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毕业论.doc_第1页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毕业论.doc_第2页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毕业论.doc_第3页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毕业论.doc_第4页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毕业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系 别:电子商务系年 级:2012级学 号:201210430056姓 名:凌玲专 业:电子商务指导教师:张银二一五年五月摘 要摘 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开始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物流配送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如何能够在消费者要求的时间内及时的送达商品,同时又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优化,这一直是阻碍当今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不仅能够减少生产企业的库存,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物流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物流和产品的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作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如何建立和优化适应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优化物流配送体系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为思考及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和可操作的方案。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体系IABSTRACTABSTRACT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related technology, e-commerce has plunged into our daily lif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logistics, the logistic delivery has becoming the biggest bottle neck. How to deliver the goods on due time and decrease the cost to the lowest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ogistic delivery has becoming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 perfect pattern of logistic delivery decreases the stock, speeds up the capital turnover and increases the logistic efficiency, but also reduces the cost of logistics and product, and improves the benefits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has described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e-commerce with the brief language, and has analyzed the relation that e-commerce and logistic deliver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offers the stag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 delivery.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put forward the new request for the logistic delivery at the same time; the modern logistic delivery is fulcrum and foundation of e-commerce, the logistic delivery become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commerce.Key Words: E-Commerce logistic delivery logistic delivery system II目 录目 录第1章 绪论6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61.2 国内外物流配送发展现状71.2.1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71.2.2 国内物流发展现状81.3 国内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现状91.3.1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理论研究现状91.3.2 GPS、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现状101.3.3 物流配送研究的热点问题11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1第2章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基本理论122.1 电子商务理论122.1.1 电子商务的起源和发展122.1.2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132.1.3 电子商务的特点132.2 物流配送理论142.2.1 物流配送的概念及发展142.2.2 物流配送的种类152.2.3 物流配送的功能要素152.3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172.3.1 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影响172.3.2 物流配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172.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172.4.1 一体化物流模式172.4.2 第三方物流模式182.4.3 配送中心模式182.5 本章小结19第3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203.1 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03.1.1 系统定义及特点203.1.2 系统设计目的和原则213.1.3 系统总体分析223.2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233.2.1 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233.2.2 系统功能结构243.2.3 数据库设计243.3 本章小结254.1 加强软硬件建设,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264.1.1 实现物流配送现代化264.1.2 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264.1.3 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274.2 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284.2.1 加强现代物流观念284.2.2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294.2.3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94.3 制定高效物流配送方案304.4 加强培养物流管理人才304.5 加强对外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物流理念和技术324.6 本章小结32结 论34致 谢36参考文献37IV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我国,由于物流处在经济领域的落后部分,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体系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实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配送成本过高、速度过慢。一个先进的电子商务与一个落后的物流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加剧物流的瓶颈作用,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物流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客户定货要求,在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理货工作,并将理好的货物交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这一先进的、优化的流通方式对流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配送制作为现在物流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水平,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有利于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维持商家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增强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商家的运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方便。当客户完成网上定货购物后,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在于商品能否按照客户的要求及时、安全、完整的送到客户手中。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有利于降低客户的风险,消除客户心中的疑虑,从而增加企业的定单,有助于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2)物流配送是最接近于客户的一个环节。是企业与客户最重要的接触点之一。物流配送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商家与客户的关系、挖掘新客户和维系商家和客户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3)物流配送大多不是商家的核心业务,根据专业化的要求,作为制造商,其首要的任务是锻造其“核心竞争力”。