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版)项目名称:dsa装置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二一四年四月- 34 -表1 项目概况单位名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地 址青岛市江苏路16号法人代表王新生邮 编266000联系人徐子森联系电目名称dsa装置改扩建项目项目地点院本部介入中心项目用途放射诊疗项目依据注册资金8亿元建设性质改扩建核技术项目投资4500万元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800万元应用类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密封源射线装置数量(台)dsa装置4台1.1 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山东省东部区域医疗中心。该院设立本部、东区和黄岛三个院区,分别位于市南区、崂山区和青岛经济开发区,全院设有临床科室86个、医技科室30个、研究室(所)19个,拥有全国重点学科、省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30个,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2个,是临床医学、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单位,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院规划床位3680张,现有职工近5000人。本项目位于院本部,位于青岛市江苏路16号,院东侧为江苏路、西南侧为平原路、北侧为观象一路,地理位置见图1-1,周边社会关系见图1-2,总平面布置见图1-3。目前,院本部已持有山东省环保厅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鲁环辐证02048,有效期至2018年07月23日),许可种类和范围为“使用类、v类放射源,ii类、iii类射线装置,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其中类放射源为ir-192(1枚,总活度为4.371011bq),v类放射源为sr-90(5枚,活度分别为3.7107bq、7.4108bq、7.4108bq、1.82109bq、2.22109bq);ii类射线装置为2台医用电子加速器、3台dsa装置,14台iii类射线装置;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主要使用tc-99m、i-131、sm-153、sr-89、p-32、ga-67、i-125等放射性核素,明细见附件2。院本部介入中心现有dsa机房3座(编号为机房1、机房2、机房3),为进一步满足医疗需求,拟对介入中心进行改扩建,具体改造方案见表1-1。表1-1 介入中心改扩建方案现有机房概况改扩建方案本次评价内容机房名称配置设备机房名称改造内容机房1allura xper fd20型dsa机房1迁建,原使用的allura xper fd20型dsa装置搬迁至新机房1(新机房由原办公室改建而成),原工作场所撤销,改造为家属等候区、资料发放区、污洗间、通道等场所。机房2aetis zee floor型dsa机房2不 变机房3lc+型dsa机房3机房空间及墙体厚度进行改造,原使用的lc+型dsa装置报废后更换为innova 2100-iq型dsa。机房4机房4由原材料室改建而成,由于设备未招标,配置的dsa装置型号、生产厂家待定。机房5机房5由原仓库改建而成,由于设备未招标,配置的dsa装置型号、生产厂家待定。项目应用于放射诊疗,符合实践的正当性。依据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的分类办法,dsa属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以及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在重新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前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项目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理(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令第253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9月14日国务院令第449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9月2日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8年12月6日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2011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2006年5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第26号);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安部、卫生部 环发200614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07年6月3日卫生部令第55号)。1.2.2 技术导则及规范、标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 10.1-1995);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149-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179-2006);医用电气设备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3- 2005/iec 60601-2-43:2000)。1.2.3相关文件及参考资料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山东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报告(1989年,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辐射源与屏蔽(李德平主编);辐射防护手册第三分册辐射安全(李德平主编);辐射防护技术与管理第一卷(李全太、李福生主编);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第2002-12-07-044号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资料,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2002.9)。