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SM网络维护与优化 2012年11月 目录 GSM系统频段 无线网络规划 数据业务优化 语音业务优化 GSM系统频段 GSM900频谱分配 45 MHz 双工间隔 960950935917 915905890872 基 站 发射频率 基 站 接收频率 2 MHz保护频带 (单位:MHz ) 925880 GSMEGSM GSM系统频段 DCS1800频谱分配 95 MHz 双工间隔 18801805 17851710 基 站 发射频率 基 站 接收频率 20 MHz保护频带 (频率单位:MHz ) DCS1800 GSM系统频段 GSM系统频段 GSM900主频段(P-GSM) w 上行: 890 MHz 915 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w 下行: 935 MHz 960 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GSM扩展频段(E-GSM) w 上行: 880 MHz 890 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 w 下行: 925 MHz 935 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DCS1800频段 w 上行: 1805 MHz 1880 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 w 下行: 1710 MHz 1785 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GSM系统频段 GSM绝对频道号(ARFCN) GSM900主频段(P-GSM) w 上行:Fl = 890 + 0.2 * N (MHz) w 下行:Fu = Fl + 45 (MHz) (1 N 124) GSM扩展频段(E-GSM) w 上行:Fl = 890 + 0.2 * (N - 1024) (MHz) w 下行:Fu = Fl + 45 (MHz) (975 N 1023) DCS1800频段 w 上行:Fl = 1710.2 + 0.2 * (N-512) (MHz) w 下行:Fu = Fl + 95 (MHz) (512 N 885) CMCC:PGSM 194 CMCC:EGSM 10201023,0 CMCC:DCS 512636 GSM系统频段 GSM常用频率复用模式 4 * 3标准复用模式(GSM体制推荐) 紧密复用模式 w 3 * 3 w 1 * 3 (NORTEL) w 2 * 6 (MOTOROLA) w 多重复用MAP(ERICSSON) GSM系统频段 GSM 4 * 3 标准复用模式 无线区族 w 4个基站 w 每基站3扇区 基站结构 w 3个120或三叶草 扇区 C/I 12 dB GSM系统频段 复用方式 w 3个基站9个扇区 特点 w 不增加新基站 w 容量增加(有限) 抗干扰措施 GSM 3 * 3 标准复用模式 GSM系统频段 GSM常规信道分配方式 要求 w 各小区禁止使用同频 w 各小区使用的邻频间隔尽可能大 链形分配 GSM系统频段 3 * 3复用方式,27个业务信道载频分配 4 * 3复用方式,36个无线载频分配 信道链形分配示意 GSM系统频段 u 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的比值称为载干比 u 相同频率产生的干扰称为同频干扰,记做C/I u 相邻频率产生的干扰称为邻频干扰,记做C/A f1=90 f2=90 f3=89or91 l干扰小区电平比服务 小区电平低很多的时 候,不会产生干扰 lC/I9dB lC/A-9dB l工程上增加3dB余量 环境噪声 其他信号 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GSM系统频段 移动设备输出功率 GSM 900: DCS 1800: 目录 GSM系统频段 无线网络规划 数据业务优化 语音业务优化 无线网络规划 基站的勘测与布局是无线移动网络建设的 基础,它不仅体现了网络规划的系统设计 水平,也决定了今后网络的格局,另外它 的好坏决定了网络运行的质量,起着不可 缺少的作用,因此对基站的勘测与布局能 否掌握,对安装、维护和网络规划工作的 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站勘测与布局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基站勘测任务 光测 基站周围建筑环境、自然环境 频谱测量 电磁背景环境 站址调查 天线、设备的安装条件 电源、传输供应 u 基站勘测目的 针对候选站点,收集网规要求的站址信息及环境描述,确定该 站点是否满足建站要求。 