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系2014届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浅谈俄罗斯谢肉节的起源与发展 作 者: * 专 业: 应用俄语 学 号: * 指导教师: * 目 录一、谢肉节的起源2二、谢肉节的节日项目3(一)每天主要内容3(二)薄饼4(三)狂欢4(四)谢肉节的娱乐活动5三、活动的演变6四、重要性及其地位7参考文献8致谢9摘要:自古以来,俄罗斯认为谢肉节是最欢乐、尽情放纵的节日。每年的2月底3月初,古斯拉夫人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由此告别寒冷和死亡,迎来丰收和希望。在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便改名为“谢肉节”。谢肉节是斯拉夫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传统节日和宗教习俗巧妙地融合更增加了节日的色彩和氛围,庆祝活动在古代就丰富多彩,特点鲜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宗教节日不断地涌现,谢肉节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问题,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在维护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不断地呼吁人们的保护意识。现在谢肉节在延续当时习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其它的活动项目。本文收集和整理有关俄罗斯人庆祝谢肉节的风俗习惯,从谢肉节的起源与发展,详细的揭示谢肉节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谢肉节的传统习俗及其演变,来阐述谢肉节在俄罗斯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及其地位,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的社会和文化。关键词:谢肉节,送冬节,薄饼,狂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节日往往来源于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其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址。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俄罗斯可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节日神奇的交织在俄罗斯人们生活当中,俄罗斯很多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民族思想、传统和风俗习惯。了解这一文化现象对我们研究俄罗斯文化及俄语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一、谢肉节的起源“谢肉节”(),(也称为狂欢周)。大约从公元二世纪起俄国人就已经庆祝这一节日。东正教()传入俄罗斯以后,在无力取消一个已经深深扎根民间的异教节日的情况下,只有将“春耕节”改称为“谢肉节”。并将节日改到了大斋前一周。在东正教为期40天的大斋期( )里,人们禁止吃肉娱乐。因此,在斋期开始前一周,人们纵情欢乐,家家户户抓紧吃荤,以此弥补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谢肉节”因此而得名。“谢肉节”又称送冬节( )、烤薄饼周。中世纪的斯拉夫民族认为,当太阳神雅利拉战胜了严寒和黑夜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临的日子。也意味着春耕劳动即将开始。所以,每年古斯拉夫人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并由此产生了送冬节。自古以来,它就是俄罗斯最愉快的节日。它持续整整一周,然后迎来复活节前的大斋戒。谢肉节是多神教()文化的遗产,是一个从俄罗斯多神教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俄罗斯节日。后来由于俄罗斯民众开始信奉东正教,该节日就与东正教40天大斋期之前的狂欢节合并在一起。俄国人往往将此节日视为新年的开始,谢肉节的时间,是每年东正教复活节前的第8周,比如2013年的谢肉节,是从3月11日一直持续到3月17日。在一周的节日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唱歌跳舞,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娱乐活动。最后还要用稻草扎一个寒冬之神,并在节日的最后一天把她烧掉,以庆祝寒冷的冬天的结束,春天的脚步正在一天天临近。它也是欢乐的送冬节,人们渴望春天的温暖、大自然的万象更新。谢肉节的象征是油煎薄饼(),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它很有讲究:圆圆的、焦黄的、热腾腾的,代表太阳,阳光渐渐暖和,白昼越来越长。因此,每逢此节,俄罗斯人都会大摆美酒佳肴,纵情享受。谢肉节在民间一直被称为“坦诚的”、“全民的”节日。二、谢肉节的节日项目(一)每天主要内容按照传统的民间习俗为期七天的“谢肉节”,每天都有特定的名称和不同的庆祝方式。