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与杆锈三种。70年 代以前我省杆锈严重,由于抗锈品种推广, 目前条锈和叶锈发生较多,但不严重。 一、症状特点(夏孢子、冬孢子堆) 条锈成行叶锈乱 杆锈是个大红斑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 一、症状特点 三种小麦锈病的症状区别 锈病种类 条锈 叶锈 杆锈 发生部位 叶片/叶鞘 茎杆 叶片/叶鞘 茎杆 茎杆 叶鞘/叶 夏 大小及形状 最小,长椭圆形 中等大,圆/椭圆形 最大 椭圆-长方形 孢 颜 色 鲜 黄 桔 红 深 褐 色 子 排 列 成株排列成行, 散乱、无规则 散乱 无规则 堆 虚线状,幼叶 成轮状排列 表皮开裂程度 开裂不明显 开裂一圈 大片开裂,并向外 翻卷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 一、症状特点 三种小麦锈病的症状区别 锈病种类 条锈 叶锈 杆锈 发生部位 叶鞘/叶片背面 叶片背面 叶鞘/茎杆为主 冬 大小形状 小、狭长形 小、圆/长椭圆形 大、长椭圆形 孢 至狭长形 子 颜 色 黑褐色 黑褐色 黑褐色 推 排 列 基本上成行 散生、叶鞘上成行 散乱、无规则 表皮开裂程度 不破裂 不破裂 破裂、表皮卷起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4 一、症状特点-条锈 条锈成行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5 一、症状特点-叶锈 叶锈乱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6 一、症状特点-杆锈 杆锈是个大红斑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7 二、病原 三种锈病都由双胞锈属(Puccinia)的不同种 引起。 小麦条锈(P. striiformis) 叶锈(P.recondita f.sp. tritici) 杆锈(P. gramins f.sp. Frifici)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8 二、病原 条锈菌:短生活史,缺性孢子与锈孢子, 单主寄生。 叶锈菌:长生活史,转主寄主为小鸟头、 唐松草。 杆锈菌:长生活史,转主寄主为小檗与十 大功劳。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9 二、病原 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 锈菌种类 条锈 叶锈 杆锈 形态大小 球形或卵圆形, 圆形或椭圆形, 卵圆形或长圆形, 夏 淡黄色。 桔红色。 红褐色。 形成最适温度 20-25 10-15 孢 发芽温度 温度范围1-29 温度范围2-32 温度范围3-31 最适9-13 最适15-20 最适18-22 子 潜育温度 最适13-16 最适18-22 最适20-25 潜育期 10-12D 6-7D 8-10D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0 二、病原 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 锈菌种类 条锈 叶锈 杆锈 冬形态大小 梭形或棒形 顶 椭圆 棍棒形 顶端 椭圆或长棒 顶 孢 端壁厚3-5微米 壁厚3-5微米 端壁厚5-11微米 子发芽适温 10-15 5-9 20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1 三、侵染循环 小麦锈菌夏孢子能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远程 气流传播所需条件是: 菌源基地产生大量的孢子: 有适当上升气流,水平风力和降雨等一系列天 气形势的配合,以满足夏孢子上升,平移和下 降的动力条件; 孢子降落地区有感病麦田。 当孢子量与风力很大时,强大气流可将大量孢 子携带到1500-4000米高空。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2 三、侵染循环 1、条锈病 越夏:条锈菌喜凉怕热,在平原麦区夏季高温高湿 ,不能越夏,主要在甘肃陇南、陇东、青海东部 和四川东北部等自生麦苗及晚熟冬麦和春麦上越 夏,这些地区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度不超过20 。 越冬:越夏条锈菌夏孢子传播平原麦区,导致秋苗 感染,以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越冬最冷月份 温度不低于-6-7。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3 三、侵染循环 1、条锈病 越冬后菌丝产生孢子,形成发病中心,再 扩展到全田。 条锈菌在我省不能越夏,秋苗上也基本不 发病,春季发病的菌源可能来自北方平原 麦区或西南冬麦区。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4 三、侵染循环 小麦叶锈病侵染循环 高山自生苗或晚熟冬 春麦上越夏 侵染平源冬麦苗 叶组织中以菌丝越冬 多次再侵染造成 春季病害流行 气流远距离 传播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5 三、侵染循环 2、叶锈病 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般在华北平原和南 方山区的自生苗上越夏,在冬麦上越冬, 与条锈病相比只是越夏的场所不同。 我省叶锈菌来源与条锈相同,也可能不来 自东南沿海及南方温暖地区。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6 三、侵染循环 3、杆锈病 其夏孢子在闽、粤东南沿海和云南南部越冬,其 越冬温度在10以上,越冬夏孢子随气流逐渐向 北推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 、内蒙古春麦区,在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晚熟 春小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为主,另外在山东胶东 、江苏淮北自生苗上也可越夏。 我省杆锈菌菌源可能来自广东、云南等地。