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docx_第1页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docx_第2页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docx_第3页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docx_第4页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1 总 论1.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建设地址:五常市党校东路1号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内项目性质:改扩建(补办环保手续)建设规模:拆除原3台(4号、5号、6号)29 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改扩建成3台58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改造dn800管网950米,dn700管网220米,扩建dn600管网1100米,dn350-dn150管网2885米。共扩建14座换热站。项目投资:8845.58万元1.2 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符合性评述本工程属于集中供热改扩建类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二十二项“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原厂区内,不新增加用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质量,本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家节能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1.3 编制依据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见表1.3-1。表1.3-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类别名 称文 号时间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技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012.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2009.4.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1993.9.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2011.6.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2010.4.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2004.12.11其它相关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2005.12.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2008.10.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21号令2013.5.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2.14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强公众参与的通知黑环发2001117号2001.10.16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2002.1.31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黑龙江人民政府令第23号1991.12.3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7.3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19号令2013.3.1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黑环发200951号2009.6.22关于重新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权限的通知黑环办2013187号2013.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2014.1.11.4 编制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和“科学发展观”等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要求,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评价本工程的建设可能对拟选厂址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与对策,为环境管理部门及工程设计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设计依据,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5 评价原则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坚持“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1.6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根据本工程及原有工程的特点,通过工程分析,查清污染物排放源强。2.分析调查评价区环境空气、纳污水体、声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质量现状,查清评价区污染物总量情况等。3.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污染防治措施,重点分析其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且使其外排总量得到控制。4.通过模式计算,预测本工程改扩建后所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5.根据环境预测结果,结合自然环境及总体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使本工程对外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针对本工程的建设情况和排污特点,在加强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噪声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1.7 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1.7.1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1)水环境:根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中规定,本工程所属拉林河河段(杜家镇至拉林河入松花江口断面)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体水质标准。