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本课初备课时共 1课时,本课第 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 2、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重点难点: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利用插图,联系实际。课前准备:挂图、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一、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领到了许多新书,又能在书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然而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还必须大量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知识犹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的,这就决定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读书要有选择 先观察左上角的方框图,联系自己实践体会回答: 谁到过书店(图书室)买(借)过书?买(借)什么书?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过渡: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1、观察右上方的圆形特写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的小男孩是怎样做的? 怎样把书拿下来好呢? 指名几位同学从书架上把书轻轻抽出。过渡:怎样确定自己是否购买或借阅呢? 2、观察下面的方框图。 说说图上的小学生是怎样做的? 板书:浏览确定 你以前是怎样选择的?哪些地方没注意? 今后你应该怎样选择呢? 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是前人劳动成果的结晶。知识浩如烟海,我们学会了选择,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撷取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愿同学们阅读更多的书籍,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自己实践。 到校图书室借阅一本图书板书设计:按类查找 读书要有选择轻轻抽出 浏览确定 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1 老师,您好!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1 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诗歌的内容。 4、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朗读与评价相结合;联系生活,理解诗歌。课前准备: 挂图、赞颂老师的诗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谈话:一声问好,便导出了今天的课题。 2、板书课题 1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轻声逐节练读课文。 要求: (1)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想想诗歌主要讲些什么。 2、检查: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交流: 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1)指名朗读,齐读。 (2)交流:在这节中,“我” 为什么说“老师,您好”呢? 三、学习第一节内容 1、出示: (1)“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2)“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2、理解(1)(2)句话,并指导练读。 3、理解诗句,联系实际,深切体会“崇高”的含义。 4、板书:铺大道 架金桥 浸心血 蕴辛劳 (哪不) 5、小结: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的确,“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w ww.x kb1 .com6、练读第一节 7、试背第一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 浸、项、涌; 崇、塑、霞。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板书设计:老师,您好! 铺大道 架金桥 崇高 浸心血,蕴辛劳 (哪不) 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1 老师,您好!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2 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第二节诗歌的内容,懂得课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和赞颂了教师工作的美好与神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重点难点:1、理解“那是新苗”两句。 2、从字面理解到联系实际。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后词语。 编织 崇高 浸透 创造 智慧 塑造 朝霞 闪耀 祝愿 波涛 2、指名朗读诗歌。 3、指名背诵第一节。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齐读 交流:在这节中,“我”为什么说“老师,您好”呢? 2、相机出示: (1)“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理解(1)(2)句,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 3、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加以理解。 相机指导练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板书) 4、指名朗读最后一句。 出示:情不自禁、衷心,说说意思,指导读好“老师,您好!” 5、朗读第二节 6、试背第二节 三、总结全文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再教师小结:课文描写和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同时也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2、学生齐读。 3、教师范背。 板书设计:老师,您好! 塑人才,照心灵 美好 编理想,撒甘露 (那 是) 练习设计:1、填上合适的词。 铺设( ) 架起( )新课标第一网塑造( ) 编织( ) 2、背诵诗歌。 3、学生交流搜集的诗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2 但愿人长久本课初备课时共 3课时,本课第1 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抓重点指导。课前准备:中秋佳节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 (赏月、一家团聚吃月饼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中秋佳节有关的一篇课文。(揭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1)借助生字表读准生字字音,特别难读的字要注明。 (2)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检查 指导易读错的词语(1)同桌检查课后生字。 (2)重点读好下列生字组成的词语: 前鼻音:各奔东西 偏偏 隐现 阴晴圆缺 吟诵 婵娟 后鼻音:躺 朝廷 翘舌音:玩耍 苏轼 苏辙 婵娟 多音字:各奔东西 似乎 埋怨 3、练读长句。 相机出示: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4、学生交流。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过。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 苏轼 重点理解 “悲”“欢”“离”“合”, “隐”“现”“圆”“缺” 练习设计: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 倍( ) 遍( ) 要( )尝( ) 陪( ) 偏( ) 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2 但愿人长久本课初备课时共 3课时,本课第 2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词的意境。 2、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练读。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复习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悲欢离合 观赏 但愿 宽慰 阴晴圆缺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指导读好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2、有感情的练读。理解“心绪不宁”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到了什么。 2、相机出示:苏轼形影不离。 3、引读:“长大以后年头了!”同学们,你体会到苏轼此时有着怎样的心情呢?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5、自读该部分内容,想想,此时苏轼在干什么。 五、精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该部分内容,想想,此时苏轼在干什么。 2、相机出示:转念又想 3、原先怎样想?出示:“无情这么亮呢?” 4、转念又想些什么呢?出示:“世上明月!” 六、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引读:“想到吟诵起来” 2、出示诗词。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 婵娟 3、读、背 4、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 苏轼 思念 埋怨 宽慰 练习设计:熟读课文,试背第四、五、六自然段。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2 但愿人长久本课初备课时共 3课时,本课第3 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练习。 2、背诵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领略词的意境。 