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简述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壹、绪言几经周折,历尽岁月,我国著作权法制上作为著作人与利用人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以就著作利用进行协商的著作权中介团体,作为其设立、许可、辅导及监督依据之法律-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终于在八十六年十月九日经立法院完成三读,于十一月五日经总统公布,正式施行 七十二年九月一日行政院以台七十二内字第一六一二八号函向立法院所提出之著作权法修正草案即已在第二十一条规定音乐著作人及利用音乐著作之人为保障并调和其权益,得依法共同成立法人团体,受主管机关监督与辅导,办理音乐著作之录制使用及使用报酬之收取与分配等有关事项。其监督与辅导办法由主管机关定之,此为我国著作权法制上提出成立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滥觞,该草案虽于七十四年七月十日经总统公布施行,就此部分亦未作任何修正即通过,然因诸多法制上之缺漏如下述,主管机关内政部虽然极欲依法订定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监督与辅导办法,终在七十五年五月间,在各界要求下暂停订定该办法。此一问题直到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新修正施行之著作权法第八十一条就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成立有较周全之规范,解决法制上之缺漏问题,内政部经过一连串法制作业,才于八十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向行政院提出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草案,并由行政院于八十三年九月十二日以台八十三内字第 号函向立法院提出。自七十二年九月一日行政院提出之著作权法修正草案第二十一条规定首次提及成立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理念到八十六年十月廿七日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公布施行,已整整十四年矣。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的通过施行虽然在社会上未必引起太多关切,目前国内也已有相关团体在进行类似著作授权利用业务,但该条例之施行却是落实著作权保护的重要里程碑,著作之权利人与利用人将会渐渐感受到其大用,也将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加重对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依赖,解决著作授权利用所产生之一连串问题。本文之目的在就著作权中介团体成立之历史背景、原因及新公布施行之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内容作一简述,以供各界了解,或有助于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今后之顺利施行。贰、著作权中介团体设立之源起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源起要远溯自1847年之法国。1847年的某一天,法国作曲家Paul Henrion及Victor Parizot一起在巴黎一家著名的现场演奏音乐餐厅Ambassadeurs用餐,他们对于现场正在演奏他们的音乐作曲固然感到欣喜与荣耀,但他们也发现一件极不合理的现象。当他们必须因为餐厅所提供的雅座及美食付钱给餐厅主人时,餐厅主人却不必为现场演奏他们的音乐著作支付任何对价。于是他们坚持,在没有人就演奏其音乐而付钱给他们以前,他们拒绝支付在餐厅的消费。经过一番诉讼,Paul Henrion及Victor Parizot赢得了判决,法院确认餐厅主人必须就演奏其音乐而支付对价。然而,事情才开始。当整个巴黎,或巴黎以外的任何地方演奏其音乐时,Paul Henrion及Victor Parizot要如何知道谁在演奏他们音乐而且怎样才能收到使用报酬呢?不祇是Paul Henrion及Victor Parizot,所有的作词作曲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于是,在1850年,这些作词作曲家共同成立了所谓的收费团体(Collecting Agency),也就是法国目前仍在运作的音乐著作作词作曲家协会(Societe des auteurs, compositeurs et editeurs de musique(简称SACEM)的前身 参照世界智能财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简称WIPO)出版之刊物COPYRIGHT, 1989,11,第312页。源于法国的音乐著作之表演权收费团体,世界各国渐渐地发展出类似的团体,其范围不仅限于音乐著作之表演权之收费 此一音乐著作演奏之权利(Performing Rights)被称为Small Rights,宜由收费团体代为集合管理,相对于戏剧著作演出之Great Rights,由于戏剧著作不是很普遍地被使用,由权利人自行授权收费即可达其目的。,更及于各类著作之不同权限之集合管理(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在功能上更包括利用之授权(License of exploitation)、权利金之收费(Collection of remuneration)、利用之监看(Monitor of exploitation)、使用报酬之分配(Distribution of royalties)及侵权之诉讼(lawsuit of infringement),甚至及于有利于全体著作人权益之公益活动,包括遏止盗版盗用之宣导、优良作品之奖助及贫困著作人之扶助等。目前各国较有名而运作健全的著作权中介团体仍以管理音乐著作表演权之中介团体为主,包括德国的GEMA、英国的PRS、日本的JASRAC、美国的ASCAP、BMI、SESAC等。从而其属于国际性之著作权中介团体联盟亦以管理音乐著作之表演权团体为先驱,即1926年于法国巴黎由十八个各国音乐著作表演权中介团体所成立之国际作家及作曲家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ocieties of Authors and Composers,简称CISAC) 关于世界各国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现况,国内著作请参阅贺德芬教授主持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七十八年八月印行之著作权之立法检讨第111页第七章;国外著作主要可参阅International Guide to 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s(1993-1994 Edition), David Sinacore-Guin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3.。