(2)环境空气:本工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3)声环境:本工程厂址东侧紧邻党校东路(又名体育东路,城市主干路),所以本工程东侧厂界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南侧、西侧、北侧厂界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本评价区为非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1.7.2 环境空气及所排大气污染物采用的评价标准本评价区的环境空气功能区为二类区,tsp、pm10、so2和no2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二级标准,hg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见表1.7-1,本工程锅炉烟气排放采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标准,见表1.7-2。表1.7-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名称二级标准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0.500.15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no20.240.120.08pm10/0.150.10tsp/0.300.20hg/0.000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7-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标准来源颗粒物5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二氧化硫300氮氧化物300汞及其化合物0.051.7.3 水环境及所排污水采用的评价标准本评价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见表1.7-3;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iii类标准,见表1.7-4;项目生活污水进入五常市污水处理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见表1.7-5。表1.7-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mg/l)ph69(无量纲)cod20bod54nh3-n1.0高锰酸盐指数6do5氟化物1.0挥发酚0.005石油类0.05表1.7-4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mg/l)ph6.58.5(无量纲)总硬度450氟化物1.0总氰化物0.05挥发酚0.002硫酸盐250fe0.3mn0.1cr+60.05cd0.01pb0.05as0.05总大肠菌群3.0(个/l)表1.7-5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1ph692cod5003bod53004氨氮-5悬浮物4006石油类207氟化物201.7.4 噪声评价采用的标准本工程噪声现状评价为原厂址区域,厂址东侧紧邻党校东路(又名体育东路,城市主干路),所以本工程东侧厂界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南侧、西侧、北侧厂界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东侧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南侧、西侧、北侧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采用的标准见表1.7-6。表1.7-6 噪声评价控制标准评价区域类别标准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所在区域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7055南、西、北厂界2类605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东侧厂界4类70551.7.5 固体废物评价采用的标准一般固体废物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相关规定执行。1.8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时段1.8.1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 中有关规定,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级别的依据见表1.8-1。表1.8-1 评价工作级别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表中pi的定义为:pi=ci/co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oi一般选用gb3095-1996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本工程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为锅炉燃煤废气。项目投入使用后,3台58mw的热水锅炉,燃煤量为72814吨/年,锅炉年利用小时数为3850h。对本工程主要产生大气污染的锅炉燃煤废气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中估算模式进行估算,估算参数及估算结果如表1.8-2所示。表1.8-2 主要锅炉燃煤废气screen3模式估算参数表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速率(kg/h)排放高度(m)排口内径(m)环境温度()烟气量(m3/s)烟气温度()地区预测点离地高度(m)锅炉颗粒物2.74804.2-1855.8780城市0so213.99nox38.92汞及其化合物0.00042no2、so2选用gb3095中二级标准的1小时浓度限值。颗粒物选用gb3095中pm10二级标准的日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汞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一次值。采用hj2.2-2008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计算了本工程锅炉燃煤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双碱法脱硫系统+低氮燃烧工艺进行烟气净化后排放的四种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并计算相应浓度占标率和d10%,其结果见表1.8-3。表1.8-3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污染物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mg/m3)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mg/m3)对应距离(m)占标率(%)d10%(m)so20.500.012249372.448无颗粒物0.45(pm10日均值3倍)0.0023979370.53267无no20.240.0340593714.18751610汞及其化合物0.054e-079370.0008无根据pi及d10%的计算结果,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14.1875%,d10%=1610m。