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有利于商家专心于核心业务: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商品成本,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竞争力。(4)物流配送企业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直接面对客户,对客户的反应、市场需求掌握着最直接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为商家的生产、库存控制1产生重大影响。物流配送水平的提高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1.2 国内外物流配送发展现状1.2.1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美国的物流配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归功与政府放宽管制,制定一系列法规。积极推进企业物流合理化,企业内部实现一体化管理,企业间结成供应链伙伴,涌现出如戴尔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美国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并出现第四方物流服务,过去两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物流成本下降11.8%,定货周期下降了60%,UPS,FEDEX,APLL等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了20%以上的供应链服务。在物流技术方面,美国加强企业物流信息化,条码技术、射频识别。各种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应用JIT,V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如DELL通过网站向供应商提供实时数据,使供应商了解零部件库存、需求预测等信息,以能够按需求组织生产并按JIT配送,大多数零部件只在DELL存放15分钟内,DELL的客户在网上下订单后5分钟就可得到确认,36小时其订购的PC就会下线装配送车。当然,物流企业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如UPS,APLL等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及应用普及程度在美国也是很高的。同时在信息服务业方面,包括i2,Oracle等供应链软件提供商、信息中间商、电子商务和网上市场等都非常发达,为物流服务提供基础条件。日本也是物流配送高度发达的国家,这得益于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流通的滞后导致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企业进行物流设施建设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发展初期,很多企业都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导致资源浪费、成本提高,随后又出现“共同配送”直到“一体化配送”,目前日本一体化配送实施程度最高,成本下降,服务质量提高。日本开展物流配送的特点是:信息化程度高。严格按规章制度准时执行,体现优质服务、涡流设施先进,如自动化程度、配送货物质量的保证措施等方面做的很好。除美、日,欧洲的物流配送也开展的很好,德国、英国、瑞典、比利时等,欧洲的物流配送同美国近似,他们的特点是以运输货物为主,运输能力强、课调动的运输设备多。如瑞典ASG公司、英国WAITROSE配送中心等。21.2.2 国内物流发展现状我国自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后,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但对物流配送的重视是随着Internet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才开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的流通过程带来了新的革命,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流通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上购物冲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企业市场范围扩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并逐步向一体化经济过渡。电子商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方便、快捷。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问题是实体物品的配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但从电子商务在中国落户,人们就没有停止对物流配送问题的讨论。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国内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而且处于亏损状态。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地、运输能力不足等原因,形成“物流配送瓶颈”。因此,物流配送滞后一直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下几点:(1)对配送的认识不足,特别是与传统仓储、运输业在功能、布局、作业方式和管理各方面无明显差别。企业对自身的营销战略和发展目标认识不足、思路不清。 (2)规模小、未成经济规模。配送中心建立遍地开花、各自为政,缺乏规模效应、覆盖面小,服务范围窄。 (3)管理水平低,经验缺乏,物流渠道不畅通,造成配送速度低,供、配、送各方面关系不协调,对整个配送系统的研究不足,使整个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是很高。 (4)配送中心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包括作业管理和规范化程度、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MIS等的应用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5)缺乏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缺乏既懂得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又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既懂得电子商务又懂得物流配送的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31.3 国内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现状1.3.1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理论研究现状著名管理学大师RE德鲁克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指出:“物流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护,是“_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日本朝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物流冰山认为人们对物流成本的了解有大片空白,将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大部分是沉在水面一下的看不到的区域,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物流成本的一部分。此外,日本有专家指出物流是继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专家提出“效益背叛说、“成本中心说、“利润中心说”、“服务中心说等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提供了基础。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德国经济学家提出,未来世界上只有3种人:生产者、物流者和消费者。美国学者HaulLee在(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nce)一文中就指出物流配送能实现网上交易商品的末端配送,是完成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最后一个过程砸。 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但对物流配送的重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才开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流通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作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经济学家樊刚认为,今后世界上只有3个系统,即生产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技术系统,其他系统都是从这3个系统中分离出来的。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指出:“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张铎在电子商务与物流一书中指出,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网上交易可以解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问题,但无法解决物流问题,除CD、MP3等信息产品外,物流仍然需要实体配送来解决,并指出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口。程得通也在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文中指出:无论商品交易的形式如何变化,除了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的信息制品外,所有的商品从卖者到买者总是还有一个物理位置的变化,还是要通过物流配送来完成。也就是说,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商务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王之泰认为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和物流一体化的产物,是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共同创造出来的。可以形象地用公式: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十网上交易十网上结4算十物流配送,也可以表示为:电子商务=鼠标+车轮,其中鼠标指的就是网上交易,车轮指的就是物流配送。此外,我国学者丁俊发、徐寿波、李京文、吴润涛、吴清一、张文杰、何明坷、王宗喜等也在不同场合发表过对物流配送的看法。 