目前国内音乐著作权收费团体 目前之存在而办理音乐利用收费之团体皆系于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施行前依人民团体法所成立之社团法人,并非著作权法暨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所称之著作权中介团体,因此仅能以音乐著作权收费团体称之。林立,计有中华民国著作权人协会、中华民国音乐著作使用中介协会、中华音乐著作权人联合总会 中华音乐著作权人联合总会系由中华民国音乐著作权人协会、中华词曲著作权人协会、中华民国词曲著作权人协会、中华民国台湾歌谣著作权人协会、中华民国影传音播词曲保护协会等五个团体所结合组成。、中华民国音乐著作人联盟、中华音乐词曲中介协会等,这些团体皆系于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施行前依人民团体法所成立之社团法人,并非著作权法暨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所称之著作权中介团体。目前此等音乐团体有的有办理代理音乐授权利用业务,有些则无,有办理者,其运作情形亦不一致,有的有向利用人出示授权清单及所代理会员名册,有的则无。參、 著作权中介团体所管理之著作财产权之特色依国际间现代著作权法制之规定,著作人于完成著作后即享有著作权,不待履行任何形式要件(Formality)。然而著作权之享有,有赖于著作人就其著作依著作权法所享有之各种专属排他权(Exclusive Rights),藉转让或授权方式以换取对价或使用报酬,始能有效落实。关于著作财产权之让与,双方一次之行为即可银货两讫,程序较为简单方便,但著作财产权之授权,对于不同利用人于不同时间、场所之著作利用,却必须透过一次又一次的授权,始能完成。如果著作人或著作权人不能有效地掌握其著作被利用之情况,进而就著作之利用收取对价,其著作权之保护对著作人言则是空无意义。著作权中介团体存在之目的,即系因著作被大量而广泛地使用,个别的著作人或著作权人无法有效地或符合经济效益地控制、监督其著作被利用之情况,以及收取使用报酬,因此须透过集合管理方式,成立中介团体,以最经济之方式进行授权谈判、监督利用、收取报酬、分配报酬及打击侵害。著作权中介团体固然对于著作人权利之行使与落实大有助益,从著作利用人之立场言,受益亦多。对于须大量使用著作之利用人,例如广播电台、电视电台或餐厅、百货公司等营业场所,要一一取得所播送音乐著作之著作人同意或授权,既不经济,也不可能;至于祇利用少数著作但不易联系到著作人取得同意或授权之情形,也屡见不鲜。因此,著作权中介团体以其中介之角色,事实上也解决了利用人之困境。纵然如此,著作权中介团体也并非适合于所有著作之授权利用,例如小说发行、翻译或音乐剧本演出之授权利用,如果作者本身愿意,由于一般人对于其小说剧本之授权利用并非广泛而频繁,由作者自己对其个别著作之管理与执行权利尚非不可能,自行授权反而可减少著作权中介团体行政上花费之分摊,作者可获取较多之使用报酬。相对于作者,利用人亦可直接与作者接触,不必透过著作权中介团体,减少分担著作权中介团体转价之行政花费。对于该等著作之作者与利用人而言,直接之授权利用反而对双方均有利。由以上之说明,吾人可进一步了解,适合由著作权中介团体所管理之著作财产权约有如下之特色:一、 著作之数量众多,不易一一进行著作授权利用,例如音乐著作;二、 著作人或著作财产权人分散各处,不易联系;三、 著作利用在时间上有其急迫,个别授权缓不济急;四、 个别著作间之价值差异性不大,使用报酬祇有依使用次数之多寡而不同,不同著作被使用一次时不致于会有高低悬殊之使用报酬;五、 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价值相对于权利人个别管理与执行其权利之花费,显不相当,亦即个别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价值轻微,权利人个别管理与执行其权利之花费过巨,显不经济;六、 著作财产权人无法有效监控其著作被利用之情况;七、 可能而潜在的利用人很难个别地被找到;八、 该等著作之著作财产权本身并不是如其所称,仅属著作财产权人之权利而已,其尚应考虑到社会大众利用著作之方便 参照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Copyrights and Neighboring Rights, p258. David Sinacore-Guin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3.。肆、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之重点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运作涉及各方之利益,尤其与公益亦有关联,许多国家或于著作权法中并予规范,或另以专法定之。关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管理,瑞士于其1992年著作权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至第六十条)设专章规范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设立及管理等,在德国,于1965年订有著作权暨邻接保护权受托管理法 关于德国著作权暨邻接保护权受托管理法,请参阅刘孔中教授撰,西德著作权暨邻接权受托管理团体法法条翻译,法学丛刊,第一三九期,第一三页。其实,德国第一部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法律系1933年7月4日通过之音乐演出权中介法,惟因1945年东西德分裂后废止。但德国最具规模之著作权中介团体系成立于1952年,早于著作权暨邻接保护权受托管理法于1965年订立之前。请参照蔡明诚教授主持之财团法人信息工业策进会八十五年度科技项目学/业者合作研究报告多媒体著作权中介团体规范之研究第五十页,八十五年六月出版。,日本于1939年(昭和14年)亦订有著作权中介业务相关法律 关于各国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管理究于著作权法中为之,或以特别法为之,详请参阅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Copyrights and Neighboring Rights, p855-866. David Sinacore-Guin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3.。我国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新修正施行之著作权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著作财产权人为行市权利,收受及分配使用报酬,经主管机关之许可,得组织著作权中介团体。(第一项) 前项团体之许可、设立职权及其监督、辅导,另以法律定之。(第二项)事实上,内政部于七十八年六月十六日即已委托贺德芬教授进行音乐著作权人团体暨音乐著作强制授权使用报酬率之研究,贺教授于八十年三月完成著作权管理条例草案之研究报告,为此次公布施行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之第一稿,惟随着八十一年六月十日之著作权法新修正施行,以及依各方所提之修正意见,前后历经多次修正,此次公布施行之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与原先之草案已有大幅差异。