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doc_第1页
核桃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doc_第2页
核桃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doc_第3页
核桃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doc_第4页
核桃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 B05备案号: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T XXXXXXXXX 核桃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trolling walnut flattened leaf beetle(Gastrolina depressa thoracica Baly)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2/T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14 虫情调查 14.1调查标准地设置的一般原则14.2调查对象和目标24.3调查时间24.4虫情调查方法24.5核桃扁叶甲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25防治措施35.1化学防治35.2生物防治35.3营林措施防治36效果评价36.1标准地设置和抽样46.2取样方法46.3单项措施效果检查46.4当年防治效果跟踪检查与评价4附录A(资料性附录)核桃扁叶甲生物学特性5附录B (规范性附录)核桃扁叶甲调查记录表6附录C(规范性附录)核桃扁叶甲林间取样示意图10附 录 D(规范性附录)核桃扁叶甲防治效果调查表.11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毕节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贵州省林勘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朝俊、刘正忠、余金勇、曹小飞、王才军、郑红军、张红玉、吴跃开、杨再华、朱秀娥、周健、杨武、甘桂春、吕梅、夏光旭II核桃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核桃扁叶甲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核桃扁叶甲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建议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的可能性。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 核桃扁叶甲walnut flattened leaf beetle 学名为Gastrolina depressa thoracica Baly,又名核桃金花虫,属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oidea),扁叶甲属(Gastrolina),食叶性害虫,幼虫多在叶背面群聚要出食叶肉,残留网状叶脉,轻者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严重时造成苗木或幼树死亡,为害大树常造成落果。主要为害核桃、楸树、梓树。核桃扁叶甲的形态描述参见附录A。3.2有虫株率 有虫株数占实际调查株数的百分比。3.3 失叶率 单株树冠上损失的叶量占单株树冠上的全部叶量。3.4 发虫中心 同一个卵块孵化的幼虫,聚集在同一块采摘面上为害。一个聚集点为一个发虫中心。3.5防治标准 在所规定的防治时期下,造成经济损失的增量等于该损失的成本的增量时的害虫种群密度。3.6虫口密度 平均每株寄主树内核桃扁叶甲数量,包括幼虫、蛹、成虫。 注: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株。4 虫情调查4.1 调查标准地设置的一般原则4.1.1线路踏查按核桃林资源小班分布图,在查阅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沿设计路线对拟调查林分进行踏查,踏查线路应尽量避免重复。具体做法是在晴天沿林间小道、小班线或调查线,边走边观测调查。踏查路线应穿越拟调查林分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将调查结果记人附录B的表B1。4.1.2标准地设置 根据历史记录和调查目的,在踏查的基础上确定标准地,面积为0.07hm2。每0.5hm2林地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要在有代表性的、独立的林业小班内设置,不允许跨越两个以上的小班,远离林缘,不能设置在小班的边缘线上,以避免人为因素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0株。将调查结果记入表B2。 4.1.3取样方法 4.1.3.1 “Z”字形取样法 在标准地相对的两边各取一平行的直线,然后以一条斜线将一条平行线的右端与相对的另一条平行线的左端相连,各样点连线的形状如同英文字母“Z”,见附录C中图C.1a)。