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经济周期中扩张与收缩模式的对比分析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101号)。 作者介绍 张海燕,长春工业大学副教授;刘金全,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燕 董小刚(长春工业大学,长春130012)摘要 本文首先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描述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不同阶段中经济变量的不同特征,并计算经济收缩及其前后时期变量相对趋势的变化,发现消费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自1993年以来的经济波动中经济变量的变化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进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使用政策变量对主要经济变量进行回归解释,发现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的相对更大的正向经济相对趋势增长效应,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产生反向作用,它可以作为抑制经济“过速增长”的有效工具。关键词 经济波动核密度回归分析关于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传播机制以及基于此的政策导向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不断有新的进展,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周期波动特点。perry和schultze (1993)在美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研究中发现衰弱的消费成为经济收缩的最主要因素,hall(1993)也发现经济收缩期间的消费变量无法用简单的持久收入模型所预测,因而经济收缩期间扩大稳定就业增长,一方面增加的收入可以直接提高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树立消费者信心。keeler(2001)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经济扩张阶段货币冲击干扰相对价格,导致资源使用成本升高,进而购买力下降造成经济衰退,这是实际产出波动模式中经济收缩的唯一原因。wen(2001)认为消费者需求的随机变化可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特征,其中既包括封闭经济也包括开放经济。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经过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我国已经全面迈入了初步小康社会,并且正在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从1996年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以后,我国经济又以稳定快速的增长态势进入了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目前比较平稳,而且经济周期之间的分界不清和轮廓模糊,但是相对于市场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而言的经济扩张和收缩依然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当中的规则性和相机选择性继续搀杂在一起,经济政策目标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理想主义或者机会主义倾向。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处于由短周期向长周期、由典型波动向隐性波动、由经济政策干预向市场自发调整、由周期性向阶段性转变的过程当中,此时我们对我国经济增长轨迹和趋势的审视和判断着眼于经济周期的扩张模式和收缩模式上,将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在性和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以此认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现实性,并且为制定更为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启示和支持。为此本文将考虑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和收缩期经济总量及其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不同的周期性波动阶段所发生的转变,以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的引致原因。再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主要经济变量进行解释,由此来认识政策因素在经济波动各阶段的作用。一、我国经济周期当中扩张和收缩模式的比较分析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经济主要经历了四次由收缩到扩张的波动过程,即1979年1984年;1985年1987年;1988年1992年;1993年现在(刘树成,2003)。其中将1986年前后的波动划分为两次周期性波动。本文主要采用总产出及其主要成分来进行经济分析,其中包括gdp、固定资产投资、全国零售商品总量、政府财政支出和狭义货币供给m1,他们分别代表经济中的总规模、投资水平、消费水平、政府的财政政策和政府货币政策,并且分别使用,来表示。使用经过hp滤波分解得到的gdp趋势(表示为)代表我国经济产出的潜在水平,取得各个变量相对于gdp趋势的数值,即各变量与gdp趋势的比值(分别表示为,)。我们首先来观测这四次周期性波动中扩张期和收缩期经济变量的特征,然后考察变量特征发生转变时所处的周期性阶段并分析经济波动和增长的动力。本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月报和中国经济景气季报的季度数据(不同经济序列的起始年月不同)。