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冤假错案形成的法理分析以及如何预防专业班级:2015刑事司法 姓名: 杨洲 学号 要: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在大力主张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的情况之下,冤假错案仍一再发生,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虽然随着侦查技术手段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和办案水平提升以及对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的日臻完善,冤假错案发生的几率降低了,但不能说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完全根除冤假错案。由于冤假错案的发现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近些年来,我国司法活动中冤假错案有增无减,受到冤屈的案件当事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反响,这不但对我国的司法活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损害了案件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更是对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并进而对我国的法治进程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阻碍,破坏法律信仰,值得我们深思,这需要我们发现并认识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出路。关键词: 冤假错案 ,形成原因,预防ABSTRACTBecause of the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reasons, any one country can not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But under the recent years, China vigorously advocates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 in the case, which had let us reflect. Since the discovery of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a certain time lag, in recent years, Chinas judicial activities unabated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by aggrieved parties to the case, in the community caused a different level of attention and response, which not only our judicial activity had a negative impact, but also damages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to the case, it is for the dign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law caused great destruction, , and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way.Key Words: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Faith in the law, prevention一,冤假错案概念(1)习惯上,人们将冤案、假案和错案笼统地称为冤假错案,没有理清三者的概念,更没有注意区分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冤假错案这个概念,泛指那些脱离事实根据,偏离法律准绳,对公民进行错误的刑事追究,致使公民合法权益受到司法侵害的案件。这种将所有致使公民合法权益受到司法侵害的案件都归结为冤假错案一类的定义方式,实际上定义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冤案。而冤假错案这一概念,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它本属于冤案、假案和错案的合称,久而久之,便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冤案的代名词。而这种定义方式,在中国文革之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时代背景下,是比较符合传统的大众话语体系特征的。而错案一词在我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因为没有任何法律层面的规定对错案做出明确界定。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或社会生活领域,错案一词却被广泛使用。纵观对错案的不同定义,大体上可以将错案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上的错案,系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系统的工作人员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以及执行过程中,违反相关的程序性及实体性法律规定,导致案件的受理、处理、决定、裁判以及裁决发生错误的情况。另一类是狭义上的错案,系指法院的审判人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错误地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造成裁判结论出现错误的案件。本文分析的即是狭义错案。(2)一般说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把错案这个概念理解为包括冤案和假案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所有的冤案和假案某种意义上都是错案,并习惯地被称为冤假错案。因此,这使得很多人把冤案、假案和错案混为一谈,认为冤案、假案即是错案,将三者完全等同起来,或是完全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诚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区别。对于那些无罪判有罪的无辜获罪者而言,无论是错案还是假案,皆因其没有实施任何犯罪行为而获罪,所以都是冤案。而对于责任主体而言,即司法人员,冤案和假案都是错案。有学者将冤案、假案、错案之间的关系用司法人员在办理案件中的主观状态加以说明:如果错案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工作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被告人纯属冤枉,则这起错案当属冤案;反之,若错案是有关人员故意制造,被告人被错误追究的,则这起错案当属假案。由此可见,有关被告人被错误地追究是属于冤案还是假案,关键在于是司法工作人员工作失误或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有关人员故意制造、策划的。这样解释冤案、假案和错案的关系,仔细斟酌并不合理。如果被告人确实有犯罪行为,但对他适用法律错误以致轻罪重判,将这种情形称为错案比称为冤案更为合适,毕竟错案与冤案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而假案是人为地捏造犯罪事实,明知被告人是无罪的仍对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假案的制造者清楚自己行为的性质,即在制造冤案。