基站勘测与布局 无线网络估 算报告 站点信息 是否已有 站址 获得备选 站点 站址勘测 能否确认 站点条件 站点勘测报 告 是否满足 站址要求 获得站点 选择半径 电磁背景测 试 Yes No Yes No Yes No 业务流程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熟悉工程概况,尽量收集跟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 工程文件 背景资料 现有网络情况 地图 配置清单 准备工作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准备工具,确保工具可用 : 数码相机 GPS卫星接收机 指南针 尺子 便携电脑 准备工作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勘站准备协调会 在正式开始勘测前,应该集中所有相关人员召开勘测准备协调会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电磁背景情况,必要时进行电磁背景测试 l勘测及配合人员落实 l车辆、设备准备 l制定勘测计划,确定勘测路线 l传输、电源的初步方案等 准备工作 基站勘测与布局 站址选择 u 在做好准备工作、了解覆盖要求以后,即可开始选择站址。在确 定站址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信息: 原有网络情况 人口分布与当地习惯 城市结构及城镇分布 主要街道及其交通流量 山地、湖泊、河流、海岸线等自然环境 长远发展趋势等 基站勘测与布局 站址选择原则 选高话务区和 用户集中区 人口分布 话务分布 用户流向 基站周围环境 信号传播质量 慎选高山、雷达、电 台、森林、电厂等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a、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则网孔中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 站半径的四分之一; b、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 设成本和周期; c、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 (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300米以上), 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于制覆盖 范围,二也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难度, 方便维护; 站址选择原则 基站勘测与布局 站址选择原则 d、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及少占良 田的地方; e、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 站; f、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开接收信号的快速衰落; g、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 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时间色散的影响; h、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 络层次结构的划分; i、建网初期基站数量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点地区有 良好的覆盖。 基站勘测与布局 天线选择 u 天线的选择是决定网络质量的一个很重要部分; u 应根据基站服务区内的覆盖、服务质量要求、话务分布、地 形地貌等条件,并综合考虑整网的覆盖、干扰情况来选择天 线; u 根据地形或话务分布情况可以把天线使用的环境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市区、郊区、农村、公路、山区、近海、隧道、室内 等。 基站勘测与布局 天线的选型原则 u 市区基站天线选择 a、通常选用水平半功率角6065的定向天线; b、一般选择15dBi左右的中等增益天线; c、最好选择带有一定电下倾角(36)的天线; d、建议选择双极化天线。 