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渗透调节与排泄系统 结构组成 组成: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 位置: 3 结构: 皮质:肾小体,肾单 位 髓质:髓袢、集合管 、血管和支持组织 4 5 6 7 8 肾及排泄系统的功能 清除体内异物及其代谢产物 维持体内适当水量 维持体液离子的适当浓度、渗透浓度 9 泌尿系统有关疾病: 肾小球炎症(肾炎) 肾衰竭 肾结石(肾盂) 肾囊肿 10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紧密联 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对机体各器官 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1 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 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现在认为: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内分泌的 功能,如 胃肠内分泌、心脏内分泌、肾脏 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等。 12 内分泌腺的特性 13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液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释放入管道 激素(hormone) :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高效能 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对 机体发挥调节作用。 激素只是一类信息载体,只有作用于完整的 细胞才起作用。 激素的作用主要有: 维持稳态 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生殖活动 调节能量转换 调节行为 14 15 激素的作用方式: 远距分泌:经血液运输至远距 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T-Cell 旁分泌:不经血液运输,仅由 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细胞 的方式。垂体激素、淋巴细胞的白细 胞介素属于旁分泌和自分泌 自分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 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 自身的方式。 激素作用的特定部位称为靶 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 16 激素的分类 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两类: (一)含氮激素 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降 钙素、胃肠激素等。 胺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甲状腺素。 (二)类固醇激素(脂类)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 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激素-受体特异性 (二)信息传递作用 (三)信号放大系统 (四)激素的协同与拮抗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允许作用、竞争作用 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假说 激素为第一信使,不直接进入靶细胞,而是激活第二信使(cATP)作 用于靶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17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18 19 垂体 位置与形态:位于垂 体窝内。横椭圆形。 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 体两大部分。 腺垂体:远侧部、中间 部、结节部 神经垂体:神经部、漏 斗柄、正中隆起 20 神经垂体: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是贮存和释放激素的部位。 组成: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纤维 21 腺垂体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 生长素 催乳素 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促甲状腺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22 生长素: 分泌呈脉冲节律性(1-4h/脉 冲),睡眠时分泌明显增加。 促进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 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 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 促进物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脂肪分解 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GH过量则抑制糖 的利用 促黑激素MSH 促使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23 催乳素PRL 的作用 对乳腺的作用 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引起和维持成熟的乳腺泌乳等。雌激素 催乳素才具有生乳作用 对性腺的作用 对女性: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孕激素的分泌。 对男性:促进前列腺和精囊腺的生长,加强睾酮的合成。 对胎儿的发育与胎儿生长条件的影响 胎儿垂体能分泌PRL,血液和羊水中PRL浓度很高,调节羊水的量 。 24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释放多肽调节垂体功能,后者再释放多 种激素,参与体液调节。 25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甲状腺 位置:位于颈前部,棕红色 ,呈“H”形,重约20-30克。 组成:两个侧叶和一个峡部 组成,贴于喉和气管的侧面 。 组织结构:滤泡 功能: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和 能量代谢以及生长发育。 26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 四碘甲腺原氨酸(T4)-又称 甲状腺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在腺体或血液中T4的含量 占绝大多数,但T3的活性 比T4强约10倍。 27 28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代谢的影响 能量代谢:加速机体绝大多数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机 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 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 时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胰高血糖素对脂肪 的分解和脂肪酸氧化。 糖代谢:降低血糖。 