该条例共分七章四十六条,以下仅就新公布施行之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若干重点作简述。一、 著作权中介团体为著作财产权人所组成之社团法人。(一) 依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著作权中介团体:指由同类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依照本条例组织登记成立,为著作财产权人管理其著作财产权,并以中介团体之名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之社团法人是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必为同类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例如由音乐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共同组成,或由语文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共同组成,不同类别之著作财产权人不能共同组成一个著作权中介团体。无论如何,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应为著作财产权人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条第一项。,非著作财产权人不得为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著作权中介团体系由著作财产权人所组成之法人,因此,系属社团法人,与因为特定与继续之目的,所使用财产之集合而成 参照民法总则第二章第二节第三款有关财团法人之立法理由。之财团法人不同。(二) 另外,著作权中介团体必须依照本条例组织登记成立,而其既为独立之社团法人,当然可以著作权中介团体本身之名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著作权中介团体如未依照本条例组织登记成立,则不得执行中介业务或以中介团体名义为其它法律行为,如竟而执行中介业务或以中介团体名义为其它法律行为者,行为人应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一条。,而其所订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应属无效,如因此而致他人受损害者,行为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九条。又著作权中介团体如未依第八条第一项规定,于许可设立后六个月内办理法人登记,经主管机关撤销其许可,或系因主管机关依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命令解散时(均如下述),等同于未依照本条例组织登记成立,当亦不得执行中介业务或以团体名义为其它法律行为,如竟而违反之,亦准用上开赔偿责任规定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条第三项。(三) 本条例公布生效后,依第九条第一项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组织登记成立之著作权中介团体,固不得执行中介业务或以中介团体名义为其它法律行为,至于在本条例公布生效前已依法成立,为著作财产权人管理著作财产权之团体,究应如何处理,应有过渡规定。本条例于第七章附则原则上规定,该等团体自本条例公布生效日起,不得管理,惟为使该等团体现行仍有效进行之管理事务不致因此一时中断,进一步于但书规定但本条例公布生效前已管理之事务尚未了结者,应继续处理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项。除了对于本条例所允许就条例公布生效前已管理之事务尚未了结部分继续处理外,对于该等团体不得继续管理之业务,如竟而继续执行中介业务或仍以团体名义为其它法律行为者,行为人应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第二款。,其所订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仍属无效,如因此而致他人受损害者,行为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项准用第九条第二项规定。此外,该等团体如于本条例公布生效后仍欲办理中介业务者,其既已办理多时,颇富经验,如得依本条例继续参与办理中介业务,对各方均有实益,本条例爰规定该等团体欲办理中介业务者,应自本条例公布生效日起一年内检具申请书、第四条第一项第二款至第六款事项、章程变更草案及现已管理之著作财产权目录,向主管机关申请许可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项。,其经主管机关许可后,应于二个月内变更章程,送请主管机关备查。并依第八条规定办理法人登记及公告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至于该等团体未于本条例公布生效日起一年内申未于规定期间内申请许可或申请被驳回者,于本条例公布生效前,以团体之名义与利用人所订定之著作财产权授权利用契约期间,至本条例公布生效日之次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尚未届满者,以该日为契约终止日。是本条例已于八十六年十一月五日公布生效,如在本条例公布生效前已依法成立,为著作财产权人管理著作财产权之团体,于本条例公布生效前,以团体之名义与利用人所订定之著作财产权授权利用契约,而其期间至八十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尚未届满者,以该日为契约终止日。2、 著作权中介团体应经主管机关许可并办理法人登记。(一)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成立与运作主要针对著作之利用,所涉及包括著作财产权人、利用人、乃至于社会公众之利益,尤其管理契约与各种授权契约是否公允合理,关乎各方权益,故须主管机关即内政部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条。之介入审核,以维护其日后正常运作,确保各方权益。关于著作权中介团体申请主管机关许可之程序、发起人之消极资格及应检附资料文件,分别规定于本条例第四条至第六条。(二) 主管机关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申请许可,应进行审核,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之申请,应不予许可设立:1. 名称与业经许可之中介团体名称相同者。2. 依申请许可之资料显示不能有效管理中介业务者。3. 申请事项有违反法令或虚伪者。4. 不合法定程序经主管机关限期补正而未补正者。