进步得多 ! 最后说一句,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把我们的祖辈传给我们的东西,尽量保存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代。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我们不能在现代化之后,变成一个赤裸裸的 “ 现代 ” 人,连中国人都不是。这是我的希望。 浅谈关于传统节日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6 / 19 悠久历史一脉相承。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敬天信神,感恩知报,使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境界得以升 华。 传统节日是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的,是由一系列信仰和习俗形成的,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信仰有关。节日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有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此外还有浴佛节、盂兰盆会、七夕等,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卷。古人谈论节俗,总关乎伦理道德,无不强调其教化方面之重要性,以达弃恶扬善,激浊扬清,如西汉贾山在至言中说: “ 风行俗成,万事之奠定。 ” 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而多彩,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行探讨: 一、传统节日所 蕴涵的信仰 中国古人对天有着无限的崇敬,相信人是神造的,文化的起源是仰望上天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缩影,上溯到源头多起源于四时易转处的祀典,又关联到天象历法、物候农时。例如尚书尧典记载尧 “ 乃命曦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敬授人时。 ” 古时人们生产与生活都要顺应天道,人们追逐着日月星辰的轨迹和四季更替,感悟天、地、人 “ 三才 ” 的贯通一气,设置的农历与自然规律完全协调一致。四时节俗都是以农历为时间界定的,从时序安排上宛如一条由7 / 19 自然节气生成而贯穿春夏秋冬的 “ 文化链 ” 。 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 “ 天人合一 ” ,人生智慧是 “ 天人感应 ” 。传统节日是 “ 天人合一 ” 世界观的具体体现,除了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外,更主要的是 “ 天人合德 ” 即 “ 观天道以应人道 ” ,与天合德,正如易书中所说: “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 这种理念一直影响着历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节日中,人们希望通过祭拜天地和神明等各种仪典达到与神明沟通的美好愿望,希望尽人事以法天德,做人要像天那样刚健、胸怀博大 ;像地那样厚德载物。 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时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就有新春扫 尘,除陈布新,祭拜天地等过年风俗。这一天有 “ 三元 ”之殊 (日之元、月之元和岁之元 ),人们获得一年丰收的喜悦后,首先要感谢上天的恩赐,准备迎接新春的来临。新年各种庆祝活动一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历代的天子都会在元日里祭天和祭祖 ;民间也有着一系列祭祀活动。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也不会忘记有功于人间的诸多神明,以各种不同的祭祀回报他们。古诗中描述了 “ 敬神 ” 礼俗的代代传承和各种庆祝场面。如描写祭灶风俗的有: “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 范成 大祭8 / 19 灶诗 )。描写扫尘风俗的有: “ 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 蔡云吴 ),清理环境,更荡涤心灵的灰尘,才能和神明沟通,与天地同在。描写 “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 的除夕之夜: “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描写正月初一的庆贺场面和礼仪: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 孔尚任甲午元旦 ),细致的描述了待第一声鸡啼响起,街上鞭炮齐鸣,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拜天地、敬神佛,再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然后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正月 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相传元宵节起源于道家祭神礼仪,据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燃灯庆贺。秦末时亦有 “ 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 ” 之说。汉明帝时,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令正月十五夜“ 燃灯敬佛 ” ,以示对神佛的尊敬和虔诚。此后,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道文化的影响扩大而成为历朝历代的一大盛事。如唐代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 “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描绘出元宵灯彩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与星月交相辉映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秋成为节日,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礼9 / 19 记祭法中记载: “ 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 ” , “ 夜明,祭月也 ” ,因此被列入祭祀对象。上古时代即有 “ 华夏祭月 ” ,在周代时有 “ 中秋夜迎寒 ” 、 “ 秋分夕月 ” 等活动。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祭月拜月渐成规模,各种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后来这个节日一直盛行。八月十五,此时月色皎洁,月象既圆且亮,正如唐代刘禹锡描写的 “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 其它节日亦是如此,在自然节气重要转换时节,都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及人事伦理活动,表 达人们敬神祈福等美好愿望。 二、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感恩 华夏礼仪极重祭祀,祭祀最初源于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感恩和诚敬。礼记祭统记载: “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 、 “ 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 。传统祭祀文化重视祭祀的教化功能,视其为人伦教化的根本办法,说祭祀是 “ 教之本 ” 、 “ 教之至也 ” 。可见社会教化随祭祀仪式的完成而完成。