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湘阴县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三年七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简况11.2项目建设背景11.3建设规模与内容21.4工程整体规划设计31.5工程现状及建设必要性分析81.6区域规划相符性分析101.7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101.8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32.1区域污染源调查132.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42.3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5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63.1施工期污染源163.2营运期污染源163.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73.4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93.5环境保护措施253.6环境风险分析293.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03.8项目涉及的搬迁单位、居民以及相关措施313.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24公众参与354.1公众参与调查目的354.2公众参与形式和调查原则354.3公众调查内容355 结论426 联系方式431 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简况1、项目名称: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2、建设单位:湘阴县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建设地点: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以南望滨社区、金湖社区。东临汩罗市原种场,西连湘江,南接湘阴县长康镇,北抵湘阴县文星镇望滨社区;见图1.1-1。4、建设性质:新建;5、项目投资:总投资59489.51万元;6、建设及投产期计划: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2 项目建设背景白水江为湘江东支支流之一,跨湘阴县、汨罗市两地,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8002840,东经1125011400之间。该河流发源于汩罗市的川山坪镇道士冲,流经汩罗市的白水港、徐家坪、桂花湾,经湘阴县的张家坪、湘长桥、秀坪桥、东湖桥、文星桥、于湘阴大屋回从右岸汇入湘江。流域面积176km2,河长37.0km。白水河湘阴段全长为8.31km,河段流域面积75km2,占湘阴县总面积的33.3%,流域内人口15万人,耕地面积3.175万亩,涉及4个乡镇(含县城文星镇),为本流域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白水江下游城区河段目前堤防是按照一般县城防御标准即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加固的,当时由于日元贷款资金未能及时足额到位,尾欠工程较多,工程实际的抗洪能力更低,目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使得防汛负担较重,洪涝灾害仍然较严重,已不能满足“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湘阴县政府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满足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需要与湘阴县城总体规划要求,提升湘阴县城市品位,减少白水江对东湖生态景观公园的影响,减轻湘阴县城的防洪压力,决定进行湘阴县白水江下游(县城)河段综合整治工程。1.3 建设规模与内容1.3.1 整治范围本次白水江整治范围为:白水江下游板桥闸以下河道,包括东湖及西湖。利用新开河道弃土方加高加固撇洪渠堤防、抬填南岸仁山垸(规划城区)达到防洪标准。1.3.2 工程规模1)新开白水江高撇洪河道5.57km。包括新开河道5.57km、亲水平台以下岸坡浆砌石挡墙护砌9.479km(其中:左岸4.523km、右岸4.956km)、生态护坡9.479km、岸边绿化景观9.479km。2)堵口堤防建设0.98km。包括新河进口老白水江上堵口(板桥堵口)堤防0.87km、老白水江出口下堵口(西湖码头处堵口)堤防0.11km;亲水平台以下岸坡浆砌石挡墙护砌1.973km(板桥堵口堤防0.87km、仁山垸岸坡1.103km)、生态护坡1.973km(板桥堵口堤防0.87km、仁山垸岸坡1.103km)、砼及生态护坡0.537km(仁山垸岸坡0.647km、西湖码头处堵口堤防湘江侧0.11km)、砼护坡0.98km(板桥堵口堤防东湖侧0.87km、西湖码头处堵口堤防东湖侧0.11km)、岸边绿化景观2.083km(板桥堵口堤防0.87km、仁山垸岸坡1.103km、西湖码头处堵口堤防0.11km)。