由于各变量序列中存在明显的季节成分,首先均使用x11方法进行季节调整,之后使用gdp减缩指数消除各变量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对各变量相对gdp趋势的变化可以直接使用去除季节成分的名义比值,因为名义量比值可以自然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等于实际量比值。(一) 经济总量及其主要成分在各个样本期间的特征为了观察经济在扩张期和收缩期总产出及其主要成分的特征,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来取得各相对变量在整个样本期间、经济扩张期间和经济收缩期间的密度估计以及相应的特征数,并据此来描述和刻画各个相对变量在各个样本期间的特点。其中取epanechnikov核:,为相对gdp趋势变量(叶阿忠,2003)。图1所示为gdp相对趋势在各个样本期间的密度曲线图,在整个样本期间,扩张期间和收缩期间内分别取窗宽为,和。整个样本期间 扩张期间收缩期间图1 gdp相对趋势在各个样本期间的密度分布图gdp相对趋势变量在整个样本期间的数学期望为1.002147,标准差为0.06484,在主要分布区间0.9,1上取值的概率为40%,在区间1,1.1上取值的概率为47.83%;在扩张期间数学期望为0.987624,标准差为0.043122,在主要分布区间0.95,1上取值的概率为46.27%,在区间1,1.05上取值的概率为34.33%;在收缩期间数学期望为1.022419,标准差为0.082861,在主要分布区间1,1.1上取值的概率为60.42%,在区间0.9,1上取值的概率为16.67%。由此看来,gdp相对趋势在扩张期间分布比较集中,80%以上分布于关于1对称的区间0.95,1.05上,波动性小,并且比较而言低于趋势运行的概率较大。而在收缩期间,其分布相对分散,经济大致以73%的概率处在高于趋势运行的状态。图2为消费相对gdp趋势变量的密度曲线图,在整个样本期间,扩张期间和收缩期间内分别取窗宽为,和。 整个样本期间 扩张期间收缩期间图2消费相对gdp趋势在各个样本期间的密度分布图消费相对gdp趋势变量在整个样本期间的数学期望为0.38822,标准差为0.038,在主要分布区间0.35,0.4上取值的概率为63.55%,在区间0.4,0.45上取值的概率为17.76%;在扩张期间数学期望为0.383826,标准差为0.032565,在主要分布区间0.35,0.4上取值的概率为66.1%,在区间0.4,0.45上取值的概率为20.34%;在收缩期间数学期望为0.393621,标准差为0.04352,在主要分布区间0.35,0.4上取值的概率为60.42%,而区间0.3,0.35,区间0.4,0.45和0.45,0.55上取值的概率几乎相同。所以消费相对gdp趋势的分布与总产出具有相似的特点,在扩张期相对集中,波动性小,在趋势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而在收缩期相对分散,波动性增强,并以一定的概率趋于增加。图3所示为固定资产投资相对gdp趋势变量的密度曲线图,在整个样本期间,扩张期间和收缩期间内分别取窗宽为,和。 整个样本期间扩张期间收缩期间图3固定资产投资相对gdp趋势在各个样本期间的密度分布图固定资产投资相对gdp趋势变量在整个样本期间的数学期望为0.212723,标准差为0.084157,在主要分布区间0.1,0.2上取值的概率为48.65%,在区间0.2,0.3上取值的概率为42.34%;在扩张期间数学期望为0.206348,标准差为0.103265,在主要分布区间0.1,0.2上取值的概率为61.9%,在区间0.2,0.3上取值的概率为22.22%;在收缩期间数学期望为0.22109,标准差为0.048818,在主要分布区间0.25,0.3上取值的概率为41.67%,在区间0.2,0.25上取值的概率为27.08%,而在区间0.1,0.15和0.15,0.2上取值的概率几乎相同。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占gdp趋势的比例在整个样本期间内呈现明显的双峰,在扩张期显著低于收缩期,在扩张期波动幅度较大。投资所表现的明显反周期特征反映出投资在经济收缩期拉动增长的作用。图4所示为财政支出相对gdp趋势变量的密度曲线图,在整个样本期间,扩张期间和收缩期间内分别取窗宽为,和。 整个样本期间扩张期间收缩期间图3财政支出相对gdp趋势在各个样本期间的密度分布图财政支出相对gdp趋势变量在整个样本期间的数学期望为0.201981,标准差为0.063613,在主要分布区间0.2,0.25上取值的概率为30.63%,在区间0.1,0.15上取值的概率为27.93%,在区间0.15,0.2上23.42%;在扩张期间数学期望为0.224775,标准差为0.057818,在主要分布区间0.2,0.25上取值的概率为46.03%,在区间0.15,0.2上取值的概率为23.81%;在收缩期间数学期望为0.172065,标准差为0.058742,在主要分布区间0.1,0.15上取值的概率为54.17%,而在区间0.15,0.2上取值的概率为22.92%。财政支出在gdp趋势中所占比例在整个样本期间内呈现明显的双峰,在扩张期显著大于收缩期,表现为顺周期。由此看来,gdp在扩张期基本围绕趋势以较小幅度波动,而在收缩期以较大概率处在高于趋势运行状态,并且波动幅度较大。消费体现出与gdp完全相似的特征,考虑到消费在gdp趋势中所占有的高比例,基本在1/3以上,可见消费的分布特点是导致gdp分布特点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消费是诱发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动力,这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收缩引致原因具有一致性(blanchard,1992)。而在收缩期投资在gdp趋势中所占的较高比例是导致经济在收缩初期高于趋势运行,并从周期谷底拉动经济的主要原因。 (二) 经济总量及其主要成分在周期性收缩前后的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主要经济成分在经济扩张期和收缩期特征的转化过程,我们将使用三个以经济收缩期为中心的分支时期数据,波峰前四个季度波峰,波峰波谷和波谷波谷后四个季度,分别简记为p-4p ,pt,tt+4,并计算各经济变量在各个收缩期前后的三个阶段的变化值,据此分析经济收缩期之前、期间、之后各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特征。表1表4所示分别是gdp、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在各次经济收缩前后三个阶段所发生的变化。