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主义理论.ppt_第1页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ppt_第2页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ppt_第3页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ppt_第4页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符号互动理论 主要内容 n一、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n二、符号互动论的特征及其发展 n三、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特征 一、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n符号互动理论,一种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 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 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 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 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 动主义。 n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 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 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 鲁默。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 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 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衣阿瓦 (Iowa)学派。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 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符号互动论的特征及其发展 1、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 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这些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 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 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 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 件。 语言是心灵和自我认同形成 的主要机制。人际符号互动 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 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 社会。 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 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社会的内化过程,伴 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 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互动中逐渐 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是在这个限度 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 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并 赋予各种事件和物体以各种意义,而这个解释过 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 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 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3、符号互动论的发展 Blumer是Mead的学生,其代表作为符 号互动论:观点与方法 (Symbolic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and Method)。然而 “符号互动论”此术 语,源自1937年其著作人与社会 (Man and Society)。Blumer成功将 Charles Horton Cooley与George Herbert Mead 一系列的微观社会学与符 号互动论作出联结,并对此学派的理论 和方法发挥了系统的概括和充分的解释 。因此Blumer是讲授符号互动论与诠释 Mead理论思想而成为美国社会学界瞩目 的人物。 布鲁姆(Herbert Blumer,1900年-) n符号互动的另一个代表哈伯特.布鲁姆。他1900年生于 美国的圣路易斯,曾在密苏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 过,是米德的学生。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伯克利 加州大学工作。其代表作是符号互动论:观点与方 法。布鲁姆不仅使库利米德一系列的微观社会 学获得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而且对整个这一学 派的理论和方法作了系统的概括和充分的解释。 n主要作品: 电影和品行(1933年),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 论(1947年),作为符号互动的社会(1962年) ,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年),符号互动论 :观点和方法(1969年) 主要学术思想 在理论上,布鲁姆坚持认为“人类社会应该被看作是由行动着 的人构成的,社会生活应该被看作是由人们的行动构成的” 。因此,布鲁姆认为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人的共同行动, 而不是专注于他认为是含糊不清的系统和不易捉摸的功能 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布鲁姆又反对心理学还原主义。他 认为仅仅从刺激反应的角度研究社会互动是无法弄清 互动的性质的。他认为人类互动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 ,人类互动是以符号为基础的。其二,与动物之间的非符 号互动不同。符号互动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关系, 它还牵涉到对行动的解释。我们都知道咳嗽可以清喉咙, 但假如一个听众在不同演讲者观点的时候咳嗽一下,这声 咳嗽就成为一个用来传达反对意见的符号。 n在方法论上,布鲁姆批评了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占统治 地位的主流方法论。他认为达到对经验世界的准确认识, “不能靠建立和解释骗人的理论,不能靠设计精巧的模式 ,不能靠追赶自然科学的先进程序,不能靠采用最新数学 或统计学方案或创造新的概念,也不能靠发展精密的定量 技术或坚持某种调查统计的准则”。布鲁姆认为经验性的 社会是由人类以及他们在生活进程中的日常活动构成的。 对这种活动的认识,只有通过第一手观察和参与到一个群 体中去才能获得。因此,布鲁姆倡导使用生活史、自传、 个案研究、日记、信件、非结构性访问和参与观察等方法 。 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年) 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以及拟剧论的倡 导人。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在芝加 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 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宾夕法尼 亚大学担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 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主要 作品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精神病 院、耻辱和谈话方式。 戈夫曼主要学术思想 n根据人际互动的场合可以将互动分为两种:“社会机构”内经常和 持续性的互动、没有界限和临时性的互动。社会机构好比一个舞 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的 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 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 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 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人们表演的 区域有前台(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 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之分;根据表演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误导 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 游戏,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的过程,成功 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 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虽然区别于社会机构里的表演,但 印象管理的原则在此仍旧是适用的;“角色距离”是个人与其假定 的角色之间存在的差距,它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上能否积极发挥 作用取决于他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三、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特征 n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 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 、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