3)堤防加高培厚1.19km。包括城北保护圈撇洪渠堤防加高培厚1.04km及西湖码头堵口下游右岸东湖垸堤防加高培厚0.15km;砼及生态护坡1.19km(其中:撇洪渠堤1.04km、东湖垸堤0.15km)、砼护坡1.04km(撇洪渠堤防东湖侧1.04km)。4)新建板桥进水闸、西湖码头防洪闸。5)新建西湖码头排水泵站、湘江补水泵站。6)新开河道出口瓦窑湾新建闸坝。7)新开河道跨河公路桥建设。8)安全监测及管理设施建设。1.4 工程整体规划设计1.4.1 工程总体布置总体方案:白水江下游新开高撇洪河道进口位于城郊板桥闸下游老白水江左岸,经望宾村、胡家垅至长元人造板厂附近引流入湘江,全长5570m。洪水季节从白水江新开河道行洪,枯水季节东湖需从白水江引水2.41 m3/s,在新开白水江河道出口设置湘江补水泵站提水,并在出口瓦窑湾建闸坝壅高水位,在板桥闸处原白水江上(新开白水江河道入口原白水江下游侧)筑堤堵口,堵口堤防下设箱涵从白水江引水注入东湖。在老白水江出口西湖码头处筑堤堵口,防止湘江水倒灌入东湖,并在堵口堤防下设排水涵闸配合排水泵站排除东湖片本身所产生之涝水,为建设东湖生态公园和城南新区创造良好环境。1.4.2 新开白水江(高撇洪)河道工程设计新河开挖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4-1。表1.4-1 新河开挖主要工程量表项目单位数量清基土方m37550土方开挖m37025655砂卵石开挖m3249389风化基岩(全风化中粗砂)开挖m3441613土方填筑m3761742挡墙浆砌石m3157463生态袋护坡m3116273草皮护坡m246228绿化面积m2125829透水砖m214760伸缩缝m213122pvc排水孔()m5466换填砂卵石m3166471.4.3 堵口堤防工程设计主要工程量:开挖土方2.04万 m3、开挖砂砾石2678m3、回填土方255144 m3、回填砂砾石86.34万m3、垫层砂砾石2042m3、m7.5挡墙浆砌石48978 m3、草皮护坡36988 m2、生态袋护坡37404 m2、景观绿化面15.91万m2等,详见表1.4-2。表1.4-2 堵口堤防工程工程量表工程项目板桥堵口堤防右岸撇洪渠堤防左岸仁山垸堤防合计清基土方(m3)6436453269117633土方开挖(m3)2622420785844086742砂卵石开挖(m3)114115362678土方填筑(m3)455504407908863411挡墙浆砌石(m3)14386171611743148978砂卵石垫层(m3态袋护坡(m2)10011132791411537404草皮护坡(m2)1551217804367236988绿化面积(m2)77519716919927159137透水砖(m2)2613311733099039c1520砼155185341伸缩缝(m2)1150137214533975pvc排水孔(m)1045 1662 1210 3918 换填砂卵石(m3)1141 1536 2678 1.4.4 涵闸工程设计各涵闸工程量详见表1.4-3。1.4-3 涵闸工程量表工程项目板桥进水闸西湖码头排水闸合计土方开挖(m3)103103土方填筑(m3)2626浆砌石(m3)6565砂卵石垫层(m3)161027c10砼(m3)4267109c25砼(m3)6977591456钢筋(t)14.248.762.9伸缩缝(m2)453580粉喷桩(m)41144114高压旋喷桩(m)37503750橡胶止水带(m)152982491.4.5 泵站工程设计1、西湖码头排水泵站设计西湖码头排水泵站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4-4。表1.4-4 西湖码头排水泵站主要工程量表项目厂房压力水箱出水涵管防洪闸合计土方开挖m3762 762 土方填筑m3243 243 垫层 c10砼m334 5 32 11 83 镇墩c15砼m33 3 c25钢筋砼m337 240 278 闸墩及边墙 c25钢筋砼m3985 34 1019 底板c25钢筋砼m3457 14 471 c25钢筋砼盖板m321 21 排架、梁c25钢筋砼m321 21 交通桥板c25钢筋砼m33 3 钢筋t109.8 2.6 15.6 4.5 132.5 钻孔进尺m2495 2495 粉喷桩进尺m2495 2495 伸缩缝m222 22 铜片止水m71 71 钢管栏杆m124 124 底板浆砌石m322 22 边墙浆砌石m335 35 排水管m9 9 副厂房面积m2150 150 防洪闸启闭室面积m214 14 2、湘江补水泵站设计湘江补水泵站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4-5。表1.4-5 湘江补水泵站主要工程量表项目引水渠及进水前池厂房压力水箱出水涵管防洪闸合计土方开挖m3680739492419634952土方填筑m3265724782293228068垫层c10砼m378.47 34.32.888.62.3206换填砂砾石m3114.3114镇墩c15砼m34.04c25钢筋砼m323.9664.2688闸墩及边墙 c25钢筋砼m3665.520.3686底板c25钢筋砼m3320.312.3333c25钢筋砼盖板m310.911排架c25钢筋砼m330.130交通板c25钢筋砼m34.55钢筋t74.71.843.24.4124钻孔进尺m462462粉喷桩m462462伸缩缝m282.3 55.4138铜片止水m162.9163钢管栏杆m182.6183底板浆砌石m3135.8 136边墙浆砌石m31008.7 1009排水管m230.7 231副厂房面积m2120120防洪闸启闭室面积m212.3121.4.6 瓦窑湾闸坝工程设计瓦窑湾闸坝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4-6。