主管机关对申请许可之准驳,应以书面通知申请人;其许可设立者,并应刊登政府公报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七条。(三) 著作权中介团体经主管机关许可设立后六个月内应办理法人登记,将登记书影本送主管机关备查,并应于登记后三十日内将法人登记证书、章程、使用报酬之收受及分配方法、使用报酬率及管理费之费率或金额、个别授权契约、概括授权契约及管理契约模板等登载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主事务所所在地之日报显著部分公告周知。其有变更时亦同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八条。(四) 关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成立与运作,各国之现况通常系同类著作中相同之著作财产权仅有一个著作权中介团体办理,其或因法律明文规定仅可由单一团体办理,或系主管机关事实上仅核准由单一团体成立,或系由市场自由运作之结果,对于目前林立之音乐著作权收费团体,未来主管机关如何准驳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申请许可,应是一大考验。从著作财产权人及利用人之最大经济效益考量,同类著作中相同之著作财产权委由单一著作权中介团体办理为最佳之方式,祇是现有众多团体能否有效整合,真正以著作财产权人及利用人之利益为最高目标,仍有待观察。三、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组织结构著作权中介团体要正常运作,须藉由其组织为之,本条例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组织结构,区分为组织成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社员、社员集合而成之总会、总会所选任董事组成之董事会、总会所选任监察人及总会所选任总会所选任申诉委员组成之申诉委员会等。兹分述之:(一) 著作权中介团体由具著作财产权人身分之人为会员所组成。其发起人至少应有三十人,其中须半数以上为中华民国人,且在国内有住所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条第二项。会员除章程另有规定外,有平等之表决权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五条第四项。(二) 著作权中介团体以总会为最高机关。总会除第一次会议由发起人召集外,由董事会召集之,每年至少召集一次。其决议除下列事项应经表决权总数过半数之会员之出席,出席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行之外,以经表决权总数过半数之会员之出席,出席表决权过半数之同意行之:1. 章程之变更。2. 使用报酬之收受及分配方法之变更。3. 使用报酬率之变更及管理费之费率或金额之变更。4. 个别授权契约、概括授权契约或管理契约模板之变更。对于上开之出席数及同意数,章程有较高之规定者,从其规定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五条。至于著作权中介团体解散之决议,适用民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即随时以全体社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为之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五条第六项。(三) 著作权中介团体应由总会就会员中选任三人以上为董事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组成董事会依法令、章程及总会之决议执行业务,如有违反法令、章程及总会之决议致著作权中介团体受损害时,参与决议之董事应连带负损害赔偿责任。但经表示异议之董事,有纪录或书面声明可证者,免其责任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六条。董事会并应于每业务年度终了编造相关表册送监察人查核后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条。,提请总会承认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一条。(四) 著作权中介团体应由总会就会员中选任监察人,其中至少须有一人在国内有住所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监察人不得兼任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董事、申诉委员或工作人员。监察人执行之职务包括:1. 自行或委托律师、会计师调查中介团体业务及财务状况,查核簿册文件。2. 自行或委托会计师查核董事会依第二十条第一项规定所提出之各项表册,并将调查结果报告于总会。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七条。3. 董事为自己或他人与著作权中介团体交涉时,由监察人为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代表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八条。(五)著作权中介团体应由总会就会员、社会公正人士或学者专家选任中选任五人以上为申诉委员成立申诉委员会,依章程处理会员与著作权中介团体间之争议,因此,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董事、监察人或工作人员不得担任申诉委员会之委员。申诉委员会之裁决由著作权中介团体通知申诉之会员,并由董事会予以执行。但申诉之会员或董事会有异议时,得提请总会议决之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九条。四、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著作财产权人间之关系著作权中介团体与著作财产权人间之关系,基于各该著作财产权人是否加入该著作权中介团体成为其会员,而可分为(一)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间之关系,以及(二)著作权中介团体与不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间之关系,分述如下:(一)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间之关系:1.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应为著作财产权人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条第一项。如前所述,著作权中介团体为著作财产权人所组成之社团法人,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应为著作财产权人,非著作财产权人不得为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以免非著作财产权人介入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正常运作,影响著作财产权人之权益。