基站勘测与布局 天线的选型原则 u 郊区基站天线选择 a、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水平半功率角65或90的定向天线; b、一般选择1518dBi的中、高增益天线; 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预置下倾角; d、双极化和垂直极化天线均可选用。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农村基站天线选择 a、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90、120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 b、所选的定向天线增益一般比较高(1618dBi); c、一般不选预置下倾天线,高站可优先选择零点填充天线; d、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天线的选型原则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隧道内的天线选型 小于两公里的隧道 建议选择10-12dB的八木/对数周期/平板天线安装 在隧道口内侧对2km以下的公路隧道进行覆盖。 大于两公里的隧道 建议采用泄漏电缆、同轴电缆、光纤分布式系统 等解决。 天线的选型原则 基站勘测与布局 天线高度 同一基站不同小区的天线允许有不同的高度。这可能是受限于某个 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也可能是小区规划的需要; 对于地势较平坦的市区,一般天线的有效高度为25m左右; 对于郊县基站,天线高度可适当提高,一般在40m左右。 天线高度过高会降低天线附近的覆盖电平(俗称“塔下黑”),特 别是全向天线该现象更为明显; 天线高度过高容易造成严重的越区覆盖、 同/邻频干扰等问题,影响网络质量。 u 天线高度设计原则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天线方位角设计原则 方位角 天线方位角的设计应从整个网络的角度考虑,在满足覆盖的基础上, 尽可能保证市区各基站的三扇区方位角一致,局部微调;城郊结合 部、交通干道、郊区孤站等可根据重点覆盖目标对天线方位角进行调 整。 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密度区,可以加强该地区信号强度,提高 通话质量; 天线的主瓣方向偏离同频小区,可以有效地控制干扰; 市区相邻扇区天线交叉覆盖深度不宜超过10%; 郊区、乡镇等地相邻小区之间的交叉覆盖深度不能太深,同基站相邻 扇区天线方向夹角不宜小于90; 为防止越区覆盖,密集市区应避免天线主瓣正对较直的街道。 基站勘测与布局 u 天线下倾角设计原则 下倾角 天线的波束倾斜是提高频率复用能力的基本技术; 运用天线下倾技术可有效控制覆盖范围,减小系统内干扰; 天线下倾角度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达到既能够减少同频小区 之间的干扰,又能够保证满足覆盖要求的目的; 下倾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基站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小区覆盖范 围、无线传播环境等因素。 基站勘测与布局 下倾角 u 天线波束倾斜可以采用电气和机械两种方式:电气下倾的角度与选择 的天线型号相关;机械下倾角度可调,但是受安装配件和无线信号传 播特性限制,一般不超过15; u 电下倾和机械下倾方法,产生不同的表面辐射,下倾角度较小时,区 别不大;但随着下倾角度的加大,区别较为明显: 无线网络规划 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覆盖和容 量的规划,覆盖规划涉及到无线传播、硬 件选型等;而容量规划涉及到信道配置、 位置区规划等。 无线网络规划概述 无线网络规划 无线网络规划分覆盖规划和容量规划,相互之间既独立又存在相互关联 输出 单基站容量 输出 单基站配置 输入 用户数/话务模型 输入 覆盖面积/通信概 率 容量规划 覆盖规划 输出 网络容量 输出 基站数量 无线网络规划概述 无线网络规划 某市区约900平方公里,新建900M网络,主要满足室外覆盖,要求区域 覆盖概率达到97,有效覆盖电平达到-100dBm,建筑物穿透损耗一般 为15dB,车辆穿透损耗为8dB。 预测首批移动用户约有1万,未来城市人口增长每年约3万左右,市区 话务密度较高,平均单用户话务量参考其他运营商为0.02Erl。 请提供一份能满足未来12年的城市人口增长的网络规划方案。规划 的内容中要有计划性,本着投资最小的原则! 网络规划需求案例 无线网络规划 覆盖要求任务分析 市区约900平方公里,新建900M网络,主要满足室外覆盖,要求区域覆 盖概率达到97,有效覆盖电平达到-100dBm,建筑物穿透损耗一般为 15dB,车辆穿透损耗为8dB。 