表1.4-6 瓦窑湾闸坝工程主要工程量表项目上游铺盖闸坝下游铺盖消力池海漫防冲槽合计土方开挖m328050155216732038927634522169215440土方填筑m3316817537603246288915876垫层c10砼m3139139砂砾石垫层m31562386180135859438277镇墩c15砼m30c25钢筋砼m30闸墩及边墙 c25钢筋砼m323301110.93441底板c25钢筋砼m3122920122577693412753c25钢筋砼工作桥板m36969排架c25钢筋砼m3310310交通桥板c25钢筋砼m30钢筋t79.9354349.25231306钻孔进尺m0粉喷桩m0伸缩缝m2117.44153906161301668铜片止水m181.550343306.9882钢管栏杆m11881188底板浆砌石m326122612边墙浆砌石m337027964023568排水管m72264451.9130917副厂房面积m20防洪闸启闭室面积m2441441碎石填充m3175617561.4.7 跨河公路桥工程7座跨河桥梁情况及工程量见表1.4-7。表1.4-7 7座跨河桥梁情况及工程量表序号桩号桥面宽度(m)长度(m)设计水位(p=1%)土方开挖(m3)石方开挖(m3)基坑回填c20砼(m3)c40桥面砼(m3)c50混凝土(m3)预应力钢筋(t)c25墩台砼(m3)桥台浆砌石(m3)钢筋(t)1#-0+022.545158.2436.084802406001139512728550272521806.92#1+30236188.2436.233841924801084487927140212021597.63#2+13945158.2436.344802406001139512728550272521806.94#2+86625218.2436.38266134334873392821830161401250.85#3+57936188.2436.43841924801084487927140212021597.66#4+13648158.2436.446403208001519683638069123362442.77#5+17445213.2436.524802406001535690938460322522316.2合计1282.68311415583894837537686209434055163512818.41.5 工程现状及建设必要性分析1.5.1 河道与湖泊现状1、白水江河道现状流经湘阴县城区的白水江为湘江(南洞庭湖)的一级支流,在湘阴县文星镇氮肥厂处汇入湘江东支,流域面积176km2,河长37.0km,河道坡降1.25。本次整治河段为白水江下游文星范围内(河口至板桥闸)河段,长4.6km,两岸现有堤防9.74km。城北保护圈白水江东湖垸堤堤顶宽68m,堤顶高程34.234.8m,堤高79.5m。河床高程25.626.83m,平均坡降0.25。平均河宽107m,最宽131.3m,最窄95.8m,常年水面宽65.198.8m。洪水水面比降受湘江东支水位顶托影响而变化。河道内淤积较严重,平均淤积宽度42.4m,淤积厚度1.68m。由于河段位于城市区域,在不足5km的河段内有跨河桥梁6座,除近年修建的芙蓉北路(又称长湘路)跨河桥只有4个桥墩外,其余5座桥均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河中桥墩多(平均每座桥有5.4个),最多的文星桥有8个桥墩,每个桥墩阻水宽度达2.0m,桥梁最大阻水面积达135m2,密集的跨河桥对该河段行洪影响十分明显。2、东湖、西湖现状目前的东湖、西湖(东湖路以西部分)在白水江和湘江南门港堤防未修建前,是与湘江、白水江连在一起的自然水洼地,水域面积的大小随江河水位变化而变化,一般洪水期水面面积达6500亩以上,其中东湖4500亩,西湖1000亩,白水江及南岸洼地1000亩;枯水期不足2000亩。1971年白水江和湘江南门港修堤后,才形成了水面面积相对稳定的东湖与西湖,总面积5600亩,平均水深约4.5m(不含鱼池)。近5年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填湖和水产养殖建鱼池占了约500亩),西湖建污水厂占用了200亩。因此,目前东、西湖实际连续水面面积仅约4900亩。1.5.2 防洪治涝工程现状湘江由南向北流经湘阴县城,县城位于湘江东岸,白水江从湘阴县城自东向西穿城而过,将县城分为城南、城北两个防洪保护圈,总堤长24.18km,其中城北保护圈堤长20.28km(其中,湘江堤8.52km、白水江东湖垸堤长5.84km、白水江石牛垸堤5.92km、城南保护圈堤长3.9km)。湘阴县城堤防主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建设的,“98”洪水后,利用日元贷款对主城区堤防(城北保护圈的湘江堤)进行了加高加固,目前主城区堤防(湘江堤)已基本达到了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城北防护圈白水江东湖垸堤防长4.8km,堤顶高程为35.235.8m,堤顶宽度68m,外坡坡比1:2.5,内坡坡比 1:3.0。1971东湖整治时,白水江沿南部丘陵边缘开河,城北保护圈白水江东湖垸堤防长系在原湖汉基础上建设的,堤防高度达79.5m,且堤防横穿东湖公园,形成两水夹堤,汛期受湘江及白水江洪水威胁,散浸、管涌及滑坡严重,汛期防汛任务繁重。城北保护圈的撇洪渠堤防、白水江石牛垸堤防及城南保护圈堤防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建的,堤身单薄,堤顶高程不够,防洪标准仅510年一遇。