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题目 红楼梦判词的语义学透视 分 校 *分校 教 学 点 * 是否申请学位 否 班 级 2008级 姓 名 * 学 号 * 指 导 教师 蒋晓琴 红楼梦判词的语义学透视-“判词”与人物命运关系探析及其美学价值内容摘要:阅读红楼梦,便能读到书中的“判词”。研读红楼梦,不能不细究书中“判词”的深意。“判词”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成了全书耀眼的“点睛之笔”。判词具有预设性、概括性特征和强烈的思辨色彩。她揭示了书中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及结局,渗入了作者曹雪芹先生的情感和思绪。可否这样说:读懂了判词,便读懂了红楼梦全书。然而,红楼梦成书二百多年来,“红迷”无数,又有谁敢言:我已读懂了此书。正如作者曹雪芹先生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者无数,无数的读者便有无数自己眼中心仪的宝玉、黛玉。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学巨子曹雪芹先生倾其平生所学,耗费十年光阴,几易其稿,方完成了其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创作,书中的每一首判词,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才华和文学功底,渗入着作者的情感和所思,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哲理,从这一点上讲,判词极具美学价值,值得读者去细细的品味和深思。笔者认为,了解判词、读懂判词,应该是读懂红楼梦这本名著的一把金钥匙关键词: 判词 概括性 预设性 美学价值 指导意义提纲:一、判词的语义预设(一)、概括性特征(二)、预设性特征二、判词的语义蕴含三、判词的语义折射四、判词的语义扩展红楼梦判词的语义学透视-“判词”与人物命运关系探析及其美学价值“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西江月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先生在第三回中批贾宝玉的“判词”。据先生言:“批宝玉极恰。”的确,通读细研红楼梦全书,联系贾宝玉并先生自己,宝玉的性格命运确如判词所言。“判词”是红楼梦一书中的点睛之笔,她具有概括性、预设性特征和思辨色彩。每一首判词中,都揭示了她所对应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命运变化。本文就红楼梦一书中判词及判词与人物命运关系做些思考阐述,望方家及同道不吝批评赐教、指正。一、判词的语义预设(一)、概括性特征:即判词概括地说出人物性格特征及命运变化。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幻境时,在“薄命司”中看到“命运册”,其中在又副册中有一首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首判词,暗中点明的人物便是宝玉的丫环晴雯。通读红楼梦,纵观晴雯的性格及一生命运,正如判词所言:“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是晴雯性格的写照。晴雯,晴天好看的云彩,灿烂绚丽,天真率直的少女晴雯,带有几分男儿气。目下无尘,心性高傲。借用宝玉悼芙蓉女儿诔文中语句则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在其主人宝玉眼中形象、气质位高如此,几乎神圣了。“灵巧”一节,更是无人能比: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蜀,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章中,充分体现了晴雯“灵巧”的才艺。贾母赐了宝玉一件上好的褂子“雀金裘”,宝玉不慎在后襟上烧了一个小洞,怕第二天穿时老太太、太太生气,便遣人连夜找能干的织补匠补织,结果外面无人敢接此活(连此布料都不识!),而府内身边丫环中唯有晴雯(真人露面了!),她识得、织得,并不顾病痛连夜补织完好,其灵巧如是,不言而明了,然判词早已指明矣!“身为下贱”一句,则直接指出晴雯的身份,伺候人的贴身丫环而已。连起来“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则把晴雯的性格特征与人生命运紧紧关联起来。好一个晴雯!风流、灵巧、心高气傲、直爽豁达,脾气火爆(“爆炭”),胸无芥蒂(“使力不使心”)。这一切,怎能不招人怨(恨)呢?亦如曹雪芹先生批妙玉词那样“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晴雯的性格脾气,灵巧才艺招来了他人(小丫头、婆子们)的嫉妒和不满。于是诽谤横生、流言四起,终遭王夫人的斥逐,结果晴雯羞忿而死(寿夭)。最终只能是“多情公子空牵念”,泣涕哀撰芙蓉女儿诔了。一首判词,就能概括出晴雯这个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命运变化。可见,判词是具有概括性特征的。再如:本文开篇第一首曹雪芹先生批宝玉时的西江月判词句“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就很形象完整的概括出了书中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征,这在通读红楼梦一书时是很容易体会到的。(二)、预设性特征:即预先对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变化做好安排,打下伏笔,后文围绕这一预设结局而展开。同样如写晴雯的判词,晴雯从书中第五回“判词”出场,至第七十九回寿夭止。漫长的七十四回文中,俏晴雯的性格、为人处事、命运变化尽力展现,但其主旨却总未离判词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确如预设一般。预设性特征,现再举两例说明:1、判词终身误曲:“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此曲预设了书中人物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最终结局。众人眼中的金玉良缘结成-宝玉、宝钗成婚。宝黛无缘而宝玉只能“暗念木石前盟”,但终不忘世外仙姝(林黛玉),最终而出家,这难道不是“终身误”吗?预设性特征,在此可得到充分地印证。2、描述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首判词,同样也是在全书第五回中出现,但她已对贾府四小姐惜春的命运归宿做好了预设安排:缁衣出家,古庙参佛。书中惜春的命运结局,确实如此,堂堂千金大小姐,最终走上了出家修行的道路。判词的预设性特征,也得到了有利的印证。二、判词的语义蕴含判词除具有预设性、概括性特征外,还极具思辨色彩,富有哲理性。以红楼梦曲世难容为例:“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11这首判词,判的是妙玉的性格、气质、才华及命运变化。其中一句“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多么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千百年来,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场景,不知在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个,多少回。前者如屈原的报国无门而投江,后者如李白的不媚权贵而仗剑仙游。而这样的人,这样的场景可能仍会出现!判词的思辨色彩和极富哲理性从中可见。再如书中人物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词,笔者认为这也是一首判词,是红楼梦全书的主旨判词,是作者曹雪芹先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这首判词,最具思辨色彩和富有哲理性,现全文抄录如下,并做分析:“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又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12“当年笏满床”何其富贵与辉煌!