10万平方公里市区 900M网络新建 97区域覆盖概率、室外 -100dBm电平要求 15dB、8dB损耗 无线网络规划 覆盖规划基础概念 l 建网类型 l 覆盖环境 l 覆盖要求 l 设备灵敏度要求 900平方公里市区 900M网络新建 97区域覆盖概率、室外 -100dBm电平要求 15dB、8dB穿透损耗 网络上还有其他哪些要求 无线网络规划 建网类型 u 无线网络分类 新建网络 改造网络 扩容网络 搬迁网络 无线网络规划 覆盖环境分类 区域类型区域类型描述 密集城区 CBD 地形相对平坦,建筑物非常密集。区域内存在大量的摩天大楼(30层以上),平均楼 高通常在50米以上;楼间距很小且不规则,区域内多数街道比较狭窄。该区域内的人 口密度也非常高,且绝大多数人员分布在建筑物内;另外人口分布还具备非常明显的 时间特点。 密集城区 居民区 地形相对平坦,建筑物较密集,平均楼高在2530米。局部地区有规则分布的楼层, 楼间距较小且不规则,平均楼间距1020米,多数街道(非主干道)比较狭窄。人口 密度较高。 高密度普 通城区 地处市区,建筑物高度适中,平均楼高20米左右;平均楼间距与建筑物高度相当,区域 内存在一定的开阔地、绿地等场景。 低密度普 通城区 地处城市边缘,建筑物密度不高,平均建筑物高度约1520米;建筑物分布相对稀疏 ,平均楼间距大于楼高。区域内的街道大多较宽,并伴有较多的公园、绿地。 郊区 城乡结合部,平均楼高10米左右,建筑物稀疏,平均楼间距3050米,街道很宽,有 很多的植被或空地。 农村 建筑物零星分布,非常稀疏,以低矮平房为主,建筑物平均高度5米左右,存在大片的 开阔地、农田、植被或道路。 平直公路平直公路。 海面海面,在视距内没有任何阻挡物的广阔区域。 无线网络规划 覆盖电平要求 室外覆盖 室内覆盖 车内覆盖 -70dBm-90dBm 建筑物穿透损耗20 dB车体穿透损耗8 dB 地物类型地物类型描述 室外在覆盖农村或开阔地时,建议选取此地物模型。 室内在覆盖密集市区、市区或郊区时,建议选取此地物模型。 车内在覆盖公路时,建议选取此地物模型。 密集树林在覆盖某些特殊区域如森林、大面积树林的公园时,建议选取此地物模型。 水面在覆盖某些特殊区域如湖面,河流等时,建议选取此地物模型。 无线网络规划 设备接收灵敏度 u 接收灵敏度是指设备能够接收到信号强度的最低要求,不同设备的 灵敏度可能不同。 车载台的接收灵敏度为-105dBm 手机的接收灵敏度为-102dBm 例如,华为GSM基站设备的接收灵敏度为-110dBm/-112.5dBm 不同的基站发射机根据厂家的不同会有一定差异 无线网络规划 改善覆盖的方法 可增强覆盖的参数 提高基站发射功率 减少合路损耗 减少馈线损耗 增加天线增益 增加塔放( TMA ) 提高终端接受灵敏度 可改善覆盖的技术 功率增强技术 扩展时隙技术 同心圆技术 双天馈技术 分集技术(发射分集/ 接收分集) 无线网络规划 扩展时隙技术 u应用于海面、草原、沙漠等特殊场景 u突破传统GSM覆盖35Km限制 正常小区 扩展小区 ETSI 双时隙扩 展 TA 63219 覆盖距离 35km120km 无线网络规划 分集技术 u分集,简单理解就是分散接收几个合 成信号并集中(合并)这些信号。可以有效 抵抗信道快衰落,分集的种类有: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时间分集 极化分集 u分集信号的合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 式: 最佳选择式 等增益相加式 最大比相加式 无线网络规划 容量规划 根据提供的用户数和话务模型,结合当地经济状况等因素,预测 网络话务量。参考规划覆盖获得的基站数,得到平均单基站的话务负 荷,最终获得信道配置。 无线网络规划 容量预测 位置区规划 确定信道配置 容量规划思路 u 网络规划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网络发展初级阶段,容量需求少,主要考 虑基本覆盖。站型一般较小,网络结构单 一 网络发展中级阶段,容量需求大,覆盖要 求高。通过基站扩容、小区分裂解决;网 络结构比较复杂 网络发展高级阶段,容量需求很大,要求 覆盖无盲点。通过增加微蜂窝、建设双频 网等解决;网络结构复杂 话务分布分析 确定站型和基站数量确定站型和基站数量 无线网络规划 u服务等级GOS(呼损率) 当一个系统全部信道被占用后再发生呼叫时的失败概率,表达公式为: GOS Elang TRX Number GOS经验取值 市区(高话务密度)2 郊区(一般区域) 5 容量规划基础概念 u话务量 指电话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所进行的电话交换量,又称话务负荷,单位为 爱尔兰(Erlang),总话务量=用户数*每用户通话时长(秒)/3600 无线网络规划 爱尔兰B表 无线网络规划 容量预测 容量预测分为近期12年和远期35年预 测。