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7 三、侵染循环 小麦杆锈病侵染循环 广东、福建、云南南部 越冬 长江流域 华北冬麦 东北、西北、内蒙春麦 西北、西南晚熟春麦 及自生苗越夏 随气流逐渐 北移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8 四、发生流行条件 1、品种抗病性 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十分明显,一类为垂 直抗性,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因小种而异可 达到免疫和高抗,另一类为一般抗性,表现为发 病数量少,流行速度慢(慢锈)和流行延迟(迟 锈),与品种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关。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9 四、发生流行条件 1、品种抗病性 目前利用多为垂直抗性,具有这类抗性品 种往往由于 生理小种改变而导致病害流行 。如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三次品种抗性 丧失就是由于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发生了 改变,损失惨重。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0 四、发生流行条件 2、菌源 小麦锈菌为专性寄生菌,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小种 ,迄今全世界已鉴定的生理小种杆锈已超过325个 ,条锈菌接近100个, 我国在条锈菌方面鉴定条中1号、玉29号等29个小 种,杆锈菌鉴定主要为杆21、21C2、21C3、34等 。 我国条锈病几次大流行都是因为小种变化,造成 抗病品种抗性丧失而引起的。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1 四、发生流行条件 2、菌源 我国条锈菌小种变化情况 年份 小种 丧失抗病品种 1955 条中1号 碧马1号、西北54、农大183等 1960 条中8、10号 玉皮、甘肃96、西北612等 1964 条中12、13号 南大2419、阿勃、北京8号等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2 四、发生流行条件 3、气候 3种锈菌对温度要求不同,因此发病时期有 所不同,我省条锈病发生最早,3月/上旬, 叶锈次之,3月/中旬,杆锈最迟,4月/上旬 。 3种锈菌夏孢子萌发需要叶面有水滴或水膜 或饱和的相对湿度,因此雾露重,下雨多 ,有利病害发生。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3 四、发生流行条件 3、气候 我省锈病发生在品种不抗病和存在菌源前 提下,主要决定于3-5月份降雨,3月份雨多 ,有利条、叶锈流行,4月份雨水则对杆锈 发生有利。 4、栽培管理 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氮肥过 多过迟有利发病。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4 五、防治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密切注意品种抗病性 变化,在抗性开始丧失时,及时更换新品 种。同时注意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不同抗 性基因品种轮流种或多个抗病品种按不同 比例在一地区混合种植,以处长抗病品种 的寿命。 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春季开沟排水,勿偏 施N肥。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5 五、防治 3、药剂防治 施药适期: 条、叶锈病叶率5%,杆锈病病杆率5-10% 开始喷药。一般喷1-3次。 药剂种类: 20%粉锈宁600-800倍。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6 麦类赤霉病 是小麦和大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分 布遍及全国。 我省发生普遍,发生严重时,可减产2-3成 ,甚至5成以上。 受害麦粒含有毒素,人吃后会引起四肢无 力、头晕、腹胀、腹泻、腹疼和呕吐等中 毒症状。家畜吃了病麦后,会引起食欲减 退、腹泻、早产等中毒症状。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7 一、症状 自苗期至穗期都可为害,产生苗枯、基腐 、秆腐和穗腐等症状,但我省苗枯、基腐 和秆腐很少发生,以穗腐发生严重。 苗枯、茎腐、秆腐发生时,被害部分变褐 色,节上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株 枯死。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8 一、症状 穗腐: 在麦子抽穗开花以后发生。发病初期在颖壳上呈 现淡褐色水渍状斑,后蔓延至整个小穗变成黄褐 色或枯黄色。湿度大时,在颖壳的合缝处或小穗 基部生出粉红色霉状物(因而叫赤霉病)。 到麦 穗腊熟期以后,病穗上可陆续产生黑色小粒点。 受害轻的仅几个小穗发病,重的全穗发病。 病穗中的麦粒细小,皱缩、空瘪以至丧失发芽能 力。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9 一、症状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0 二、病原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有多种,在我国长江流 域和我省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有性世代为玉蜀黍赤 霉菌(Gibberella zeae),无性世代为禾谷类镰刀 菌(Fusarium graminearum) 1、形态 子囊壳生于病组织表面或略包于病组织表面的子 座中。紫红、紫蓝至紫黑色,卵圆形,有孔口。 子囊无色,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 无色,纺锤形,具3个隔膜。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1 二、病原 禾谷镰刀菌:有两种分生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7个分隔,多数为5 个。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时呈粉红 色粘稠状。 