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载重量利用.ppt_第1页
货车载重量利用.ppt_第2页
货车载重量利用.ppt_第3页
货车载重量利用.ppt_第4页
货车载重量利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五 货车载重量利用 工作任务工作任务1 1 计算货车载重量利用计算货车载重量利用 常见指标常见指标 想一想 1.货车载重量利用常见指标有哪些?货车载重量利用常见指标有哪些? 2.2.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提高货车使用效率的意义: 货车是铁路的主要运输工具。各种不同类型 、不同载重能力的货车,构成铁路运载货物的 能力。努力提高货车使用效率,就能用同样数 量的货车运送更多的物资。货车使用效率越高 ,运输成本就越低。 讨论: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 加速车辆周转 提高货车载重量利用效率 最大限度地利用货车载重力: 车辆载重量:根据车辆结构所能承担的负载 能力,在充分保证行车安全的条件下所规定的容 许载重量,又称“车辆标记载重量”(简称标重) 充分利用货车的有效容积 : 车辆结构和尺寸不同,车辆的比容(即一吨 载重力所占有的车辆容积 )也不相同 二、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 一、货车(平均)静载重 1、定义: (P172)(货车平均静载重指每一辆货 车平均装载的货物吨数。) 2、计算公式: P静P / U装 式中 P静货车平均静载重 t车; P一定时间内货物发送总吨数; U装一定时间内的总装车数。 例 : 某站某日装车实际如下: 化肥 3车(60 t棚车1车,装60 t;50 t 棚车 2车,各装50 t); 沙4车(60t敞车1车,装60t;50t敞车3 车,各装50t); 棉花3车(60 t棚车1车,装42t;50t棚 车2车,各装35 t)。 试计算货车静载重; 货车载重力利用率。 解: P(601502)(601 503)(421352) 482 ( t ) U装 =3+4+3=10 (车) P静P / U装=482 / 10=48.2 (t/车) P标 (601502)(601 503)(601502)530( t ) 入= (P / P标 )100% =(482/530) 100% =90.9% 货车静载重反映了货车在静止状态下载重量 被利用的程度,是衡量装车质量的指标之一,是铁 路运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货车静载重只能说明在装车时或重车在静止 状态下货车标记载重量的利用程度,而不能反映 全部运送过程中货车载重量利用的程度。 讨论:影响货车静载重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货车静载重的因素 货车类型:大、小型车所占比重,车辆使用 情况 货物性质:轻、重质 包装状态: 装载方法: 车辆调配水平: 二、货车动载重 含义:指货车平均每运行一公里所完成的 货物吨公里数。 货车动载重分类:分为重车动载重和运用车动 载重两种。 1重车动载重 是指平均每一重车公里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 公式: (tkm/车km ) 式中 P重动重车平均动载重,tkm /(重车km) Pl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货物总吨公里,tkm; nS重一定时间内重车总走行公里,重车公里 。 提高重车动载重的途径: 提高货车静载重; 合理组织不同装载量的车辆装运不同距离的 货物。如以装载量大的车辆运送远距离的货物, 以装载量小的车辆运送近距离的货物。 例:设甲站有发往乙站和丙站两批各60吨的货物,用60吨 货车一辆和30吨货车两辆装运(里程如图),试确定合理 的装运方法. 甲 (100公里) 乙 (100公里) 丙 解:装运方法一: 用一辆60吨车装乙站的近程货物, 用两辆30吨车装丙站的远程货物 P静P / U装 =(60+60)/(1+2)=40(t/车) Pl=60100+60200=18000(tKm) nS重=1100+2200=500(重车公里) P重动=Pl / nS重 =18000/500 =36(tKm/重车公里) 装运方法二: 用一辆60吨车装丙站的远程货物, 用两辆30吨车装乙站的近程货物 P静P / U装=(60+60)/(2+1)=40(t/车) Pl=60200+60100 =18000(tKm) nS重=1200+2100=400(重车公里) P重动=Pl / nS重 =18000/400 =45(tKm/重车公里) 2运用车动载重 定义:指平均每一运用货车公里所完成的货物吨 公里数 计算公式: P运动=Pl / (nS重+nS空 ) P运动运用车动载重,tkm/(运用车km) nS重一定时间内重车走行公里,重车km; n S空一定时间内空车走行公里,空车.km 。 