1.3 评价目的通过对dsa装置辐射污染途径的分析,在进行周围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理论计算、类比分析的基础上,评价dsa装置工作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评述辐射防护措施的可行性,从环境保护角度上为主管部门和医院进行辐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4 评价范围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基本安全标准(gb18871-2002)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的规定及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价范围取以各dsa机房为中心、半径50m范围内。1.5 评价标准1.5.1机房屏蔽剂量率目标控制值dsa机房屏蔽剂量率无相关标准,但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剂量率目标控制值为2.5sv/h,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资料,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2002年9月)“建议对于经常性的辐射源(装置)工作和一般工作环境,屏蔽设计以2.5sv/h为控制目标”。因此,本评价采用2.5sv/h作为机房剂量率评价目标控制值。1.5.2人员受照剂量限值(1)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年剂量限值职业照射剂量限值a)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限值为50msv;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150msv;d)四肢(手和脚)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500msv;e)其中,对于年龄为16到18岁徒工或学生年有效剂量限值为6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a)年有效剂量限值为1msv;b)特殊情况下,若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15msv;d)皮肤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50msv。对辐射工作人员、公众的剂量控制不仅要满足剂量限值的要求,而应依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按照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的防护要求,把辐射水平降低到低于剂量限值的一个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为此,相关标准中又提出了剂量约束值,即对辐射工作人员,剂量约束值是剂量限值的一个分数(如1/10);对公众成员,以0.10.3msv/a为剂量约束值。本次评价采用剂量约束值作为年剂量管理目标值,即:辐射工作人员采用年剂量限值的3/10,即6msv/a作为年剂量管理目标值,对于辐射工作人员,四肢年当量剂量采用50msv/a作为年剂量管理目标值。公众人员采用0.3msv/a作为年剂量管理目标值。1.6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为x射线。1.7 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为介入工作场所辐射工作人员及其周围公众人员。1.8 评价内容(1)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措施符合性评价根据gb18871-2002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评价该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2)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年有效剂量评价评价辐射工作人员、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是否满足本次评价提出的年管理剂量约束值的要求。(3)从事辐射活动能力评价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2008年修正)有关规定,对医院从事辐射活动能力进行评价。表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序号核素名称放射性活度(bq)物理、化学性状操作方式贮存方式与地点/注:1.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bq);栏3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bq/a)。2.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3.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表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废弃物名称状态排放口浓度年排放总量暂存情况最终去向/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 ;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 或bq/m3)和活度(bq)。