著作财产权人包括法人及自然人,则享有音乐著作著作财产权之唱片录音公司,虽其本身为利用音乐著作进行公开表演之大宗,利用人之色彩浓厚,惟因其具著作财产权人之资格,自非不得为管理音乐著作公开表演权之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至其是否会因此影响中介团体之正常运作,则有赖团体本身及主管机关之共同防止,以避免弊端。2. 著作财产权人不得同时为二个以上办理相同中介业务之同类著作中介团体之会员。为避免著作财产权人重复委托管理,致利用人无从确定究应与何一中介团体签定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之混乱现象 参照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条第二项立法理由。,条例第十条第二项爰规定著作财产权人不得同时为二个以上办理相同中介业务之同类著作中介团体之会员,至于加入不同中介业务之同类著作中介团体,或加入相同中介业务但不同类著作权中介团体,则非法所禁止。前者例如语文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加入管理语文著作之重制权之著作权中介团体,又加入管理语文著作之改作权之著作权中介团体;后者例如语文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又是音乐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分别就其语文著作及音乐著作加入管理语文著作之重制权之著作权中介团体及管理音乐著作之重制权之著作权中介团体。著作财产权人如加入为二个以上办理相同中介业务之同类著作中介团体之会员,其同时加入者,视为均未入会;其先后加入者,就后加入之中介团体,视为未入会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条第三项。因此,如著作财产权人对于其先前加入之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运作并不满意,希望改由其它著作权中介团体管理其著作财产权者,则其须先退出先加入之著作权中介中介团体,始得加入其它著作权中介团体管 参照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条第三项立法理由后段。3. 著作权中介团体不得拒绝具备章程所定会员资格之著作财产权人申请入会。著作权中介团体成立之目的主要在于为著作财产权人管理其著作财产权,以促进著作之利用,而依照国际间著作权中介团体运作之结果观之,基于经济效益之原因,办理相同中介业务之同类著作中介团体,最后均有可能仅剩一、二个团体独占之局面,如允许已成立之著作中介团体拒绝具备章程所定会员资格之著作财产权人申请入会,一方面与主管机关许可其设立以为著作财产权人服务之目的不合,另一方面也迫使被拒绝之著作财产权人因无法委托著作中介团体管理其著作财产权,无从落实其权利,也可能必须再集合其它著作财产权人另行成立著作中介团体,形成浪费社会资源,故条例明定具备章程所定会员资格之著作财产权人申请入会者,著作权中介团体不得拒绝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一条第一项。4.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会员间应订定管理契约。(1) 著作权中介团体虽为著作财产权人所组成之社团法人,但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其会员间并不必然存在有管理契约,除非著作权中介团体与会员间另有签定管理契约,著作财产权人并不会因为加入著作权中介团体成为该团体之会员,其著作财产权即由该著作权中介团体所管理。因此,条例规定会员应与中介团体订立管理契约,将其著作财产权交由中介团体管理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此所谓管理契约乃是指著作财产权人(会员)与中介团体约定,由中介团体管理其著作财产权,并将所收受使用报酬分配予著作财产权人(会员)之契约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条第七款。,在此一管理契约中,通常也应约定著作权中介团体为执行中介业务,而向著作财产权人收取管理费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条第二款。及会费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三条第三项。管理契约并不以书面为必要,但因著作权中介团体在申请设立时须提出管理契约供主管机关审查,在实务运作上应亦少有以口头授权之情况。(2) 会员与著作权中介团体订立管理契约后产生管理契约上之权利义务关系:A. 在会员方面a) 会员在中介团体管理之范围内,不得自行授权或另委托第三人代其授权;b) 会员有依使用报酬之收受及分配方法,请求分配使用报酬之权利,并有缴纳管理费及会费之义务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三条第二项及第三项。;B. 在著作权中介团体方面,应依法令、章程及总会之决议,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为会员执行中介业务,包括:a) 为会员管理其著作财产权,依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模板及使用报酬收费表,以自己之名义,与利用人订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并收受使用报酬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四条。;b) 依使用报酬之收受及分配方法,将所收受之使用报酬,扣除管理费后之余额,每年至少一次,定期分配予著作财产权人(会员)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项。;c) 依所订管理费之费率或金额收取管理费。该管理费费率或金额之订定,应以中介团体为维持其正常运作所需经费为标准订定之。d) 编造著作财产权目录及使用报酬收费表供公众查阅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三条。5. 会员得随时退会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一条第二项本文。(1) 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著作财产权人既得随时加入著作权中介团体成为会员,当亦得自由退会。惟因著作权中介团体不得拒绝具备章程所定会员资格之著作财产权人随时申请入会,如允许著作财产权人得随时退会,或将有影响著作权中介团体正常运作之情形,本条例爰相对规定但章程限定于业务年度终了或经过预告期间后始准退会者,不在此限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一条第二项但书。,以降低著作财产权人随时退会要求对著作权中介团体正常运作之影响。(2) 会员退会之结果,为保障利用人及该退会著作财产权人之权益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立法理由。