1、星期一:“迎春日”()这一天人们要烹制薄饼,富裕点的人家在清晨就开始煎薄饼,传统上,第一张薄饼会送给穷人。孩子们一大早就走上街头堆雪人,而稻草人更是谢肉节的中心,人们开始用稻草和布条捆扎象征冬天的玩偶和稻草人,人们要把扎好的稻草人放在家里。入夜时分,人们就会围着篝火跳舞唱歌,表示迎来了谢肉节。3、 星期二:“娱乐日”()家家邀请客人,玩砌雪堡、跑马等游戏。这一天,恋人们可在街上公开接吻,年轻的未婚男女可以通过滑雪橇、到朋友家做客等方式彼此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以便在复活节过后可以举行婚礼。3、星期三:“美食日”()或“狂饮日”()岳母邀请女婿尤其是新婚夫妇到家里吃薄饼,并喝上人们最喜欢喝的伏特加。由此产生了一种表达法,就是“去岳母那儿吃饼”( )。“为了让可爱的女婿满意”( ),本地亲戚都会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玩乐。品尝各种美食小吃。4、 星期四:“醉酒日”( )庆祝活动在这一天掀起高潮,人们到街上举行活动,开怀畅饮,口号是“越豪放这一年就会过得越好”( , )。而孩子们挨家去唱圣歌,把稻草人放在车上四处转。5、星期五:“岳母夜”( )这一天,姑爷上门,新女婿邀请岳母及家人上门做客,餐桌上依旧少不了薄饼。口号是“女婿,看你如何尊重丈母娘吧”( , )。女婿要招待岳母、岳父吃饼,当然待客的方式是各式各样的。而按照习俗,女婿、女儿是来请长辈教诲的,这种邀请对父母而言是莫大的荣幸。一般说来,所有的邻居和亲戚都知道。女婿若对这个传统轻视的话,会遭到谴责的,并会在他和岳母之间种下永远的敌意。有趣的是,被邀的岳母应当从傍晚便给年轻夫妇捎来全套做饼的家当:作为支架的铁三脚架、煎锅、长柄勺,甚至还有和面的桶。岳父便捎来面粉和一小桶牛油。6、星期六:“大姑、小姑聚会日”( )这天嫂子需要送给小姑子礼物,并邀请她和丈夫一家或闺中蜜友来家里作客。人们从这一天开始焚烧用干草制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到来。7、 星期日:“宽恕日”( )这天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互相请求对方宽恕自己在过去一年里犯下的错误,摒弃前嫌,重归于好。人们将那些还没有来得及焚烧的玩偶付之一炬,年轻人会在雪橇上放着稻草人,滑着雪橇,伴着歌声,沿着村庄热闹得滑来滑去,深夜里在田野已备好的篝火上焚烧稻草人,完成给稻草人的送葬礼。有时人们则会将女性打扮成马斯列尼察(稻草人玩偶),再将她扔向雪堆以示送走冬天。冬天的俄罗斯寒风凛冽、万物萧条,到处是冰天雪地,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俄罗斯人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这一天的结束就标志着束缚俄罗斯的寒冬已经过去,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谢肉节”的来临使俄罗斯看到了希望。(二)薄饼()薄饼在俄罗斯的谢肉节里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是俄罗斯传统节日的必备食品。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就是烹饪并食用名为的烤薄饼。女主人们往往整个星期烙个不停。圆圆的、热热的薄饼,是春天太阳的象征,它把偶像崇拜和宗教风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节日的活动场地里,人们可以品尝到不同口味的薄饼,充满奶香、蛋香,再加上一块鲟鱼或熏肉、鱼子酱,配上一杯节日必不缺少的淡蜂蜜酒,温暖立时就会溢满全身。这种薄饼原先用荞麦粉,黄油、鸡蛋、牛奶、土豆或奶油、调味料制作而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向其加入面粉成份。(三)狂欢( )在沙皇时期,谢肉节的规模盛大。奥地利驻俄使馆外交官科尔布发现,谢肉节期间,人们“对最高统治者的尊崇无影无踪,个人意志处处占上风”。令他吃惊的是,就连年轻的沙皇彼得一世也是置传统威严于不顾。科尔布成为节日游乐的参与者:谢肉节在莫斯科新落成的宫殿举行,统领“众人皆醉”教堂的名为“公爵爸爸”的滑稽长老被奉为圣人,宫殿是献给希腊酒神巴克科思的,长老挥舞着用烟斗制成的十字架,祝福大家。随后是一场为期两天的飨宴,参与者不能回家休息。外国宾客只允许轮流休息,睡醒的人必须跳集体舞。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庆祝加冕,也效仿彼得一世,趁谢肉节期间在莫斯科举办了名为“战胜的弥涅耳瓦”的盛大假面游行。为期3天的假面游行中,展示了各种社会的陋习:受贿、鲸吞国库财产、公务手续繁冗等,而这些陋习都被睿智的女沙皇治理好了。参与游行的有4000名演员及200辆大马车。叶卡捷琳娜二世终于盼来了孙子亚历山大的降生。她希望由亚历山大取代失宠的儿子帕维尔,继承皇位。喜出望外的她办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钻石谢肉节”。英国大使加里斯勋爵描述道:“女沙皇在谢肉节期间随意宴客,其规模、规格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晚餐结束后,甜点被盛放在昂贵的食碟中,一一呈上。这些食碟镶嵌着宝石,其价值接近200万英镑。”晚餐后游戏的获胜者,女沙皇都以美钻相赠。仅一个晚上,她就送出了近150枚价值连城、工艺精美的钻石,令加里斯勋爵叹为观止。(四)谢肉节的娱乐活动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欢庆谢肉节的中心。