表4 射线装置 (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加速粒子能量(mev)流强(a)用途备 注/废物类型数量总活度(bq)主要感生放射性核素废物去向废靶/放射性废物年产生量气态/液态/固态/ (二)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型号生产厂家电压(kv)靶流(a)中子强度(n/s)用途备 注/氚靶情况(含废弃的)含放射性废弃物年产量(含感生的和含h3的废泵油)活度(bq)保管方式备注数量总活度(bq)放射性核素废物去向/气/液/固/ (三)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含x射线ct诊断)、分析仪器等名称型号管电压输出电流用途数量备 注allura xper fd20型dsa125kv1000ma血管造影1台类装置innova 2100-iq型dsa125kv1000ma血管造影1台类装置机房4配置的dsa125kv1000ma血管造影1台类装置机房5配置的dsa125kv1000ma血管造影1台类装置/表5 核技术应用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5.1 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5.1.1 仪器用途及主要技术指标dsa装置主要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检查,对全身各部位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狭窄、闭塞或发育异常以及肿瘤的血供和染色情况的诊断有独特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介入放射领域。本项目各dsa机房配置的dsa设备技术参数见表5-1。表5-1 dsa装置主要参数序号项目机房1机房3机房4机房51型号allura xper fd20innova 2100-iq待定待定2管电压125kv125kv125kv125kv3输出电流1000ma1000ma1000ma1000ma4生产厂家飞利浦ge待定待定备注:由于设备未招标,机房4、机房5配置的dsa型号、生产厂家待定。5.1.2 仪器结构dsa主要由x线管头、高压发生器、影像探测器、控制装置、图像处理器、显示器和导管床等组成,dsa整体外观示意图见5-1。显示器支架显示器导管床控制开关c-arm支持系统图5-1 dsa装置整体外观示意图5.1.3 工作原理dsa装置主要是利用影像增强器将透过已衰减的未造影图像的x线信号增强,再用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对增强后的图像作一系列扫描,所得到的各种不同的信息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不同值的数字储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的数字经数/模转换成各种不同的灰度级,在显示器上构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含有造影剂的纯血管影像。dsa装置产生x射线的装置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焦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靶体一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电压加在x射线球管的两极之间,供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产生x射线。dsa装置工作原理流程见图5-2。x线管限束器床病人滤线栅影像增强器物镜自动光圈像镜摄像机存储a模拟/数字转换器存储b减法模拟/数字存储影像增强器数字/模拟 转换器硬拷贝监视器图5-2 dsa工作原理示意图dsa的减影过程:摄制普通片,制备mask片蒙片(基片,素片),摄制血管造影片,把蒙片与血管造影片重叠在一起翻印成减影片。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dsa数字减影具有时间减影、能量减影以及混合减影。5.2 治疗流程dsa装置诊疗时,患者仰卧并进行无菌消毒,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静脉,送入引导钢丝及扩张管与外鞘,退出钢丝及扩张管将外鞘保留于静脉内,经鞘插入导管,推送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达上腔静脉,顺序取血测定静、动脉,并留x线片记录,探查结束,撤出导管,穿刺部位止血包扎。表6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6.1主要放射性污染物dsa装置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x射线的一类射线装置,运行时产生的主要放射性污染物未x射线,无放射性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产生。6.2 污染途径1、正常工况dsa装置开机时x射线辐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有用线束辐射、泄漏辐射、散射辐射(即有用线束和泄漏辐射直接照射的患者人体和建筑墙体的散射辐射),上述x射线随着射线装置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2、事故工况dsa装置失灵、损坏、调试和操作失误时,辐射工作人员或患者可能受到误照射。辐射工作人员或病人家属在防护门关闭后尚未撤离机房或者误入机房内,射线装置运行可能产生误照射。3、非辐射有害气体dsa装置运行中不产生也不排放固态和液态放射性废物,但可能产生非放射性有害气体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等非辐射有害因素。在x射线辐射源的照射下,空气吸收辐射能量并通过电离离子的作用可产生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2)。它们是具有刺激性作用的非放射性有害气体,通过机房通风,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表7 环境影响评价7.1 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分析7.1.1 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1、监测项目: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2、监测机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3、监测仪器环境级检测仪器使用gms295a环境剂量率仪,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校准,校准证书编号:2014h21-10-000711,校准日期2014年3月11日,校准有效期内。主要技术性能见表7-1。表7-1 gms 295a型环境辐射水平测量仪主要参数序号项目主要参数1测量范围10nsv/h1sv/h2角响应01803能量响应30kev7mev,相对响应之差30%4工作条件-10+50,相对湿度95%(+35)5基本误差15%4、监测时间、环境温度:2014年3月24日,多云,13c5、监测依据监测依据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中相关规定进行监测和布点。