29 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诱导某些生长因子的合成,促进N元轴突和书突的形成, 促进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长 促进长骨的生长发育 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心血管系统: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 甲状腺机能的异常 1.呆小症 2.黏液性水肿 3.甲亢 4.地方性甲状腺肿 30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扁椭圆形,棕黄色。一般有上下两对,都贴附于甲状 腺侧叶的后面 31 32 甲状旁腺激素(PTH)组织结构 腺实质由腺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成索状或团状。 作用:提高血钙,降低血磷 促进骨钙入血,升高血钙 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 促1,25-(OH)2-D3生成,升高血钙: 降钙素(CT):与甲状旁腺激素作用相反, 但更迅速。 胰岛与胰岛素 胰岛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位于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团,胰岛细胞有: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分泌胰岛素;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PP细胞,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於1965年我国首先人工合成。 33 胰岛素的作用 促进糖利用,降低血糖;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机体生长(需与GH共同作用时效果才明显) 34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1.糖代谢: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的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2.脂肪代谢: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加 强脂肪酸氧化,酮体生成增多。 3.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转运入肝细胞,为 糖异生提供原料;抑制蛋白质合成。 4.其他:促进胰岛素、胰生长抑素的分泌;增 强心肌收缩力。 35 胰 岛 素 蛋白分解 脂肪分解 酮体生成 酮血症 酮 尿 酸中毒 昏 迷 脱水 体重 (尿氮) 口渴 多饮 高渗性利尿 多 尿 (尿糖) 多 食 血 糖 饥饿感 能量不足 糖氧化 葡 萄 糖 利 用 肾糖阈 36 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胰 岛 素 分 泌 迷走神经 血糖 氨基酸、脂肪酸 胃泌素、胰泌素、GH T4、糖皮质激素 抑胃肽 胰高血糖素 (还通过胃肠激 素的间接作用) 肾上腺素 生长抑素 胰抑素 交感神经 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 (CGRP) 注:为促进;为抑制 37 肾上腺与肾上腺素 位置和形态: 一对扁平腺体,金 黄色,在肾上端的 前内侧。肾上腺和 肾共同包在肾筋膜 内。 38 39 肾上腺皮质:占腺体的 90%。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 促进钠的吸收而保留水 ,促进排钾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 提高血糖 促进蛋白质分解 促进脂肪分解 网状带:雄激素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兴奋、激动等): 增加心率和心搏出量 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 呼吸加深,支气管舒张 加速糖原分解和代谢(30%) 40 性腺和性激素 睾丸:分泌雄激素 生理功能: 促进性器官发育 促进第二性征形成 增强基础代谢并影响行为 41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生理功能: 生殖器官发育 身体发育 第二性征的形成 孕酮的生理功能 维持子宫周期 42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在机体内起主导作用,调节机 体内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活动,以适 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43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 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脑 脊髓 大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 干 按与中枢连 接的部位分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按所支配 的范围分 躯体N 内脏N 躯体运动N 躯体感觉N 内脏运动N 内脏感觉N 44 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神经元 神经组织 神经胶质细胞:支持、营养、 保护、联系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 能。 45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轴突 树突 46 胞体:主要位于中枢神经内,代谢和营养的中心 突起:树突较短,接受传入信息,轴突较长,包 以髓鞘或N膜,传出信息。 47 48 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传入)神经元 按功能不同分类 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合(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是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 传入中枢的神经元。胞体位于神经节内。 运动神经元:是将神经冲动传出到效应器的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枢内。 联合神经元:是介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起联 络作用的神经元,位于中枢神经内。 根据突起的数目分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49 N纤维依靠动作电位N冲动来传递信息 N冲动达末梢前膜去极化Ca 2+囊泡运动 递质释放、扩散与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 产生 突触 后电位 50 51 1234 Na+ Channels Open K+ Channels Open Na+ Channels Close K+ Channels Close 52 神经冲动的传导 基本特征: 1. 生理完整性 2. 绝缘性 3. 非递减性 4. 双向性 5. 相对不疲劳性 53 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中的传导 兴奋在无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局部电流 54 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的跳跃式传导 55 髓鞘和神经胶质细胞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56 脊髓 位置与形态:长40-45cm ,位于椎管内,扁圆柱 形,上端经枕骨大孔与 延髓相连,下方于第一 腰椎处形成终丝。 