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中国历史高考复习.ppt_第1页
2011年高考--中国历史高考复习.ppt_第2页
2011年高考--中国历史高考复习.ppt_第3页
2011年高考--中国历史高考复习.ppt_第4页
2011年高考--中国历史高考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介:中国历史分期 1840年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古代史 包括了漫长的100多万年的 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奴隶 社会,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 会。 中国近代史共110年 中国现代史 至今70年 一、中国古代史:约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 1、原始社会:约距今170万年前前2070年 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石器时代 2、奴隶社会:前2070前476年 夏朝:夏禹夏桀(前2070前1600年)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商汤商纣(前1600前1046年)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前1046前771年)镐(今陕西西安) 东周: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统一时期) (大分裂时期) 3、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 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咸阳、长安、洛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隋唐时期:581907年(长安、洛阳) 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9071279年(开封、杭州 ) 元明清时期:12711840年(1912年 北京) (大分裂时期) (大统一时期) (第二次大分裂时期) (第三次大统一时期) (第三次大分裂时期) 第四次大统一时期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近代前期:18401919年重大的历史事件有: 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8561860年)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洋务运动(19C60S90S) 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18831885年、18941895年 )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1898年、1898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辛亥革命(1911年)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五四运动(1919年) 2、近代后期:19191949年 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中共诞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1年、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即新中国的历史,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 ) 十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简介:世界历史分期 公元1500年左右 公元20世纪初期(一战 ) 世界古代史 包括了漫长的的原始社会, 多年的奴隶社会,和一千多 年的中世纪(封建社会)。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 至今 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 第一单元:古代中 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结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 政治制度 发展: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三次创新 “家天下”禹传位于启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西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 (奴隶社会) 夏、商、夏、商、周周 汉唐宋元 秦秦 清清 朝朝 形成形成发展发展顶峰顶峰 中国古代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主要指的是政体, 即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 现其政治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 及其与之相关的各项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1 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大禹 治水 戴冠冕 的夏禹 部落首领(禹 )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家天下” 国王(禹)国王(启) 建立国家政权 部落 成员 (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内容: 中 央 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 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 祝、史,执掌军权的师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地方:侯、伯 等的设立 特点: 2、世袭的方式有和平方式也有武力方式 1、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父子相传 或兄终弟及 是“家天下”的具体表现。 3、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即王 权与神权相结合。 夏朝疆域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周武王和他的弟弟周 公旦都先后推行了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商朝疆域西周疆域 1.分封的目的 根本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巩固统治 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防止商的遗族叛乱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西周分封 2 2、周朝分封对象、周朝分封对象 周天子周天子 异姓异姓 功臣功臣 贵族贵族 同姓同姓 王室王室 贵族贵族 先代帝王后先代帝王后 代和边远氏代和边远氏 族部落首领族部落首领 姜尚姜尚 齐齐 周公子周公子 伯禽伯禽 鲁鲁 召公召公 燕燕 成王弟成王弟 晋晋 尧尧 后代后代 蓟蓟 舜舜 后代后代 陈陈 商商 后代后代 宋宋 庶民 士 卿 大夫 诸侯 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天子 管辖国邑 管辖食邑 服务,食禄 公 侯 伯 子 男 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周 代 分 封 制 度 奴 隶 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 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 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 法炮制。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周王与 地方诸侯之间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关系呢? 诸侯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再分封、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分封制的内容 1、分封对象是多方面的; 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3、“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4、周天子同诸侯之间的关系是依靠 “土地与人民”联系起来 5、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分封制的特点: 开发了边区 扩大了疆域 政权更严密 加强了统治 诸侯势强王权衰弱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5.分封制的影响 西周前期 西周后期 一笑失天下一笑失天下 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何知周幽王为何知 道烽火点燃,诸道烽火点燃,诸 侯必至侯必至? ? 上述现象反映上述现象反映 了西周社会政治了西周社会政治 制度的什么特点制度的什么特点? ? 你认为西周的你认为西周的 灭亡与其政治制灭亡与其政治制 度间存在何种关度间存在何种关 系系? ?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的 四个儿女各自说了自己当继承人的理由: 大儿子是二夫人所生,他说:我是长子,而且我 最有才能 二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他说:我母亲是正室,我 最有勇气。 三女儿是大夫人所生,她说:我最受父亲疼爱 小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他说:我的母亲也是正室 ,而且我最有最有学识 请问周天子应该传位给谁?为什么?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宗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 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西周宗法制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大宗和小宗是绝对还是相对 的? 天 子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分封制 里 表 核心 关 系 宗法制和分 封制是相辅 相成互为表 里的。 宗法制是维系分 封制的血缘纽带 ,分封制是宗法 制在政治制度方 面 的体现。 分封制是权力 的分配,宗法 制是权力分配 的原则 宗法制的影响 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和团结。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对以后中国封建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现为皇 位继承、等级制、绝对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 义、裙带作风等等。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 幼,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 力。但过于强调家庭意识,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 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 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 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 你发现下面两套服饰有何不同?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周公制礼作乐周公制礼作乐 聘礼朝礼飨礼射礼祭礼丧礼婚礼冠礼 八 礼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 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 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礼 礼 经国家,定社稷, 序民人,利后嗣也。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礼是维护宗法、分封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 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包括吉礼(祭祀天神和祖先)、嘉 礼(个人礼节,如冠礼、婚礼、谢礼和饮酒礼)、凶礼( 死丧之礼)、宾礼(天子、诸候交住之礼)、军礼(行军 训练之礼),各有等级和不同的规定。 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 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后 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 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 问题1:什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