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读文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doc_第1页
有效解读文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doc_第2页
有效解读文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doc_第3页
有效解读文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解读文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摘 要: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上,不能帮助学生全面、细致理解文本,更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与运用能力,致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深入探索文本解读的有效实施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 有效性西方的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编织,并因此衍生了构建、构成、建造或制造等意义。文本解读主要指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文本解读最常出现的误区是: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一、问题的提出1、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任务明确显示,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策略多层面,多角度,多元化,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最后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生活实际,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2、现行教材的调整 笔者所在地区现在使用的是译林版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这套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其中reading部分的文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较长,词汇量大,这就要求教师调整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3、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大部分教师虽然更新了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的知识输入,没有在文本解读方面进行过较深入的思考,忽略了文本材料带来的信息和它所具有的内涵,导致教学低效或无效。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分析英语文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思维习惯还不能适应新教材的需要,长长的篇幅会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他们急需要提高文本理解能力方面的指导。二、有效解读文本的意义1、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以教材为本却又不拘泥于教材,帮助学生全面、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剖析教学重难点,最后运用所学的语言于真实语境中,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2、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它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涵,掌握阅读技巧和学习策略,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3、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它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个性解读。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与功能,用科学的方法,高效扎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解读文本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教学原则,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课文教学研究,从pre-task,while-task和post-task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一)pre-task:要自然、恰当的导入文本主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文的最初呈现,自然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下面以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种常见的方法。1、直观导入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投影、音乐、录像等手段导入新课,直观的手段比言语描述更加清楚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如在上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部分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唐山大地震的影片引出课题,“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然后根据影片进行师生互动问答,以检测学生获取的直观信息,进而预测文章主题。2、话题导入法教师借助学生熟悉或关心的话题来导入新课,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更重要的是这些话题本身就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例如本节课在进行直观导入之后,教师又带领学生对“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话题展开互动,话题接近主题,为后续环节做了进一步的铺垫。3、预习检测导入法初中英语八、九年级的阅读文章篇幅长,词汇容量大,一节课内既要处理词汇、又要完成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运用,这不仅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巧妙构思教学任务,学生课前的有效预习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课导入部分开展独特的预习检测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习习惯,而且为后续课堂教学减轻了压力。例如:本节课以图示设计的形式将本课的重点生词、难点短语呈现在幻灯片上,以检测学生对新单词的预习情况,并为之后的阅读扫除障碍。(二)while-task:理解文本内容要从整体到细节层层推进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布局谋篇”作为任务中的起始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我们要注意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通过快速浏览阅读对语篇的语言和结构有个总体的把握。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捕捉相关信息,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与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本节课在基于文本的阅读教学中,通过“段落处理式”和“意群处理式”任务的综合运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大意。本节内容段落清晰,从三个方面描写台湾地震中主人公timmy的亲身经历。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quakewhile-task 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中考的英语阅读理解,学生应更加关注长句和难句。因为绝大多数考题都是围绕长句和难句做文章的。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应注重意群的处理,尤其是在六七年级以听说领先的情况下。本节课以英语语言中的意群划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朗读的习惯。通过准确解读文本改进学生的阅读品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2、精心设计任务类型,逐步推进细节理解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对语篇进行分段、分类式处理,对提高学生把握语篇细节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课文教学的重点环节,细节处理往往占据了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关注细节阅读,首先需要根据不同段落的组成结构,配以相应的阅读任务,逐步推进细节理解。此外,教师需要不断变换任务类型与策略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细节阅读中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技能。可从填充图表、互动问答和指导朗读三个方面,进行细节理解。(1)填充图表,纵向对比图表作为结构描述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在细节阅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图表的恰当运用需要教师本身对文本结构具有敏锐的处理能力,同时它对信息的高度概括性又为学生强化阅读能力铺设了台阶。例如,本节文本的前两段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timmy在地震来临时的所见所闻,在处理这两段的阅读材料时,可以让学生细读之后完成一个以when the earthquake came,what did timmy-?为主题的表格。feelhearseedo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2)互动问答 主动质疑“互动问答”任务的设计起源于阅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普遍模式。教师在学生构建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作为阅读过程的引导者,承担着文本分析、信息汇集、结构重组的任务。而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并不仅仅产生于教师的问题式推进。这里所呈现的“互动问答”任务则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回答为主动质疑。比如,在对以timmy陷入困境后并想尽办法脱离困境为主题的三至五段的细节处理中,可以采用信息递减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所提示的关键词组织语言输出,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师提出问题timmy did five things to save himself, what did he do ?为了便于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文本,找出答案,可以将上述问题具体细化为 what did he tell himself? what did he shout? what did he eat? what did he try to do? what did he scream?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竞赛问答的方式找出答案,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朗读 感悟语境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reading部分选择的阅读材料都是一篇篇结构严谨,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且时代感强的精美范文。教师可以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使学生乐于朗读。学生通过朗读不但可以提高口语、听力和写作水平而且能够在真实语篇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节课中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的集体朗读课文,亲身感受主人公在地震中的各种复杂的心境。例如,at first, i felt a slight shaking through my body.(frightened);did i really survive?(confused);im trapped.(sad);i screamed, “help!please help!im here!”(hopeful)(三)post-task:要联系实际,拓展运用,透析文本内涵post-task的设计是对整个文本内容的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将所学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有效途径。在这一环节中,任务的设计往往基于小组讨论或结对活动的形式,结合生活与思考,呈现对语篇整体理解的反馈和应用。以下将从“情景式”、“迁移式”两个方面,谈一些实践体会。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任务在阅读后的主题拓展运用中具有相当广泛的空间。其主要操作要素为:(1)基于文本话题,教师充分发掘话题的交际意义,创设相关情景。(2)在情境中,学生能紧密结合阅读过程中所学、所思,在教师的适当点拨、提炼下就相关话题展开语言的交际应用。本节课,教师提供图片巧设cctv记者采访的情境,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设阶梯。2、知识迁移“知识迁移”任务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于教师能够借助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或行文结构来指导学生完成有意义的阅读后任务。其主要操作要素包括:(1)基于文本,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主题思想或行文结构。(2)将文本思想迁移至生活实际,完成讨论或作文;将行文结构迁移至相关话题的阐述方式,完成话题延伸或作文。本节课在运用拓展阶段将课文内容以表格的形式,采用信息递减的方法复述课文;再将文本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进行相关话题的阐述,创造性输出。总之,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文本解读的有效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