在瓦西里耶夫斜坡上,节日的各种游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拳击()拳击是谢肉节的另一种娱乐的方式,在节日里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展示力量,表现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而拳击就是最传统的力量的展示的方式。现在还有人力拉汽车、火锤砸石块等节日活动。2、秋千()谢肉节时,人们喜欢荡秋千,但每年都有人因为玩得过火而残废。沙皇阿列克谢采取了最严苛的手段,禁止私自酿酒,不准俄罗斯人参与冒险游戏,“不能动拳头、不能荡秋千”。但这些严厉的法令在脱缰的欢乐面前是如此的乏力。年轻的彼得一世在莫斯科参加谢肉节活动时,就置父亲的训诫于不顾,兴高采烈地荡起了秋千。3、爬高杆( )这天人们还有攀高的习俗,多为壮实的小伙攀上一根高耸直立的圆木,寓意丰收,吉祥以及好运。需要脱掉外套来进行攀爬,并在圆木顶端放置礼物奖品,以示奖励。4、滑雪橇( )它是俄罗斯各地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大人们会带着孩子登上雪山,从冰坡高处往下滑。以前的雪橇、滑道都是由不同颜色的木板做成。现在的滑道都是铝或塑料制成,也有在平地用的雪橇,它们都是靠背的。没有靠背的雪橇都是从高坡上滑下的。期间,小伙子会彬彬有礼地说一句“请滑雪橇!”邀请姑娘们坐上自己的雪橇。出于礼节小伙子们会跟一个姑娘滑雪橇不能超过3-4圈,之后可以邀请另一个姑娘。姑娘把自己的小披巾拴在小伙子的车辕上以表示感谢。三、活动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接受了东正教,有了新的宗教节日,又涌现了不少世俗佳节,但谢肉节没有消亡。直至今日,人们仍以多神教时期的传统来庆祝,人们不再遵守那些陈旧的清规戒律,但烤制面饼、捆扎并焚烧玩偶的习俗仍然保留了下来。苏联政府时期,该节日的宗教意义被淡化,此后谢肉节的传统逐渐遭到人们的淡忘。俄联邦成立之后,为推动莫斯科旅游业的发展。莫斯科市政府于2002年就正式宣布“谢肉节”为城市节日,并组织安排多项大型活动。并在节日期间举行彩车游行等活动,2005年谢肉节被确定为全俄罗斯联邦的节日。2012年2月20日至26日谢肉节期间,莫斯科市各行政区都各自设置了煎饼售卖场所,组织音乐会、竞赛等活动。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高尔基中央文化休闲公园等地点成为庆祝谢肉节的主要场所。2012年谢肉节还增添了“政治狂欢”的新元素。在2012年3月4日俄总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支持和反对总统候选人普京的民众纷纷将政治和节日元素融合起来。2013年俄罗斯的谢肉节是从3月1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7日结束。俄罗斯境内从东到西,从北至南各地的斯拉夫人都在庆祝这个节日。以首都莫斯科为例,莫斯科市政府文化厅就在市内各大公园和文化场所和露天广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游园会、民俗演出等等。按照传统,莫斯科的红场、高尔基公园和卡洛面斯科耶庄园是莫斯科人欢庆谢肉节的主要地方。2013年3月17日,俄罗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谢肉节”结束,这也就意味着东正教长达40天的大斋期开始。四、重要性及其地位俄罗斯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价值,及其里面所有的民俗事项,包括每一个物品每一处细节,都有精神的含义。比如焚烧稻草人、吃薄饼等都有深刻的含义,都是俄罗斯人们对春天温暖的渴望,和对大自然万象更新的欣喜的企盼,一切的愿望都体现在生活中所有的民俗细节上,俄罗斯文化是与俄罗斯人们血液里刻骨铭心的记忆连在一起的。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俄罗斯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源泉、民族精神遗产的展示,也是最具价值的文化资源。 谢肉节作为俄罗斯的盛大节日,作为莫斯科的城市节日,它在努力向世人展示一个原汁原味的自我,但是仅靠民众和一个城市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21世纪的俄罗斯,和中国一样,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问题,许多的民俗文化正在慢慢的消亡。衷心的希望,俄政府能加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的保护工作,让我们能在100年200年以后,仍然能感受到这些淳朴热情的俄罗斯节日。参考文献:1梁凤英.俄罗斯的谢肉节.科学之友(上旬)J.2012.2马福珍.俄罗斯国情与文化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3马继红.俄罗斯国情阅读文萃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4薛继旺.俄罗斯谢肉节的昨天和今天.俄语学习J.2011.5郑伟明.中俄传统节日的文化对比.四川外语学院D.2011.6张子秋.你所不知道的俄罗斯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5.致 谢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薛燕老师,她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不厌其烦的帮我进行论文的修改。