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_酶分子定向进化.ppt_第1页
酶工程_酶分子定向进化.ppt_第2页
酶工程_酶分子定向进化.ppt_第3页
酶工程_酶分子定向进化.ppt_第4页
酶工程_酶分子定向进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酶分子定向进化 Directed evolution enzyme 酶分子定向进化 酶分子定向进化又称为酶分子体外进化,属 于蛋白质的非理性设计,是蛋白质工程的新策略, 是在试管中模拟达尔文进化的过程,利用分子生物 学手段在分子水平创造分子的多样性,结合灵敏的 筛选技术,迅速得到理想的突变体。与传统的理性 设计相比,它不需事先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活 性位点、催化机制等因素,而是人为地创造特殊的 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随机突变、基因重 组和自然选择),在体外改造酶基因,产生基因多 样性,并结合定向筛选(或选择)技术,获得具有 某些预期特征的改构酶。 生物的自然进化 进化过程: 突变自然选择遗传后代 进化结果: 基因多样性:为完成同一功能所表现出的 多个 基因或同一个基因( 同源性) 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同样产物,多条途径 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同一底物,不同产物 生物多样性: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酶的定向进化 酶分子的合理设计(rational design) 酶分子的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 酶的合理 设计 体外定向进化的意义体外定向进化的意义 理论上,蛋白质分子蕴藏着很大的进化潜力, 很多功能有待于开发,这是酶的体外定向进化的 基本先决条件。 所谓酶的体外定向进化,又称实验分子进化, 属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事先了解酶的 空间结构和催化机制,通过人为地创造特殊的条 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随机突变、重组和自然 选择),在体外改造酶基因,并定向选择出所需 性质的突变酶。 酶的体外定向进化技术极大地拓展了蛋白质工 程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特别是能够解决合理设 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为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开 辟了崭新的途径,并且正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 领域逐渐显示其生命力。 定向进化的原理定向进化的原理 在待进化酶基因的PCR扩增反应中,利用Taq DNA聚 合酶不具有3-5校对功能的性质,配合适当条件 ,以很低的比率向目的基因中随机引入突变,构建突 变库,凭借定向的选择方法,选出所需性质的优化酶( 或蛋白质),从而排除其他突变体。 定向进化的基本规则是“获取你所筛选的突变体获取你所筛选的突变体” 。 定向进化定向进化= =随机突变随机突变+ +选择选择。前者是人为引发的,后 者虽相当于环境,但只作用于突变后的分子群,起着 选择某一方向的进化而排除其他方向突变的作用,整 个进化过程完全是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的 DNADNA改组和外显子改组改组和外显子改组 DNADNA改组改组(DNA shufflingDNA shuffling)又称有性 PCR(sexual PCR),原理。 该策略的目的是创造将亲 本基因群中的突变尽可能组合的机会,导致更大的变 异,最终获取最佳突变组合的酶。通过DNA改组, 不 仅可加速积累有益突变,而且可使酶的2个或更多的 已优化性质合为一体。 外显子改组(外显子改组(exonexon shuffling shuffling)类似于DNA 改组,两者都是在各自含突变的片段间进行交换,前 者尤其适用于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不同分子的内 含子间发生同源重组,导致不同外显子的结合,是产 生新蛋白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与DNA改组不同,外显 子改组是靠同一种分子间内含子的同源性带动,而 DNA改组不受任何限制,发生在整个基因片段上。 定向进化的选择策略定向进化的选择策略 1、定向进化中,突变具有随机性,但通过选选 择特定方向的突变限定了进化趋势择特定方向的突变限定了进化趋势,加之控 制实验条件,限定突变种类, 降低突变率, 缩小突变库的容量,这不仅减少了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加快了酶在某一方向的进化速度 。 2、通常,筛选方法必须灵敏筛选方法必须灵敏, ,至少与目的性质至少与目的性质 相关相关。另有一些其他的筛选方法,如加入能 产生可见光信号的底物或利用绿色荧光蛋白 的荧光性质等。 