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2、地表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10.8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简单。地表水水域规模:中。地表水水质要求:iii类。由于本工程污水排放量较小,并且排放的废水仅为生活污水,经过五常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因此,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3、地下水环境 本工程属于类建设项目,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 610-2011)附录b中典型的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具体见表1.8-4。表1.8-4 地下水评价工作级别评价等级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污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三级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调查资料收集,项目场地勘察深度内所揭露地层均为第四纪地层,其表层堆填有3m左右厚的人工堆积层,其下部28m深度以上均为亚粘土,黄褐色且具有粘塑性,项目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归纳划分为一个工程地质层-亚粘土层,亚粘土渗透系数为0.05m/d-0.1 m/d,即5.7910-5 cm/s-1.5610-4 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则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级。该区域地处第三纪拗断陷盆地内,地层组成主要为湖沼相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炭质泥岩夹煤层,其间夹有数层弱胶结的冲积相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和含砾砂岩。该含水岩组顶部覆盖有稳定的泥岩作为隔水层,使地下水具有承压性。综合分析,项目场地的含水层不易污染。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也不属于补给径流区,场地内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环境敏感区。则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全部回用,生活污水排入五常市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的污染物为非持久型污染物,即污染物类型数=1。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小,污水水质简单。本工程地下水排放特征及环境特征见表1.8-5。表1.8-5 本工程地下水环境特征因素表序号项目判定内容判定级别1包气带防污性能本工程厂址场地地层属第四系沉积的亚粘性土,厚度1m,且粘土层渗透系数k10-7cm/s,分布连续中2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包气带岩性渗透性弱不易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厂址周围无敏感目标且居民生活用水为自来水不敏感4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本工程尽排放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和氨氮,排放量为10.8m3/d小综上所述,确定本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4、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中规定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gb3096-2008 规定的 1 类、2 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到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由于本工程所在功能区属于噪声功能区划的2类标准地区且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a),因此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二级。5、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8-6。表1.8-6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项目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本工程管网改造占地面积为4123.25平方米。占地范围内无国家、省、市级保护植物及动物,无珍稀濒危物种,厂址占地为已经规划的工业用地所以为一般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hj 19-201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本次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8.2 评价时段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更换布袋除尘器和新增低氮燃烧设施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和施工固废等,其影响范围主要在厂区内,且施工时间较短,故对外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本工程的运行期主要产生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和固体废物等,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次评价的评价时段主要为生产运行期,对施工期主要提出污染防治措施。1.9 主要污染特征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污染特征见表1.9-1。表1.9-1 本工程污染特征一览表阶段种类来源主要组成排放位置污染程度特点施工期噪声设备拆除建筑噪声厂区一般间断设备安装调试设备噪声厂区交通噪声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废气运输车辆散落物、粉尘、扬尘、nox、co运输路线一般线污染设备拆除厂区点污染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cod、bod5、ss厂区一般点污染固废设备拆除建筑垃圾厂区较轻集中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运营期废气烟囱颗粒物、so2、no2排气筒一般营运期连续废水生活污水cod、氨氮厂区一般生产废水ss、酸碱等厂区一般噪声机械设备设备噪声厂区一般点污染换热站换热站一般点污染固废锅炉灰渣、脱硫石膏锅炉房一般集中1.10 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根据本工程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污染特征以及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的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见表1.10-1。