表1gdp在经济收缩期前后相对趋势的变化p-4_pp_tt_t+4p_t年率79-840.01-0.024-0.3547-0.01371428685-870.06311-0.032140.000725-0.0321488-920.0051380.023077-0.157260.010256444前次平均0.026083-0.011021-0.1704117-0.011865947离差0.0246850.0227320.122858890.01474826193-现在-0.04730.1679330.0081710.023163172表2消费在经济收缩期前后相对gdp趋势的变化p-4_pp_tt_t+4p_t年率79-840.0125760.028461-0.018180.01626342985-870.101783-0.02325-0.00063-0.0232588-920.004046-0.04652-0.03393-0.020675556前次平均0.039468-0.01377-0.01758-0.009220709离差0.0415430.02815380.01130.01698942593-现在-0.017360.0557990.0070480.007696414表3投资在经济收缩期前后相对gdp趋势的变化p-4_pp_tt_t+4p_t年率79-84-0.00030.0064770.0171350.00370114385-870.0285450.0095330.0085660.00953388-920.008229-0.03152-0.03343-0.014008889前次平均0.012158-0.00517-0.0025763-0.000258249离差0.0109250.01756670.020569110.00916709393-现在0.0251050.0919650.0042880.012684828表4财政支出在经济收缩期前后相对gdp趋势的变化p-4_pp_tt_t+4p_t年率79-840.011375-0.09221-0.01109-0.05269142985-870.001989-0.01447-0.02791-0.0144788-92-0.02866-0.02423-0.03076-0.010768889前次平均-0.0051-0.043637-0.0232533-0.025976772离差0.0157080.03238220.008108890.01780977193-现在-0.039790.05250.0162720.007241379从表1可见,在1992年之前,每个峰值前期,gdp相对趋势变量呈现出上升状态,经济增长较潜在水平更快;每个衰退期,gdp相对趋势表现为下降状态,经济在收缩期较潜在水平增长慢;而且在继收缩之后的第一年复苏期内,低于潜在水平增长的趋势仍然持续。但自从1996年经济“软着陆”之后,经济增长相对趋势在收缩期前后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模式,在峰值前一年的扩张时期经济相对趋势下降,而从收缩时期一直到复苏时期,经济相对趋势都保持增长。比较表1和表2可以发现,消费相对趋势在收缩期前后体现出与经济总量完全相同的波动特征。即使在1992年之后的时期二者的变化趋势也具有一致性。这进一步证实了核密度估计的分析结果,消费委缩是导致gdp同向波动并引起经济收缩的主要因素。除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经济收缩期之外,投资相对趋势基本表现为增长态势,这说明投资在趋势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投资增长一般高于gdp趋势。另外,投资相对趋势变量体现出在收缩期明显高于扩张期的特征,尤为显著的是在复苏期成为唯一上升的经济成分。因此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且在我国经济周期机制中投资是从谷底启动经济的动力源。与核密度估计结果相吻合,无论是在1992年之前还是在1993年之后,表4中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与消费同样表现出显著的顺周期特征,特别是在复苏期的持续下降表明,作为宏观调控工具财政支出没有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发挥政策调整作用。我国消费和财政支出在经济收缩期前后都与经济总量同步变化,在复苏期的第一年内仍然持续低于趋势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在趋势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这些经济变量的周期波动性质均与发达国家有所差别,在美国消费和投资相对趋势明显体现出前周期性,并且在复苏期二者同时恢复拉动经济增长(perry and schultze,1993)。由此看来,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模式体现出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性,这是由于不同的经济波动和增长运行机制所致。二、政策回归(一) 政策回归解释产出通过回归分析方法使用政策变量及其滞后项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回归,考察经济收缩期前后经济变量的变化中政策性成分和非政策性成分所占比重,据此判断我国经济政策的解释能力,并分析政策的增长效应及其强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引导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将以货币供给m1和财政支出分别代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检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这里我们采用回归的方法,即使用财政支出相对gdp趋势的变化及其滞后项,货币供给相对gdp趋势的变化及其滞后项,以及gdp相对趋势变化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扩张期和经济收缩期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是否有所差异,我们将采取分样本期多次回归的方法,即分别在整个样本期间和扩张期间及收缩期间内进行三次回归。整个样本期间的回归结果为: (1)参数下边括号中的数字是该参数显著性的t统计量数值,“”,“”和“”分别表示该参数在10%,5%和1%水平下是显著的(以下方程相同)。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2.006;扩张期间的回归结果为: (2)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2.063;收缩期间的回归结果为: (3)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2.04;从以上回归结果看到,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是顺周期的,无论是在扩张期还是收缩期其增长都将推动经济总量相对趋势的增长,这也证实了其核密度估计的结果。