高通量的筛选体系 酶性 质突变方法 枯草杆菌蛋白酶E有机相活性/稳定性易错PCR -内酰胺酶总活力/底物专一性DNA改组 枯草杆菌蛋白酶BPN稳定性 盒式诱变 对硝基苯酯酶底物专一性/有机相活性易错PCR/DNA改组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底物专一性盒式诱变 -半乳糖苷酶底物专一性DNA改组 绿色荧光蛋白荧光DNA改组 核酶底物专一性易错PCR/DNA改组 天冬氨酸酶活性与稳定性随机/定位诱变 药物和疫苗活性/专一性/最佳表达DNA改组 酶的体外定向进化应用实例酶的体外定向进化应用实例 回本章目录 分子进化工程的种类 人工获取新基因的方法 常规的基因工程方法 生物功能 蛋白质 基因 新基因的理性设计和人工合成 根据已有基因的序列和功能进行设计 基因的直接进化(directed evolution) 可使已有基因获得新的特性 可获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基因 可解决许多新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基因直接进化的用途 提高酶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提高30 倍 改变底物特异性和对映异构体选择性 酯酶可水解非天然酯类 改善酶的工艺性冷适应和热适应酶 改变酶的拓扑结构二体酶变为单体酶 获取许多新的理论知识 基因直接进化的用途 提改变酶的特性-多功能或单功能酶 高酶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提 高30倍 改变底物特异性和对映异构体选择性-酯 酶可水解非天然酯类 改变酶的工艺性-冷适应和热适应酶 改善酶的稳定性-二体酶变为单体酶或单 体酶变为二体酶 获取许多新的理论知识 TLPs 的失活曲线 TLP-ste突变蛋白的三维结构 酶拓扑结构的变化 蛋白质的耐热机制 天然耐热蛋白质特性: 减少内腔体积;引入盐桥束;减少表面积/体积比 ;除去氧化还原活性基;埋藏暴露的疏水基;除去 -支链氨基酸;除去能脱氨基的氨基酸。 所有耐热蛋白质的氨基酸同源性低至36%,最高不 超过75%。 分子进化耐热蛋白质特性: 邻-硝基苯酯酶(p-nitrobenzyl esterase)突变 体8g8的了稳定性提高了17C,但突变的氨基酸数仅 有13个,与天然酯酶同源性高达97%。 基因直接进化的步骤 突变 基因突变库的建立 筛选 基因突变库的活体或离体筛选 基因复制与遗传 建立基因突变库的方法 定向诱变: 点突变碱基删除、增补和替换 随机诱变: 易错PCR法(Error-prone PCR) v 降低一种dNTP的量(降至5-10) v 加入dITP来代替被减少的dNTP v 缓冲液中另加0.5mmol/L Mn2+ 易错PCR 同序法(consensus approach) v对一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以一 定的标准程序计算出各氨基酸序列的共有序列; v人工合成同序基因后重组表达。 Martin Lehmann等(20002002)把这种方法应 用在真菌植酸酶家族设计合成了同序植酸酶基因, 并表达出具热稳定性的同序植酸酶。 真菌植酸酶aa序列的同序比较 同序植酸酶-1的最适温度为71,而亲代植酸酶的最适温 度为45-55,增加了16-26, 同序植酸酶-1Tm为78,比亲代 植酸酶增加了15-22,而催化性质与大多数亲本植酸酶相似。 DNA Shuffling: v外显子、单基因和基因家族的重组装 v随机引物延伸法 v交错延伸法 随机片段活体突变: 线状基因和随机片段共转化酵母细胞 基因突变库的筛选方法 Screening the Library and Selecting the Right Clone 平板分析 使抗生素失效的酶类(如头孢菌素酶,b -乳糖酶) 提高耐热性 易于观察的菌落表型(如菌落颜色等) 营养缺陷型的辅助筛选 噬菌体展示、细胞表面展示 根据所需要的特性,对经Shuffling后的DNA 文库在噬菌体或细菌细胞表面(细菌、纤毛虫细 胞表面)的表现特征进行筛选,获得提高目的底 物亲和力的突变子。 减少筛选工作量 突变文库大的突变子库小的突变子库 单克隆 噬菌体表面展示(phage surface display) 将外源基因或随机序列的 DNA分子群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 因相连接,使外源DNA所编码的 蛋白质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噬 菌体外壳表面的方法。易于用免 疫反应或配体特异性结合等方法 筛得目的克隆。 噬菌体展示筛选模式 DNA Shuffling技术 DNA Shuffling DNA改组 DNA洗牌 DNA搅乱重排 1994年,Stemmer等,用DNA Shuffling技术体外快 速进化蛋白有性PCR法 1997年 ,France Aronld研究组将DNA Shuffling技 术做了改进交错延伸法 What happens after DNA shuffling Generation of a large library of novel genes (chimeras) Selection for improved/desired bio-functions v crossovers, v deletions, v insertions, v inversions, v point mutations Darwinian Evolution Natural selection of existing mutations Directed Evolution Targeted selection of created mutations What is DNA shuffling? DNA Shuffling的内涵 DNA Shuffling:指DNA分子的体外重组,是 基因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有性重组(Sexual Recombination)。通过改变单个基因(或基因家 族,gene family)原有的核苷酸序列,创造新 基因,并赋予表达产物以新功能。 