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7风温》PPT课件.ppt_第1页
《温病学7风温》PPT课件.ppt_第2页
《温病学7风温》PPT课件.ppt_第3页
《温病学7风温》PPT课件.ppt_第4页
《温病学7风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 温 概 述 1、定 义 风热病邪引起的,初起以肺卫症 状为其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 于冬春两季。 2、沿 革: v伤寒论:首载风温之名(变证) v类证活人书:两感于邪 v三时伏气外感篇:明确风温病因 v外感温病篇:论述风温的专著 3、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v各种肺炎、普通感冒、流行 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 病 因 病 机 v一、病因与发病 春季:温风过暖 1、致病因素:风热病邪 冬季:应寒反暖 2、正气不足 二、病机演变:(以肺为病变中心) v 邪袭肺卫 v (卫分) 邪热壅肺 v 痰热结胸 v 肺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余 肺 v 肺热移肠 热 胃 v 邪传气分 肺热发疹 未 阴 v (气分) 热盛阳明 净 伤 v 胃 热结肠腑 肠热下利 v 邪传心包 内闭外脱 (营血分)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发病季节:冬春两季 2.典型症状:三阶段,肺为中心。 二、鉴别诊断 v春温、风热感冒、麻疹、肺 痈、外感风寒等。 辨证论治 辨 证 论 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析肺经证候 2、重视肺经与相关脏腑的病变 3、注意证候的传变 二、治则治法 1、治则:清泄肺热 2、治法:风温初起邪在肺卫时, 主以辛凉解表;邪传气分而在肺时 ,主以清热宣肺,阳明热盛则主以 辛寒清气,阳明腑实则主以苦寒攻 下;如逆传心包应清心开窍;后期 热衰阴伤,主以甘寒清养肺胃 (三)治疗禁忌 本病初起,邪在肺卫,当以辛凉 疏泄为主,忌用辛温发汗。 本病初起也不可过用寒凉,以免 冰伏病邪,阻遏气机,使邪热难以外 达,反而内陷。 二、常见证型诊治 (一)邪袭肺卫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 ,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 尖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表热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桑菊饮 (注意二方作 用及适应证之不同) (二)邪入气分 1、邪热壅肺 症状: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咯痰 黄稠,或带血,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要点:身热咳喘。应区别肺热亢盛 与肺气壅闭之侧重。 治法:清热宣肺 方药: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 (治疗中注意“热、痰、闭”三者之侧 重) 2、肺热腑实 症状: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 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辨证要点:肺热腑实 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方药:宣白承气汤 (生石膏、生大黄、杏仁、栝楼皮)。腑 实不去,肺热难泄;腑实得下,肺热易清 。 3、痰热结胸 症状:身热面赤,渴欲凉饮,饮不解渴, 得水则呕,胸脘痞满,按之痛,苔黄滑,脉 洪滑。 辨证要点:身热,胸下压痛,苔黄滑 治 法:清热化痰开结 方 药:小陷胸加枳实汤(连、夏、蒌 、枳实组成苦辛开降之剂) 4、肺热发疹 症状:身热,咳嗽,肌肤红疹,疹点红润 ,胸闷,苔薄白,舌红,脉数。 辨证要点:见于气分证中,与营血分病 证有别(陆子贤:“疹为太阴风热”。)。 治法: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 、大青叶,倍玄参方 5、肺热移肠 (肠热下利) 症状:身热咳嗽,口渴,下利色 黄热臭,肛门灼热,腹痛不硬满,苔 黄,脉数。 辨证要点:(与肺热腑实和热结旁 流鉴别)。 治法:苦寒清热止利 方药:葛根芩连汤 (三)邪入阳明 (胃经、胃腑) 1、热炽阳明 症状:壮热,恶热,汗大出,渴喜凉饮 ,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 辨证要点:“四大见证”。 治法:清热保津 方药:白虎汤 白虎四禁白虎四禁:吴鞠通:“脉浮弦而细者,不 可予也;不渴者,不可予也;汗不出者,不 可予也 ;脉沉者,不可予也 。” 2、热结肠腑(阳明热结、阳明腑实) 症状:日晡潮热,时有谵语,便秘,或纯 利恶臭稀水,肛门灼热,腹部胀满硬痛,苔 黄燥,甚则灰黑而燥,脉沉有力。 辨证要点: 潮热,便秘,腹胀满硬痛,苔 燥,脉沉有力。 治法:软坚攻下泄热 方药:调胃承气汤(阴液大伤者,配合增 液汤;邪热盛者,配合清热药。) 、胃热阴伤 症状:身热自汗,面赤,口舌干燥而渴,虚烦 不眠,气短神疲,身重难以转侧,时时泛恶,纳谷 不馨,苔黄而燥,舌红而干,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身热、面红、汗出、口干, 苔黄舌红为主症。 治法:清泄胃热,保护胃阴。 方药:竹叶石膏汤 (四)热入心包 (危重证候) 1、热陷心包 症状: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 不语,舌蹇,舌色鲜绛,脉细数。 辨证要点:神昏、舌绛,伴肢厥、舌蹇。 (与营热、腑实之神昏作区别) 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紫雪丹。 如在热闭心包同时见体温骤降, 或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面色苍 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舌淡, 脉微细欲绝,属内闭外脱。治以清 心开窍、固脱救逆,用 “三宝”合 参附汤、生脉散(生脉注射液) 2、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 症状: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腹 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辨证要点:热闭心包证阳明腑实证 治 法:清心开窍,攻下腑实 方 药: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化开, 调入生大黄末) (五)正气外脱 症状:身体灼热,神志昏愦;汗多,倦卧, 气息短促,脉散大或细数无力;或发热骤退,面色 苍白,四肢厥冷,汗出不止(冷),虚烦躁扰,气 息短促,舌淡,脉微细欲绝。 辨证要点:亡阴;亡阳;若属内闭外脱者伴 有神志昏愦。 治法:益气敛阴固脱或回阳固脱,如属内闭 外脱者,配合清心开窍。 方药:生脉散、参附汤,属内闭外脱者配合 安宫牛黄丸(三宝)。 (六)余邪未净,肺胃阴伤 症状:身热不甚,或无热,干咳, 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 ,脉细数。 辨证要点:见于病之后期,热微,干 咳或口燥,舌光红。 治法:滋养肺胃,清涤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1、风温初起有哪些表现? 2、风温病的传变途径是什么? 3、风温病如何诊断? 4、温病后期多伤肝肾之阴,但风温病 后期为何易伤肺胃之阴? 病案举例 陈,男,16岁,1974年3月 24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 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 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 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 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 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 ,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 数:总数18300/mm3, 中性91%,淋巴9%。痰 培养:肺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 糊阴影。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