表1.10-1 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环境空气二级;调查评价区(以烟囱为中心,2.5km为半径的圆)tsp、pm10、so2、no2tsp、pm10、so2、no2、汞及其化合物地表水三级;五常市污水处理厂拉林河排污口上游500m(光荣桥)至拉林河牛头山部分河段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总磷、氨氮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总磷、氨氮地下水三级;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范围20km2,本评价确定为现有煤场周围1km范围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声环境二级;厂界外1m200m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厂界噪声敏感点噪声leq:db(a)1.11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建设中必须依靠清洁生产来取得节能、降耗、减污的效果,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必须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同时保护厂址所在区域周围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声环境的质量。本工程厂址区域内无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目标。根据项目特点、厂址周围环境状况及人群分布情况,确定本评价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1-1。本工程周边环境关系图见图1.11-1。表1.11-1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序号环境要素敏感目标及保护对象与厂界方位及最近距离户数(户)受影响人数(人)环境功能区1环境空气五常镇se,40m2860100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二类厂区北侧居民n,12m1550新星村wn,640m155500陈胜屯n,2400m140500潘家屯ne,1100m145500镇西村w,1200m1304502地表水拉林河位于厂址北侧4.8km中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3地下水项目所在地下水单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4声环境厂区北侧居民n,最近距离12m15户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换热站名称敏感点名称敏感点与换热站最近距离(m)敏感点规模受影响人数(人)鸿霖西平房居民s,20m1户4鸿霖泓霖现代城n,25 m18号楼6层42盛世盛世花园s,15 m5号楼6层40老公安武装部e,35 m4层30农机农机家园s,20 m5层10户35荣耀荣耀家园一期s,40 m5层12户45宇辰宇辰家园n,25 m6层12户50运政甜业局住宅s,45 m3层9户30迎宾迎宾小区s,10 m5层15户50冠业冠业新区n,10m22号楼4层30尚城学府清华家园w,50m17层34户70福顺福顺小区n,10m5层10户35金泰金泰小区n,15m7层14户40图1.11-1 本工程周边环境关系图2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处北纬44度零4分至45度26分和东经126度33分至128度14分之间。北接松嫩平原,距省城哈尔滨115公里;东南靠张广才岭西麓与尚志市相邻,东北部与阿城市相邻,西部、西南部、南部与吉林省的榆树、舒兰、蛟河毗邻,是黑吉两省经济结合部。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位于五常市党校东路1号,东侧为党校东路(又名体育东路,城市主干路,紧邻),南侧为中石油加油站(紧邻),西侧为东亚集团空闲厂房(紧邻),北侧为居民房(平房,距离12m)。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厂址地理位置见图2.1-1。本工程厂址地理位置图2.1-1 本工程厂址地理位置2.1.2 地形地貌五常市地质构造位于两个地槽区,即大兴安岭褶皱山带和长白山、小兴安岭褶皱山带中间的台地上。东邻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的西坡,西与第二沉降带松嫩平原接壤。大地构造处于两个不同构造区,即地槽区与台地区的过渡带。因此,地貌轮廓严格受构造控制,地貌单元呈过渡状分布。地貌的另一主要特征是内外力造成的地貌单元非常明显。中山地貌是地壳运动隆起产生的,而丘陵地貌则是外力剥蚀的结果。境内各类地貌,明显地反映出地貌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内外力的互相作用。2.1.3 水文状况五常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平均年径流总量为34亿立米,年径流深为5001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为500毫米,西北部为100毫米。拉林河最大洪水发生在1956年,五常水文站处洪峰流量2470米/秒,牤牛河最大洪水发生在1960年,大碾子沟水文站处洪峰流量为1440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68公斤/立米,年侵蚀模数为32吨/平方公里,年输沙量20.1万吨。封冻日期11月中旬,开河日期4月初,封冻天数130至150天,最大冰厚1.13米,最高水温30.6。各河危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炭酸钙型,其次为重碳酸钾、钠、钙型,矿化宠为0.050.43克/升,属于淡水。硬度为1.121.4度,德国度,属于极软水类型,ph值在6.77.3之间,属于中性或弱喊性水。水温为12-18,灌溉期,各河流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标准,为完全适应灌溉水质。2.1.4 气候概况五常市地处中纬度,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季节,其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少雪,冬季(113月)长达5个月之久,经常处在西北气流和蒙古冷高压控制之下,导致气候寒冷,干燥少雪。一旦雪暴形成,常引起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给道路交通和居民的户外活动带来影响。夏季短促酷热,雨量集中,夏季(68月)仅3个月左右,在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下,导致气温高,雨量集中,常表现有明显的雨热同季的特征,易造成洪涝灾害。春季温度无常,风大干燥,春季(45月)北方暖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升高。由于气旋活动频繁,常导致气温变化无常。当有发展旺盛的气旋过境时,形成风沙天气,空气干燥,易发生春旱。秋季低温凉爽,初霜较早,秋季(910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急剧下降。由于较大规模的冷空气入侵,易出现早霜。综合市内不同地貌类型的气候特征,全市划为4个气候区。