因此假案是冤案,而错案不是冤案。这样解释冤假错案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全面的理解分析错案的概念而导致的。二,冤假错案的现实存在以及形成原因(一),冤假错案的客观存在冤假错案现实存在近几年来,我国司法中频频出现冤假错案,影响较大并且受到媒体关注的有湖北佘祥林杀妻案、云南杜培武杀人案、河北聂树斌强奸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杀人案、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这些冤假错案的处理大部分难尽人意,特别是在纠错和问责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相互推诿,或者施展拖字诀,企图推脱责任。这都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法律的权威,辜负了人民的信任,继而伤害了无辜获罪者及其亲属的感情。冤案如佘祥林“杀妻”案。京山县马店镇派出所的治安巡逻员佘祥林被误认为是杀害其结发妻子张在玉的凶手,只因为突然精神失常的妻子失踪,三个月后发现了与张在玉体貌特征十分相似的女尸,于是警方便认为佘祥林有重大嫌疑,对其进行了长达10天的残酷的毒打、体罚等刑讯逼供手段,几经周折,最终佘祥林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入狱服刑十年后,当初认定被佘祥林杀害达11年之久的张在玉死而复生亡者归来,佘祥林杀妻案重新审理,在狱中渡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宣告无罪,当庭释放。杭州无证据奸杀案更是较为典型的错案。2003年5月19日,前往上海送货的安徽歙县农民张高平和侄儿张辉,出于与人方便的善心,将熟人所托的同乡少女王某捎上了开向杭州的卡车。次日上午,年仅17岁的王某,被发现尸体头颈部反套黑色无袖背心,下身赤裸,仰卧在水沟内。警方认为,当晚张辉将卡车开至杭州汽车西站后,见无人来接王某,遂起歹念,与张高平合谋在驾驶室内对王某实施强奸。最终,王某因张辉用手掐住其脖颈,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2004年4月12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半年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张辉死缓、张高平有期徒刑15年。由此,叔侄二人被冤入狱。2011年11月21日,一桩没有物证和人证的奸杀案的新闻报道,详述了该案侦办、起诉、审判过程中的众多疑点。其中包括:(1)死者8个指甲里检出一名陌生男性的DNA成分,排除了张辉、张高平的可能;(2)死者死亡时间的推断可能存在较大误差;(3)叔侄二人驾驶的卡车驶出杭州高速收费口的录像未被调查;(4)两人有罪供述描述的作案细节南辕北辙;(5)公安机关存在刑讯逼供或非法取证的重大嫌疑;(6)作为警方线人的狱侦耳目违法逼迫张辉认罪;(7)二审法院蹊跷改判等。时隔十年,浙江省高院对这起奸杀案进行了平反。再审判决认定,本案不能排除公安机关存在以非法方式收集证据的情形,张辉、张高平的有罪供述、指认现场笔录等证据,依法应予排除。侦查人员在审讯过程中存在不在规定羁押场所关押、审讯的情形;公安机关提供的张辉首次有罪供述的审讯录像不完整;张辉、张高平指认现场的录像镜头切换频繁,指认现场的见证人未起到见证作用;从同监犯获取及印证原审被告人有罪供述等侦查程序和行为不规范、不合法。且经鉴定比对死者王某8个指甲末端的男性DNA,发现与2005年震惊杭州的杀害女大学生凶手勾海峰的DNA高度吻合。并且结合此案现有的相关事实证据,不能排除勾海峰杀害王某的可能。因此,真凶确实另有他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3月26日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张氏叔侄当庭无罪释放,浙江省高院副院长庭审后向二人鞠躬道歉。冤狱十载,叔侄二人终于等到了迟来的正义。这起案件中,存在如此之多的疑点,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能认定叔侄二人的犯罪事实,证据不足,且侦查人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存在很大的偏差,司法工作人员并没有排除这些合理怀疑,而草草地将无罪的叔侄二人送入大牢。更有盲目自大的女神探聂海芬夸口当年是如何在没有找到任何强奸物证的情况下,通过突审,让惊魂未定的张氏叔侄交代犯罪事实的。当他们宣称 聂海芬从警20余年,一直战斗在预审办案第一线,因工作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受奖。近五年来牵头主办的重特大案件达350余起,准确率达到100%各项办案指标年年在省、市名列前茅,经她审核把关的重特大恶性案件,移送起诉后无一起冤假错案时,可曾想过为了追求这些名利,造成多少起错案,又可曾想过,错案一旦铸成,多少当事人受到冤枉,多少无辜者被错杀,使当事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并且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伤害。(二),冤假错案形成原因(1),错误的司法理念从目前暴露出的冤假错案的情况看,无论是赵作海杀人案、张氏叔侄强奸案、李怀亮杀人案,还是佘祥林、杜培武案件,案件本身并不复杂,认定犯罪事实的证据存在重大疑点,而且公检法办案人员对存在的问题都很清楚,并由此导致案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退回补充侦查或发还重审。如果公检法任何一个机关能够坚守法律底线,坚持定案证据标准,可以说不需要业务多么精通就能够作出正确判断,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些案件经过公检法层层关口,经历慢长时日,大多仍然是以“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的“留有余地判决”而告终。这也是这些案件之所以引发公众强烈不满的主要因素。而且,这些冤案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事后证实,案件在侦查阶段均存在刑讯逼供,案件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被告人的供述定案。公安机关在取得嫌疑人的口供之后,马上作破案、结案处理。因此,“疑罪从有”、“疑罪从轻”、“重口供、轻客观证据”等错误刑事司法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刑讯逼供恶习,是绝大多数刑事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根源和成因。有人从司法人员的作风、责任心方面总结,不能说没有一定关系,但核心还是错误的司法理念问题。(2),司法正义与价值的观念滞后性司法正义是司法制度运行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司法正义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是司法权力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司法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堡垒,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最低底线,如果不能实现司法正义,那么整个社会正义就无从谈起,保障人权就成了虚伪的面纱!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现象仍占主导,司法实践中还没有根本贯彻落实“疑罪从无”的刑事司法原则,即使现在相关立法已经确立了这一原则。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办案人员受到上级机关、领导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追求办案效率。