此法适用于虫害株在标准地的边缘地带发生量多,而在标准地内呈点片不均匀分布的地块调查。 4.1.3.2五点取样法 从标准地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标准地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或者在离标准地四个角4-10边步远的各处,随即选择5个点取样,见附录C中图C.1b)。该取样方法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都可以采用这种取样方法。 4.1.3.3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标准地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标准地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见附录C中图C.1c)。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标准地四角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见附录C中图C.1d)。此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4.2 调查对象和目标 在查阅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在虫害发生期,线路踏查林分之后,设立调查标准地;利用适当取样方法,确定标准株。采用直接调查法,调查林分的虫害发生程度;统计林木平均虫口密度。4.3 调查时间 4.3.1 成虫虫情调查 核桃扁叶甲成虫发生期一般6月下旬到8月底。4.3.2 幼虫虫情调查 核桃扁叶甲幼虫发生期一般4月下旬6月份中旬。4.3.3 具体调查时间的确定 晴天 上午10点前;下午5点后(根据早晚活动取食特点而定)。4.4虫情调查方法 4.4.1 直接调查法 调查虫害危害程度采用直接调查法。在晴天,连续抽取标准地内20株树,进行每木调查,以树木枝条、复叶上核桃扁叶甲的危害特征,分别统计健康树、虫害树、虫害致死木的株数。计算有虫株率(受害株率)和虫害致死木率(树木死亡率)。根据本标准3.5的规定,确定核桃扁叶甲对林分的危害程度,填写附录B中表B.3。 4.4.2 标准株法调查虫口密度采用标准株法。每块标准地内,抽取20株标准树,测量树龄、树高和胸径,标明南北方位,调查记载每株标准株上的幼虫数、蛹数和成虫数,填写附录B中表B.4。 45核桃扁叶甲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4.5.1 危害程度判定标准 以核桃树枝条、叶片被取食为主要危害特征;危害程度以受害株率(),即受害株数占总寄主株数百分率确定。危害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受害株率小于20为轻度危害,受害株率大于20、小于50为中度危害,受害株率等于和大于50为重度危害。 4.5.2成灾标准 林分受害株失叶率达到60以上或寄主树木死亡率3以上为成灾,参照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5 防治措施 51 化学防治 5.1.1喷雾防治 幼虫初上树活动取食期,12龄幼虫,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34龄幼虫时时,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5.1.2毒笔或毒绳防治成虫越冬成虫上树前、或新羽化成虫越夏上树前,用毒笔、毒绳等涂扎于树干基部,以阻杀爬经毒环、毒绳的成虫。5.1.3药剂选用 除上述所列药剂外,可以使用国家主管部门允许的其他有效药剂,但要符合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5.1.4注意事项 施药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按照农药管理的相关规定和产品使用说明书选择药剂、浓度、施用方法。 施药过程中要达到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与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的要求。5.2 生物防治 5.2.1 利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a)Vuillemin)防治 5.2.1.1 施菌时期 在核桃扁叶甲幼虫低龄期,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80%的晴天。5.2.1.2 施菌方法 5.2.1.2.1 直接撒菌粉 将含孢量在150-200亿cfu/克的白僵菌原粉,采用机动喷粉机均匀地喷撒在防治区林间内,作业喷施时应在下风口施药,利用好风向,提高施药效果,喷施时间适宜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用量是6000-12000g/hm2。 5.2.1.2.2 利用无纺织物带施菌 将白僵菌菌丝体接在混有琼脂培养基德无纺织物带(5mm45mm)上,置于25环境震荡培养3周,待形成分生孢子后,将这种无纺织物带扎在核桃树上,主要用于防治上下树的核桃扁叶甲成虫。 