6、监测布点根据医院总平面布置,并依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的要求,进行了本医院周围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布点,共设7个监测点(点位代号h1h7,点位具体布置见图1-3。7、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7-2。表7-2 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结果序号测点代号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ngy/h)监测点位置1h172医院东侧2h275医院南侧(大门)3h368医院西侧4h464医院北侧5h567院内停车场6h679第一住院部一层介入中心7h788门诊楼一层大厅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化范围(6488)ngy/h注:表中数据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7.1.2 辐射环境现状评价山东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报告(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989年)提供的青岛市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数据见表7-3。表7-3 青岛市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10-8gy/h)监测项目原野道路室内辐射平均值6.621.456.902.3814.002.33范围4.2413.001.1512.043.1216.16注:数据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由表7-2和表7-3可知,本院周围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该地区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属正常的本底水平。7.2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7.2.1 项目概述1、选址该项目位于医院中北部第一住院部一层东侧的介入中心,第一住院部为地上9层建筑,其北侧与东侧为院内停车场,南侧为院内道路,西侧为第二住院部。2、工作场所布局各dsa机房均由控制室、治疗室及设备间组成,各机房周边概况见表7-4,各机房平面布置见图7-1。表7-4 各dsa机房周边概况机房名称东侧南侧西侧北侧楼上楼下机房1控制室走廊设备间及仪器设备药品库房走廊重症监护病房设备间机房3设备间院内道路控制室走廊重症监护病房设备间机房4控制室院内道路设备间走廊重症监护病房设备间机房5设备间及无菌辅料室走廊控制室院内空地重症监护病房设备间3、电缆线、穿墙管道及通风设计电缆线及穿墙管道穿越屏蔽墙体时均避开有用线束直接投照的区域,按u形从机房地平以下或按z型多折设计,穿越屏蔽墙。机房内设置排气扇通风。4、机房尺寸各dsa机房尺寸规格见表7-5。表7-5 各dsa装机房尺寸规格机房名称内径尺寸(长宽高)面积容积机房19.2m6.0m2.75m55.2m2151.8m3机房37.5m7.3m2.75m54.8m2150.6m3机房47.5m7.3m2.75m54.8m2150.6m3机房59.2m6.0m2.75m55.2m2151.8m37.2.2屏蔽措施四个dsa机房治疗室均采用相同的实体屏蔽措施,其屏蔽参数见表7-6。表7-6 各dsa机房屏蔽参数防护材料屏蔽厚度机房1东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西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室顶18cm混凝土+复合防护材料3.5mmpb内防护门电动推拉铅门3mmpb外防护门手动双扇平开铅门3mmpb观察窗铅玻璃3mmpb机房3东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西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室顶18cm混凝土+复合防护材料3.5mmpb内防护门电动推拉铅门3mmpb外防护门手动双扇平开铅门3mmpb观察窗铅玻璃3mmpb机房4东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西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室顶18cm混凝土+复合防护材料3.5mmpb内防护门电动推拉铅门3mmpb外防护门手动双扇平开铅门3mmpb观察窗铅玻璃3mmpb机房5东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西墙24cm实心砖墙+复合防护材料3mmpb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北墙24cm实心砖墙2mmpb室顶18cm混凝土+复合防护材料3.5mmpb内防护门电动推拉铅门3mmpb外防护门手动双扇平开铅门3mmpb观察窗铅玻璃3mmpb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各dsa机房均未改建完毕,机房辐射屏蔽效果采用理论计算方式进行预测。dsa装置开机时x射线辐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有用线束辐射、泄漏辐射以及散射辐射。主屏蔽墙厚度考虑有用线束辐射,按照工作负荷进行估算;次屏蔽墙的屏蔽厚度应满足泄漏及散射辐射的屏蔽要求,由于散射辐射的能量远小于泄漏辐射能量,只要满足了对泄漏辐射的屏蔽要求,也就满足了对散射辐射的屏蔽要求。本次评价主屏蔽采用周工作负荷法(w103mamin)估算,次屏蔽采用tvt法估算(以2.5gy/h为目标控制值)。1、主屏蔽(有用线束屏蔽)墙厚度校核依照院方提供资料,各机房dsa装置均南北方向安装,主屏蔽墙为东墙、西墙、室顶及地面。按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2002.9)求比透射量,公式见式7-1。 式7-1式中:b:比透射量hw:考察点处的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的周剂量目标值,msv/wk。辐射工作人员0.12、公众人员为0.006(分别按照年剂量约束值6msv、0.3msv,年工作50周推算)。r:靶点距考察点的距离,mw:周工作负荷,通常150kv的x射线诊断w103maminu、t:分别为使用因子、停留因子。