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社区糖尿病的护理及保健沈阳市和平区卫生局 詹爱云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如何科学、合理的认识糖尿病的成因、预防以及在治疗中应注意问题并进行阐述,从而达到对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首先细致分析了糖尿病的成因,并对易患因素及分类进行了细分,使患者对糖尿病的成因和类别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其次,文章全面介绍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并发症,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预防方法进行了阐述,提高患者的防病抗病意识;最后,文章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三个“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从另一个层面上诠释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一方面避免了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的信心。结论: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概念、成因、症状、预防及治疗,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积极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去面对这种疾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关键词:糖尿病;护理;治疗Abstract:Objective:Study how to understand , the prevention as well a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question in the treatmen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thereby, reach the target of to prevent and treat. Methods: firstly, through analys the origin and elaboration of the Diabetes, and subdivide to having exchanged the trouble factor and having classified and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let the patient cause of formation to Diabetes and category have a comparatively limpid all-round cognition; Secondly, the article has introduced representative Diabetes symptom and complication all round, disease-resistant mental consciousness preventing method from having carried out preventing disease setting forth , improving a patient here on the basis to Diabetes; The article cures method finally, having introduced Diabetes s detailedly ,the medicine curing and moving the mistake curing three cures method from the mental healing , food and drink which “Be not medicine”being in progress expounding, from another tier of surface annotation the Diabetes treating method, one aspect has avoided the side effect that medication brings about , another aspect has also reduced a patients to cure cost , the confidence having improved a patient. Conclusion: Be going to cure Diabetes effectively , must want the concept , cause of formation , symptom making Diabetes clear first ,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nd treat, method choosing correct treating thereby, the spirit and the rigorous scientism go to face this disease , to reach an ideals to cure effect with active exploration.Key words: diabetes; nurse; treat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终身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中的糖浓度升高及糖尿。当人体中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异常增高,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由于糖尿病不加控制会并发许多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肾脏病以及失明等,所以对糖尿病的治疗正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毫无疑问,对糖尿病进行积极治疗是非常必须的,这有助于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一、糖尿病的成因及易患因素(一)糖尿病的成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新陈代谢疾病,主要是因为胰腺的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分泌出来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将吸收的葡萄糖带入细胞内有效地转化为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当然也不能有效地储存起来,导致过多葡萄糖在血液中积聚,使血糖增高,超过肾脏的负荷或阈值,就会经尿液排出,引起糖尿,因此,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可伴有糖尿。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往往会造成许多组织,尤其是眼、脏、神经、心脏及血管的损伤,导致其功能缺陷和衰竭。由于许多原因疾病都可引起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实际上是一种新陈代谢障碍综合症。糖尿病已对国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及时防治糖尿病,加强防治糖尿病的宣传刻不容缓。据悉,我国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呈流行趋势。目前,全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120万人,平均每天增加3000人。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对于防治糖尿病非常重要。只要发现和治疗及时,糖尿病导致的90以上的失明和50以上的截肢、肾衰都可以得到预防。我们必须要从改变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入手,通过运动、饮食、药物等方法积极防治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大体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1、糖尿病的遗传因素非常复杂,具体情况如下:跟家族史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者其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这种人今后就很容易患糖尿病。 HLA(组织相容性抗原)过度表达:HLA是人体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一些特定组成成分,其中某些成分过多的形成(过度表达)是由其基因发生了异常改变所致的,研究发现一些糖尿病(主要是1型糖尿病)与这些遗传基因变异有很强的关联。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遗传变异基因,这个人就更容易患糖尿病,医学上称为糖尿病易患性遗传。 基因异常:在一些家族中,由于基因异常也可导致胰岛素原向胰岛素的转化发生障碍,使胰岛素的形成减少而致使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进行遗传。 其它:如编码胰岛素受体的基因发生缺陷,或者编码胰岛素酪氨酸羧化酶的基因异常等都可以引起严重的糖尿病。 2糖尿病的环境因素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是指某些人的免疫系统对自己的组织细胞产生免疫性损害,某些外来物的分子结构与细胞的酷似,因此该外来物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也会针对细胞发动免疫攻击。外来物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病毒以外的。因此,在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现胰岛细胞遭受破坏而发生糖尿病。 病毒感染: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岛细胞,大量破坏细胞,不断抑制细胞生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化学物质:当人们接触以下一些物质时容易诱发或导致糖尿病。如链脲菌素、四氧嘧啶、戊双咪等可破坏细胞;某些药物及化学物质可减少胰岛素分泌,在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可能加速糖尿病的形成,如烟酸、五咪、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素能激动剂、苯妥英纳、干扰素等。 肥胖:肥胖者体内胰岛素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者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细胞内反应存在缺陷;另外,肥胖可使胰岛素对肝脏产糖的抑制作用降低。中心性(或腹型),尤其是内脏型肥胖(即腹腔脂肪含量增多)被认为是促发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一般脑力劳动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因为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可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 吸烟:作用机制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已证实吸烟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并对胰岛细胞有毒害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吸烟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热量摄入过多:热量摄入量超过消耗量,则体内脂肪储积,导致肥胖。