目前湘阴县城区共建有排涝泵站3座,总装机847kw(其中南门港泵站装机4台共502kw、东湖渔场泵站装机3台共270kw、谭家山泵站1台共75kw),除东湖渔场泵站是排入白水江外,其余泵站均是直排入湘江,城区基本上可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县城管辖的农村部分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3日暴雨3日排干的排涝标准。1.5.3 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域萎缩及水环境恶化1)水域萎缩、调蓄能力降低2)水环境恶化2、防洪工程不完善,险情隐患多3、洪涝灾害严重1.5.4 工程必要性1、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实际行动2、是对长株潭城市群水利建设规划的支撑3、是湘阴县城市防洪减灾的需要4、是改善和保护区域水环境的需要5、是完善城市水系布局,营造生态水利,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6、是客观对待原白水江治理存在问题的需要7、是减轻和彻底解决湘阴县城水患的需要因此,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重要精神及为长株潭城市群“四化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对白水江下游河段综合整治,减轻县城洪涝灾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生态水利,提供城市品味是十分必要的。1.6 区域规划相符性分析湘阴县是长株潭城市群向洞庭湖南岸拓展的必经之地。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将湘阴县城纳入了“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的滨湖示范区(依湘江、临洞庭、接长沙,包括岳阳湘阴、汨罗和长沙望城的部分区域)。因此,作为核心区的湘阴县城防洪标准及相应的河道治理工作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湘阴县城总体规划(2010年修编)把白水江两岸和东湖地区确定为中心城区之一,规划营造东湖生态景观公园和南岸产业新城区,提高城市品位与活力,需提高防洪标准,并综合整治白水江城区河段。湘阴县城总体规划图(20092030),已将本项目建设内容纳入规划中,详见图1.6-1。综合以上分析,项目建设符合区域发展规划。1.7 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1、工程设计备选方案方案1、根据湘阴县城总体规划(2010年修编)中“白水江治理概念规划”提出的方案,即在板桥闸下首白水江南岸新开河道称新白水江。起于城郊板桥,经望宾村、胡家垅在装饰板厂附近注入湘江,渠道长5570m,按生态河道模式建设。方案2、在板桥附近白水江北岸新开河道称新白水江。起于城郊板桥,经黄潭、毛栗、姜家铺子、道观塘、野鸭塘、汽修厂、城关中学在漕溪港码头下首石油库汇入湘江,河长6625m,以生态河道模式建设。2、方案比较方案1位于白水江左岸,河长5570m,沿线为浅丘地貌,多为灌木林、水塘,耕地较少,房屋较少,出口在湘江与白水江原河口上游1089m处,所经之处为湘阴县城中部组团规划新城区,新开河道是新城区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方案2的新开河道位于白水江的右岸,河长6625m,上段为岗地,地势较高,下段沿漕溪港溪沟布置,出口在湘江与白水江原河口下游2270m处,因漕溪港沿线房地产开发较多,已建数个居住小区和漕溪港深水码头,虽占用耕地少,但土地价值高,其拆迁房屋和迁移人口,以及工程总投资分别是方案1的4.19倍、3.5倍、1.7倍。该方案只有出口位于老白水江河口的下游,对新白水江河道行洪有利,优于方案1外,其它方面均不及方案1优越。因此,项目选择方案1进行建设。图1.6-1 湘阴县城市总体规划图1.8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河道治理工程。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规定,鼓励类中包含: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鼓励类:2、水利之第一条),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要求。432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区域污染源调查1、流域排污情况与主要环境问题东湖、西湖除汛期白水江水质稍好,一般可达到类外,东、西湖水质均劣于类。主要污染物来自县城生活污水和小量工业废水排入东湖,共有6处排污口,年排放污水总量780万t,排放污染物总量0.655万t/a,主要污染物有cod 0.436万t/a,bod5 0.144万t/a,以及氨氮、总磷、总氮等;排入老白水江河道共有12处排口,年排放污水总量670万t,排放污染物总量0.297万t/a,主要污染物有cod 0.201万t/a,bod5 0.066万t/a。老白水江南岸区污水仍然通过穿河暗涵排入东湖,每年还有300余 t生活垃圾倾倒入湖。白水江中上游城镇、工业及居民生活污废水直接排入白水江,对白水江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新、老白水江两岸分布约有8000亩的农田,主要是种植水稻,在水稻种植中施用含氮、含磷以及氮磷复合肥,同时,使用杀虫剂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大量农肥、农药的施用,对白水江水质有一定的影响。