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部编本2019年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版)学 科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1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4.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交流: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2.配乐诗朗诵绝句:(1)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2)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3)学生自愿举手发言。(4)小结导入: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3. 谈话过渡: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学习古诗,看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 杜甫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课件,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个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3.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课件出示:迟日 泥融 沙暖 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准音调。)4.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1)指名朗读。(2)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3)自由练习朗读。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3.课件出示词语注释,引导学生对照理解。(1)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3)鸳鸯:一种水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4.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自由发言。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师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5.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想象后两句诗展示的画面,自由发言。6.课件出示译文,学生朗读。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7.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1.看拼音,写词语,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写词语的意思。ch r(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n rng( )飞燕子,yun yng沙暖睡( )。(1) (2) (3) 2. 诗的前两句选用哪些景物描画春天的美景? 3.写出自己喜欢的两句诗的,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1)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2)指名学生背诵。(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4)集体背诵古诗。五、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1) “燕”字, “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加工,学生很快记住,也不容易写错。)(2)“融、鸳、鸯” 这类字笔画繁多,层层累积,字形较大。书写时笔画要轻细,注意笔画间的争占容让,避密就疏,做到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内紧外松,使其密而不挤,大而不散。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六、课外延伸,注重积累。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2.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3.拓展阅读: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1.讲故事。 苏轼和惠崇都是宋代的名人。惠崇能诗善画,是宋初九个有名的僧人之一。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擅长绘画和书法。他们两人志同道合,常常在一起交流切磋。(板书:惠崇、苏轼、宋)(指导识字:惠 崇) 有一天,苏轼去惠崇住处,看见门开着就走了进去。这时惠崇正在专心致志地作画。苏轼悄悄地站在背后观看。只见惠崇只用寥寥数笔就在宣纸上画出了翠绿的竹子,粉红的桃花,茂盛的蒌蒿,新生的芦笋,还有几只在水中嬉戏的鸭子。 “妙!妙!真是好画呀!”苏轼不由得称赞道。 惠崇转身一看,发现苏轼站在身后,就指着刚刚完成的画作,谦虚地说:“你若能再题一首诗,就更好了。”苏轼稍加思索,就提笔在画的空白处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看罢,拍手说道:“妙!妙!真是好诗呀!” 就这样,好画配好诗,好诗写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传为一段佳话。2.导入。 惠崇画的这幅画名叫春江晚景,苏轼的这首诗是题在这幅画上的,所以就以“惠崇春江晚景”命名了。(板书:春江晚景)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幻灯片打出全诗)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汇报读。要求:声音洪亮、读正确。3识字教学。(1)(幻灯片出示)蒌蒿 河豚 (2)猜字义,小结识字方法。4理解词语。(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4)上:指逆江而上。5.指导读出节奏。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6.配乐朗诵。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读百遍其义也自见。)1.看拼音,写词语,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写词语的意思。hu chng()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lu ho l y()满地()短,h tn正是()欲上时。(1) (2) (3) (4)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1. 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看注释、问同学、问老师)我们能从诗的那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江水暖鸭先知)2.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一共七处,请全部找出来。(1)全班交流,找到景物: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2)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如:翠绿的竹子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片竹林、粉红的桃花、三两枝桃花、微波荡漾的春水、成群的鸭子、戏水的鸭子、茂盛的蒌蒿、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新生的芦芽、逆流而上的河豚。3.低吟古诗,想象诗中的美景,在朗读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我们已经从苏轼的诗中体会到了春天的美景,若能把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拿出来,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呀!可惜,宋代距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此画早已失传。后人只能根据苏轼的诗歌,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画出来了。我们现在也只能借用课本中的插图了。(出示插图)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4.图文对照、欣赏。哪些是实景?(前三句是实景。)哪些是诗人的想象?(最后句为想象。)体会:诗歌因为图画而生动形象,图画也因诗歌流传至今。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读惠崇春江晚景,完成填空练习。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句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 )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 )、( )、( )、( )、( ),动的景物有( )、( ),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 )来了,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四、归纳学法。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学生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展示学法: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理解诗意。(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3体会意境。(想象画面、朗读、表演。)4. 反复吟诵。(体会感情。)五、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1)“短”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不平稳。(2)读儿歌记草字头的书写方法:长横微微向上昂,两棵小草坡上长,左低右高心向内,帽儿稳稳头上戴。2.学生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六、课堂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对照画面朗读。