通常考虑 漫游因子:根据话统及发展趋势 移动因子:主要指用户在本地网内移动而 不是漫游 动态因子:考虑突发话务量 u 蜂窝网络规划首先要确定系统容量需求,即系统中将有多少 用户,这些用户将产生多少话务量,这是整个蜂窝网络工程 设计的基础 u 系统容量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反映实际的和将来的容 量需求,以便估算系统所需的信道数 无线网络规划 容量需求分析 u 预测首批移动用户约有1万,未来城市人口增长每年约2万左右,市 区话务密度较高,平均单用户话务量参考其他运营商为0.02Erl。 u 满足未来12年的城市人口增长 l2年后未来人口数达到5万 l考虑漫游因子10%、移动因子10%、动态因子15% ,得到所需网络容量为5(1+10%+ 10%+15%) =6.75万; l考虑到拥塞,一般按85%计算网络可承担话务密度 的依据,所以最终网络的设计容量为 13.5/(85%)=7.94万,即8 万; l每用户话务量:0.02Erl,8万用户话务量:8万 0.02=1600Erl 无线网络规划 提高容量的方法 容量设计思路的推进过程 小站型基站基站扩容&小区分裂热点增加 微蜂窝建设双频网 提高网络容量的方法 蜂窝小区分裂 采用更紧密的频率复用方式 增加微蜂窝设备 扩展频段 CoBCCH(一个小区中900/1800共BCCH) 使用半速率(Half Rate) 无线网络规划 位置区规划 u 在GSM协议里,整个移动通信网络是按位置区码划分为不同的业务区 ; u 位置区是GSM系统中寻呼区的基本单位,即寻呼消息将以位置区为单 位进行寻呼,一个移动用户的寻呼消息将在位置区中的所有小区中发 送; u 由于在同一个位置区中任何寻呼消息将在位置区内所有的小区中发送 ,同一位置区下的小区的寻呼信道容量应尽可能相等; u 一个位置区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BSC,但只能属于一个MSC。 无线网络规划 位置区规划方法 u 位置区的大小将影响寻呼和位置更新的信令流量,分析如下: 如果位置区设置过大,易导致PCH信道负荷过重、ABIS接口信令流量 过大,系统资源无端浪费; 如果位置区设置过小,频繁的位置更新将导致信令信道和ABIS、A接 口拥塞。 u 进行位置区设置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在假定的话务和信道配置 模型下,一个位置区能够配置的最大TRX数目 u 划分LAC的另一个规则是如何利用移动用户的地理分布和行为巧妙地进行 LAC的区域划分,达到在位置区边缘位置更新较少的目的 u 避免一个位置区的基站被另一个位置区所围绕,从而在该基站引起大量 的位置更新流程,增加信令负荷和资源的浪费 无线网络规划 u 若采用独立组网方式,即1800与900各自归属其独立的MSC,则它们 的位置区肯定不同;此时需要通过设置参数,使移动台尽量驻留在吸 收话务的1800小区 ,减少双频段间的切换和重选,同时在设计信令 信道,充分考虑位置更新给系统带来的负荷。 u 若1800与900共用一个MSC,只要系统容量允许,建议使用相同的位 置区(LAC),这也是目前现网采用的方式; u 如果由于寻呼容量的限制,必须划分为两个以上的位置区,这时候就 有两种设计思路:按地理位置划分和按频段划分。 双频网位置区划分 无线网络规划 双频频网按频频段划分位置区 双频频网按地理环环境划分位置区 现现网 目录 GSM系统频段 无线网络规划 数据业务优化 语音业务优化 语音业务优化 GSM网络优化基本方法 收集必要的数据,充分利用工具,综合判断分析! 现场DT&CQT测试 机房数据收集 精品网络 路测和分析工具Probe & Assistant u话统 u信令 u配置参数 u告警 u日志 性能分析工具 语音业务优化 语音业务常见网优问题 覆盖 干扰 切换 掉话 拥塞 语音业务优化 覆盖类问题 无线环境问题 机顶功率问题 天馈系统问题 参数问题 覆盖是无线网络的基础, 是无线网络规划的重点。 覆盖增强手段:大功放、 发射分集、四天线接收、分 布系统。 语音业务优化 无线环境导致的覆盖问题 u 无线传播环境的发生变化 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人工建 筑的数量、高度、分布、植被特征和天气状况状况 对无线传播都有影响。 特别是山区环境、电磁波的传播是靠许多山坡的反 射,若山体的植被等发生变化,会导致覆盖减小。 u 天线周围有阻挡 天线周围的其他天线(如微波天线)、新建建筑、 对天线有阻挡的装饰、广告牌、树木、玻璃幕墙 等。 u 存在干扰或电磁环境较差使整个区域底噪较高 可能的干扰原因:直放站干扰、CDMA基站的干 扰、天线或各种接头的无源交调引起的干扰、早期 微波干扰、频率规划不当造成的网内干扰、跳频参 数设置不当造成的网内干扰等 。 