2、项目临近区域主要工业污染企业及排污情况见表2.1-1。表2.1-1 区域主要企业具体排污情况污染源名称方位及距离产品废气废水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量(万t/a)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湖南海日食品有限公司南30m甜酸藠头so20.945.274cod5.84nox0.66氨氮岳阳长康福海油脂有限公司南300m菜籽油so2964.69cod63.43nox8.82氨氮湘阴县长久食品有限公司北30m猪肉so24.10.84cod16.39nox0.37氨氮0.72长江化肥(湖南)有限公司南50m合成氨so2105.14153.27cod107.03nox2.94氨氮60.8湖南洞庭柠檬酸化学有限公司西南800m柠檬酸钠so2241.32184.89cod71.4nox82.27氨氮21.42湘阴县海川达水务有限公司北100m污水治理so2453.58cod236.93nox氨氮64.082.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2.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在评价范围内设置3个监测点,选取so2、no2、tsp等3项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在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的so2、no2、tsp均达到环境空气二级标准,满足该功能区的区划目标,整体上来看,评价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良好。2.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共布设5个水质监测断面,均于2011年6月297月1日进行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湘江和白水江各断面水质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2.2.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共布设7个噪声监测点,于2011年6月29日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各监测点昼间的噪声未超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较好。2.2.4 底泥现状质量与评价共布设3个底泥监测点,于2011年6月29日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的要求。2.2.5 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与评价共布设3个地下水监测点,于2011年6月29日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类标准的要求。2.2.6 生态现状评价与分析项目以水、土地、植被、动物资源调查为基础,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判定因子进行生态影响评价。2.3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工作范围见表2.3-1。表2.3-1 项目评价工作范围一览表类型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空气环境三级评价工程施工区、施工区周围500m范围以及建筑材料运输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水环境地表水三级评价白水江新河道、白水江老河道(长湘路口段至入湘江口,约6km);湘江(新白水江入江口上游500m至老白水江入湘江口下游2.5km)。地下水三级评价临近项目用地周边半径2km区域。声环境三级评价工程施工区周围200m范围以及建筑材料运输道路沿线200m范围。生态环境三级评价白水江新、老河道、施工运输道路区域及外延1km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评价范围为以尾矿库为中心周边3km范围内,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同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 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施工期污染源工程施工期污染源分析见表3.1-1。表3.1-1 工程施工污染源分析环境要素污 染 源污染物排放量或排放特征污染物及排放浓度排放去向或作用对象水环境基坑污水初期排水/ss:5001000mg/l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临近农灌渠道经常性排水间歇排放;排水量取决于基坑渗水量、覆盖层中含水量、排水时降水量、施工弃水量等。