2、抓住感情线索加以指导。课前准备:多媒体、水调歌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默写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观赏 但愿 宽慰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二、指导背诵 1、这三节中,苏轼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交流 3、练背。 补充:水 调 歌 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板书设计:思念 埋怨 宽慰练习设计: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 离( ) 阴( ) 圆( ) 美( ) 亮( ) 远( ) 留(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有兴趣地背水调歌头。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3 古诗两首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1 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1、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 2、指导反复吟诵。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1、理解: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2、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板书设计:望洞庭 湖光 秋月 山水色 练习设计: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3 古诗两首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2 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诗中生字。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峨眉山月歌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重点难点:1、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 2、指导反复吟诵。 课前准备: 多媒体、李白的诗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板书课题,认读“峨”。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对李白你有什么认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初离四川时所写的这首峨眉山月歌 3、解题: 读了课题,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三、学生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句,读准“羌”“渝”“君”3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一、二行诗,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交流: “半轮”:说明当时是“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平羌”:指今天的青衣江。 “流”:流动。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小结:诗人秋夜行船,船在行走,感到月影也在跟着移动,于是产生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觉。秋高气爽,峨眉山的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发:出发。向:驶向。 清溪、渝州:都是地名。 三峡:指长江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思:思念。 君: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的意思。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我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思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顺流而下驶向渝州。 五、朗读全诗,自己体会、小结 这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通过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板书设计:2峨眉山月歌 思念故乡和友人 练习设计: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描述的情景。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4 秋天本课初备课时共2 课时,本课第 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难点:1、预习课文。 2、走进秋天的田野,实际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象。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走进秋天的田野,实际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热闹的季节它赢得古今中外众多诗人的吟唱赞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赞美秋天的诗歌秋天(板书)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停顿。 (2)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3)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字、词。 (2)同桌互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大意。 (5)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讨论分段情况。 第一段(1)描写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传达喜悦之情。 第二段(26)描写秋天田野上丰收景象,美得非常动人。 第三段(7)描写秋阳、黄叶降临。 2、指名读第一节。 3、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所以让人觉得太阳“更红更娇”,鲜艳娇美。秋天,金风送爽,没有夏天的燥热,没有冬天的阴冷,所以让人觉得空气更甜更美。) 4、读背第一节。 四、老师指导 1、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 2、书写:柔、袍、梳板书设计:秋天 太阳更红更娇 空气更甜更美 练习设计:1、写习字册 2、朗读课文。 3、背诵第一节。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4 秋天本课初备课时共2 课时,本课第 2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重点难点:1、背诵课文。 2、掌握背诵方法。(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 1、朗读词语 明丽酿造 烦恼 羊肠小路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2、指名背第一节。 二、赏读第二部分。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1)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样写季节的转换,显得形象、生动,很含蓄、很有味。) (2)读读背背这一节。 2、赏读第三小节。 (1)齐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消”用得非常贴切。夏天蝉鸣不断,而一到秋天,天气转凉,蝉儿的叫声逐渐消失。“消”字透露出秋天到来的消息。“香”也写出了野菊花盛开后,芳香袭人,飘逸四方。“低头弯腰”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成熟的向日葵在秋天摇摆点头的姿态。) (3)画画秋景图,也可参照书上的画。 3、赏读第四小节。 (1)自由读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 (“嚷着”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到来后,苹果、葡萄成熟了,要穿红袄、要披紫袍。是秋天,给苹果穿上了红袄,给葡萄披上了紫袍;是秋天,点缀了大自然绚丽的色彩。) (3)背诵第四节。 4、赏读第五节。 (1)默读 (2)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举着红缨”、“红着脸儿”分别是玉米、高粱成熟的特征和标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生动活泼。“乐了”、“笑了”描写的是玉米、高粱成熟后的开心和快乐,透露出的却是作者对秋天强烈的喜爱之情。) (3)试背第五节。 5、赏读第六节。 (1)读这一节。 (2)说说这一节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对比喻句是怎样理解的? (这一节有两个比喻句。一个是一块水稻天、玉米地,一个个苹果园、葡萄园,或红,或白,或紫,或黄,错落有致,色彩绚丽,如秋风这把梳子梳理过一样,层次分明,井井有条。庄稼一旦收割完毕、秋种之后,田野更是行列整齐,井井有条。其次,秋天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在秋光的映照下,人们既忙着收割,又忙着种植,汗珠映着醉人的秋光闪耀,这是何等蓬蓬勃勃的兴旺景象啊!是人们劳动的汗水才使得秋天如此秋光绚烂,蓬蓬勃勃。) (3)试背。 6、齐读第二部分。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速和语调。 三、赏读第三部分。 1、读这一部分。 2、说说。 (1)什么时候可看到树木落下的“黄叶”?这说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3)这最后一节与开头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写好在哪里?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说明时令已近深秋,百花凋谢,树叶飘零,而诗人“悄悄珍藏”那一片黄叶,是因为诗人热爱秋天,留恋秋天。 珍藏这一片黄叶,实际上是诗人对美好的秋天的申请纪念,而“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正是体现了诗人把美丽的金色秋天珍藏在心间,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喜爱、珍惜之情。 