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和综合评价方法安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1页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和综合评价方法安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2页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和综合评价方法安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3页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和综合评价方法安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4页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和综合评价方法安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安全文化理论的提出,为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是近年来人们对安全管理方式与制度的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科学。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铁路安全的重要基础。铁路企业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予以认识,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积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从而改善提升中国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和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综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37个评价指标的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设计了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分析了模型的评价结论,指出了其安全文化的薄弱环节。最后,运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对徐州车路段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改进措施。关键词:安全文化;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层次分析法分类号:ABSTRACTABSTRACT: Establishment of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a new countermeasure toinsure the safety of corporate producing. It is not only a kind of new ideas and newstrategies, but also is a kind of base of preventing the happening of production accident.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provides new method for production safety.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a new type of security management science in recentyears. It is a kind of innovation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style. Railway corporate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and strengthenthe establishment of corporate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company itself, soa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e. Establishment of Railway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basis to ensure the railway safety.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methods and use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build the index contains 22of the Railway Safety Culture Index system. Then, design the railway corporate cultureevaluating model, and analyze the evaluation result, pointing out the weaknesses ofrailway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At last, use the model to evaluate the corporate safetyculture of Xuzhou railway operation section,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improvement of its safety culture establishment.KEYWORDS: safety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safety culture;evaluation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LASSNO:目录中文摘要. 111ABSTRACT.。.iv1引言.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1 1.2论文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2 1.3本章小结.,.。.32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4 2.1企业文化理论综述.。.4 2.1.1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4 2.1.2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 2.2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综述.。.8 2.2.1安全文化的提出. 8 2.2.2安全文化的定义.8 2.2.3安全文化的评价理论.。.9 2.2.4国际安全文化的发展. 12 2.2.5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14 2.3国内外企业文化测评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2.3.1国外对企业文化测评的研究.14 2.3.2国内对企业文化测评的研究. 17 2.4本章小结.,.18 一3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19 3.1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相关情况.。.19 3.2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的选取及解析. 24 3.3确定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的方法介绍. 28 3.3.1确定权重方法介绍. 28 3.3.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9 3.3.3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32 3.4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33 3.5本章小结。.,.。.,二。.、.。二,.、.,。二。.374徐州车务段安全文化建设分析. 39 4.1车务段情况简介.39 4.1.1撤消分局后的车务段现状. 39 4.1.2车务段目标、职责和方针. 41 4.2徐州车务段概况. 42 4.3徐州车务段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44 4.4徐州车务段安全文化评价过程. 45 4.4.1徐州车务段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 45 4.4.2评价结果分析以及对徐州车务段改善安全文化途径的建议二47 4.5本章小结. 495总结与展望. 50 5.1本文主要结论. 50 5.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1参考文献. 52附录A. 55作者简历. 63独创性声明. 64学位论文数据集.651引言选题背景及意义 铁路是我国主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铁路运输安全保证了国家重点物资、重要工程建设、重大科研基地及军事运输的需要,也为地方区域经济开发、招商引资和科技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为公益服务事业,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伤害和损失,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如果发生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造成行车中断,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无疑将会给人民带来不幸,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铁路运输安全的可靠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国家的声誉和形象。因此,确保铁路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铁路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永恒的主题。一直以来,我国铁路部门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安全生产,指出:“铁路一定要把安全运输放在第一位”,“要把安全作为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进而总结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针。一直以来,尽管铁路运输系统一再强调“安全第一”,但铁路事故还是屡禁不止,据统计,这些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职工人员的麻痹大意、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图省事而简化工作程序等一系列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反映出当前铁路基层站段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意识淡薄、职工素质不高和干部作风不实。从而导致在铁路各项基础设备得到不断改进和加强、设备的安全系数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条件下,其安全生产状况并没有取得根本改观,这就需要基层站段领导进一步加强对站段安全工作的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这一方针。然而,在当前铁路部门的路局直管站段体制下,安全管理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站段作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的基层一级,承担着安全工作落实和现场安全控制的主体责任,既是组织完成生产任务的落实主体,又是确保实施设备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原分局的安全管理职责一部分上移到路局,一部分下移到站段,这样的改革加大了站段在安全上的职责和责任。 随着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引起我国各行各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己经开始尝试将安全文化融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以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为目标,努力培育出优秀的安全文化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促进主动安全机制和主动安全环境的形成。但从总的情况看,许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理论研究居多,而缺乏有针对性的组织管理和系统的具体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到底如何?我们怎样去测量怎样去评价?安全文化建设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何改进?