,著作权中介团体应即通知利用人,并终止管理契约,停止管理该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但会员退会前,中介团体与利用人订定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其效力不受影响。所谓其效力不受影响,系指个别授权契约由退会前之中介团体履行;概括授权契约会员退会之部分,由该会员于退会时继受,如该会员另行加入其它中介团体者,自其加入时起,由该新加入之中介团体继受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项。因此,著作权中介团体依会员退会前所订个别授权契约收取之使用报酬,应分配予该会员;其依概括授权契约收取者,仅须就退会前之部分分配之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四项。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此项通知利用人,并终止管理契约之义务,如团体之代表人或受雇人因故意或过失未为该项义务,致会员或利用人受有损害者,著作权中介团体应与该行为人连带负赔偿责任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项。(3) 会员有死亡、破产、解散或丧失会员资格者,视为退会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二条。按会员有死亡、破产、解散之情事者,其原权利主体已变更、消灭或丧失管理著作财产权之权利,无法再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应视为退会;如将著作财产权让与他人,本人已非著作财产权人,或因章程所定事由,致丧失会员资格者,亦应视为退会 参照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二条之立法理由。(二)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不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间之关系:1. 著作权中介团体不得拒绝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要求为其管理著作财产权。如前所述,著作权中介团体成立之目的主要在于为著作财产权人管理其著作财产权,以促进著作之利用,如允许其任意主张缔约自由,拒绝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所提为其管理著作财产权之要求,显有违其成立宗旨,本条例爰课以著作权中介团体强制管理义务,使著作权中介团体不得拒绝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所提为其管理著作财产权之要求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八条。所谓不得拒绝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所提为其管理著作财产权之要求,亦即著作权中介团体应与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签定管理契约。2. 不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要求著作权中介团体为其管理著作财产权,在强制管理义务下,著作权中介团体不得拒绝,而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间之权利义务,除出席总会及查阅董事会编造表册之权利外,大部分于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与中介团体间均准用之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第二十二条第一项、第二项及第二十七条规定,于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与中介团体间准用之。,如此将使不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充分利用著作权中介团体集体管理之行政资源与利益,却不必负担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所负之义务,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具会员身分之著作财产权人均不公平,也将造成著作财产权人不愿加入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负面诱因,因此,虽然著作权中介团体不得拒绝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所提为其管理著作财产权之要求,但在管理费之收取方面,因条例第二十九条不准用第二十二条第三项之结果,使著作权中介团体对于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得收取较高于团体为维持其正常运作所需经费为标准之管理费,以求得平衡。五、 管理契约之性质以专属授权契约为宜。当著作财产权人与著作权中介团体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不论系基于会员或非会员之关系,著作财产权人均应与中介团体签定管理契约,将其著作财产权交由中介团体管理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十三条及第二十九条准用。,则此一管理契约在法律上性质如何,值得探究。管理契约,依条例之定义,指著作财产权人与中介团体约定,由中介团体管理其著作财产权,并将所收受使用报酬分配予著作财产权人之契约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条第七款。,而管理契约订立之结果,是著作财产权人将其著作财产权交由中介团体管理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第十三条及二十九条准用。由管理契约之定义字面上观察,其所使用之管理一词乃事实行为,民法、著作权法或本条例对于管理并未作进一步特别规定 民法第一七二条有关于无因管理之规定,以未受委任,并无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者,其管理应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有利于本人之方法为之,学者一般认为无因管理并非法律行为,而系法律行为以外之适法行为、事实行为,至其所做的行为得为法律行为亦得为事实行为。参照孙森焱大法官所着民法债编总论六十八年九月初版第八十页及王伯琦教授所着民法债编总论六十五年十二月台七版第四十六页。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管理显为有因管理,此一管理亦为事实行为,至其原因行为即造成管理事实之法律行为为何,则系吾人所欲探究。,因此,管理契约应属无名契约。而管理契约订立后究依何法律关系使著作财产权人将其著作财产权交由中介团体管理,从管理契约之定义及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字面上均无法得知。