由此可见,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和载体,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过程,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1.3.2 GPS、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现状1GP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现状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它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构成,发射装置由若干颗位于地球卫星静止轨道、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构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无线电波。接收装置通常装在移动的目标(如车辆、船、飞机)上,接收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就可以计算出它当前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将其坐标信息记录下来或发回监控中心。地面监控中心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 GPS技术备受人们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GPS的诸多功能在物流领域的运用已被体现,尤其是在货物配送领域中。由于货物配送过程是实物的空间位置转移过程,所以对可能涉及到的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都可以通过运用GPS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将有助于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目前GPS在物流配送中主要运用了GPS的导航功能、车辆跟踪功能、配送路线规划功能、信息查询、话务指挥和紧急救援等功能。2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现状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成果,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GIS以地理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纵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若干销售情况、运输路线以及其他内容。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设施定位模型。51.3.3 物流配送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令人满意的服务,迅速、及时、准确、安全、低成本进行配送。最近几年物流配送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下: (1)如何把配送中心建成多功能的供货枢纽现代配送中心的作业内容己经发生了变化,集中了大部分的物流功能,跳出了传统物流单一存储和单一配送功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实现一头进货、衔接产销两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供应链企业的协调合作关系。配送中心是供应链网络中的关键点,把整个网络中的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加强物流技术装备,提高作业效率;(3)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4)车辆调度优化,节省运输成本;(5)如何控制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一些基本理论做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辅助决策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T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研究现状,同时对相关问题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综述; (2)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研究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 (3)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问题; (4)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系统辅助决策模型的设计问题; (5)结合海尔物流等成功案例,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配送的解决途径。6第2章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基本理论第2章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基本理论2.1 电子商务理论2.1.1 电子商务的起源和发展 (1)电子商务的起源 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最近几年已逐渐成为一个流行词,在发达国家通过Internet(国际互联网)交易已成为潮流。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就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它不仅指基于Internet的网上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联网)和局域网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并创造新的商机的所有商务活动,包括从销售到市场、经营运作到信息管理,从最初的电话、电报到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电子资金转账EFT、传真FAX、多媒体、条形码数据自功捕获器等。 (2)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代模式:最初的电子商务形式只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网站,把互联网视为媒体和一个发布信息的窗口,这个网站仅供访问,是静态的,它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围绕公司产品的介绍及相关信息,事实上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内容门户;第二代电子商务模式把互联网视为市场,通过网络完成部分交易行为,客户可以从一个公司的网上直接发出订单,采用电子支付方式,再以电子管理的物流配送系统,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电子商务将进入第三代模式利用Internet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完整地实现。 (3)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背景电子商务在我国刚刚起步,1993年我国首次引进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第一笔网上交易发生在1998年3月,1998年也被称为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年一。据统计,1999年我国网上消费额仅有5500万元人民币,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00018,只有很少的网民参加过网上购物。同期,美国上网购物的家庭有1700万,网上消费额达到202亿美元。据此推算,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规模仅为美国的023。而且,我国网上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范围虽然非常广泛,但大多数商品的销售额很7小或根本没有销售额。1999年,一场轰轰烈烈的“72小时网络生存活动将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原原本本地暴露在大家面前。正是这场几乎引起了全国大大小小媒体广泛报道的活动,引起了大家对网络商家们行动的关注,也正是这场活动之后的几个月,电子商务的热潮席卷了国内整个IT行业。2.1.2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 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或个人。电子市场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有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个统一整体。交易事务指电子商务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商务活动的内容,例如询价、报价、转账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电子商务交易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其中信息流主要指商品信息供促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商流是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包含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指资金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在电子商务下,以上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而物流,作为最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从供方到需方的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n叼。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有价信息软件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但由于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工具的应用,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对物流过程的监控,将使物流的流动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能有效地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强调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它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实现对物流过程的监控。2.1.3 电子商务的特点(1)交易虚拟化; (2)交易成本低;(3)交易效率高;(4)交易透明化;82.2 物流配送理论2.2.1 物流配送的概念及发展(1)物流配送的概念物流配送(简称配送)是企业依据用户要求,以最有效的方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配送地点备货,并将货物送交用户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将“配”和“送”有机结合起来。