脊髓两侧的前后方各有 一排由神经纤维组成的 神经根,在前方的称为 前根,后方的称为后根 横切面结构 中央管 灰质(蝴蝶形的) 白质 57 植物性神经 58 植物性神经(自律神经)是内脏神经纤维中的传出神经, 内脏神经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两种。 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性神经的区别为: 1、内脏运动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等。 2、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纤维成分。 3、内脏运动神经有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位于脑干和脊 髓,发出节前纤维)和节后神经元(位于周围植物性神经节,发 出节后纤维)。 4、节后神经以神经丛形式分布。 5、无髓细神经纤维。 6、效应器不受意识控制。 59 脑神经 60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肌体对刺激感 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 神经,效应器。 61 感觉器官与感觉 62 感觉的一般特性 感受器细胞 换能器:适宜刺激 放大器 编码器:对刺激的质和量的感知 感觉的产生 感觉的产生:感受器传入通路丘脑大脑皮质 63 视觉感受器 视觉器官:眼睛 适宜刺激:380780nm的电磁波 视觉:是指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接受 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刺激,经视觉系统 的编码、加工及分析后的主观感觉。 64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65 视敏度的限度: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网 膜上的物像(5m)或视角(1)表示。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E 字的笔画 粗细和缺口皆为1 。 66 眼的调节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晶状体 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67 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68 69 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视网膜的结构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感光层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70 指在视网膜上存在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感的3种 视锥细胞或相应的3种感光色素。当某一种颜色的光线作用于3种 视锥细胞通过混色,大脑就产生某一颜色的感觉。RGB模式 耳的听觉功能耳的听觉功能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鼓膜 听骨链 内耳-迷路 耳蜗 前庭器官 71 声波传递的过程声波传递的过程 气传导: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 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 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 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72 1、对音调的辨别行波学说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 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不同频率的声波, 行波传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 2、对声音强度的辨别 (1) 听神经冲动的频率 (2) 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3、对声源方向的辨别 根据声波到两耳的时间差及强度差来辨别 。 73 1、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2、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 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3、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加,引起听觉 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 阈。 4、听域:最敏感的频率(1000-3000HZ) 74 嗅觉、味觉的功能嗅觉、味觉的功能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1、嗅觉感受器: (1)分布: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 上皮,两侧总面积约5 cm2。 (2)组成: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 胞 2、适宜刺激:空气中的有机化学物质 75 3、七种基本气味: 樟脑味、麝香味、花草味、乙醚味、 薄荷味、辛辣味和腐腥味。 4、特点: (1)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专用的感 受位点和传输线路。 (2)十分灵敏、有差异、适应快 76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1、感受器:味蕾 (1)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口腔 和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 (2)组成:味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 细胞 77 2、适宜刺激:酸甜苦咸4种基本味觉 舌尖部:甜味; 舌两侧:酸味; 舌两侧前部:咸味; 软腭和舌根部:苦味 3、影响味觉敏感性的因素 温度 血液化学 成分 物质浓度 78 动物如何运动 79 概述 动物运动的器官 神经系统 肌肉系统:平滑肌、横纹肌 骨骼系统:液压骨骼、外骨骼、内骨骼 80 人类的骨骼 骨的形态: 成人全身有 206块骨骼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81 构造: 骨组织 骨膜 骨髓 神经和血管等构成。 82 骨连结 直接连接:骨缝 ,椎间盘 间接连接:关节 关节:两骨之间 借膜性囊互相连 结。其间 具有 腔隙,活动性较 大。 83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辅助结构 韧带 关节盘 关节唇 84 关节的运动 屈和伸 内收和外展 旋转 85 全身骨的分布 颅骨:颅由23块颅骨构 成(除3对听骨)。 脑颅:组成脑颅的骨有 8块 面颅:组成面颅的骨有 15块,犁骨、下颌骨和 舌骨各1块; 上颌骨、 鼻骨、泪骨、颧骨、下 鼻甲及腭骨各2块。 86 躯干骨及其连接 87 躯干骨包括椎骨 、骶骨、尾骨、 肋骨和胸骨 幼儿:3334块椎骨 。颈椎(7)、胸椎 (12)、腰椎(5) 、骶椎(5)及尾椎 (45)块。 成人:5块骶椎愈合 成一块骶骨,45块 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 ,共26块椎骨。 88 胸廓:左右12块肋骨包围 89 骨骼肌 全身骨骼肌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面肌: 配布在口、眼、鼻周围。起自颅骨 ,止于面部皮肤。 