自著作权中介团体因管理契约之订立,而得以在事实上管理著作财产权人著作财产权之结果而言,其间之法律关系可能包括代理、委任、信托或著作财产权之授权,但著作权法或本条例对于其可能之法律关系却保持沉默,未作规定。造成此一现象,表面上看来,是任诸双方自由约定,祇要能使著作权中介团体在事实上得以管理著作财产权人之著作财产权即可,不问其系依何法律关系,然实际上乃系因著作权法对于专属授权之法律效果规范不明确所致 关于著作财产权人将其著作财产权专属授权他人行使后,专属被授权人究取得如何之地位?著作权法并未为明确之规定。此涉及专属被授权人究竟是仅得为专属授权范围内之行为而不违法,抑或是于专属授权范围内取得著作财产权人之地位?其所衍生之问题尚包括著作财产权人本身得否再为专属授权范围内之行为,专属被授权人得否对于侵害专属被授权范围内权利之行为人提出告诉或自诉。凡此,均与著作权中介团体取得管理权后之法律地位有关,但现行著作权法显然无法提供解决,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爰就著作权中介团体与著作财产权人间之法律关系不作规定。关于著作权法中未对著作财产权专属授权之效果为明确之规定,似有待未来之努力。如依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项所定著作财产权人在中介团体管理之范围内,不得自行授权或另委托第三人代其授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中介团体应依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模板及使用报酬收费表,以自己之名义,与利用人订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并收受使用报酬以及第三十六条第一项中介团体执行中介业务,得以自己之名义,为著作财产权人之计算,为诉讼上或诉讼外之行为等等条文观之,一方面著作财产权人将其著作财产权交由中介团体管理后,著作财产权人不得再自行授权或另委托第三人代其授权著作权中介团体管理范围内之著作财产权,另一方面,著作权中介团体得以自己之名义执行中介业务,参酌德、日、美之著作权法有关专属授权之规定,此一管理契约性质上似已属专属授权契约 对于管理契约之性质以专属授权契约为宜之意见,实务上或有争议,惟总系作者个人目前之见解,恐仍留由后来之讨论或修法确定之。六、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利用人间之关系(一)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业务主要为与利用人订立授权契约、收受及分配使用报酬。著作权中介团体成立之重要目的系为著作财产权人管理其著作财产权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条第一款。,其方法主要即在藉由著作权中介团体以团体本身之名义,与利用人订立授权契约,并收受使用报酬予以分配。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利用人订立授权契约分为个别授权契约与概括授权契约,前者指中介团体与利用人约定,中介团体将其管理之特定著作财产权授权利用人利用,利用人支付使用报酬之契约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条第五款。,后者即一般所称(Blanket License),指中介团体与利用人约定,中介团体将其管理之全部著作财产权授权利用人在一定期间内,不限次数利用,利用人支付使用报酬之契约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条第六款。个别授权契约与概括授权契约并不以书面为必要,但因著作权中介团体在申请设立时须提出个别授权契约与概括授权契约供主管机关审查,在实务运作上亦少有以口头授权之情况。著作权中介团体既以自己之名义与利用人订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则除非利用人于契约成立时明知该团体无管理之权利,或契约另有订定外,著作权中介团体必须对其所授权利用之权利,应担保确有管理之权利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十一条。,以保障利用人之权益。(二) 利用人应对著作权中介团体提供著作利用之清单。著作权中介团体虽与利用人订有各种著作利用之授权契约,但实际利用著作者为利用人,而著作权中介团体必须尽可能依著作实际被利用之情形分配使用报酬,始为公允,此一方面则有赖利用人提供信息。因此,本条例爰赋予利用人义务,要求利用人应定期将使用清单提供中介团体,作为分配使用报酬计算之标准。中介团体亦得支付费用,随时请求利用人提供使用清单,如利用人不提供使用清单或所提供之使用清单错误不实情节重大者,中介团体得终止其与利用人所订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十三条。(三) 利用人对著作权中介团体管理之著作财产权得主张拟制授权利用。著作之利用原应由利用人与著作财产权人或其授权之人透过双方协意达成授权利用契约,惟于著作权中介团体统管大部分著作财产权之情形下,为避免中介团体藉其掌握著作授权利用之强势地位,浮滥行使其契约自由,垄断阻碍利用人合法利用著作之管道,达成促进著作利用之旨 参照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十条立法理由一。,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项爰参照德国著作权暨邻接保护权受托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利用人如已依著作权中介团体所定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模板、使用报酬收费表及其它已获授权利用人相同之条件,要求与著作权中介团体订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而经中介团体拒绝或无法协议订立时,如利用人于利用前已依使用报酬收费表提出给付,则视为利用人已获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授权。依上开规定,利用人主张强制授权之前提必须是(1)已依著作权中介团体所订模板或授权他人利用之相同条件要求授权,(2)著作权中介团体拒绝授权或无法协议授权条件,(3)利用人已于利用前依使用报酬收费表提出给付。关于拟制授权,如系因利用人与著作权中介团体间就应给付之使用报酬认定不一,致著作权中介团体拒绝或无法协议授权,而利用人于提出给付时已声明保留者,得于给付后向著作权中介团体异议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十条第二项。此所谓异议,包括诉讼上或诉讼外之请求、抗辩及申诉等 参照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十条立法理由二。又拟制授权成立后,利用人与著作权中介团体间之关系,除前述使用报酬之特别规定,与一般合意授权应无二致。七、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公益角色责任著作权中介团体除作为著作人与利用人间著作利用及收取报酬之沟通桥梁外,另应有其公益角色,始足以完全其社会责任与义务。