这些都是作为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铁路企业安全管理是铁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运用企业安全文化来指导和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用以解决上述疑问。 本文主要针对车务段进行安全文化体系研究,并以徐州车务段为实例,建立安全文化体系,引导和评价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支持。本论文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铁路企业提出科学的评价,从而使其下一步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2论文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本文着重从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安全文化及其评价的研究经验,对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内容结构的总体思路是:首先概述企业安全文化及其评价的理论和研究现状、剖析铁路企业安全文化,为本文构建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模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前面分析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构成要素及涵义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使本文对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运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每级指标的权重,为后面的评价模型做好评价准备,进而构建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最后,将该评价模型实际应用到对徐州车务段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的定量评价。确定因素权重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使权重的赋值更加科学、合理,较好的反映了各因素对企业安全文化现状的重要度。 根据以上思路,本论文有五章构成:第一章是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论文的内容结构;第二章是国内外对企业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评价的研究综述:第三章是剖析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并构建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模型:第四章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对徐州车务段的安全文化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力求解决在徐州车务段安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切合徐州车务段安全管理需要的安全文化体系的完善设想,重点关注实用性。.3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了选题的来源、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着重于安全文化建设,将铁路企业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等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我国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体系,并进行科学的评价,达到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目的。最后说明了本文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路线。2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2. 1企业文化理论综述2.1.1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从结构上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形象文化五大层次。 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的基本战略、企业的愿景、企业的经营领域、企业的成长方向、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成功保证;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总体价值观、对股东的价值观、对顾客的价值观、对员工的价值观、对合作伙伴的价值观、对社区的价值观、对公众的价值观;企业的行为方针:创新方针、质量方针、服务方针、团队方针、人才方针、资源方针、管理方针、绩效方针。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制度性体现。包括: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组织机构: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管理制度:常规管理、例外管理。 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企业和员工行为上的透射。包括:企业家行为(领袖型、开拓型、民主型、实干型、智慧型、坚毅型、廉洁型)、模范人物行为(企业模范个体的行为、企业模范群体的行为)、员工的行为(个人行为、团队行为)。 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包括:产品(质量、设计、服务)、厂容厂貌(设备设施、厂房建筑、生活娱乐设施)占 形象文化是最外层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形象、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事的形象等。2. 1. 2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的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十年代初,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一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在内等的非结构性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1.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七十年代末,人们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初,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如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关系等。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至今,有关企业文化的专著约有六十多部,论文分布在十几种管理学和心理学期刊中,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九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因此,组织文化研究在八十年代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 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如:企业文化与组织气氛2、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3、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4、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5。 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Kim S. Cameron and Sarah J. Freeman用现场调的方法以334家研究机构为样本,研究了文化整合、文化力量和文化类型与组织效益之间的关系60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母斯核斯克特教授总结了他们在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并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fl0 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Daniel R.Denison和Gretchen M. Spreitzer介绍了竞争价值框架,描述在此框架下所定义的四种主要的文化指向,目的在于探讨竞争价值模型对于研究组织文化的用途350 克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的Raymond F. Zammut和华盛顿.美国医学院学会的Jack Y Krakowe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混合研究的范例;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Robert E. Quinn和Gretchen M.Spreitzer表明了不同文化类型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1997年,Pierre DuBois&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Measurement and Optimization Model),其中包括用于组织分析的模型和用于组织文化研究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1)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2)管理哲学(包括使命、价值观、原则等);(3)对工作情景的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等)(4)对工作情景的知觉(包括对工作的知觉和对管理的知觉);(5)组织行为(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动机和归属感等);(6)企业经营业绩(质和量两方面);(7)个人和组织变量(包括年龄、职位、个人价值观等)f9。 Roger Harrison & Herb Stokes确定了大部分组织共同具有的四种文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进行相应的变化,这种诊断可用于团队建设、组织发展、提高产量等io0 Kim S. Cameraon & Robert E. Quinn为诊断组织文化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为理解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改变组织文化和个人行为方式提供了系统的策略和方法l。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2.我国企业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从美国引入中国,20多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在我国,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12“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 (2)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貌130 (3)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14。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 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同时也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应该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促进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根据对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了解和对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我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探索的发展而产生并且迅猛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管理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化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2. 2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综述2. 2. 1安全文化的提出 国际核工业领域最初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针对此次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当年召开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在其会议文件INSAG-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总结报告”中,“核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提到。