“曾为歌舞场”不难想象当日的生活奢华与糜烂,现如今,只有陋室空堂和衰草枯杨了。人生的起伏变化,何其迅速啊!今昔对比,更使人倍感沧凉,联系曹雪芹先生的家世和人生经历,若非亲身亲历,能有如此感言?“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光阴似箭,年华飞逝,人生如白驹过隙,少年美发似乎转瞬间变成了两鬓苍苍,这期间又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特别是“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句,即刻画出了封建大家族中孝子们的嘴脸,也是曹雪芹先生对封建假道统的无情讥贬。“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人啊!欲望无限,终致凄凉!这些话,即使放至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又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些话语,既是对书中相关人物命运的判言,更是作者对人生变数的感叹。人生如戏又非戏,如演长剧又真实:“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好了歌”注解词的结语,又是曹雪芹先生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叹息!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命题,千百年来,曾被多少人诠释和注解,已无法统计。鲁迅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描绘过一个“过客”的形象。钱钟书先生在其小说围城中对人生注解:“围在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围在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人生的意义,大抵如此。”看透了人情冷暖,阅尽了世态炎凉,从烈火烹油的辉煌生活到齐家食粥的境况,“从回忆的温馨”到“身世的悲凉”,13曹雪芹先生怎能不从心中道出“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人生感言呢!曹雪芹先生还在红楼梦开篇自嘲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笔者认为当改作“满纸肺腑语,一段真情感,若云作者痴,未解其中味”才恰当。至此,你还能说判词不具有哲理性和极具思辨色彩吗!三、判词的语义折射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学巨子曹雪芹先生倾其平生所学,耗费十年光阴,几易其稿,方完成了其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创作,书中的每一首判词,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才华和文学功底,渗入着作者的情感和所思,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哲理,从这一点上讲,判词极具美学价值,值得读者去细细的品味和深思。如批宝玉词中的“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两句判词: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和美、意蕴悠远而深长。贾宝玉真是个“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人吗?若从封建大家族的“接班人”角度来讲,他的行径的确能担此“美誉”:无意仕途经济,率性儿女情长,怕读“做官”文章,不谙世事机变,行为偏僻乖张,于国于家无望!掩卷深思,他无能吗(我们若把贾宝玉当作曹雪芹先生自己)?一部红楼梦刚问世,就出现了竞相传抄阅读的古今奇观。直到今天,“红学”流派纷呈,“红迷”无数且走上“百家讲坛”,这就是对“无能”最好的注解和反喻。他不肖(孝)吗?大厦忽顷,灾难天降,少年曹雪芹从人间天堂的生活骤然面对家族剧变,亲人离散,晚年举家食粥的境况,他如何肖(孝)?非不肖(孝)也,是不能也!这样的“判词”佳句在全书前五回中俯拾皆是。再例如判词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干净流畅的语句,读来琅琅上口,其中还渗透着佛家玄机和作者的思绪,让我们读来回味无穷。另一方面,通读全书时,关注判词,研究每一首判词,这对我们读懂红楼梦全书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方面的例子,前文已述,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四、判词的语义扩展在书中,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有着丰富的涵义。说贾元春的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 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下一首说的是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 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 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判词前的画里画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一首说的是贾迎春。 判词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手里被毁掉。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关于史湘云,判词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定向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 药店制定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
- 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1套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辆在生物质能设备厂运输领域的市场需求与应用报告
- 基础强化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标准卷附答案详解
- 解析卷四川荣县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概率初步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蜜蜂养殖与深加工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版农业机械设备租赁及技术支持合同
- 2025版商铺装修与物业精细化管理及增值服务协议
- 加装电梯业主同意协议书
- 医疗器械经销商管理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词性转换1-14单元
-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班会
-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
- 拓扑优化教学课件
- 孕期营养需求指南
- 智能分拣与无人配送技术
- 塑胶件基础知识培训
-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在生长
- 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