上述公式分子/分母同除nS重,则变成: 车辆空率,一定时间内空车走行公里与 重车走行公里之比。 ( tkm/车km ) 三、货车装载能力利用率 1.货车载重力利用率,又称货车载重力利用系数, 是指所装货车的载重能力被利用的百分率. 货车载重量利用率是以相对数字反映货车载 重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标,是车站、铁路局或全路 在一定时期内货车静载重与使用车平均标记载重 量的比值。计算式: 式中 入货车载重力利用率; 货车载重力利用率的大小同货车平均静载重 成正比。一切提高静载重的措施,也是提高货车 载重力利用率的措施。货车载重力利用率 比货 车静载重能更好地反映车辆装载的质量。为了提 高货车载重力利用率,必须注意车种适合货种, 标重配合货吨,做好巧装满载工作。 (t/车) 2货车容积利用率(货车容积利用系数):是指所装 货车的有效容积被利用的百分率. 计算式: =V装/V有效 100% 式中 货车容积利用率; V装装载货物占用容积,m3; V有效货车有效容积,m3。 货车容积利用率是用来考核轻质货物紧密装 载程度和利用装载容积的一项指标。 四、货车生产率(即货车日产量)(了解) 1、定义:是指一辆运用车一昼夜平均所完成 的货物吨公里数。货车生产率是衡量货车 利用质量的综合指标, 它既反映货车载重 量利用水平,也反映车辆周转的快慢。 2、计算公式: (tkm/车日) 式中H货车昼夜生产率,tkm/车d) nS铁路局或全路一昼夜的总车公里,车km; P l 铁路局或全路一昼夜完成的货物吨公里, tkm; n 铁路局或全路运用车数; S车每辆车平均一昼夜的走行公里,车km (车d) 将式P运动= P重动 /(1+)代入上式得: (tkm/车.d) 货车生产率与货车昼夜走行公里及重车动载重成 正比,并随着空率的增大而减小。行车与货运部 门必须共同配合,才能提高货车生产率。 从上述指标分析中,我们不难理解提高货车载 重量利用效率的意义。在货车的巧装满载上挖掘 潜力,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车辆,充分发挥现 有货车载重量利用效率,少用车、多运货,是铁 路挖潜、扩能、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讨论:提高货车载重量利用效率的 经济效果有哪些? 五、提高货车载重量利用效率的经济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铁路货物输送量。 2节省运用车。 运用车计划保有量,通常用下式 计算: NU 式中N运用车保有量,车; 车辆周转时间,d; U工作量,全路 为装车数;路局为装车数加接入重车数。 从上式可知,为了减少运用车,就要设法加速 车辆周转和提高货车静载重。 静载重提高了,装运同样吨数货物所需车辆数 就减少了。从全路来说: UQ货/P静 式中Q货每昼夜的货物发送吨数。 当车辆周转时间缩短10,或提高货车静载重 使工作量减少10,所节省的运用车数是一样的 。 3节省商品流转费用。 4可以相对地减少国家对造新车的投资。 5缓和铁路紧张区段的通过能力。 练一练 1.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有_和_ 。 2.什么是货车(平均)静载重? 3.影响货车静载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重车动载重? 5.运用车动载重? 6.货车静载重只说明在装车时车辆标记载重量 的利用程度,不能反映整个运送过程中车辆 载重量利用的好坏。( ) 7. 从甲站发往乙、丙两站粮食各1200t,甲站现有 空棚车31辆(其中60t的25辆,50t的6辆),另 由丙站向甲站调拨60t空棚车10辆,甲站至乙、 丙站的运送距离分别为200km和500km。要求: (1)确定经济合理的装运方法; (2)计算货车平均静载重; (3)计算重车动载重及运用车动载重。 解:(1)经济合理的装运方法为:用20辆60P装丙站 1200吨货物,另用15辆60P和6辆50P装乙站的 1200吨货物 (2)P静=P发/U装=2400/41=58.5(吨/车) (3)PL=1200500+1200200 =840000(吨公里) nS重=20500+21200=14200(重车公里) P重动 =840000/14200=59.2(吨公里/重车公里) nS空=10500=5000(空车公里) P运动=PL/(nS重+nS空) =840000/(14200+5000)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