机械设备间歇式产生;10m3/d(3.5 m3/h)石油类:40 mg/l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废油送有资质单位处置人员厕所废水3m3/dcod:260 mg/l临近道路植被或农田绿化肥料大气环境场地开挖、运输扬尘;燃油机械呈面源排放tsp、no2施工区及运输道路沿线大气环境声环境运输;施工设备;机械振动80112db(a)噪声施工区及运输道路沿线居民固体废物施工人员100 kg/d生活垃圾城市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60450t废砖瓦等周边道路建设填方利用清淤和新河道开挖629万m3土石方运至工程弃土场作为建设用地填方利用水土流失施工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量6756t泥沙3.2 营运期污染源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源见表3.2-1。表3.2-1 运行期污染源环境要素影响源/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及排放浓度作用对象或去向水环境设备检修产生的含油污水不定期石油类:40mg/l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态环境水文情势的变化对老白水江、老白水江入湘江口、新白水江入湘江口的生态影响/老白水江河段、入口河段水生生物声环境水泵、电机设备运行7080db(a)噪声周边环境固废行人、游人,约500人/d生活垃圾200kg/d,74t/a生活垃圾填埋场3.3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3.3.1 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空气目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和材料运输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使工程施工区及附近影响范围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现有环境功能要求。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声环境目标:施工区边界噪声达标,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声环境敏感目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地表水环境目标:保持评价区及受影响区河流总体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地下水环境目标:保持评价区域地下含水层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标准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项目区陆生动植物及水生生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工程临时占地和影响的耕地、林地。尽可能采取预防、补偿、恢复措施,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社会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移民及安置区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生活质量不低于现状水平,并能有所提高。3.3.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点见表3.3-1。环境保护敏感点分布见图3.3-1。表3.3-1 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类型环境保护目标位置规模与特征影响因素保护要求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河道及防洪堤施工,扰动的地面面积3949.7亩施工影响水土流失防治动、植物项目永久占地;施工便道、施工临时占地、弃土场等建设施工制定迁移措施,对不能迁移的,确定补救方法,确保物种安全大气和声环境工程沿线及弃土场200m范围内集中居民点及临近敏感点芙蓉北路东。河道北,将军村居民7户;河道南,仁山村居民15户,河道东南,仁山垸东侧仁山村10户工程施工,泵站运行环境空气达(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达(gb3096-2008)的2类标准烈士公园(芙蓉北路东,河道南岸150m,2005年建立,规范范围1200亩)芙蓉北路至工业大道之间。河道北侧,望滨村20户;河道南侧,将军村5户工业大道与相国路之间。河道北,望滨村、黄金村居民约80户;河道南,黄金村、将军村居民50户湘阴县二水厂(相国路与河道交汇东北150m处),供水水源为地下水,范围为老白水江南侧流域,沿现有市政道路布设黄金小学(相国路西,河道北侧250m),占地21.8亩,师生共计660人相国路与南泉路之间。河道北,黄金村、南泉村居民35户;河道南,南泉村居民5户南泉路与滨江大道之间。