颈肌 90 躯干肌 91 生殖与胚胎发育 92 生殖、发育、衰老、死亡是生物体正常生命现象 1 、无性生殖包括分裂、裂殖生殖、出芽生殖、芽球 生殖、植物的营养生殖和动物再生等形式 扦插、压条、嫁接、组织培养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93 再生 出 芽 分裂 94 2、有性生殖 增加了子代的遗传变异,有利于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 产生两性细胞精子、卵子,精卵结合发育成新一代。 95 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 96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产生四个单倍体细胞产生2个二倍体细胞 有联会、交叉、交换等过程无联会、交叉、交换等过程 减数、有丝分裂比较 97 性别分化 细菌的有性生殖F因子(f质粒) 纤毛虫的交配型接合生殖 配子生殖: 同配配子大小相同,衣藻 异配配子有大小,但多能运动,实球藻 卵配卵子大不运动,精子小运动 98 草履虫接合生殖 腹面相对接合。是有性生殖的初级 阶段,有遗传物质交换,但没有雌 雄之别。 99 动物受精类型交接器生殖方式 鱼类 体内或体外鳍脚卵生、卵胎生 两栖类 体外无卵生 爬行类 体内假阴茎、阴茎 卵生、卵胎生 鸟类 体内泄殖腔卵生 哺乳类 体内阴茎胎生,少卵生 脊椎动物生殖系统 100 生殖系统概述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 1、产生生殖细胞 2、分泌性激素 3、提供胚胎生长发育的环境 101 雄性激素调节: 睾酮 促进男性附性器官的发育 刺激男性副性征的出现 维持生精作用 对代谢的影响 抑制素(Inhibin)-睾丸支持细胞分泌 抑制素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腺垂体,对FSH(卵泡刺激 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102 雌激素调节: 雌激素:由卵泡、黄体、胎盘合成 卵巢:促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促进子宫发育 输卵管 促进乳房发育 促女性副性征的出现和性欲的产生 孕激素(主要为孕酮)的作用_由黄体、胎盘 合成 103 104 动物的发育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动物器官系统的演化 1.血液循环系统的演化 2.呼吸系统的演化 3.神经系统的演化 4.消化系统的演化 115 1.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演化 原始无脊椎动物消化循环 腔(无独立循环系统) 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血液循环系统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血液循环系统 116 1.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演化 原始无脊椎动物消化循环 腔(无独立循环系统)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开放 式循环系统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开放式循环系统 117 脊椎动物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 鱼类封闭的单循环系统 118 脊椎动物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 119 2. 动物的呼吸器官演化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从原生动物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体表与外界气体交换; 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呼吸器官 气管、书肺等 ; 120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121 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鱼类的呼吸器官-鳃; 两栖动物的呼吸器官-囊状肺(吞咽式呼吸) ; 爬行动物及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蜂窝状褶肺 鸟类的呼吸器官-肺与气囊相连; 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肺泡(吞咽式呼吸); 122 呼吸器官从无到有,从鳃到肺 脊椎动物的呼吸 123 3.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 124 动物的神经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分散到集中的演化。 虽然变形虫和草履虫等单细胞原生动 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也可产生缓慢的 反应,但都并没有真正的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才开始出现最简单的神经系统。 水螅全身遍布着网状神经,无中枢神经与 周围神经的分化 网状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细胞聚集成索,索之间 有横神经连接成梯形,两条神经索在头 部汇合膨大,形成了简单的“脑” 125 126 节肢动物中昆虫的神经系统表现出更 集中化和头部化的倾向。 由脑和一条或多条神经索组成了中枢 神经,其脑的体积更大、更复杂,神 经索与周围神经的区别更加明显。 127 128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是高度集中和头 部化的最复杂的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由头骨保护的脑和 由脊髓骨保护的脊髓,脑和脊髓控制 全身的运动,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129 130 4. 消化系统 演化 消化的类型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海绵动 物的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消化、 分解的过程。 131 细胞内消化 单细胞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证券从业资格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综合卷)
- 小口径顶管施工方案
- 客家方言防疫指南解读
- 2026届吉林省农安县三岗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绍兴市迪荡新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衡水市重点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委农办半年工作总结
- 食堂消防安全培训大纲
- 绿色学校知识培训大纲
- 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汇报
- 俄乌局势进展
- 2025甘肃兰州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内控管理岗等岗位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用电安全与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法考真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护知识科普课件
- 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志愿者个人汇报
- 医院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目录16项
- 2025至2030年中国导热散热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