平原温和半干旱气候区位于市内北部平原地带,无霜期135140天,10积温26002700,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3月末,稳定通过10日期在4月末5月初,秋霜在9月下旬,热量资源充足。水分资源贫乏,春旱严重。中部平原丘陵温和农业气候区位于市内中西部波状平原区。无霜期130140天,10积温25002700,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在4月上旬,稳定通过10日期在5月上旬。秋霜在9月下旬,热量资源较充足,水分条件好于北部平原区,时有春旱。东南、东浅山湿凉半温润气候区位于市内东部和南部的浅山区。无霜期120130天,10,积温25002600。春季稳定通过10日期在5月上旬到中旬初,秋霜在9月中旬,热量资源不足。水分资源较充足。东南深山温凉温润气候区位于市内东南部的山区。无霜期110125天,10积温23002500。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在4月上旬末,稳定通过10日期在5月中旬。秋霜在9月中旬,热量资源不足,水分资源充沛2.1.5 自然资源概况五常市境内土壤有11个土类、33个亚类。主要土壤有暗棕色森林土、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由于受地貌、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土壤呈带状分布规律,东南部山区分布为棕壤带,中部丘陵和高平原区有白浆土、黑土分布,逐步向西北过渡到河谷平原的黑土带。2010年,全市常用耕地面积3 887 535亩。其中,旱田面积2 079 66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5%。旱田绝大部分属草甸、黑土、岗地白浆土、暗棕壤,有机含量在35%。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中西部高平原及中部低山丘陵区;水田面积1 807 875亩,占46.5%。主要土类属水稻土、沼泽土、草甸土、黑土,有机含量在46%。大部分分布在拉林河及其支流牤牛河、溪浪河域的河谷平原及靠水库塘坝灌溉的山间平地。五常市境内植物树类有34个科、46个属、63种。主要有杨、柳、榆、槐、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枫、柞、桦、椴、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等,还有灌木、山果等多种木本植物。草类主要有小叶樟、卷毛红、苇、蒲、三楞草、柳蒿等1 000多种。有蕨菜、木耳、蘑菇等山野菜、食用菌数10种,有山参、刺五加、五味子等中草药700余种。五常市境内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黑熊、野猪、狍、狐狸、貉、貂、兔等。禽类主要有山鸡、野鸭、燕子、喜鹊、猫头鹰、杜鹃、黄莺、画眉、布谷、麻雀等百余种。水产品主要鱼种有鲫鱼、鲤鱼、鲇鱼、鲢鱼、草根等。五常市境内已探明发现的矿产30余种,其中矿产地360余处,矿点100余处,矿化点200余处。主要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铅、锌、钨、锡、钼、铬、锰等。非金属矿产有煤、泥炭、石英、石灰石、长石、水晶、蛇纹岩、石英砂、石墨石棉等。建筑材料有石材、耐火土、砖用粘土、建筑用砂等。 2.2 社会环境2.2.1 城市性质及规模五常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幅员面积7512平方公里,全市辖12个镇12个乡,260个行政村,截止2013年末全市人口为1010077人,有满、朝、回、蒙等13个少数民族。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1亿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6亿元,城镇居民收入实现16757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1561元,连续两年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哈尔滨市第一,进入黑龙江省十强县(市)。2.2.2 社会经济及发展2013年,五常市经济运行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97.3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8.8:29.2:42发展优化为27.5:30.3:42.2。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亿元,分别增长21.4%和30.4%,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7203万美元,同比增长68%;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单位gdp综合能耗为0.93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5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11561元,增长12.4%;继续保持哈尔滨市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的位置,经济总量、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四项指标全部进入全省十强,省级十强县位置更加稳固。2.2.3 科技五常市以“科技兴市”为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工作,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几年来,先后与14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省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创新基金项目1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区县重大攻关项目8项,科技研经费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1%。2.2.4 教育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33084人;小学115所,在校学生4537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6人;幼儿园168所,在园幼儿18522人;2.2.5 文化五常文化体育资源底蕴厚重,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殊荣,当前,正致力于打造五常“文化强市”的历史进程中。文体部门所辖群众文化艺术馆、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物管理所、龙滨戏传承中心、电影公司、影剧院、体校、体育场、文化市场11家事业单位。组建文化大院223处、文化中心户316个、农家书屋107处等村级文化服务点。民间文体组织蓬勃发展,经批准成立有书法爱好者协会、艺术摄影家协会、诗词协会、老年文体联合会、文学诗社、老年摄影学会、青年摄影协会、京剧票社、爱乐艺术团、中老年合唱团、老年大学等十几个群体,总人数达3000多人。全市兴办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等20多所艺术类私立学校,在校生达2000多人。从五常走出的文化名人资料如洪浩、宣化上人、完颜希尹、李冰冰、董兴顺等137位。2.2.6 卫生全市各种卫生机构数发展到37个,拥有病床1858张,卫生技术人员4191人(含林业局350人)。