停留因子参照修订版icrp第15号出版物选取,见下表:停留因子停留位置经常停留,t=1控制室,办公室,候诊室,操作室,宿舍,病房,儿童游乐场部分停留,t=1/4杂用室,职业人员休息室临时停留,t=1/16厕所,楼梯,自动电梯,停车场,人行道根据上式计算得比透射量,查比透射量曲线,其估算结果见表7-7。表7-7 各dsa机房主屏蔽估算、评价结果机房名称屏蔽墙(考察点)屏 蔽 条 件所需防护当量(mmpb)实际防护当量(mmpb)是否合格机房1东墙(墙外30cm处)照射东墙:r按3.8m考虑;u1/4;t1(东墙外控制室);hw0.122.3墙体3mmpb内防护门3mmpb观察窗3mmpb是西墙(墙外30cm处)照射西墙:r按3.4m考虑;u1/4;t1/4(西墙外为库房);hw0.006。2.7墙体3mmpb是室顶(室顶外30cm处)照射室顶:r按2.8m考虑;u1/4;t1(室顶外病房);hw0.006。3.3室顶3.5mmpb是机房3东墙(墙外30cm处)照射东墙:r按3.0m考虑;u1/4;t1/4(东墙外为设备间);hw0.122.0墙体3mmpb内防护门3mmpb观察窗3mmpb是西墙(墙外30cm处)照射西墙:r按5.4m考虑;u1/4;t1(西墙外为控制室);hw0.12。1.8墙体3mmpb是室顶(室顶外30cm处)照射室顶:r按2.8m考虑;u1/4;t1(室顶外病房);hw0.006。3.3室顶3.5mmpb是机房4东墙(墙外30cm处)照射东墙:r按5.4m考虑;u1/4;t1(东墙外为控制室);hw0.121.8墙体3mmpb内防护门3mmpb观察窗3mmpb是西墙(墙外30cm处)照射西墙:r按3.0m考虑;u1/4;t1/4(西墙外为设备间);hw0.12。2.0墙体3mmpb是室顶(室顶外30cm处)照射室顶:r按2.8m考虑;u1/4;t1(室顶外病房);hw0.006。3.3室顶3.5mmpb是机房5东墙(墙外30cm处)照射东墙:r按3.4m考虑;u1/4;t1/4(东墙外为辅料间);hw0.0062.7墙体3mmpb内防护门3mmpb观察窗3mmpb是西墙(墙外30cm处)照射西墙:r按3.8m考虑;u1/4;t1(西墙外为控制室);hw0.12。2.3墙体3mmpb是室顶(室顶外30cm处)照射室顶:r按2.8m考虑;u1/4;t1(室顶外病房);hw0.006。3.3室顶3.5mmpb是由上表可知,各dsa机房东、西侧主屏蔽墙及防护门、室顶防护厚度均满足防护要求。2、次屏蔽(泄漏线束屏蔽)墙厚度校核各dsa机房次屏蔽为南、北侧屏蔽墙。按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2002.9)中公式求得次屏蔽厚度,公式见式7-2。 式7-2式中:hol:泄漏辐射输出量,gym2/h。距靶1m处泄漏x射线剂量率按1.0mgy/h考虑。hp:考察点处的剂量率目标值,2.5gy/hr:靶点距考察点的距离,mtvt:x线强度衰减到十分之一值时所需的防护厚度,选用125kv对应的tvt混0.89mm估算结果见表7-8。表7-8 各dsa机房次屏蔽估算、评价结果机房名称考察点靶点距考察点的距离m屏蔽防护当量mmpb实际防护当量mmpb是否合格考察点处剂量率实际值gy/h机房1南墙外30cmr=3.71.3墙体2mmpb外防护门3mmpb是0.41北墙外30cmr=6.30.9墙体2mmpb是0.14机房3南墙外30cmr=2.61.6墙体2mmpb是0.84北墙外30cmr=6.01.0墙体2mmpb外防护门3mmpb是0.16机房4南墙外30cmr=2.61.6墙体2mmpb是0.84北墙外30cmr=6.01.0墙体2mmpb外防护门3mmpb是0.16机房5南墙外30cmr=3.71.3墙体2mmpb外防护门3mmpb是0.41北墙外30cmr=6.30.9墙体2mmpb是0.14可见,各dsa机房南、北侧次屏蔽墙厚度均满足防护要求。7.2.4人员所受辐射剂量估算1、估算公式根据工作负荷对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年有效剂量进行理论估算,估算公式如下:h=0.7hpt1000 式7-3其中:h辐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单位:msv)hp辐射工作人员工作位辐射水平(单位:sv)t辐射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时间(单位:h)2、工作负荷院方提供的工作负荷见表7-9。表7-9 各dsa机房工作负荷机房(装置)名称最大治疗人数(例/d)最大照射时间(min/例)年工作时间(d/a)年照射时间(h/a)机房1(allura xper fd20型dsa)615250375机房3(innova 2100-iq型dsa)615250375机房4(新增dsa)615250375机房5(新增dsa)615250375各机房工作人员设置情况见表7-10。表7-10 各dsa机房工作人员设置情况机房名称每次手术辐射工作人员设置情况人员轮换批次人员设置总数机房1(allura xper fd20型dsa)2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2批4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机房3(innova 2100-iq型dsa)2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2批4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机房4(新增dsa)2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2批4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机房5(新增dsa)2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2批4名医生、1名护士、1名技师注:每个机房配置1名护士、1名技师,每次手术不轮换。根据表7-9及表7-10,确定机房各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时间见表7-11。表7-11 各dsa机房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时间机房名称年工作时间(h/a)医生护士、技师机房1(allura xper fd20型dsa)187.5375机房3(innova 2100-iq型dsa)187.5375机房4(新增dsa)187.5375机房5(新增dsa)187.5375(3)停留因子停留因子参照修订版icrp第15号出版物选取,同上。3、估算结果(1)机房内有关人员辐射年有效剂量估算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医生、护士穿戴好铅衣、铅围脖等辐射防护用品。机房内共有2名辐射工作人员(2名医生),医生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脚闸,控制射线开关。