语音业务优化 机顶功率导致的覆盖问题 u 载频输出功率异常 载频的单板故障会导致机顶没有输出功 率或输出功率偏小,可以用通过式功率 计直接测量输出功率; u 扩容前后合路器存在差异 不同合路器方式,其损耗值从1.5dB到 8dB差别很大。 u 载频与合分路器连接存在问题或合路单元损 坏 载频和合分路器的各种射频电缆和接头 连接不牢固或连接错误。 合分路器单元损坏。 语音业务优化 天馈系统导致的覆盖问题 u天线的工程参数问题 工程队没有按照安装规范施工造成收发天线 的方位角、俯仰角不一致或误差较大 ;方位 角误差不能超过5度,俯仰角误差不能超过0.5 度。 天线的紧固件或支撑件不牢固,在风暴等外 力的作用下改变。 u天馈安装问题 收或发天线接反,收发天线分集距离或与铁 塔的隔离距离不够、全向天线的辐射体被抱 杆阻挡和全向天线安装与水平面不垂直问题 。 天馈连接不紧密导致驻波比大,避雷器和塔 放安装错误或故障。 u天线本身问题导致 天线进水、天线或各种接头的无源交调引起 的干扰,天线选型不当。 语音业务优化 参数设置导致的覆盖问题 u影响下行覆盖的系统参数 载频功率等级:不同合路方式时,要注意各载频在机 顶处的输出功率的不同。 MS最小接收信号等级:决定手机登录网络的最小下行 信号强度要求。 无线链路失效计数器 :定义了下行链路的连接失败 和掉话的时间。 u影响上行覆盖的系统参数 有无塔放和功率衰减因子:应根据馈线的损耗情况设 置,原则上功率衰减因子 = 塔放增益 - 馈线损耗。 SACCH复帧数:定义了上行链路的连接失败和掉话的 时间。 MS最大发射功率控制等级:决定通话时手机可以发射 的最大功率。 RACH最小接入电平和随机接入错误门限:基站判断接 入信号是否有效的信号电平和质量的要求。 语音业务优化 干扰类问题 硬件设备 网络规划 直放站干扰 天馈互调干扰 网外干扰 抗干扰措施有:跳频、功率控制、DTX 等。 使用频谱议、滤波器和定向天线来进行 干扰排查。 语音业务优化 网络规划不合理导致的干扰 u 同邻频干扰 GSM中不可避免要频率复用,地物反射等 原因会使两个使用同一或相邻频点的小区 之间信号叠加从而导致干扰。 u 紧密复用 为了满足容量的需要,有时不得不采用紧 密复用的频率规划技术 实际网络不可能按照理想网孔布局,采用 紧密复用技术后容易导致产生干扰。 u 越区覆盖 某小区的服务范围过大,在间隔一个以上 的基站后仍有足够强的信号电平给用户提 高服务 。 语音业务优化 硬件设备问题导致的干扰 u 天线接反 天线接反后将导致小区所用频点与 规划频点完全不样,从而产生同邻 频干扰问题。 对于频率资源少的运营商,天线接 反对网络质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u 载频和合路单元等射频单元故障 基站的载频板与合路单元等射频相 关单元的任何一部分出现故障,都 有可能导致干扰现象。 语音业务优化 天馈互调导致的干扰 u 天馈接头问题 天线、上跳线、馈线、下 跳线、避雷器、滤波器、 基站等接头因为老化、锈 蚀、松动和受力都可能产 生无源互调干扰。 u 天线问题 天线损坏、进水等问题导 致互调指标变差。 天线互调指标不合格或网 络扩容后天线输出功率增 大。 语音业务优化 直放站导致的干扰 u选址不当或天线安装位置不合理 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无法保持足够的隔离度,自发自收产生自激。 u直放站增益设置不当 增益设置过大会,隔离度不足发生自激。 增益设置过大,输出功率加大,交调产物也会变大。 u大量使用无线宽带直放站 对收到的带内所有的信道都放大,容易引人干扰。 u直放站给信号带来时延 时延超过GSM系统所能分辨的时间窗, 产生同频干扰(时间色散)。 u直放站硬件故障或性能差。 直放站价格低,设备质量 和性能往往也比较差。 语音业务优化 网外干扰问题 u C网干扰 C网下行信号位于870880MHz,距离G网 上行通带较近,容易形成阻塞和杂散干 扰。 u 零散外界干扰 各种环境噪声和汽车打火等非人为因素; 人为使用干扰仪器如会议保密设备、加油 站干扰器等。此类干扰时有时无,不固定 出现,捕捉起来比较困难。 u 固定网外干扰 电视台、地面卫星站、大功率电台、微 波、雷达、高压电力线等发射源由于频点 相近、发射功率或者带外杂散大等原因容 易对附近的GSM基站造成恒定的干扰。 语音业务优化 切换类问题 无线信号问题 参数配置问题 设备问题 小区 A小区 B 切换问题的原 因很多,该如何 分类? 语音业务优化 参数配置导致的切换问题 uBSC切换数据问题 切换门限设置不合理(偏高、偏低、边缘切换门限比功控门限 高) 切换磁滞、切换优先级设置不合理 最佳小区统计时间P、N设置不合理 BA2表内漏写频点,漏做邻区关系 存在同频同BSIC的邻区 “外部小区描述数据表”的CGI、BCCH、BSIC等与对方BSC不符 MSC“位置区小区表”的BSC的目的信令点错误 uA接口和E接口问题( 跨BSC和跨MSC切换) 链路资源不够导致切换异常。 电路池号不一致,导致切换失败。 对接两端A接口、E接口的各类信令与不一致,不能识别或不支 持,导致切换失败;如语音版本、切换号码、TUP电路、寻址方 式(CGI或LAI)等。 