河道北,南泉村居民40户、肉联厂家属区、大地化工家属区;河道南,南泉村居民30户地表水环境湘江新河道入口江段施工、运行(gb-3838-2002)中类标准白水江入江口老河段施工地下水环境地下含水层项目用地周边半径2km区域,含湘阴县二水厂施工、运行(gb14848-93)类标准社会环境拆迁安置户文星镇南泉村、金湖社区、望滨社区等村组拆迁101户,395人工程施工及营运拆迁后生产和生活安置到位,移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相国寺(左文襄公祠)新河道北侧350m,相国路东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左氏祠堂,文革期间作为学校利用,2007年6月完成复原修缮,对外开放图3.3-1 环境保护敏感点示意图3.4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3.4.1 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污水为堵点施工过程中施工导流而引起的水体污染、混凝土养护废水、基坑污水(含初期雨水)、机修及清洗含油污水、施工人员厕所废水。各种废水经对应的处理措施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2、营运期1、新河道行水初期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采取有效的河道清理工作后,初期水质受污染的程度较小。2、工程建成后河流水文情势及水质的影响1)水文情势影响分析对于白水江老河道,该河段目前存在十三座闸坝,将约五公里的河段切成数段,受人工构筑物影响明显,水文情势类同于微型水库,水势平缓。本项目建成后,现有老河道将成为东湖公园的一部分,与东湖相连,作为调洪通道,工程实施后基本不改变白水江下游现有水系和河道格局,对白水江下游地区的水文形势影响甚小2)区域水体水质影响分析东湖、西湖现状虽拥有约4900亩面积,但有将近一半为人工鱼池或被芙蓉北路所分割,除汛期白水江水质稍好,一般可达到类外,东、西湖水质均劣于类。主要污染物来自县城生活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排入东湖,共有6处排污口,排入老白水江河道共有12处排口。虽然在西湖建有一座2万t/d的污水处理厂,但由于未实施雨污分流的截污工程,所以污水处理效率低,雨期污水随涝水入湖。每年还有300余 t生活垃圾倾倒入湖。本项目建成后,新河道将不留任何排污口,并将沿河堤建设分流制排污管网等截排污设施,促进区域污水的收集处理。老白水江及东湖也将随着东湖生态公园规划的逐步实施,而将现有排污口全部取缔,禁止生活垃圾倾倒及人工鱼塘养鱼等。随着本项目及区域相关规划的实施,白水江及东湖水域水质将得到改善,随着水质的改善及区域水体水面的扩大、水量的稳定,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将得到控制,较目前的情况将得到改善。3.4.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污染途径拟建项目可能对下水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是施工期所产生的混凝土养护废水、基坑污水(含初期雨水)、机修及清洗含油污水等污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营运期项目基本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2)影响分析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影响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染物迁移穿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造成。项目场地为粉质粘土层,间夹中细砂或中粗砂层,其渗透系数大于0.05m/d,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级,说明浅层地下水不太容易受到污染。若废水或废液发生渗漏,污染物不会很快穿过包气带进入浅层地下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小。 对深层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判断深层地下水是否会受到污染影响,通常分析深层地下水含水组上覆地层的防污性能和有无与浅层地下水的水利联系。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内第含水组顶板为分布比较稳定且厚度较大的粘土隔水层,所以垂直渗入补给条件较差,与浅层地下水水利联系不密切。因此,深层地下水不会受到项目下渗污水的污染影响。(3)预防措施本项目所产生的大部分污水,其只要污染物均为ss,容易为黏土层过滤,基本不会对含水层造成影响。设备清洗水中含有石油类,项目设备清洗采用固定地点进行,采用隔油沉淀池并对其进行处理,处理水池均用水泥硬化,四周壁用砖砌再用水泥硬化防渗,全池涂环氧树脂防腐防渗。通过上述措施可使池体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由污染途径及对应措施分析可知,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项目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项目施工对湘阴县二水厂的影响该水厂位于新河道北侧150m处,该水厂取水水源为地下水。