本论文历进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并在薛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并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忠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三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三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也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系2014届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浅谈中俄酒文化 作 者: * 专 业: 应用俄语 学 号: * 指导教师: * 摘要:中国的茅台酒与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文化源远流长,并且都有它们独特的发展史,因此两国人民对酒的情感也有各自的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本文以中俄国酒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国酒的定义,然后简述茅台酒和伏尔加酒的起源,从起源中体会两种酒的文化精髓,最后在文化精髓中分析两种国酒的异同之处。通过以上几点可以让大家更直观的体会中俄国酒的独特之处。关键词:茅台,伏特加,酒文化,差异: . . . , , - , , . , , . : , , ,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而言,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两国在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上存在着很多差异,因此对于酒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酒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都占据重要地位。酒不仅是生活中一种特殊的食品,也是精神上的一种信仰和寄托,因此有些西方人一谈到中国的白酒首先会想到茅台酒,更有人直接把伏特加看作是俄罗斯的代名词。一、国酒的概念与文化起源(一)国酒的概念国酒,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酒文化的标志。因此作为国酒须有悠久的创造历史,独特的酿酒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在一段时期内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外交、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人民的厚爱和长期市场考验。国酒文化的形成,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纯理论的建树过程,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人创造性的物质实践、精神实践相互发酵、升华积淀的结果。(二)茅台酒的文化起源茅台酒因产自茅台镇而得名,但这个镇子最初并不叫茅台镇,而是叫茅草村。 中国历史上的唐代,国境的西北和西南两大地区几乎同时出现白酒蒸馏技术。其后宋、元、明三朝间,位于今大方县以东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义)一带,制作白酒运用的就是这种普通酿酒技术。 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发动了平息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的战争。遵义境内农业遭受崩溃性的破坏。而蜂拥而至的前后共20多万官兵,酗饮欢宴,播州白酒的消费量陡增。相对集中在茅台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对整个地窖酒醅进行多轮次发酵蒸馏取酒,其间掺入部分新原料的办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节省来源不足的高粱、小麦。于是在茅台村酒作坊中产生出了一套“多轮次掺沙发酵蒸烤”茅台酒生产基础工艺。此后这里的各代酒师又相继创造了“堆积工艺”,使多轮次间掺入的新原料得充分发酵;有的酒师又把第一次蒸馏得到的质量较差的酒液泼回酒液泼回酒醅使之在再次发酵中增香。于是又产生了茅台酒生产的“回沙工艺”。之后,又有了高温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陈酿及其他环节的技术。大约发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前后的茅台酒生产工艺,到清乾隆初年,历经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备,并产生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白酒酒体,从此茅台酒声名远扬。(二)伏特加酒的文化起源伏特加()一词源自俄语“水”()的发音,意为“生命之水”。伏特加的配方是由俄科学家门捷列夫于1865年贡献并取名,而伏特加之前一直被称为“谷酒”。