这也成为中华文明在民间的主要传承形式之一,不仅在于其对经典文明的代代传承 ;更在于其能够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人们修身正心,走出迷惘困顿。 礼记郊特性 记载: “ 万物本乎于天,人本乎于祖,10 / 19 郊之祭也,本反始也。 ” 司马迁也说道: “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 古来敬天祭祖实质提示人们:敬天,人之本也,要敬奉上帝,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 ;祭祖,人之源也,要不忘祖先,做人要知本知源,才能生生不息。 祭神、祭祖、拜年是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确证,这些仪式也是文化开端的象征。而年节的本质意义在于开端,因此从除夕开始,也是一种感恩的开始,一种庆祝的开始,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礼记月令记载,天子在元日要举行祭天大典,还要举行 “ 祈谷于上帝 ” 和农 神后稷的活动。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由此建立起人神关系,获得神明的庇护,在神圣的祭祀中使人感受到自我存在与天地的息息相关。 新年祭祖、清明扫墓,都体现着对人伦的重视,体现礼敬祖先,重视孝道,寄托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往昔的尊重,缅怀先人的道德风范,实现先人的理想追求等。尚书舜典记载: “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 舜帝在元日到祖庙祭祀祖先。 “ 仁义 ” 与 “ 孝悌 ” 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着后人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论语学而记载: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矣。 ” 讲到祭礼对民风民德的重要影响。 华夏祭礼的要义在于 “ 诚 ” 与 “ 敬 ” ,关键是祭拜的人11 / 19 是否在内心真正具有诚意和敬意。行事之时,要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古代祭祀内容极为丰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还有先贤名人,包括忠臣良将、清官廉吏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曾是祭祀的对象。 三、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节日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价值,承担着道德教化的任务,其中包含的各种礼仪,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约束,而这些约束又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伦理道德的一部份。所 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种伦理关系,遵守其内涵的道德要求。行事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关怀。同时,传统文化中的 “ 忠、孝、诚、信、礼、义 ” 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的诸种表现形态之中。 强调和合,追求圆满至善,传统节日成为维系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纽带。除夕、新年、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无不体现着人们对亲人团圆、敬老幼的美好愿望。按除夕习俗,家人外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也要在除夕前兼程返乡,合家团圆。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漂泊在外、客居他乡不能回家与亲友团聚的游子,思亲怀乡,写下了“ 一年将近夜 ,万里未归人 ”(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平实的诗句,道出了除夕在人们心中的份量。新年是人们表达心愿的时机,有拜年的习俗。宋代后亦常用名片拜年,称为 “ 飞帖 ” ,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承放飞帖,上写 “ 接福 ” 。12 / 19 元宵节人们也是团圆相聚, “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 , “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 ,有燃灯、观潮、歌舞等活动。 在 “ 银波千顷照神州,此夕人间别是秋 ” 的中秋节,人们与亲朋好友相聚,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展现出一幅明月升起,光照天涯,反映出人们彼此互相关、 互相祈福的和谐景象。宋代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写的 “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则表达出人们对澄澈、光明之境的追求。 传统节日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感,背后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 “ 忠 ” 和 “ 孝 ” ,端午节纪念楚国屈原的忧国忧民,坚守节操。很多的节俗活动,都是倡导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其中又常常包含着人们对趋吉避凶、吉祥平安等方面的愿望。 四、传统节日所蕴涵的祈禳意识 祈,求福 ;禳,除祸, 祈禳意即向神祈祷以降福免灾。新年有很多祈福 驱邪等节俗活动。如除夕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新年时拜天地、祭神明,祈祷带来福祉和吉祥。元宵节人们燃放灯火,歌舞笙乐,表达驱邪迎祥、祈许光明之意。 13 / 19 新年时,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古时人们燃放爆竹的目地是驱除邪魔鬼怪,迎神,喜庆等。唐代来鹄在早春中写道: “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 。宋代范成大在爆竹行中描述了除夕夜燃放爆竹时人们的内心祈祷: “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 上下皆和平。 ” 新年时,人们还要贴春联、年画、福字等,即将大红春联贴于门的两边,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人们 “ 新年吉庆、驱邪迎祥 ” 。传统春联有: “ 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 ” 、 “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 等。年画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如福禄寿三星图、八仙过海、岳飞大破金兀术,不仅营造喜庆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借助于画中故事,将德行操守、忠孝仁义等一系列伦理道德标准潜移默化的根植人心。贴 “ 福 ” 字使人感受到 “ 迎春接福 ” 的浓厚气息。祈福盼福,是人们的共同愿望,特别是在遇到危难之时,希望得到神明 庇佑,增加福运,化险为夷。但须知做事要符合天道,才能得到神助,古语说: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 “ 祸由恶作,福由德生 ” 。因此幸福与真诚、善良、无私为伍,它总是出现在有德行的人身边,它与虚伪、奸诈、阴险、狠毒水火不容。倡导人要修德向善,才会有福德和福报。 14 / 19 新年还有视天占年的习俗,如唐代孟浩然在田家元日中写道: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年候,共说此年丰。 ” 表达了人们祈求丰年的愿望。