本项目属改扩建项目,介入操作时,介入工作人员操作位辐射水平类比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在用管电压同为125kv、管电流同为1000ma的alluraxper fd20型dsa监测数据,监测参数如下:监测仪器:监测仪器为美国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检定,检定证书编号:2013h00-20-194290,有效期至2014年3月11日,监测仪器技术性能见表7-12。表7-12 美国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主要技术性能序号项目主要参数1检测射线大于1 mev的射线,大于25 kev的和x射线2操作量程共分5档,最低档05sv/h;最高档050msv/h3准确度在任何量程满刻度指示的10%100%之间精度在10%以内,能量响应除外;校准源是137cs4工作条件-20+50l 监测机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l 监测日期、环境温度:2013年9月26日,晴,20cl 监测工况:开机状态,水模,透视(57kv,78ma),摄影(85kv,247ma,曝光时间约10s);操作人员均在2mmpb当量防护围帘、2mmpb当量防护吊屏后,穿戴0.25mmpb当量铅衣等个人防护用品。l 监测结果:机房内介入工作人员操作位辐射水平监测结果见表7-13。表7-13 介入工作人员操作位辐射水平监测结果监测点位辐射水平(sv/h)透视摄影介入工作人员操作位(防护帘后)眼部铅眼镜外98174铅眼镜内1330胸部铅衣外89173铅衣内1023手部未戴手套114201腹部铅衣外101198铅衣内1236下肢铅衣外138207铅衣内1028由表7-13可知,防护用品内x射线辐射水平最大值出现在腹部,为36sv/h。并且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腹部处组织和器官的当量剂量组织权重因数最大,从偏安全角度考虑,本评价按照腹部处的辐射水平估算介入辐射工作人员的最大年有效剂量,则介入工作人员可能接受的平均辐射年有效剂量为0.736sv/h187.5h11000=4.73msv/a;在未戴铅手套时接受的手部年辐射剂量为0.7201sv/h187.5h11000=26.4msv/a,分别满足本评价采用的工作人员年管理剂量约束值分别不超过6msv、四肢不超过50msv的管理要求。(2)机房外有关人员辐射年有效剂量估算由“主屏蔽墙厚度校核”可知,按照考察点处的辐射工作人员、公众人员的年剂量约束值6msv、0.3msv,估算的理论主屏蔽厚度小于主屏蔽墙体实际厚度。可见,各机房主屏蔽墙外处辐射工作人员、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分别小于6msv、0.3msv。次屏蔽墙外剂量率依据“次屏蔽墙厚度校核”的估算结果进行估算。机房外有关人员辐射年有效剂量估算见表7-14。表7-14 各dsa机房外有关人员辐射年有效剂量机房名称人员类型停留人员描述最大辐射剂量率(sv/h)最大照射时间(h/a)停留因子年有效剂量(msv/a)年管理剂量(msv/a)是否合格机房1辐射工作人员东墙外控制室(操作位)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东侧主屏蔽墙外操作间处辐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6msv。6是公众人员室顶外(病房)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室顶外重症监护病房处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0.3msv。0.3是北墙外(走廊)0.147501/160.010.3是机房3辐射工作人员西墙外控制室(操作位)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西侧主屏蔽墙外操作间处辐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6msv。6是公众人员室顶外(病房)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室顶外重症监护病房处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0.3msv。0.3是南墙外(道路)0.847501/160.030.3是机房4辐射工作人员东墙外控制室(操作位)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东侧主屏蔽墙外操作间处辐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6msv。6是公众人员室顶外(病房)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室顶外重症监护病房处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0.3msv。0.3是南墙外(道路)0.847501/160.030.3是机房5辐射工作人员西墙外控制室(操作位)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西侧主屏蔽墙外操作间处辐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6msv。6是公众人员室顶外(病房)根据“7.2.3辐射屏蔽效果评价”的校核结果,室顶外重症监护病房处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小于0.3msv。0.3是北墙外(空地)0.147501/160.010.3是可见,dsa装置机房外辐射工作人员、公众人员最大年辐射剂量能够满足本评价采用的辐射工作人员、公众年管理剂量约束值分别不超过6msv、0.3msv的管理要求。7.2.5辐射防护措施评价(1)4座机房均采取实体屏蔽,经预测机房四周主屏蔽墙及防护门、观察窗外辐射剂量率能够满足本次评价采用的2.5sv/h的目标控制值。(2)各机房治疗室与控制室之间设置双向对讲系统,用于辐射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交流。(3)各机房在治疗室内、控制台分别设置1处急停开关,以备紧急情况下停机。(4)介入中心拟配备20套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铅衣、铅帽、铅围脖、铅眼镜、铅手套等),各治疗室内拟配备悬吊式活动防护屏风(2mmpb)和床边防护铅帘(2mmpb)。(5)介入中心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和设备,如遮盖非检查部位的铅胶盖板及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设备等。