报告同时阐述了“核安全文化”对核工业事故的影响。同年,美国由于载人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美国航空宇航局(NASA)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2. 2. 2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16。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支。它既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等精神因素。一般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复合体,由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等组成。 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 “我要安全”,从而全面提升安全工作的境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的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对于现代的安全系统工程,企业的事故预防不能仅仅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但是,过去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业社会还是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痛苦,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这就是: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指标和人文背景。这些指标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它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由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即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策略,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比较有名的安全文化的模型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的安全文化模型和有关学者合成的安全文化模型。在1991年1NSAG出版的安全文化(即INSAG-4)中,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核工业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型,宋晓燕m通过对以前研究者的总结,提出10个因素来评价企业安全文化,而王玉玲is把企业安全文化分成10大系统进行评价。 本论文由于是针对铁路企业,根据铁路企业生产特点,以求简单适用的标准,通过对铁路企业的专家的咨询,从五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模型,即: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文化的持久性与开放性等方面。2. 2. 3安全文化的评价理论 1.评价与评价体系 评价是评价主体按照预定的评价目的对特定评价客体进行评价性认识与事实知识性认识的过程,它通常针对评价方案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指标并按照一定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并选用恰当的评价方法,运用评价准则进行综合分析的评价活动。 评价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23:评价目的直接决定了评价方向。评价主体指参与评价的人的群体。评价客体指分析、判断、评价的对象。评价原则反映评价决策者的偏好。评价标准衡量评价结果的尺度。评价指标评价具体实施的关键,每项评价指标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刻画系统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度量。指标权重决定了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评分标准:确定评价结果的等级状况。 2.安全文化评价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安全文化评价就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安全文化的先进与否、好坏之别。这样,就能了解安全文化的现状,发现安全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时提出相应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措施,从而有利于安全文化的改进与完善,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安全文化需要进行企业安全文化调查。通过调查去感受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去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准则。评估可以是由高层领导来组织,也可以由专家们组成。不管由谁组成评估组织,都必须规定评估方式、评估内容,提出评估结论和改进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总会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人们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人们的认识提高后对企业安全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指导作用,肯定要对安全生产价值理念进行必要的调整。而且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企业文化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后的安全生产,肯定要对安全生产价值理念及行为准则作相应调整。要保持企业安全丈化的先进性,必须针对原有企业安全文化的不足,不断改进,加以完善。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完善过程。而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目前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缺乏测量评价体系,方案下发,各级按要求实施,而实施过程缺少反馈和监控,对最后实施为企业带来的效果缺少评估分析。这就使得安全文化工作实施一段时间后企业感觉束手无策,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工作。将测量评价体系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中,这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以安全文化建设组织策划方案为输入,以安全绩效为输出,并经过测量评价的一个循环过程。企业通过评价体系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后,可以提供实施动态调整的决策依据,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达到更高的水平,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处于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3.安全文化指标体系的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如下3l . (1)科学性原则 科学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本研究论文建立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要素体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力争反映客观实际和事物的本质以及反映影响企业安全文化现状的主要因素,使对企业进行安全文化评价时获得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最终使评价结果有效。 (2)目标原则 每个企业都应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明确的安全目标,同时要让全体员工明确自身承担的安全目标与企业安全目标的密切关系,在使自身安全获得满足的同时,还要在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过程中,使“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 (3)安全价值原则 每个企业都应有一个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念及全体员工共同信仰、共同在安全行为中遵循的安全价值标准,要使每个员工都把自己的一切行动与这一安全价值标准联系起来。 (4)参与原则。 就是要让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参与解决安全问题,参与安全管理的决策,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员工、家属、子女参加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这一原则还要求党政工团妇组织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管理机制。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全方位参加。 (5)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企业把员工对安全的责任、应有的权利与做好安全工作的物质利益统一起来,并制定出衡量员工安全工作绩效的合理标准。 (6)坚持“二结合”原则。其内容:一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就是要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传统安全文化和外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本企业应建什么样的企业安全文化、如何建立优秀的安全文化,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实践。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现实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因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必须在现实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脱离现实的安全管理工作。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推广、应用、开发现代安全科学技术相结合。现代安全科学技术是企业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人、机、环境系统安全本质化的必备条件,失去这一条件,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安全本质化。 (7)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资料的来源和现实可能性。2.2.4国际安全文化的发展 1988年,核安全咨询组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管理原则,提出安全的目标必须渗透到核电厂发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1991年国际安全咨询组编写了INSAG-4安全文化,并正式出版。INSAG-4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是团体和个人的素质与态度的集合。安全文化一书中还给出了安全文化的许多细节,指出了安全文化的可以衡量的特性等,使安全文化这一术语转化为了有实用价值的概念体系。1994年制定了用于评价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1998年指出企业发展和强化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的阶段,并发表了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使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2003年第91届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国家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将其概念表述为:“组织和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集合,预防原则据之被给予最高的优先权”是使“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在所有级别受到尊重的文化。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安全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