配送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物流活动方式,是商流和物流相结合,包含物流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物流方式。(2)物流配送的发展配送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生产企业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开始采用送货上门的促销手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多品种、多客户的生产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库存并按客户对品种和数量的要求进行配货,在指定的时间送达指定的地点。生产企业的这些业务活动已具备了配送的存储、配货和送货这三个基本特点。因此配送起源于生产企业的延伸服务。这一时期的配送特点表现为:范围小、规模小、货物品种少和业务单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快,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同时导致货物运输量大幅度增加,使配送可以在较大的规模上运行。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不得不自己备足一定时期内所需的各种生产原料。由于库存占用场地资金,以及规模不足导致采购和管理费用居高不下,使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实行专业配送给生产企业带来的好处就显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专业配送降低了资金占用,保证了物资的供应,可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和管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配送从生产企业的供销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建立起了专门从事货物配送的组织和机构,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这一时期配送的特点表现为:参与配送的货物品种多样化且数量大为增加,配送的区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了各种仓储机械设备,仓库结构得到相应的调整,更能适应专业配送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后,配送业进入成熟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自动货架、数据库、自动分拣、条形码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配送的仓储管理,使仓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大幅度提高。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配送区域进一步延伸,理货设备更为先进,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配送模式多样化。92.2.2 物流配送的种类(1)配送中心配送其组织者是专职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说,其规模较大,功能齐备,配送能力较强,配送距离也较长,大多和用户有固定的配送关系。(2)配送点配送配送点是在某一特定区域设置的专门从事该区域配送业务的网点。一般来说,配送点是配送中心的分支机构或下属机构,不独立对外进行商业活动,配送业务主要通过网络接受上级的指令,进行配送。(3)仓库配送即以仓库为地点而进行的配送。它是在保持仓库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增加配送功能。(4)商店配送其组织者是通过企业的经营网点,一般与零售相结合,配送规模和半径都较小,大都是卖出即配送。(5)生产企业配送。组织者是生产企业,一般来说,配送的产品往往都是一些适用性较强或自身生产的产品,同时需求方都是最终用户。2.2.3 物流配送的功能要素(1)备货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2)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另一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10会影响储存的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3)分拣及配货分拣及配货是配送不同于其它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分拣及配货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4)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和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以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上作。(6)送达服务配好的货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112.3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关系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用“成也配送,败也配送”来形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是恰当的。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则是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物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2.3.1 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影响(1)给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了深刻的革命 (2)网络对物流配送的实施控制代替了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程序 (3)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网络系统的介入,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 (5)电子商务为物流配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3.2 物流配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1)物流保障生产(2)物流服务于商流(3)物流是电子商务所具优势正常发挥的基础(4)物流系统不断升级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的提高(5)物流业的壮大发展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2.4.1 一体化物流模式尽管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国专业化物流企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体化物流发展很迅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体化物流仍将是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主导模式之一。一体化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基于电子商务的一体化物流模式,就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生产的原材12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的采购物流、产成品的制造物流与分销物流等物流活动全部由电子商务主体自己完成。一体化物流虽然有利于电子商务主体对整个物流的协调与控制,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分工的经济优势,因此会减低整个电子商务物流的总体效率。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主体必须致力于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必然会逐渐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因而基于电子商务的一体化物流模式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4.2 第三方物流模式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指的是电子商务主体将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是执行实物物流为主要机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而发展的。与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相比,第三方物流整合了多个物流功能。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只是负责个别的运输业务,还负责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配送在内的全部物流业务。它不仅提供物流操作,还提供包括设计、建议如何以最低的费用、最有效的运输与保管货物在内的物流系统的咨询。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专业化物流服务,有利于促进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是面向社会众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可以站在比单一企业更高的角度,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提高,也有利于物流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4.3 配送中心模式基于Internet与VAN网的电子商务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操作,实现了无纸化贸易,但这只不过是将贸易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流程简单化了,而每项贸易的最终完成,仍然取决于商品由供应商(或厂商)到最终客户配送的实现,配送的作用就越重要。无论是B2B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末端物流业务的实现,还是B2C电子商务模式下商品由卖方所在地向客户所在地的实体移动,都需要配送中心来完成。因此,配送中心模式将是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必不可少的主导模式。132.5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有关理论及物流配送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几种物流配送模式。