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的互动.ppt_第1页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ppt_第2页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ppt_第3页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ppt_第4页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本讲提纲: l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l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l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大系统,科技是其中一 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与社会的经济、 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子系统存 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及互动作用。 l“科学与社会的种种关系是完全彼此交互的。尽 管科学本身初次滋长是经济和政治诸因素的结果,但 科学一旦被树立为巩固经济和政治力量的手段,科学 的进步也就成为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因素。” 贝尔纳 l“科学与社会的几个其他部分互动的同时为科学提供 了一种相对独立性。” 巴伯 案例研究: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综 合因素分析 l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 l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对近现代科学成果作了统计分析,用 定量化的指标确定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科学兴隆 期,并描述了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汤浅光朝提 出的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判据及相关概念已经得到科学史和科学 社会学界的普遍认同。按照汤浅光朝的定义,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据超过同时期全世界取得的 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的国家。一个国家保持其处于科学中心 地位的时间,汤浅光朝称之为科学兴隆期。 l中国学者赵红州也做相关研究,称之为科学高潮期。 12. 1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 l1.文艺复兴与意大利科学的兴盛 l2.资产阶级革命、清教运动与英国科学的兴盛 l3.启蒙运动与法国科学的兴盛 l4.社会改革、古典哲学与德国科学的兴盛 l5.开拓精神、技术创新与美国科学的兴盛 影响各个科学活动中心形成和衰落的 综合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 主要与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相关联,而社会总体科学 能力的形成又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 社会条件密切相关。 一、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l经济体制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所以科技发展 必然会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 l经济实力的影响 现代大科学、高技术的兴起,已使科学技术成为耗资巨大的社 会工程。社会对科技的投入水平制约着科技发展的规模、速度 和水平;而这种投入水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 力。 l生产水平的影响 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生产的影响上。 12.1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生产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决定了投入科学技术研 究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程度,影响着科技 成果和应用程度。 l一个国家的总体科学技术能力是以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为基础的 。国家科研经费、科学家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科学实验装备的水平, 图书情报系统的实力和效率,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水平等,都取决于生 产社会化和科学化程度,即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同国家不 同时期,对科学研究投资的经费各不相同,其中原因之一,取决其经 济发展水平。美国1940年的科研经费是6亿美元,为国民生产总值的 0.6%,50年代初上升到1%以上,60年代中期达3%。“曼哈顿计划”所 以称为“大科学”的标志,就是因为20亿美元的投资为其特征之一。 l另外,生产力发展不仅决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而且还深刻影响科学 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的应用及物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据美国参议院资 料表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转化为 生产力的周期在大大缩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30年;“一战”到 “二战”间约16年;“二战”后为9年。同时,科技成果在生产力中 的应用效果也日益扩大。 我国R l中西哲学思潮发展的主线对比 l价值观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l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 l价值观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方向、规模、速度 l3.宗教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l主要是通过宗教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尤其是自然观)和 价值观影响科技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 l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 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 l新青年创办两大旗帜(口号):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 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思想领域之重要事件“科玄论战” l“科玄论战”前奏 l1918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说:“当时讴歌科学万能 的人,满望这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 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 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接着说“欧洲人 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 最近思潮变迁一个大关键了”。 