高脂肪、低糖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低脂肪、高糖与高纤维素饮食能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鱼油可减轻胰岛素抵抗,食物纤维可延缓糖的肠道吸收。果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食物中锌、铬的缺乏,可使糖耐量降低,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率。过量饮酒也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诱发2型糖尿病。 妊娠因素:由于雌激素、泌乳素增多,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妊娠可诱发遗传基因有缺陷的妇女发生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分类: 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一次报告,将糖尿病列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又称症状性)两类。此外,根据临床表现,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的结果,将原发性糖尿病区分为4期: 1、糖尿病倾向,也称前期,无糖尿病症状,糖耐量实验均正常,具有遗传倾向背景,如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2、隐性糖尿病,系指在应激(如妊娠)时糖耐量低下,糖耐量实验结果阳性。 3、无症状糖尿病,血糖正常或升高,糖耐量结果呈阳性。 4、临床糖尿病,已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升高,同时按发病年龄,起病缓急,症状轻重和酮症倾向等方面的差别,将临床糖尿病分为青少年发病型和成年发病型两大类,前者大多数属胰岛素依赖型,后者大多数属非胰岛素依赖型,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糖尿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病因多原性,发病机理复杂,因而对糖尿病分类不断改进。1983年在临床类型中增加了与营养不良有关糖尿病。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型、型(BM)、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风险者4种。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40岁以上,儿童也有此型的,发病缓慢,病情较轻,不依赖外来胰岛素为生,在感染和应激时,可诱发酮症,空腹胰岛素水平较低、正常或高于正常,在糖负荷下,血浆胰岛素水平的高峰延迟,但高峰的水平常高于正常,形成高胰岛血症,对胰岛素治疗的敏感性较差。 糖耐量减低:诊断临床糖尿病不够条件,但糖耐量低于正常人,每年有15%左右转为糖尿病,此类病人大多数发生血管并发症,高血压,高胰脂症,视网膜病变,肾病变。 糖尿病风险者:指血糖和糖耐量正常,但比正常人易患糖尿病。已有过糖耐量异常,现以恢复者。糖尿病人直系亲属分娩新生儿体重超过4千克的孕妇,肥胖者。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及并发症(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或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症状,或因诊治其它疾病而发现糖尿病的。1、血糖水平高于肾糖阈,尿中排糖,尿的渗透压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应增加。每日尿量可达5公斤。由于丢失水分,病人感觉口渴,饮水量增加。饮水增加是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并不是因为饮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 2、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但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病人感觉饥饿,饭量增加,体重仍下降。3、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4、时常有因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视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检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再化验血糖,证实为糖尿病,其时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贫血、浮肿就诊于内科的病人,经检查发现为糖尿病性肾病,才开始治疗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阴搔痒求治于妇科,经检查发现糖尿病,其外阴搔痒是尿糖较多所致。病人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5、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二)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发现。但有一点是必须郑重对待的,那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所谓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报告书中是这样定义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属血糖状态而继发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以及临床症状,并明确指出糖尿病并发症是左右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工作中专家们发现,影响糖尿病患者身体、工作、生活和寿命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感染: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眼部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四、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 (一)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预防应该遵循三级预防原则,下面介绍一下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措施的对象是一般人群,目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又称为初级预防。一级预防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2)预防和控制肥胖。肥胖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3)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4)提倡膳食平衡。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血清胆固醇是饱和脂肪酸高水平摄人的标志。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且血清胆固醇高的人尤应注意避免饱和脂肪酸的摄人过多。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限制脂肪摄人到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5)戒烟、限酒。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就是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高危人群指:年龄在45岁以上;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肥胖者;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娩出过巨大儿的妇女;高血压者;高血脂者。对4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该每3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肥胖或超重的人来说,每1-2年进行一次检测。通过定期筛查尽量做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二级预防强调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定期筛查,以尽早发现,早诊断,尽早给予治疗。主要措施是在高危人群中筛查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者。糖尿病的筛检不仅要查出隐性糖尿病人、未引起注意的显性糖尿病人,而且要查出IGT(糖耐量低减)者。IGT是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其转归具有双向性,既可转为糖尿病,又可转为正常。因此,在此阶段采取措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和临床意义。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针对病人的预防措施,强调糖尿病的规范的治疗和疾病管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二)糖尿病的治疗1、糖尿病治疗之一:心理治疗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 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2、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1)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2)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拼音课件详细讲解
- 社交网络应用案例分享
- 金融科技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影响与未来展望
- “教”计算机处理图片(春夏学期)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挖掘机设备标准租赁合同范本
- 水路维护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妇幼保健院流感防控方案
- 学生宿舍高楼层水压解决方案
- 北京版(一起)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水利工程防汛措施方案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二次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课件 第4、5章 钢结构检测与加固、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
- 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译林版九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 员工工资明细表Excel模板
- 计数型MSA分析表格
- 枢纽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临床实验中不良事件的管理
-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 炼钢厂电工应知应会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