宋代宋伯仁在岁旦中写道: “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 ,描写出在新年欢快的气氛中一种淡泊宁 静的愉悦。 还有些节日也有辟邪驱瘟的内容,如清明节的插柳戴柳,岁时记记载: “ 五代时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 ” 认为插柳能顺阳气,迎吉祥,辟邪祟。端午节时值农历五月,天气正是仲夏疫疠流行的季节,人们在门口悬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等以 “ 祛除 ” 毒气和辟邪驱瘴。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 “ 避灾 ” ,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等。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描写出遥想亲人重阳节登高而 “ 遍插茱萸 ” 之时,一定会记起他这远在异乡的游子,表达了对家乡亲友的思念。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看到,古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以 “ 天 ” 为尊,以其为观察行事的基点。于是,才有了 “ 天人合一 ” 的完整理论出现,有了敬天礼神的一系列仪式。从节日的派定和习俗看,古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 ! 浅谈关于传统节日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凡是需要保护的,15 / 19 其实通常都是弱者,因为强者不需要保护。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和我们其他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这不是耸人听闻,只要大家有心,有眼,都可以看到。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千百年来在 所有文化活动当中创造的一切,也是当全社会一心一意、奋不顾身向现代化的目标快跑的时候,被我们忽略,甚至被我们自愿、主动、毫不吝惜地抛弃掉的那一切。 时代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在变 为什么今天我们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尤其是当前,从国务院颁布文件,到国家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项目,一直到社会、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过去 20 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经济方面,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中是罕见的。 十几亿人的生活在这 20 年来得到了如此大的改变,如何评价这样的进步都不过分。但问题是,为了这个进步,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中一些代价是应该付出的,还有一些代价是我们付不起的:破坏了环境我们还可以治理,但是如果我们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丢掉了,把历史中断了,把文化的记忆中断了所有的这一切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它们都将一去不复返。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列飞速前进的列车,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6 / 19 就是一张白纸,它就放在车窗旁边,只要车窗一打开, “ 嗖 ”的一声,就再也找不到这张白纸了。我还比喻说,现在 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 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不但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的宝贝都丢掉了,我们还可能赤身裸体,成为了一个赤裸裸的 “ 现代人 ” ,却忘了我们是中国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些问题,也看到了这个危险的前景。中国的未来,不能仅仅是一个廉价的世界加工厂, 13 亿中国人,也不能变成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所谓“ 国际人 ” 或者 “ 现代人 ” 。 但是,这个认识,也的确是在我们解决了物质、经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才可能有的。就像在 20 年前讲环保没有人听一 样, 20 年前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一句空话。十几年前,北京市禁止在市区内鸣放鞭炮,于是有整整 12年,北京人过春节没有鞭炮可放了。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几十年来我们忽略了它,就像忽略了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更准确地说,很多人讨厌自己的文化,想把它尽快地抛弃掉,而且认为抛弃掉我们旧有的传统文化标志着走向现代。这个现象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记得有一个记者采访我,问我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我当时说的很简单,我说: “ 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的,除了我们改变不了的生物基因,也就是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之 外17 / 19 所有的一切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们的风俗、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审美观念,我们所有的文化。 ” 这个记者又问:“ 你能不能举一些例子,都有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我年轻的时候读鲁迅的一篇文章的感受。鲁迅先生在 1925 年,也就是 80 多年前,说过这样一段话: “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商学院《不动产籍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油画间接技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电气控制与P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河学院《大数据原理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医科大学《无人机通信与导航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电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运输系统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钢铁工业技术路线图研发计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家用电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农行超级柜台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
- 农产品加工工艺培训PPT创新农产品加工工艺与技术
- 精神病患者藏药的护理措施
- 提高中医技术使用率品管圈课件
- 译林版英语一年级下教学计划各单元都有
- 湿疹病人的护理查房
- 海上油气田前期研究
- 研究生英语翻译答案
-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课件
- 运动员健康证明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