l胡适抱怨道:“我们正当这个时候,正苦科学的提倡不够,正 苦科学的教育不发达,正苦科学的努力还不能扫除那迷漫全国 的乌烟瘴气不料还有名流学者出来搞唱欧洲科学破产 的喊声,出来吧欧洲文化破产的罪名归到科学身上,出来菲薄 科学,历数科学家的人生观的罪状,不要科学在人生观上发生 影响,信仰科学的人看了这种现状能不发愁吗?能不大声疾呼 出来替科学辩护吗?” l科玄论战始于1923年2月,直到1924年年底结束,历时近两年 之久, 此后仍然断断续续,但已不是那么集中。整个论战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l论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 ,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文江的驳斥。 l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 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 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 场,论战愈演愈烈。 l论战的转折与结局:1923年底同时推出两本文集,一本是 科学与人生观,陈独秀、胡适为文集作序;另一本是人 生观之论战张君劢作序。 思想领域之重要事件“科玄论战” 张君劢 “我还要说一句,科学万能,不 在它的结果,而在它的方法。” “拿证据来!” 丁文江 “科玄论战”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科学派:丁文江、胡适、任叔永、章演存、朱经农、唐钺 、陆志韦、王星拱、吴稚晖等 玄学派:张君劢、梁启超、林宰平、甘蛰仙、屠孝实、 菊农、王平陵等。 唯物史观派:陈独秀、邓中夏 、瞿秋白 “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与上一派原无二致。所 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 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张君劢总结 道:“人生观之特点所在,曰主观的,曰直觉的,曰 综合的,曰自由意志的,曰单一性的。” 丁文江,“我们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不能不承认人类今日最大的责 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 五、其它方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l1.信息支持系统 l图书情报 l网络与引证索引 lSCI(科学引文索引 ,1961)、EI(工程索引 ,1984)、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1978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 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 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l2.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 l实验设备的专业化 l专门的人员 l公共的实验技术设备及其人员 12.2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英国科学社会学家贝尔 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 是一部专门讨论科学 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关 系,讨论科学社会功能的 专著。 贝尔纳 John D. Bernal 1901-1971 一、知识生产的机制 l科学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l科学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l科学促进提高精神发展水平 l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l科技推动着社会民主的发展 l科技推动着文化的繁劳,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 以及整个人类精神的现代化。 T.沃尔科夫写道:“知识还不是科学 ,它是科学的 产物,再次被吸引到可活动的原材料 如果我们说科学 是知识的总和,那我们有意无意地把科学看作某中静态的、 现成的和给定的东西。在完成了一个问题的某种研究,以及 生动的研究过程消失于研究结果时,科学活动的产物便具有 “知识”的形式。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 ,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方 面的社会活动,即是科学生产。” 1、科学理性 l从认识论上看,理性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高级阶段, 是标志人的认识能力的认识论范畴。理性认识是以抽象 、分析以及概念为手段的一种认识,它源于感性,高于 感性。它借助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l科学理性,一方面指以理性为特征的认识是科学的精神 之一,另一方面则是相对于其他认识方式来说的,即科 学是以不迷信权威、只以事实和建筑在对事实的理性分 析基础之上的认识为基本特征。 2科学的自由和民主精神 l科学研究天生是自由的。在科学上,从原则上看,没有不 能探索的禁区,科学要求自己的探索者具有大无畏的自由 精神。反过来说,只有具有自由精神的科学家才是合格的 科学家。16世纪- 17世纪为真理而献身的象布鲁诺那样的 科学家,以及象伽利略那样勇于追求的探索者,都是科学 自由精神的代表。 l科学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在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中,虽 然解决科学问题,不能依据同意哪种科学观点的科学家多 寡而按照大多数意见办事,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 里,但是,科学家在讨论科学中的各种问题和发表自己的 各种观点时,从来不能以势压人,从来都是民主地讨论问 题,争论问题,至于问题的解决则交付给实验和研究对象 的实际检验与逻辑检验方面。 l科学对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所作的贡献也是其它事物无可 比拟的。例如,无线电的发现和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发 明,就大大地扩大了人民的知情权。爱因斯坦就曾指出 :“首先使真正民主成为可能的是科学家,他们不仅减 轻了我们的日常劳动,而且也造出了最美好的艺术上和 思想上的作品,而对这种成果的享受,一直到最近以前 都只有特权阶级才有可能,但现在大家却都接近于得到 它们了”。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59页。) 2科学的自由和民主精神 3科学的批判功能 l科学天生也是批判的革命的。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精神就要 求科学家对已知和未知采取批判态度,没有批判就没有进 步,这对科学和一切事物均都如此。科学的批判是建立在 科学理性和以事实为准绳基础上的批判。科学的批判是合 理性的质疑,是理性法庭的审判,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 科学的批判也是逻辑和经验的检验。 l科学的批判,不仅指向外部事物和对象,而且也指向其自 身。科学常常通过对自己的逻辑检验和实验检验,以及在 自洽性和真理性方面的批判,使自身得以净化、进化和革 命。 l科学通过自己的科学理性,改善了人们的世界观、历史观 、知行观、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因此大大地推 动了社会观念的变革和进步。 二、科学的文化教育功能 14世纪以前 文艺复兴时 代(1416世纪) 1718世纪 文法 修辞学 辩证 法 算术 几何学 天文学 音乐 文法 文学 历史 修辞学 辩证 法 算术 几何学 地理学 天文学 力学 音乐 文法 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