财政支出1个百分点的上升,在扩张期间可以拉动经济相对趋势增长0.31个百分点,在收缩期间可以拉动经济相对趋势增长0.794个百分点,因此财政政策在经济收缩期间更有效。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在扩张期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在经济收缩期却是反周期的,即在经济收缩期间货币供给相对gdp趋势变量的下降能够促使经济朝着趋势方向运行。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1个百分点的上升,在经济扩张期会导致经济相对趋势增长0.039个百分点,在收缩期间却将造成经济相对趋势0.261个百分点的下降。(二) 政策回归解释消费和投资为了考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引起的消费效应与投资效应,使用政策变量和滞后因变量进行回归,并且分别考虑在整个样本期间,扩张期间和收缩期间的结果。消费和投资相对趋势的变化分别用和表示。首先观察政策对消费的回归结果。整个样本期间回归结果: (4)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1.92;扩张期间的回归结果: (5)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2.25;收缩期间的回归结果: (6)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1.79; 从以上回归结果来看,在经济扩张期,货币供给相对趋势的增长引起消费在gdp中比例的下降,而财政支出产生相反的作用。在收缩期,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相对趋势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作用具有与扩张期相反的方向。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1个百分点的上升在经济扩张期间引起消费0.106个百分点的下降,在收缩期间促进其上升0.09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1个百分点的上升,在扩张期会拉升消费0.135个百分点,在收缩期会导致其下降0.3个百分点。之后考察政策对投资的回归结果。整个样本期间回归结果: (7)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1.98;扩张期间的回归结果: (8)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2.5;收缩期间的回归结果: (9)检验残差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为1.4;从回归结果(7)、(8)和(9) 来看,在经济扩张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投资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在经济收缩期间,货币供给相对趋势的增长会导致投资下降,1个百分点的货币增长将造成投资0.093个百分点的下降;同时,财政支出在gdp趋势中的增长会会促进投资的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长能够带动投资增长2.089个百分点。三、基本结论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和周期阶段划分方法对主要经济成分相对趋势变量的特点加以归纳,据此可以推断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运行机制中的内在引致因素;通过回归分析度量了政策变量在经济扩张期、收缩期的增长效应,检验了不同周期阶段中政策的有效性和强度。综合分析结果如下。1993年之前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扩张期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基本以趋势水平运行,保持相对趋势缓慢增长的状态直至扩张期最后阶段。在收缩期内经济以较大概率高于趋势运行,这主要是由扩张期的增长“惯性”所致,但稳定性差,波动幅度较大,在收缩期中已至低于趋势运行。在一年内的复苏期“惯性”使得经济仍然是相对趋势下降的。我国经济波动中总产出的这种性质主要源于消费,消费具有与总产出完全相似的波动特征,在总产出中占有约1/31/2的比重决定了其成为经济波动的内在主要驱动因素,这与条件波动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刘金全、张海燕,2003)。固定资产投资在趋势中比重除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收缩期至一年内复苏期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余时期均为增长趋势,它是我国经济从周期谷底启动的主要拉动力量,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财政支出所表现出的基本顺周期性,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中“量入为出”的原则。1993年之后的周期波动中,总产出的主要成分消费和财政支出均体现出完全相同但与之前时期不同的波动态势,在扩张末期相对趋势减少,而在收缩期和复苏初期相对趋势增加,这两种成分的共同特征引致了总产出与之一致的波动属性,因此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特点已经表现出与之前时期的差异性,但主要驱动力量依然如故。投资的增长幅度比较之前更大,其经济增长效应所显示出的更大强度说明投资质量提高。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的衰弱导致经济收缩,一方面它作为总产出的主要成分直接致使总产出减少;另一方面购买力下降造成一些产品产量下降甚至停产(比如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已经饱和的耐用消费品),形成(相应)投资下降从而总产出减少的趋势。