此一公益角色或可自动自发为之,但总以明文规定较易落实,依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著作权中介团体每年应自该年度所收之管理费提拨百分之十办理下列事项:(一) 会员之生活扶助、医疗补助、急难救助或灾害救助。(二) 会员优良著作之奖励。(三) 著作权之宣导。(四) 文化活动之举办或赞助。(五) 有关著作权之研究及文化发展之研究。(六) 其它经主管机关核准之公益事项。此外,对于为文化、教育或其它公益性之目的而利用著作之情形,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项并要求著作权中介团体应酌减其使用报酬,又利用人如无营利行为者,中介团体应酌收其使用报酬,并应将酌减或酌收之标准明定于使用报酬收费表。此均可视为本条例课著作权中介团体及著作财产权人以所应尽公益角色之责任。八、 主管机关对著作权中介团体之奖励、辅导与监督著作权中介团体掌握庞大社会资源,能否健全运作,发挥中介功能,攸关各方利益,由于著作权中介团体对于著作财产权人收取有管理费,因此,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要求中介团体执行中介业务,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为之。另外,在主管机关方面,除于其申请设立之初应详加审核,既已核准设立,则应接续加强辅导与监督,对于绩效良好之著作权中介团体,更应加以奖励。(一) 奖励: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中介团体执行中介业务,成绩优良者,主管机关得予奖助。(二) 辅导与监督:1. 主管机关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监督始于申请设立时之审核,尤其是使用报酬率之订定及高于原定标准之变更应提交内政部著作权审议及调解委员会审议 著作权法第八十二条第一项第一款、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条第四项及第十五条第七项。2. 著作权中介团体经许可设立并登记营运后,为了解著作权中介团体之实际营运情况,及早发现可能之弊端,条例规定主管机关得随时派员查核著作权中介团体依法令或章程规定所应备置或编造之表册,或令其限期申报,并检查其业务及财务状况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三十八条。对于主管机关之查核、检查或命令,著作权中介团体如有妨碍或拒绝者,得处以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五万原以下罚锾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二条。3. 主管机关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业务及财务状况,如认为有必要时得命其变更业务执行之方法,或为其它必要之处置;4. 主管机关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有违反法令或章程之行为,得限期令其改正,未于期限内改正者,得令著作权中介团体撤换执行该违法行为之人或停止其职务。5. 主管机关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命其解散:(1) 许可设立后发现有第七条第一项所定不应许可之情事者。(2) 设立登记后一年内未开始执行中介业务者。(3) 经依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未于限期内改正违反法令或章程之行为,经令其撤换执行违法行为之人或停止其职务而不从者。(4) 不能有效执行中介业务者。5. 主管机关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未于许可设立后六个月内办理法人登记者,应撤销其许可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八条第一项。6. 主管机关对于著作权中介团体依前开4.或5.撤销许可或命令解散者,除通知该管地方法院及刊登政府公报外,并应以书面载明理由通知该团体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条第二项。7. 著作权中介团体经主管机关撤销许可或命令解散后,即不得执行中介业务或以团体名义为其它法律行为,如竟而执行中介业务或以团体名义为其它法律行为者,行为人应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第一款。,其所订之个别授权契约或概括授权契约无效,其因而致他人受损害者,行为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条第三项准用第九条规定。至于命令解散之情形,原已有效进行之管理契约,则于命令解散之行政处分确定时终止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第四十条第四项。伍、 结论著作权中介团体之建全运作其实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N120204074A 一种保湿修护组合物、应用和化妆品
- 热点练14 议论文阅读论据位置判断及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原卷版)
- 暑假综合提升试题-2025年暑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4 人工智能技术的觉醒-深度学习技术框架 02
- CN120197571A 应用于pocv分析模式的时钟网格仿真时序标注方法及装置
- 老人肠道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宇宏健康花城消防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房产代持及市场推广服务合同
- 2025测绘信息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范本含保密期限
- 2025年度教育机构贷款担保保证合同范本
- 2025湖北省监督数据分析应用中心专项招聘2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文创市集限定摊位协议
- 2025秋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妇产科护理 课件06章-正常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 《劳模工匠之光》课件 第1、2单元 民族大厦的基石、改革攻坚的先锋
- 2025年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专题课件
- 2025年中级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动物的家
- GB/T 15620-2025镍及镍合金实心焊丝和焊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