小型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 ,一般很少产生。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2 二、病原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3 二、病原 2、生理 生长需高温的条件。 菌丝发育T: 22-28 35 / 3 子囊壳产生T: 25-30 35 / (2-3天形成) 5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4 二、病原 子囊及子囊孢子产生: 25-28 30 / / 13 (4-10天形成) 子囊和分生孢子萌发: 25-30 35 / / 4 (经4-8小时90%以上) 在有水滴及饱和湿度下萌发良好。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5 三、病原 3、寄主范围 赤霉菌寄主范围较广,包括多种栽培作物和 野生植物。在我国发现的寄主植物约有60 多种,主要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 水稻、玉米、高梁、甘蔗、甜菜、茄、番 茄等作物及狗尾草、稗草等杂草。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6 三、侵染循环-麦类赤霉病 以菌丝体在稻桩、玉米、 高梁杆、油菜上越冬 2-3月产生 子囊孢子 随风雨 传播 穗部 再侵染 产生分 生孢子 产生子囊孢子 和分生孢子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7 四、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流行与气候、越冬菌量和寄主生 育期密切相关。 1、气候 当寄主处于感病生育期和有充足的菌源之 后,抽穗开花-灌浆期:高温(25)多雨 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小麦抽穗后30天 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与病害流行呈显 著正相关。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8 四、发病条件-气候 大流行年份(发病率50%):雨日占这时 期的70%以上,雨量在270mm以上, RH85%; 中度流行年份(发病率30-40%):雨日占 50-70%,雨量170-270mm,RH=80-85%; 轻病年(20%):雨日在50%以下,雨量少 于170mm,RH80%。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9 四、发病条件 2、品种抗病性 目前无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 。抗病品种主要是抗扩展的能力强,病菌侵入后 往往局限在受侵染的小穗或其附近发病。 抽穗开花整齐、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 的品种抗病。 地方品种比改良品种抗病。 同一品种前期抗后期感病,以开花期最感病,田 间发病盛期多在花后10-15D。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40 四、发病条件 3、菌量 稻桩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在大小麦穗开花 期,稻桩带菌率可高达52-61%,能提供大量的菌 源。但菌量的多少对流行不起决定性作用。 4、栽培条件 不适时播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 麦田发病严重;施肥不合理,偏施N肥,造植株贪 青倒伏,生育期不齐发病重。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41 五、防治 由于赤霉病初侵染来源广泛,环境条件对 其影响很大,因此,在防治上必须采取以 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药剂保护为辅助的 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较抗病的品种有:苏麦3号、湘麦1号 、扬麦2号、鄂麦6麦,新中长等。 何可佳植物病理学42 五、防治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百色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国家能源莆田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计算机与自动化岗位
- 国家能源大连市2025秋招笔试逻辑推理题专练及答案
- 江西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运城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长治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宜宾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中国联通黄冈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吉安市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民航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4∕T 2003-2024 宁夏科技成果分类评价规范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科锐佳600、800电动门安装使用手册
- 2025-2026学年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综合素质测评卷(含答案)
- 5s考试试题及答案
- 白酒分销商合同协议书
- 卫星通信技术的前沿发展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 《医学中心肺癌诊疗》(讲课课件)
- 物流公司法人代表个人简介范文
- 规模灵活资源广域接入的新型配电系统分层分群架构与规划技术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