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与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只要定位准确,运作合理,我国的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的大潮中必将能获得新的生机,前景十分可观。我们应该抓住这样几个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一是在外国投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二是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三是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事业,开始起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14第3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3.1 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3.1.1 系统定义及特点配送管理信息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是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物流业务、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决策的科学性,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系统客户端开发平台可以使用Impedes公司的Delphi6,数据库服务器使用MS SQLServer7,服务器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Web服务器使用微软的IIS,客户端浏览器使用IE6.0。Delphi6特别适合于开发基于多层结构的分布式系统,它既支持微软公司的Windows分布式Internet应用程序体系结构(Windows DNA),也支持CORBA。而且Delphi6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编程能力,除了使用著名的BDE数据引擎外,还提供Actives数据对象(ADO)为数据库编程增加了灵活性,Delphi6的MIDAS(Mulch-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s)是开发多层体系结构的关键。采用三层结构设计的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用户界面友好,容易操作:2系统具有开放性,基于Interact技术,采用浏览器,客户端无须分发、培训,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降到最低;3是Web上的EDI,在Interact环境中实现安全的、标准的EDI交换;4建立了各种信息数据库,并实现对数据库的维护;5提供实时的客户查询功能,实现物流信息的客户共享,增强物流企业和客户间的合作伙伴关系;6有效地管理各个业务环节,提供各环节的信息与数据,保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一致,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7及时掌握运营状况,提高物流企业对非正常业务的处理能力;158具有辅助决策功能,可以给物流企业提供如配送中心的优化选址、配送运输路线的优化选择等各项决策。9通过操作人员限制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健全和规范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强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利用和流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实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3.1.2 系统设计目的和原则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包装、装卸、运输、储藏、搬运、配送等)进行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并结合运输、交通、贸易等方法的理论与实务的实现,从而实现将消费者所需物品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式、最小的成本送到指定地点。该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即集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为一体,降低其运营成本。系统针对用户需求,严格、守时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时、按点、按量地交给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要求,并且提供与配送中心有关的供货厂家和用户单位的信息,提供配送中心经营所必需的管理信息,包括销售情况,最新的库存情况等,同时提供辅助决策功能,以使配送成本达到最小。因为任何一个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的目的有两个,即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查询和提供辅助决策。由于企业信息和决策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所以在辅助决策中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信息查询和决策问题,应该有所选择。而在配送中心的营运过程中,销售和库存信息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而配送方案和运输方案(包括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选择)是最常遇到的决策问题。另外,在建立配送中心的过程中,首要的决策问题是各个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因此基于以上考虑,该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任意两点间的最优运输路线的选择,配送中心的选址优化,配送网的运输配送方案的选择。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采用微软公司的三层ClientServer结构,坚持开放性、标准化设计。而且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可延展性,确保系统安全,突出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三层结构的优点在于它的可扩展性随着具体业务的变化而改变,便于业务的升级。应用程序把业务逻辑独立出来,形成了客户端的客户界面层、中间业务逻辑层和后端数据库服务器层的三层逻辑结构,可以使客户端人机界面部分的程序16开发工作得以简化,开发人员不必关心业务逻辑是如何访问数据库的,只需要把精力集中在人机界面上。中间业务逻辑层包括了大量的供客户端程序调用业务的逻辑规则,以帮助其完成业务操作,由它负责与数据库交换数据。数据库服务器层主要提供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的方法。当数据库的结构确定后,对于它的改动也就比较小。系统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可以对每个业务功能组件进行授权,从而限制非法访问。在物流配送系统中,数据库处理操作(包括订单、出入库处理)频繁,用户界面复杂,数据量很大,还要求有较快的响应速度,适合用ClientServer模式处理。这里采用的是三层ClientServer结构,客户端通过应用服务器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企业信息发布、客户查询等功能则使用标准的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访问数据库中的信息。3.1.3 系统总体分析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并具有明确边界的系统,它包含了企业用于物流配送的设施和人员等实体、决策者、配送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用户等多个对象。典型的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如图33所示。鉴于配送中辅助决策的重要性,模型中实线内表示的是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突出了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辅助决策子功能。虚线内表示的是物流配送的辅助决策子系统,箭头表示的是信息流。在辅助决策中,以问题模型和求解算法库为核心,其它各个数据库都根据模型和算法库的数据需求而建立。实施辅助决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伽1。可以是一个多维属性的复杂效益组合,这里的效益不仅仅指的是经济效益,也可以是一个多维属性的复杂效益组合,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决策问题和配送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使得简单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些决策问题已经不再是程序化的计算或人的主观判断所力所能及的。这时,物流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在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和算法,交互式地进行问题的决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程度。同时,在设定一定决策规则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日常运营方案的自动化管理。1物流资源库物流资源库包含两部分的信息。一部分是与物流设施和资源相关的信息,如运输车、工人、仓储中心等的信息;另一部分是与配送对象相关的信息。(1)配送对象的管理 (2)仓储中心管理2.交通信息库17所谓交通信息,指的是交通道路网的拥堵状况信息。收集交通信息后,辅助决策功能可以综合考虑配送需求以及道路网提供的交通条件两方面的因素,根据算法提供合理决策。3用户信息库包括用户的各类信息,如用户的名称、地理位置、用户的历史记录、应收账款等。4电子地图库为了提供辅助决策,电子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提供道路信息情况。这是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的基础。4电子地图可以分为可视化和非可视化两种。可视化的电子地图可以提供给用户良好直观的界面。但如果纯粹从数据需求的角度考虑,只需要电子地图提供的道路网数据库,而不需要其所给出的界面,可以采用非可视化的界面。5模型和算法库模型和算法库是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的核心。但由于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本文实难考虑完全,从实践背景与理论逻辑,本文个案式提出两种模型和算法。(1)配送中心选址模型(2)路线规划模型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