虽然我们可以从先哲贝卡利亚那里得知 ,刑罚与犯罪的时间间隔越短,那么刑罚预防犯罪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为了效率而忽略公正的理由。每一个案件的侦破都具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限期破案,片面追求破案率有悖客观规律,破案有奖,无可厚非,但限期破案,积案必罚的指令,则不应该出现,破案也需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会给办案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致为了不受罚而随便结案,这样就会造成冤假错案,甚至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托词或便利。试想,当一味的追求效率而使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而无辜清白者被判刑入狱甚至被处以死刑时,这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司法的权威还能存在多久?我们不能为了效率而丧失了对公正的追求。当这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必须在确保公正前提下去讲求效率。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疑罪从有,有罪推定的思想在影响着办案,司法实践中的这一做法不仅违背了我国刑法确立的罪行法定基本原则以及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疑罪从无的刑事司法原则,还导致了冤假错案的频发。每个冤假错案的造成基本上与刑讯逼供有关。我们熟悉的昆明杜培武案、湖北佘祥林案以及聂树斌案等等都是刑讯逼供造成的,法律对刑讯逼供是禁止的,为什么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对这种侵犯人权的证据调查方式仍然爱不释手?刑事诉讼法第43条还做出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和侦查人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及其它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立法上的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刑事逼供,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仅有这些规定是不足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我国的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的权力是很大的,这也就增加了办案过程中权力滥用的几率,容易侵犯公民的权力,导致无辜的人受到牵连。而同时,我国的检查机关等监督机关的监督权并未能充分行使,难以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些,都促长了刑讯逼供现象的屡禁不止,导致冤假错案频发。(3)法治不健全导致制度缺陷立法上的不完善加上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经几次修改,但至今并未明确规定实行“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存在制度上的可操作性差、难以落实。再加上一些刑事案件引发全国关注,加之媒体缺乏规制的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社会环境对刑事司法活动的不当影响导致呈现特殊的中国式法治大环境,从而制度上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冤假错案的产生。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被称为遏制侦查人员非法取证行为、预防刑事错案的“利器”,但由于其立法过于粗疏,又缺乏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与裁判又成了辩审关系紧张的新导火索,主要是法院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往往是“力不从心”,不能主持正义。证人出庭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证人保护和拒绝出庭的处罚措施,实际上也难以落实,尤其是要求关键证人和侦查人员出庭,仍然困难重重。律师辩护制度薄弱。现实中刑事诉讼结构本已倾斜即控方实力强大,缺乏制约,而辩方职能弱化,刑事辩护对控方的抗衡制约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在此难堪的局面下,有的辩护律师不敢直面对抗公诉方,于是就与法官形成对抗,所谓“死磕 ”法官。究其原因,一是律师相较法官而言更加惧怕检察官;二是在刑事诉讼中,法官职权主义仍较为明显,纠问色彩较重,主动询问明显,甚至个别时候与公、检形成同盟,在此形势下,律师自然容易与法官形成对抗,结果成为法庭“孤独、单薄的抗争者”。 刑事案件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容易引发受到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案发地的党委、政府出于维稳的考虑,往往对案件处理做出明确具体的批示意见,这些意见对司法职权的正常行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三,减少冤假错案发生的预防和建议(一),切实转变不合时宜的司法理念首先,理念决定行动,转变刑事司法理念,关键是刑事司法主体要转变理念。从刑事司法程序、环节和阶段来说,首先是作为追诉、控诉部门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司法人员观念转变的问题。绝大多数冤假错案,在侦查阶段就已偏离正确轨道,走向了先入为主、刑讯逼供、强迫自供其罪的歪路。那么在此阶段公安、检察人员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刑事司法理念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必须真正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理念;二是必须真正树立重客观证据的理念,不轻信口供,坚决杜绝刑讯逼供;三是必须真正树立重程序规范,坚持合法取证,坚决排除非法证据,不仅收集有罪、罪重的证据,也要注重收集无罪、罪轻的证据,严格证据标准,力争不枉不纵;四是尊重司法规律、科学规律,不一味追究破案率、批捕率、公诉率和有罪判决率。此外,检察机关科学合理运用监督职责,妥当摆正位置,既要发挥案件流程上的承上启下以及法律监督的职责,又不能与公安侦查机关搞联合办案,形成过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也不能利用监督权,向审判机关施压,追求有罪判决。同时检察机关要坚持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不正当干预,不搞三长协调定案。其次,对于审判机关来说,转变刑事司法理念更为关键。第一位的就是切实树立“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刑事司法理念,坚决破除“有罪推定”、“疑罪从轻”、“疑罪从挂”以及“留有余地判决”的错误理念;二是要严格证据标准,尤其是对重罪、死刑案件要做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坚持按零口供定案标准考量重大疑难案件;三是要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既要抵制外部各种干预,包括舆论媒体干扰,也要排除来自公安、检察机关的压力,坚守法律底线;四是坚持实体程序并重,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理念;五是要尊重律师辩护职能,注重发挥律师作用,坚持居中裁判,对公诉和辩护双方不偏不倚。