(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2.学生朗读,教师小结:这段话选自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春,春这篇课文是老师初中时学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又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二、初读古诗,质疑探究。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理解诗意。(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3)体会意境。(画画、朗读、表演)(4)反复吟诵。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4. 检查自学,理解诗句。学生汇报学会了那个词语或哪句诗。(1)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2)小溪泛尽却山行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诗人乘小船沿着小溪游玩,到了小溪的尽头而诗人游玩的兴致却正浓,于是下了小船登岸,在山路上步行。一个“却”字,说出了他高涨的游兴。(3)指导朗读: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齐读。)(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4)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但)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4)指导朗读:后两句诗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5)齐读整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感受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5.引导学生再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说说自己从诗句中想象出的画面。6.教师评议,媒体播放欣赏江南春色。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课件出示。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1.看拼音,写词语,并用自己的话写出缩写词语的意思。sn q( )道中mi zi hung sh( )日日晴,fn qu小溪()尽()山行。l yn( )不减来时路,hung l添得( )四五声。(1) (2) (3) (4) (5) (6) 2.此诗第一句点明了此行的 ,第二句交代了诗人先走_,再走山路,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_的情怀。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课堂小结教学板书 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教学反思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以前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感情。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在绝句的教学中,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在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和对春天的喜爱。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2 燕子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10个生字,掌握“乌黑、剪刀、聚拢、纤细、偶尔、洒落”等词语。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的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4.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5.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6.通过摘抄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为春光平增添了许多生趣味”。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 启发谈话: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描写燕子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燕子 学生齐读课题)2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3. 利用投影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背景音乐小燕子)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把课文读通顺,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纤”、“散”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4. 检查自学效果。()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理解词语的意思。(3)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1.看拼音写词语。gn j j lng( )( )xng chng u r( )( )p jun hn j( )( )2.多音字组词。散sn()sn()杆gn()gn()3.比一比,再组词。凑( )奏( )拂( )佛( )掠( )惊( )利( )俐( )三、全班交流,探究初成。1. 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 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3. 全班交流,合作解疑。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板书:燕子的外形)2. 课件出示:( )的羽毛,( )的尾巴,( )的翅膀。)3. 是啊,羽毛,尾巴,翅膀,凑成了一个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里我不太明白,燕子怎么会是凑成的呢?能不能换成“组成”?(学生自由发言)4. 教师小结:我觉得“凑”字用得很好,“凑”字是说燕子把这些优点都集中起来了,它写出了燕子的可爱活泼,感觉特别有生命力。如果换成“变成、组成”,听起来好像是在形容机器,没有活力。5. 在这一段当中,燕子到底给你们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呢?(我觉得燕子长得活泼机灵,惹人喜爱。)6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7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8. 那让我们看着这些提示来背一背课文的第一段吧。课件出示:(乌黑发亮)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9. 背诵第一自然段。10. 谈话过渡: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燕子的外形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更多的内容。5.按课文内容填空。一身( )的羽毛,一双( )似的尾巴,一对( )的翅膀,凑成了那样( )的( )的小燕子。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指读第一自然段,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2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3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2讨论交流。(1)“如毛的细雨”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雨丝是透明的,它是那么细,那么小,那么轻。)(2)读中体会:“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引导学生读的舒缓、轻柔,体现春雨的细、轻,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3)课件出示: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花呀,草呀,叶呀,“赶集似的聚拢来”,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场景?(“赶集”的原意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学生交流,自由发言:说说文段描绘的画面。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是呀,那花呀,草呀,叶呀, “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仿佛让我们看到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地面钻出来,草地从过去的光秃秃的景象,成了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花儿这里开了一朵,那里又开了一簇,惟恐自己落后,也来争春。柳叶也来凑这个热闹,张开一个个嫩绿的叶子。向我们展示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赶集”在这里指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4)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生趣。(板书:平添生趣) 课件出示: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自由读、合作的、齐读。)3课件出示,展示“轻风、细雨、柔柳、鲜花、青草、绿叶”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5.自由朗读,练习背诵。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灿烂无比的春天。(1)文中写到的具体景物有 (2)文中的“赶集”指 。A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B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3)文中画“ ”的句子把 当作人来写。