DNA Shuffling的内涵 项目进化速度进化对象 进化 周期 影响对象突变效率 常规规定 向进进化 缓缓慢进进化整个基因组组多年 完整基因 组组 高 DNA Shuffling 快速进进化 特定基因/ 操纵纵子/病 毒 几天 部分基因 组组 低 DNA Shuffling与常规定向进化的比较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 1 How DNA shuffling is done in the tube v Random fragmentation of a pool of related genes; v Self-priming polymerase reaction and template switching (causing crossovers); v PCR amplification with primers of reassembled products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 2 Similar mutants generated by error-prone PCR, random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 . . . . . . . . Single gene shuffling library of point mutants Family gene shuffling library of chimeras Generating chimeras with crossovers of large blocks of sequences DNA 重组装的过程 随机引物PCR和重组装 连续易错PCR (sequential error prone PCR)策略即将一次PCR扩增得到的有 用突变基因作为下一次PCR扩增的模板 ,连续反复地进行随机诱变。 易错PCR方法 交错延伸PCR突变法 磷脂酶热稳定催化活性的分子进化( Jae Kwang Song等,2000) DNA Shuffling技术的应用 枯草杆菌蛋白酶E热稳定性的分子进化 (Huimin Zhao等,1999) 进化后的枯草杆菌蛋白酶E 正面反面 耐热p-硝基苯酯酶的分子进化 (Lori Giver等,1998) -葡糖苷酶耐热性的提高 (Mara Jesu s Arrizubieta等,2000 ) 部分DNA Shuffling技术的研究成果 类 型示 例特 性 活性增加倍数 潜在应用领域 蛋 白 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45基础研究 重组蛋白RecA重组率100基础研究 抗 体 人源抗体亲和性400生物制药 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催化特异性10,000生物制药 -内酰胺酶抗生素抗性32,000抗生素 枯草杆菌蛋白酶 E 耐热性 65耐热时 间 17 200 工业酶 细胞 因子 人类干扰素抗病毒285,000基因治疗 肿瘤抑制因子 P53 37半衰期12基因治疗 代谢 途径 砷酸盐代谢途径砷酸盐解毒40生物制药 汞代谢途径汞解毒12生物制药 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 从水母(Aequorea victoria)体内发现的发光蛋 白。分子质量为26kDa,由238个氨基酸构成, 第6567位氨基酸(Ser-Tyr-Gly)形成发光团, 是主要发光的位置。其发光团的形成不具物种专 一性,发出荧光稳定,且不需依赖任何辅因子或 其他基质而发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入宿主 细胞后很稳定,对多数宿主的生理无影响,是常 用的报道基因。 2008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从事有关“ 绿色荧光蛋白质的发现,表达和发展”并取得 重要成就的三位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查尔 菲和钱永健。 荧光蛋白在三大领域“发光” 目前,荧光蛋白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包括有 毒物质检测、神经生物分析及转基因动物研究等。比如,可用 荧光蛋白检测水井中是否含有砷(俗称砒霜)。砷中毒问题在东 南亚地区较为严重,常使很多人集体中毒。研究人员已经研发 出带有荧光蛋白的抗砷性细菌,只要水中含有砷,细菌就会发 出荧光并被仪器检测到,提醒人们不要饮用。GFP还可用作检 测TNT(一种烈性炸药)、重金属等。 荧光蛋白在神经生理学上的应用也很受人关注,在它的 帮助下,研究人员能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包括大脑神 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 荧光蛋白的另一种重要应用就是转基因动物。近年来, 美国、韩国、日本等国曾多次培养出“发光的动物”,我国也在 去年12月首次培养出绿色荧光转基因猪。转基因动物是指,将 一种动物基因在另一种动物体内表达的过程,在遗传研究、器 官移植、特种改良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荧光蛋白由于结构简 单可作为“报告基因”(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 大大简化了转基因动物的培养过程。 Random-priming recombination(RPR) 随机引物重组法 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