最后,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必须加以改变,形成良好的法治和司法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对待司法工作,不能以人治的、行政的思维和方式过问干预司法工作;不能为了一时、一地、一案的所谓的稳定,而要求司法机关放弃原则;更不能违背法律、程序、超越职权地影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媒体和公众也要理性看待破案率,理性看待错案率,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司法坏境。完善立法,真正落实司法审判中心主义,科学合理建构刑事诉讼结构,强化法院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及其对公检的制约职能,打破审判与控诉重配合,轻制约的局面。完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诉讼制度、机制,建立抵制各种不正当干预、媒体审判、三长协调等错误做法的有效机制。完善律师辩护制度,保障律师依法充分行使辩护权,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证人出庭制度,尽可能实行直接、言词原则,以保障法庭审判效果,确保取证、质证、认证的准确、合法,使被告人的“人权”和各种诉讼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二),树立公平正义法治理念和健全法制建设,培养法律信仰(1)冤假错案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法院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不符合法治要求之处,其中有长期形成的错误观念、办案习惯和工作方法。因此,在当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过程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防范冤假错案有着重要意义。冤假错案的出现,固然与相关的司法制度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密不可分,但依据法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乃是社会整体秩序观与个体正义观的不平衡,其显性的表现即唯权至上和个案正义的偏离。在诸多的冤假错案出现的背后,都透漏出了唯社会整体秩序至上,对个体正义关怀不足的困境。健全冤假错案预防、发现和纠错机制。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真正融入到防范冤假错案之中去,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疑罪从无、人权保障、公正司法等原则和理念真正落实在每一个案件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建立一套能及时发现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从而确保冤假错案能够及时被发现,而不是在被害人遭受沉重伤害、悲剧冤屈产生后才被发现。并且,一旦发现冤假错案,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依法及时纠正。现在经常让人联想到那些生杀予夺的严重刑事犯罪会发生冤假错案,似乎冤假错案只会发生在严重刑事犯罪中。事实上,对于一些轻型刑事犯罪也同样存在发生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并且,除了刑事审判领域外,民事、行政、执行等领域也会出现冤假错案,只是表现的形式和轻重不同而已。为此,就需要树立法治思维,缝制一张防范冤假错案的无缝之网,把各种可能都预先设计应对之策,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2)冤假错案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与案件复杂程度、审判体制、办案条件、侦查手段以及认识能力等因素都有关系。因此,防范冤假错案绝非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做好进行长期战斗的准备。全面落实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从此前相继出现的刑事冤假错案来看,除了当时的侦查技术手段落后和办案人员的认识偏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落实好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问题。人民法院在办案过程中,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以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让防范冤假错案能得到各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继续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加强庭审,特别要注意证据的举证、质证、认证,裁判必须依据证据作出,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按照合法程序取得的,对于非法证据必须排除,从而确保尽可能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在审判实践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司法行政化特点。要充分发挥法官、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作用。让审判权真正回归到让法定审判组织行使,避免出现“判案的不审、审案的不判”的问题。同时,我国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上下级法院之间是业务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关来去课件教案
- 翻转课堂对成人小学教育中协作学习的影响
- 培训课件评审验收
- 2025年度绿色医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环境监测专用航空摄影测量成果保密使用协议
- 航空零部件制造劳务派遣服务年度合同
- 2025年国企公司上半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2篇自查报告
- 2025年度创新药物研发技术转让与市场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智慧社区文化活动策划与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智慧社区电力供应与安全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树木砍伐用工合同模板
- 小学班主任资料-家校联系本
- 氧化铝制取全套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内分泌科医疗管理制度
- 安徽省涡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班级管理教育调查报告(3篇模板)
- (2024)辅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语法总结
- GB/T 18910.4-2024液晶显示器件第4部分:液晶显示模块和屏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 催收物业费培训课件
- 收购资产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