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就在这灿烂无比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开始它快乐的旅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板书:燕子飞行)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1)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2)“叽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快。(3)“掠”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查字典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用了掠字可以体现出燕子飞行时轻快,姿势优美,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下子就飞过去了,看不见了。3.除了“掠”字,在第三、四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用得也特别好呢?请大家来读一读,圈一圈。(“沾”用得很好,它的意思就是轻轻地碰,说明燕子的动作十分灵活,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又飞远去了。“荡漾”这个词语用得很美,我仿佛看见水上的波纹一圈一圈开去。)4.小结:是啊,这一部分课文写了燕子飞行时特别美。谁能说一说学了这一段,燕子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燕子飞行时非常灵巧,动作轻快,姿态优美,可以用课文中的活泼、伶俐来形容。)5. 大家把第三、四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试着背诵。)2.照样子完成填空。例:乌黑的羽毛( )的尾巴( )的翅膀( )的小燕子( )的春天( )的图画( )的天空( )的湖面四、继续探究,学习第五自然段。1. 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2. 交流,重点赏析“闲散”、“纤细”“休憩”“几痕”等词。(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2)辨析“休息”和“休憩”(“休息”指工作、学习等暂停,歇息使精力恢复,如说休息一下,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场所,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休憩”,多用于书面语体,如在游廊或树阴下休憩。)(3)辨析“闲散”与“悠闲”闲散是形容生活的状态;悠闲是形容心境,而且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闲散的近义词有悠闲、安闲、清闲等。)(4)纤细的意思是细微,细小。3.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燕子休憩)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聚拢( )闲散( )纤细( )休憩(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1.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叙述。2. 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1. 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2. “烂漫无比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七、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 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2.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倦”、“聚”等字。八、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堂小结教学板书燕子燕子外形平添生趣燕子飞行燕子休憩教学反思燕子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憩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并以小燕子作为背景音乐,将孩子们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课件,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3 荷花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荷 莲蓬)4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三个字,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草字头,都是上下结构。) 5让我们一起来书写这三个字。看老师板书,大家一起书空。因为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所以草字头要写的宽一些。(先写莲蓬,再写荷)6了解荷花: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藕可以作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入药。7.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一同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8齐读课题,读出对荷花的喜爱。 1.想一想,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的荷花( )的荷花( )的荷花( )的荷花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3.检查预习。(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学习多音字“挨”i意思是依次,顺次,如挨门逐户。 靠近,如挨近。 i 意思是遭受,如挨打。拖延 ,如挨时间。)(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清香:清淡的香味。饱胀:饱满得发胀。破裂:出现裂缝。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3)“翩翩起舞”是本文中作者用来描写荷花的,像这样描写花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吗?我还收集了几个,自己读一读,争取把它们记下来。(津津有味、炯炯有神、窃窃私语、欣欣向荣、栩栩如生、喋喋不休、默默无闻、滔滔不绝、彬彬有礼、亭亭玉立)4.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2.看拼音,写词语。hu bn( )lin png( )bo zhng( )p li( )z sh( )fng f(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充分朗读,激活语感。(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2.探究交流。(1)本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讲了荷花的样子和姿态。)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2)那么作者是在哪些自然段写了荷花的姿态呢?(作者在2、3段写了荷花的姿态。)(3)作者还讲了什么?(还讲了作者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这些是作者的想象和感受。)板书:作者的想象和感受(4)哪些段落写了作者的想象和感受?(作者在4、5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感受。)3.谁能结合老师的板书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4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写景或者状物的课文,作者仅仅是描写了自己看到的,而叶老先生为什么在写荷花的同时却还花了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呢?(恰当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5.指导朗读。(1)课文第二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2)课文第三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3)课文第四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6.练习朗读。四、指导识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蹈”的第十四笔是“横 ”,“佛”的第四笔是“横 ”。)4.形近字的区别: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5.书写练习。6.自评互评。3.形近字组词。瓣( )辨( )篷( )蓬( )姿( )资( )访( )仿( )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2小组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三基理论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CAAC执照理论复习考试题库及答案(典优)
- 2025年拆零药品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N2观光车和观光列车司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版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建筑材料考试真题及答案
- 语文园地五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计算机专转本考试真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吉林省考试真题及答案
-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 宠物户外营地活动方案
- 期货课件培训
- 工厂行车吊装方案(3篇)
- 口腔科误吞误吸应急处置规范
- 全球及2025-2030中国口腔CBCT行业前景动态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版
- 零售业商品品类分类表
- 2025“无废城市”框架下其他垃圾减量再生利用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 《国际货代基础》 课件 项目四任务二 认识航空集装器
- 冷链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CJ/T 447-2014管道燃气自闭阀
- 煤炭大宗物资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