村卫生所251家,乡村医生1157人;个体诊所49个,人员98人;厂企业卫生所18家,人员47人;民营医院2家,人员67人。 139 3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现补办环保手续。3.1 现有工程概况回顾3.1.1 现有热源厂概况回顾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位于五常市党校东路1号,2003年建设1号、2号、3号三台29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2005年建设4号、5号二台29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2008年建设6号一台29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同时改造3号一台29mw链条炉排锅炉为往复炉排锅炉;2010年更换1号、2号二台29mw链条炉排锅炉为58mw往复炉排锅炉。2011年,拆除了原3台(4号、5号、6号)29 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改造成3台58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改造了dn800管网950米,dn700管网220米,敷设了dn600管网1100米,dn350-dn150管网2885米。共新设14座换热站。目前,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冬季采暖热源由5台58mw热水炉(1号、2号、4号、5号、6号)提供,1台29mw热水锅炉做调峰备用锅炉(3号)使用。锅炉总容量319mw。现有热源厂为五常市的主要采暖热源,供热面积420104m2。3.1.2 灰渣和脱硫石膏处理方式、储煤场概述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不设置临时灰渣场,灰渣暂存于渣仓中,干灰使用除尘器自带灰斗暂存。热源厂灰渣和脱硫石膏由五常市龙鹏供暖有限公司直接运至五常市兴盛乡砖厂综合利用,灰渣100%综合利用。兴盛乡砖厂取土坑做为灰渣坑,兴盛乡砖厂位于五常市兴盛乡,具有年生产4700万块砖的生产能力,年可利用灰渣和脱硫石膏41229吨。灰渣坑位于五常市区西南方向,热源厂厂址的西南方,现为砖厂制砖取土所形成约100100m、平均深约3.5m的取土坑。有效容积为1.792104m3,可贮存热源厂6个月的灰渣和脱硫石膏量。灰渣坑东侧距兴盛乡520m,灰场北侧(200m)为村村通水泥道路,并与市区道路相通。灰渣坑周围均为一般农田,500m范围内没有村民居住和其他设施,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的规定要求。灰渣坑场址位于热源厂厂址的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9km,运灰道路约为14km。灰渣运输路线图见图3.1-1。图3.1-1 灰渣运输路线图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厂区内煤场8601.54平方米,煤场内用二台zl50轮胎式装载机整理储煤及向受煤斗送煤,可储存10天最大用煤量(6935t),在铁路专运线周边租用储煤场,储存5天最大用煤量自然堆放,用苫布进行了覆盖。3.1.3 占地概要及厂区布置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占地31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70.5m2。现有工程占地情况见表3.1-1。厂区平面布置图见图3.1-2。表3.1-1现有工程占地概要表名称单位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锅炉房m26535.29773.5办公楼(内含食堂)m2510997停车场(室外)m2850-储煤场m28601.54-绿化面积m29655.58-空地m25047.68-合计m23120010770.54、5、6号锅炉图3.1-2 厂区平面布置图3.1.4 主要设备与环保设施概况现有工程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情况见表3.1-2。表3.1-2 现有工程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情况项目单位锅炉编号1#2#3#4#5#6#锅炉出力mw585829(备用)585858运行时间年2010201020082011燃煤量t/a48543-72814供热面积万m2168-252环评情况-报告书批复:哈环审书201031号;变更报告批复:2014年11月19日-本工程补办验收情况-变更评估报告:哈环审验201481号验收情况:哈环监验字(2008)第22号-型号-qxw58-1.25/115/70-hshw58-1.25/130/70-aiishl29-1.25/115/70-aiiqxw58-1.25/115/70- aii种类-往复炉排锅炉(层燃炉)烟气治理设备脱硫装置种类-双减法脱硫效率%85.485.38585.685.885.5除尘装置种类-干湿两级效率%97.397.697.597.697.597.6脱硝装置种类-无效率%-烟囱型式-1#6#炉共用一座钢筋混凝土烟囱高度m80出口直径m4.2灰渣处理方式种类灰渣约26352吨/年处理方式全部综合利用脱硫石膏处理种类脱硫石膏约2415吨/年处理方式全部综合利用3.1.5 现有工程供热情况现有工程现有供热情况见表3.1-3。供热管网及换热站分布图见图3.1-3。备注:红色字体为本次改扩建建设的换热站;绿色字体本次改扩建前建设的换热站;粉色线条为热力管网图3.1-3 供热管网及换热站分布图表3.1-3 企业现有供热情况名 称规格、型号锅炉558mw ;129mw(5用1备)供热管网14295m换热站49座供热面积420万m2职工人数180人煤场面积8601.54m2烟囱(h、)h=80m =4.2m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2010年末换热站情况见表3.1-4。表3.1-4 2010年末换热站情况序号名称供热面积(平方米)1福润站1658852政府站1391143文教南区站575084朝高中站1091615北环名苑站1221796劳动站1013967农发行站345468交通站1407639开发区站18312710物价站16317411甜叶菊站4322112建筑公司站421513人寿站6737814新华站4207515幸福家园站3695316工业局站1852117种子公司站8007118中基站2537819文化广场站12291420财政站3132721林业局站7748922电业局站2291423城西电业局站444624实验小学站4027725工会站6615426水务局站1706627劳动招待所站3279528广电站646829诚信站19143030计委站4148431兴业站12355632阳光站23822033葵花站4355334中队549735中医院21872合计2622127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2011年末换热站情况见表3.1-5。表3.1-5 2011年末换热站情况序号名称供热面积(万平方米)1金泰站152盛世站153鸿霖站284福顺站105冠业站106宇辰站107荣耀站108农机站109尚城学府站210迎宾站1011运政站1012福汇山水站1313老公安局站514鸿霖西站10合计1583.1.6 燃煤燃料来源及用量、脱硫石灰用量五常市天宝热力有限公司现有工程燃用呼伦贝尔混煤,5台炉总燃煤量为121357吨/年。现有工程燃煤煤质分析见表3.1-6。表3.1-6 现有工程燃煤煤质分析项目计量单位符号分析值全水分%mt33.64空气干燥基水分%mad16.40干燥基灰分%ad10.35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46.71空气干燥基固定碳%fcad39.94干燥基全硫%st.d0.29焦渣特征crc2#低位发热值kj/kg(kcal/k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