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需要,基础建设在投资中占有相当比例,这部分投资相对稳定。另外,在国家发展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各种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新产品相继产生,这样投资拉动经济走出谷底,走向复苏。可见,消费和投资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通过不断引导和培育消费可以促进内需(消费)增长的持续性,降低经济收缩的风险;随着投资质量的提高,避免“过速增长”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现阶段适度的投资是稳定经济的保证。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回归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在收缩期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高于扩张期一倍多。货币供给在经济扩张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增长效应,但在收缩期产生相对较大的反向作用,因此可以作为抑制经济“过速增长”的有效工具。从对消费的回归结果来看,财政支出在扩张期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是其正向增长效应的主要体现,而在收缩期对消费产生负向作用。在收缩期货币供给相对趋势的增长通过“货币幻觉”促进消费增长,在扩张期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在扩张期没有政策影响的迹象,主要由前期投资所确定,这一方面是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改善的投资环境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证实了投资带动增长政策的有效性。在收缩期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的下降对投资增长的推动成为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复苏期财政支出将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示范性等方式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另外,收缩期内财政支出的减少对消费下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税率下降等方式提高收入促进消费),加之投资的持续增长亦未能抵消消费的下降,形成经济收缩趋势,这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周期中消费的波动引致属性提供了实证依据。参考文献1 george l. perry and charles l. schultze, was this recession different? are they all different? 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3.2 robert e. hall, and bronwyn h. hall, the value and performance of u. s. corporations, 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3.3 james p. keeler,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austrian business cycle theory, the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j, 2001, 14: 4,331-351.4 yi wen, demand driven business cycle: expla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ovements, working paper, 2001.5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载经济研究j,2003年第3期。6 叶阿忠:非参数计量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7 olivier j. blanchard,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师考试相关政策解读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中多元化的实践方法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专题知识分类总结试题及答案
- 护理健康知识宣传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文化活动自考题及答案
- 综合医疗体制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的复习流程建立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与国策的结合及试题答案
-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专题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SAP固定资产各种折旧方法配置及操作手册
- 奥数举一反三简单推理
- 高中英语教师研修-罗马建筑文化课件
- 货物验收单(模板)
-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竞赛测试卷(含答案)
- 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导论课件06创业的商业计划书
- 发证机关所在地区代码表
- 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6篇)
-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指南
- 氧气安全标签
- 管道天然气改造普及工程(PE管)定向钻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