这一节的第一句“走在秋天”与开头的诗句相同,首尾形成呼应。开头“走在秋天”,更多的是抒发诗人在秋天来临的喜悦之情的话,那么结尾的“走在秋天”,更多地流露出诗人在秋天将尽时的一份留恋之情。) 3、背诵第三部分。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总结。 2、引导学生体会。 3、读背体会。板书设计:秋天 桂子飘香 田野美景 秋风秋光 秋阳黄叶 练习设计:抄写词语。 练笔。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一段话。 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习作1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 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许多节日,知道这些节日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激发他们对美好愿望的表现,找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的许多节日,知道这些节日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激发他们对美好愿望的表现,找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前准备:图片、相关照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说节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你能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吗? 2、(出示春节、儿童节等节日的相关图片)让我们来猜猜,这些图片拍摄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你是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是啊,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你们心里也一定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感情和愿望。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最愿意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 二、朗读课文,领会要点。 1、指名朗读“习作要点讨论”。 2、围绕“例文”讨论:看多幅图作文的关键和要领是什么? 3、总结要领。 三、相互交流,倾吐愿望。 1、分小组讨论,把自己最美好的心愿说出来,告诉他们自己的心愿是什么?又是什么事情让你想要设立这个节日? 2、大组交流,愿意的同学把自己的设想说出来,和同学、老师一起来分享。 3、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节日?闭上眼睛美美地想一想,你将怎样度过这个节日? 4、展开想象,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遐想。 (1)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说给大组的同学听。 (3)交流、评价。板书设计:习作 1 设立的节日 设立的原因 度过这节日 练习设计:练习写作文草稿。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习作1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 2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在说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有层次地用语言表达自己设立的一个节日。 2、在习作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积极表达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1、能准确、有条理地写作文。 2、想象要合理、丰富,充满感情,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前准备:学生草稿教学过程:一、练习习作,集体评议。 1、学生完成草稿,把自己美好的愿望、生动的情景和节日气氛写下来。 2、交流、评议、补充、修改。 (1)小组互读互评。 (2)大组交流、评议。 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参与评议、修改。 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内容: 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老人们能在大树下说话,在树阴下练太极拳,能让老人在树阴下围棋、五子棋,天热时,能让大树抵挡太阳紫外线,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 我把这提议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的提议不错,我问妈妈怎么才能让大家保护小鸟,而不伤害小鸟,为小鸟做广告。”好啊 我们把要写的全写好了也印好了。我们就每个人都发一张 直发到半晚 大家都说“好,保护小鸟人人有责 3、第一部分重点注意句子有些不够通顺,内容还可以。第二部分除句子不够通顺外,对话中的前后引号、句子中停顿的逗号都没有很好地使用,在修改时都要注意的。 二、学生修改、誊写。板书设计:习作1 完成草稿 修改补充 自改誊写 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练习1本课初备课时共 3课时,本课第 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我们“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主动识字、语言表达等多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创设情景、出示插图。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星期天,我们来到动物园游玩。小芳和她的爸爸也来了。 (2)听小芳和她的爸爸在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练读“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3)“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交流) (4)听了“爸爸”的话,让学生猜猜小芳以后会怎样做的? (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习语文。) (5)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以后的打算。 2、教学第二部分。 (1)离开了观察水獭的河边,我们继续往前走。啊!这儿的动物可真多啊!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动物标牌。 (3)指名交流,集体认读。 (4)小结:平时要随时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教学第三部分。 (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有趣!回家后,小芳写了一篇日记。 (2)学生自由读一读小芳写懂得日记。 (3)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口。 (4)学生试着修改。 (5)改好后再读一读。 (语病:语句罗嗦,用了太多的“这些小象”,只要用“它们”或去掉。)板书设计:认识动物标牌 细心观察 处处留心 学习语文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王宝春 王 炎 高文芳 王永来 徐攀景开发区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年9月1日课题:练习1本课初备课时共 3课时,本课第 2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学好钢笔字 2、熟记八个成语。 3、熟记古诗风。重点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老师的点拨讲解相结合,在大体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课前准备:有关成语、相关古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学生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练钢笔字的重点。 2、老师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次”、“吟”、“珍”。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比较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次”、“吟”、“珍”都是左右结构;三个字的右边都是撇、捺。 (3)示范描写“次”,提醒学生每个字的右边都有撇和捺,撇要收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旅游行业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物联网行业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增加客流量培训课件
- 2025年快递行业无人配送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新兴电子商务模式探索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无人机行业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科技行业量子计算技术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制造行业物联网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南昌市2025江西南昌大学校内外招聘202510期(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省2025云南怒江州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
- 歌曲《wake》中英文歌词对照
- 2024年职教高考《机械制图》考试题库
- 电子政务概论-形考任务5(在线测试权重20%)-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DL∕T 2487-2022 电力燃煤机械名词术语
- 藏餐培训前台课程设计
-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玻利维亚-20240530-00504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薯片加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