在养蚕区不宜使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可利用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i Bron。5.5营林措施防治 5.5.1 加强核桃林分抚育 管理采取抚育措施,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强对虫害的抗性。 5.5.2 林分卫生清理 采取人工清理措施,清除衰弱木、濒死木等生长较衰退的树木及其残余物,清除杂草,深翻土壤,破坏核桃扁叶甲越冬场所。6效果评价 61 标准地设置和抽样 设立标准地,面积为0.07 hm2。每0.5hm2林地设1块标准地。随机抽取足够数量标准株,评价各项防治核桃扁叶甲措施的效果。被防治株数少于10的全部检查;被防治株数在10100之间,至少随机取10株进行检查;被防治株数大于100的,按10抽样,进行每种防治措施效果的详细调查。标准地设立之后,将标准地概况填写于附录D中表D1。 62 取样方法 具体抽样技术和要求根据413的规定执行。 63单项措施效果检查 631 化学防治效果检查 在施药后15 d,抽取足够数量的标准株,记载核桃树上核桃扁叶甲的幼虫数、蛹数和成虫数,计算核桃扁叶甲死亡率,将结果记入表D2。 核桃扁叶甲死亡率按式(1)计算: 核桃扁叶甲死亡率=(幼虫死亡数+蛹死亡数+成虫死亡数)(幼虫总数+蛹总数+成虫总数)100 (1) 632生物防治效果检查 在施菌后15 d,抽取足够数量的标准株,记载其上核桃扁叶甲幼虫数、蛹数和成虫数,检查、统计被寄生感染的数量,计算核桃扁叶甲感染白僵菌百分率。将结果记入表D3。 核桃扁叶甲被寄生率按式(2)计算: 核桃扁叶甲被寄生率=(幼虫被寄生数+蛹被寄生数+成虫被寄生数)(幼虫总数+蛹总数+成虫总数) 100 (2) 附 录 A1 (资料性附录) 核桃扁叶甲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mm。体型长方,背面扁平。前胸背板淡棕黄,头鞘翅蓝黑,触角,足全部黑色。腹部暗棕,外铡缘和端缘棕黄,头小,中央凹陷,刻点粗密,触角短,端部粗,节长约与端宽相等前胸背板宽约为中长的2.5倍,基部显较鞘翅为狭,侧缘基部直,中部之前略弧弯,盘区两侧高峰点粗密,中部明显细弱。鞘翅每侧有3条纵肋,各足跗节于爪节基部腹面呈齿状突出。卵:长1.52.0mm。长椭圆形,橙黄色,顶端稍尖。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10mm。污白色,头和足黑色。胴部具暗斑和瘤起蛹:体长67.6mm,浅黑色,体有瘤起附 录 A2(资料性附录) 核桃扁叶甲的生物学特性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后,以刚萌出的核桃楸叶片补充营养,并进行交尾产卵。雌雄成虫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每雌产卵量为90120粒,最高 达167粒。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也有产在枝条上。新羽化成虫多于早晚活动取食,活动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开始越夏,至8月下旬才又上树取食。成虫不善飞翔,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寿命年均320350天。雌雄性比近1:1。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食量较小,仅食叶肉。幼虫进入3龄后食量大增并开始分散危害,此时不仅取食叶肉,当食料缺乏时也取食叶脉,甚至叶柄。残存的叶脉、叶柄呈黑色进而枯死。幼虫老熟后多群集于叶背呈悬蛹状化蛹。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核桃扁叶甲调查记录表 表B1 核桃扁叶甲虫情踏查记录表 乡镇(林场)名称: 村名称: 林班号 小班号 小班面积(hm2) 树种 树龄(年) 林分性质:天然林 人工林 纯林 混交林 受害状简单描述: 寄主树木数量(株): 受害面积(hm2) 受害率(): 注1:林分性质,可以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在相应栏目后打“”即可。 注2:受害率,指受核桃扁叶甲危害面积占小班面积的百分比。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表B2核桃扁叶甲虫情调查标准地概况记录表 乡镇(林场)名称: 村名称: 标准地编号: 地点描述 :发生类型:(安全 偶发 常发 ) 林班面积(hm2): 主要树种: 林木组成: 树龄(年) : 平均胸径(cm) :平均树高(m) : 平均枝条盘数(条): 平均冠幅(m): 坡向(阴、阳、平): 郁闭度(01.0) : 植被种类 :其他病虫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人 :表B3核桃扁叶甲危害程度标准地调查表 标准地号: 样树号健康株虫害株因虫致死株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有虫株率(%): 危害程度:轻 中 重 注1:有虫株率为调查中有虫株数与总株数的百分比。注2:危害程度划分标准:核桃扁叶甲有虫株率小于10%为轻度,有虫株率大于10%小于30%为中度,有虫株率大于30%为重度。调查时间: 调查人: 表B4标准株内核桃扁叶甲数量调查表 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