(6)各机房在防护门外设置灯光警示装置,在工作场所设置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7)为现有辐射工作人员人手已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并定期送山东省疾控中心监测,建立了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拟为新增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定期送山东省疾控中心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8)拟配备1台辐射监测仪。7.3 辐射环境风险评价7.3.1 风险识别与评价(1)屏蔽厚度不能满足辐射安全需要,造成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2)各装置失灵、损坏或调试和操作失误时,辐射工作人员和患者可能受到误照射;工作状态指示灯、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防护设施不完善或失灵,或者防护门发生故障,导致人员误入或误停留治疗室内而受照。(3)辐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造成超剂量照射。7.3.2 风险防范上述辐射风险可以通过完善辐射防护安全设施、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措施加以防范,使辐射环境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按照辐射监测计划进行辐射水平监测,如果辐射水平监测结果表明防护墙外辐射水平偏高,可适当增加防护墙厚度。(2)制定自检制度且严格进行经常性自检,如工作状态指示灯、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不够完善或失灵,或者防护门出现故障,应立即补充、修复。7.3.3 辐射事故应急措施评价医院已制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但不完善。本评价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第四十条、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的有关规定,建议单位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如下:(1)事故应急措施的基本任务为: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确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2)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辐射事故应急方案。发生一般事故后,立即封锁现场,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凡能通过切断事故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发生严重事故后,立即封锁现场,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组织有关人员携带仪器设备赶赴现场进行检测,核实事故情况,估算受照剂量、污染范围和程度,判定事故类型级别,提出控制措施和方案。(3)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视事故具体情况,向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具体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应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安部、卫生部 环发【2006】145号)的相关要求,此处不再赘述。(4)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处理事故的应急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为制止事故的扩大或进行抢救、抢修处理事故的应急人员接受超过正常剂量当量限值的应急照射,按照gb 18871-2002的规定,一次应急事件全身照射的剂量不应超过职业人员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的10倍。(5)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作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列出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采取以上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定期演习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可使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降至最低。7.4 从事辐射活动能力评价7.4.1 辐射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堆场租赁合同范本
- 商场摊位购买合同范本
- 软件代理公司合同范本
- 郑州水管采购合同范本
- 窗帘墙布销售合同范本
- 土地置换商铺合同范本
- 承包园林建设合同范本
- 酒类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甘蔗承包协议合同范本
- 广东电网劳务合同范本
- GB/T 27703-2011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
- GB/T 14188-2008气相防锈包装材料选用通则
- 初中全册英语常用3500词分类大全
-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 设备检修管理流程图
- 堤防工程重点难点
- 卸料平台(落地搭设)验收记录表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之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解读PPT
- 新媒体研究方法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监理工作流程图及监理工作制度
- 《文殊真实名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