俄罗斯伏特加酒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宠儿。1533年,伊凡雷帝开设了一个“皇家酒苑”,但不久他又下令只允许自己的近卫军饮用伏特加酒。直到1654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伏特加酒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帝国时期俄罗斯传统的优质伏特加酒是用纯大麦酿造的,随着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开始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酿造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过滤和活性炭脱臭处理等工艺,酿成了高纯度的烈性酒-伏特加。十数年后,这种清冽醇香,纯净透明的烈性酒点燃了整个俄罗斯。伏特加犹如一场盛大的晚宴,使得每个俄罗斯人都流连其中。二、中俄国酒文化精髓(一)中国茅台酒的文化精髓中国的茅台酒比较温和,而且更注重精神的升华。这是儒家重礼的哲学理念在酒文化中的反映。中国的酒礼、酒俗几乎与酒同步诞生,一些风俗仍保留至今。可以说,“喜酒”、“交杯酒”、“回门酒”、“满月酒”等是中国各民族的普遍风俗。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在中国自从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千古佳话。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李白、杜甫,都是闻名中外的伟大诗人。由于中国诗歌、音乐、绘画等传统艺术的抒情性都很强,酒能使人回归自然,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因而让人对酒、艺术、文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浪漫的遐想。从这里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足以让炎黄子孙受用终身。(二)俄罗斯伏特加酒文化精髓众所周知俄罗斯人豪饮的特点,要知道每个特点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分析一下俄罗斯人豪饮的原因。第一,俄罗斯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天气阴沉,在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饮酒可起到御寒和舒缓压抑的精神的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第二,广袤肥沃的土地造就了俄罗斯人豪迈、奔放粗犷的性格,缺乏纪律性,喝酒豪饮而不加节制。第三,俄罗斯历史上不断地战乱和严酷的专制统治对俄罗斯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伏特加酒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慰藉,支撑着人们去面对生活上得挫折。俄罗斯男人称伏特加为“第一妻子”,人均年消费酒精约15升。一直以来,伏特加是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无数俄罗斯人与社会悲痛的祸首。为避免俄罗斯人陷入对伏特加无尽的沉溺,俄罗斯政府采取了反酗酒措施,但仍禁止不了俄罗斯人的酒瘾。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历届入住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无不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列宁在流亡国外时期就养成了喝伏特加的习惯。赫鲁晓夫更是海量,他特别爱喝白酒或泡辣椒的伏特加酒。之后的勃列日涅夫喝酒也毫不逊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更是“酒精考验”,他口口声声不能容忍醉鬼,但在1994年柏林的一次庆典上,他醉醺醺的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指挥一支军乐队自取其辱,令国家蒙羞。当今俄罗斯普京总统也许是看到了他的前任们与酒的故事,他不喜欢喝白酒,只喜欢喝啤酒,且适量而止,成为俄罗斯人广泛拥戴的总统。综上所述,每种事物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重重考验,这就是俄罗斯伏特加酒的文化精髓之所在。三、中俄国酒文化的相同点(一)酒以解忧对于茅台酒和伏特加而言,酒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更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不可否认,酒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很多事情因为酒的关系更易于解决,在商务中,人们在酒局上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更容易达成商务上的共识。固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说。在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时候酒就成了失意者发泄消极情绪的工具,酒精可以暂时麻痹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把烦心之事抛在九霄云外。