语音业务优化 无线信号问题导致的切换问题 u覆盖: 树林、地形复杂、房屋走向、室内覆盖影响 等原因造成覆盖比较差,切换时容易失败。 孤站或者覆盖不连续,使得基站实际上不相 邻小区或切换区太小,不能切换或切换容易 失败 越区覆盖产生的孤岛效应,使得服务小区无 邻区可以切换。 上下行不平衡导致切换过程中手机容易接入 失败。 u干扰 网内或网外的干扰导致MS上行无法接入或 下行收不到信号,从而影响小区间的切换。 语音业务优化 设备问题导致的切换问题 u 基站设备问题 传输不稳或误码大。 载频板、合路单元故障 时钟失锁 内部通信电缆存在问题 目标小区忙,无可用信道会导致切换失败。 天馈系统问题,如驻波比大,小区天线接反,小 区方位角和下倾角不合路等。 u BSC设备问题 BSC硬件故障。 时钟板故障引起各基站之间时钟不一致。 语音业务优化 掉话类问题 掉话可以分为SDCCH掉话和TCH掉话。 TCH掉话给客户的主观感受比较差,SDCCH掉话往往被认为是接入问题。 这里重点论述TCH掉话。 传输故障 参数设置 干扰 覆盖 切换 语音业务优化 切换、干扰、覆盖导致的掉话 u 覆盖问题 覆盖盲区,室内覆盖差和越区覆盖这些 问题严重或持续时间场时会产生掉话。 u 干扰问题 网内网外干扰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就会 产生掉话。 u 切换问题 参数配置、话务拥塞和设备问题等原因 导致切换失败,返回原信道也失败的话 就会形成掉话。 语音业务优化 参数设置导致的掉话 u 影响下行掉话的参数 MS最小接收信号等级:决定手机登录网络的 最小下行信号强度要求。 无线链路失效计数器 :定义了上行链路的连 接失败和掉话的时间。 u 影响上行掉话的参数 SACCH复帧数:定义了下行链路的连接失败和 掉话的时间。 MS最大发射功率控制等级:决定通话时手机 可以发射的最大功率。 RACH最小接入电平和随机接入错误门限:基 站判断接入信号是否有效的信号电平和质量 的要求。 在弱覆盖区,掉话点往往作为覆盖的判断依据,因此这些参数同 时也是影响覆盖的参数。 语音业务优化 传输故障导致的掉话 u 传输相关单板 BSC和BTS上都有处理中继的单板如, 这些单板故障会造成掉话。 u 传输相关中继线路 传输通道闪断或误码高、 2M接头问 题、设备接地不合理等问题都会照成 传输不稳定,严重时会发生掉话。 Abis接口和A接口链路问题都是因为传输质 量不好,这些问题会造成掉话。 语音业务优化 拥塞类问题 SDCCH拥塞和TCH拥塞都会导致 接入失败,从用户的主观感受 来说,基本没有区别。 容量不足 占用失败 假拥塞 真拥塞 拥塞有真假, 扩容需谨慎。 语音业务优化 容量不足导致的真拥塞 u TCH信道不足 用户迅速增加,实际话务超过规划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基因编辑与干细胞疗法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子商务行业移动支付与社交电商模式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宿舍消防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献血服务行业公益推广与用户体验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数字阅读行业数字出版与在线阅读模式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山东省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药研发行业药物安全评价与药物审批制度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护理程序多选题库及答案解析
- 秋天的校园金黄的落叶与收获的季节写景(9篇)
- 2025年文化创意行业文化IP开发与文创产业链条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GB/T 17772-2018土方机械保护结构的实验室鉴定挠曲极限量的规定
- GA 836-2009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FZ/T 13012-2014普梳涤与棉混纺本色布
- 果蔬的采后生理和生物技术专家讲座
- 复杂网络-课件
- 低应变检测教学课件
- 渣土运输服务保障方案
- 公交车安全行车知识课件
- 泛水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120型试验台说明书
- 广东珠海高栏港经济开发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