由以上情况可知,本项目将对二水厂供水范围及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但项目新河道的开挖中,河床最大挖深也不超过20m,一般为613m之间,而水厂取水井深一般均超过120m,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水厂取水造成阻隔,且因项目建设,区域地表水面较目前要大,地表水体可以更为广泛的通过地表入渗的方式对区域地下水进行补给。对于供水管网的改造,湘阴县自来水公司可以根据项目进度先期进行管网的改造,需要本项目建设方配合的,建设方应尽力配合完成,完成管网改造前后的过渡,避免因项目施工而造成区域供水较长时间的不畅。对于水厂两个取水深井的报废,也可以通过提前完成新取水深井的建设来避免对供水能力的影响。项目对其他取水深井的运行基本没有影响,不会对其供水水质造成影响。区域地上地下水资源丰沛,项目建设不会对二水厂供水来源造成影响。3.4.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仅限于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施工开挖、填筑、车辆运输产生的粉尘与扬尘,其主要污染物为tsp;另一类是燃油施工机械的尾气排放,其主要污染物为no2、co及烃类等。施工扬尘造成的污染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行为结束后便会消失。3.4.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施工期(1)固定噪声源(2)流动噪声源(3)环境噪声敏感点影响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知,本工程在未采取噪声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土石方机械系统经衰减较远才能达标,影响范围夜间较大;运输干线两侧100m处,夜间噪声值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要求。项目新河道两侧目前分布有较多居民点及水厂、学校等敏感点,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污染将对施工区域临近的敏感点产生影响,但因河道分段施工的特点,将分段影响施工段两侧的居民点,按照工程计划进度,各段敏感点受影响较重的时段在13个月之间。项目应合理统筹施工时段,禁止强噪声源机械或车辆在夜间(22:0006:00)施工作业,并且对机械和车辆采取各种降噪声、减振的前提下,施工期对声环境敏感点虽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小。施工期影响属于短期问题,施工结束即不再存在。2、营运期拟建项目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水泵机械噪声,源强为7585 db(a)。项目水泵机械噪声对对区域声环境贡献值很小,基本不会造成影响。3.4.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施工期整个施工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5t。每日清理。建筑垃圾主要以砖块、石灰、水泥、石料和木料为主。对于本项目的建筑垃圾,砖块、钢筋、木头等具备回收价值的部分回收利用,无法利用的作为周边道路建设及工地的填方使用,不随便丢弃。2、营运期营运期主要为行人、游客的生活垃圾。年垃圾产生量74t。根据景观规划,沿河堤等科学设置专门垃圾箱,做到没有死角,方便游客。应另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车辆,定期集中,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隔夜,配合好环卫部门,做好实行垃圾分类,有异味垃圾要密封处置。垃圾均清运出本区处置。3.4.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植被影响分析工程占地以及移民安置对植被的影响分析项目临时工程及移民安置均不再占用其他土地,因此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对区域地表植被的影响方面。根据工程永久占地情况可知,项目共占用林地645亩,其中用材林72.5亩、灌木林地572.5亩。工程占地引起植被损失的定量计算工程占地引起植被生物量减少和丧失是工程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而且该类型所占用的植被生物量是无法恢复的。项目施工占地为永久占地,具体占地情况见表3.4-1。项目对沿线植被的影响采用生物量指标来评价,该指标是评价植被变化的重要依据。根据现场调查和类比分析法,工程占用林地的平均生物量由用材林、灌木林、农作物造成的损失计,具体计算结果见表3.4-2。 表3.4-1 工程永久占地情况 单位:亩耕地:535.1水田358.8旱地140菜地36.3林地:645经济林/用材林72.5灌木林572.5住宅用地28.1厂矿企业用地211交通运输用地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9.6坑塘水面74.4滩涂85.2荒草地170共计1770.8表3.4-2 工程永久占地导致的植被生物量及其生产力损失估算林分类型平均净生产力gc/(m2a)平均生物量(t/ hm2)占用面积(m2)损失生物量(t)损失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