固有“一醉解千愁”之说。在工作中,酒也是上班族的好朋友,如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无形中给人们增添了极大的压力,这时候酒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激发斗志,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积极的面对生活。(二)酒以成欢对于茅台酒和伏特加而言,由于其重要的社会地位逐渐深入到了人们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应用,如农事活动,生日寿庆,男婚女嫁,庆功等等。在农事节庆时人们借酒缅怀祖先,期待五谷丰登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生日寿庆中,酒表达了人们的忠孝之心和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祝愿。在男婚女嫁的喜庆场合中,酒象征着亲朋好友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和新生活的开始。在庆功宴上,酒表达了人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总之,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真可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四、中俄国酒文化的不同点(一)祝酒词上的不同茅台酒作为中国的国酒,因此成为重大的场合或宴会上必不可少的酒,中国人在酒宴上往先讲上几句话,之后就开始第一轮敬酒,主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即所谓“先干为敬”,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词。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敬酒时,一般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众所周知俄罗斯的酒礼是从格鲁吉亚传入沙皇俄国的,后来发展成为俄罗斯餐桌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祝酒礼仪。伏特加作为俄罗斯的国酒俄罗斯人在说祝酒词时也颇有讲究,第一杯一般为相聚,第二杯祝福健康,第三杯为一切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总之,为所有的爱。如果是去别人家做客,最后一杯要敬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现代俄罗斯人的祝酒词更加实际、真实、幽默,更有激情。值得一提的是,伏特加绝对是俄罗斯人的待客佳品。俄罗斯人会拿伏特加酒来招待客人。从祝酒词上可以看出中国人讲究“礼”,以“先干为敬”开始,并一一向在座的宾客敬酒来表达对客人的敬重与喜悦之情,而俄罗斯人讲究“爱”,充分体现出对宾客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劝酒上的不同中国人一向比较好客,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在饭局上,俄罗斯人现在每人的酒杯里倒上一杯伏特加。第一杯通常是一起干下,以后按个人的酒量随意饮。俄罗斯人不像中国人一样劝酒,有多少喝多少从不勉强,但是俄罗斯人饮酒却最讲究文明,即使是醉汉也严格遵循着传统文明公约。从劝酒上可以把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而俄罗斯人则较为自由,没那多的讲究,基本上在什么场合都不会以劝酒。(三)饮酒方式上的不同中国人喝茅台酒酒讲究“品”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组装知识培训课件
- 《三峡》教学课件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 电焊机安全使用培训课件
- XmAb-662-生命科学试剂-MCE
- Dog-hair-and-epithelia-extract-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八十中数学考试题及答案
- 2-5-Triphosphoribosyl-3-dephospho-CoA-生命科学试剂-MCE
- 福州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 肛肠科考试题及答案
- 感官图形考试题及答案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 贴牌生产委托授权书
-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完美版全册PPT教学课件
- 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教学教案
- 财管10-16年历年真题
- 跨境电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2022年咖啡师资格证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C语言试讲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