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新文化运动公开.ppt_第1页
课新文化运动公开.ppt_第2页
课新文化运动公开.ppt_第3页
课新文化运动公开.ppt_第4页
课新文化运动公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寻中国探寻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历程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师夷长技 以自强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师夷长技 以制夷 陈独秀 李大钊 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 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 和评价。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 响。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21915年的中国在政治、经济、 思想方面出现了哪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重大 事件?又出现了哪些不合时宜的现象?结合 材料讨论。 0 20 40 60 80 纱厂纱锭资本(百万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1911年 1919年 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在 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 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 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 ,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 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 会、“尊孔会”等组织。 经济、阶级:1912 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 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 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1912年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辛亥革命促进了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 心 政治: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思想: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直接原因 一、背景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清朝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制度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根本原因 新 文 化 运 动 兴 起 时 间 兴起 标志 核心 (两面 旗帜) 主要代 表人物 主要阵地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概况(阅读课本P72-73,完成下表) 新 文 化 运 动 兴起 时间 兴起 标志 核心 (两面 旗帜) 主要代 表人物 主要阵地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一 九 一 五 年 民主 科学 青 年杂 志 的创 办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新青年 北京 大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概况 1915年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第二期改称第二期改称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杂志。青年杂志的的 诞生,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诞生,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序幕。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立于 1898年。当时入学者,多为出身举人、进士的京 官,校舍在马神庙公主府。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 ,一度停办。辛丑后续办,并增设速成科,分仕 学,师范两馆。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 学馆等。清末宣统年间,改办分科大学,设有 经、法、文、工、商等科。1912年改为北京大 学。19121916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分别是 严复、何时、胡仁源等。蔡元培于1917年任北京 大学校长,将北京大学逐步改为文、理、法三科 ,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 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 实质目的是什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 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 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 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 阵地。 陈独秀 胡 适 李大钊 鲁迅 2.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前期 :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 专制、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提倡 , 三反对” 科学 民主 (德先生) (赛先生)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 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 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 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 ,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 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 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思考:古代妇女受哪些封 建旧道德的束缚?为此,请 你献计献策,为新文化运 动拟订战斗口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打倒“孔家店” 吴虞 资产阶级的道德,即提倡 人权、自由、平等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封建伦理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 支柱支柱。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为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 孔庙,昨天上午举行了祭孔大典,这是中国大陆自 1949年以来,首次由官方主办的祭孔活动。 联合早报2004年9月29日 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据南方网讯报道: 成都市青少年 宫国学班近百名四五岁的小娃娃 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论语、 孟子、大学、 三字经 等文章;河北行唐县出现一家私 塾,以教授“读经”为主。学生 年龄6-10岁不等,主要背诵论 语、三字经、弟子规 、大学等。北大武大等国内 高校相继开办国学班。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 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 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 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 ,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 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 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 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想一想 做一做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摘自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 文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改良文学 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呻吟; 务去烂调套语; 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胡适改良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 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 新文化运动前期 (19151919)的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险。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 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庶 民的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后期) 社会主义 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 义。 2.概况 (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3)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4) 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宣 传马克思主义。 (5) 1921年,中共诞生。 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在此闭幕 中共“一大”会址 阶段 内 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陈独秀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狂人日记鲁迅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敬告青年 民彝与政治李大钊 后期 (不作要求 ) 小结:小结:小结: 现象现象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 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现象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现象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 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 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现象二现象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 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 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现象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 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沉重打击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二)局限性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 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 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 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 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带有绝对性和片面性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 钱玄同 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 解放 3.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 洗礼 4.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前期):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或否定。 新文化运动是 否有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 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 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 “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 建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后期: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 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 : 后期 :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宣传马克思主义 归纳与思考 总结:中国总结: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历程 器物 制度思想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师夷长技 以自强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 是中国人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在近代前期先进 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军事 技术 政治 制度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民主共和制)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民主与科学) 思想 文化 事件代表思想武器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戊戌 变法 辛亥革 命 新文 化运 动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 命派 资产阶级激 进的民主主 义者 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与传统儒 家思想相结合 西方资产阶级的 民主共和、自由 平等学说 民主与科学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 蒙作用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 进一步传播,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 空前解放,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 治地位 思维拓展: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 续,其主要含义是指 ( ) A主张民主制度 B倡导学习西方 C反对尊孔复古 D坚持反封建 3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推翻帝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 军阀的统治宣传马克思主义 ( ) A B C D 4“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 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 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 )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5.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6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 1.(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 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2(2010江苏单科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 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 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 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D D B B 感悟高考感悟高考感悟高考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3.(2012福建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 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 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 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感悟高考感悟高考感悟高考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2012广东文综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 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 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 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 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 “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韧进者承时而起”。“格 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 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之艺”民国初年,学 姐还将science音译为“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D D 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 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 分) 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 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 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 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08广东)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 其出版的首部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 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凹显 出来。 黄兴涛“ 她”字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 ?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3分) 1918年(1分)刘半农。(1分)因为英文当中有“She”字 ,而中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1分) 【材料二】 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 “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 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 感悟高考感悟高考感悟高考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材料四】 五四以后,“他”、“她”、“牠”三字体现了中 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没有 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 柳拒用“她”字(读书生活 1935年) 【材料五】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陈 寅恪致沈廉士 【材料三】 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 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 ,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