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心理的风雨》PPT课件.ppt_第1页
《预测心理的风雨》PPT课件.ppt_第2页
《预测心理的风雨》PPT课件.ppt_第3页
《预测心理的风雨》PPT课件.ppt_第4页
《预测心理的风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测心理的风雨 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 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刘立新刘立新 Email:Email: 81353002 81353002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求助电话: 81351110 68984110 学校心理咨询预约电话: 81353002 第一节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 一、基本概念 (一) 神经病、精神病和神经症 1、神经病 :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某个部位发生炎症,外伤、占位性病变及代谢 障碍变等所引起的感觉,运动异常,是神经系统 的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不能建立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 不能调节机体内部的活动过程; 不能通过大脑皮质对内外活动的联系,保证 机体一切反应和表现的完整统一; 在组织形态上有病理性改变。如癫痫、脑血 栓、病毒性脑炎等。 一、基本概念 (一) 神经病、精神病和神经症 2、精神病: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 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 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 为以下四个方面: 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 心理过程的异常:如出现幻觉、妄想、病态 的判断和推理,情感活动障、意志障碍; 智能障碍:痴呆、精神发育不全; 最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一、基本概念 (一) 神经病、精神病和神经症 3、神经症:一组精神障碍。 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个性特征; 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症状,但并无相应的器质性损 害; 自知力良好,有痛苦感,社会功能完好,有求治 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本质区别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一)神经症的分类及其患病率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I2R)(1995年)中 神经症分类及我国12个地区各类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杨德森,1998) 分类 一般人口患病率 城市患病率 乡村患病率 总患病率 40.0恐怖性神经症 0.60 0.59 0.59 40.1焦虑性神经症 1.49 1.47 1.48 40.2强迫性神经症 0.30 0.29 0.30 40.3抑郁性神经症 2.09 4.12 3.11 40.4癔症 2.09 5.00 3.55 40.5疑病性神经症 0.30 0 0.15 40.6神经衰弱 14.02 12.05 13.03 40.8其他神经症 40.9未特定的神经症 某重点大学10个月内就诊的410例来访者的情况 诊断 人数 % 焦虑症 64 15.0 强迫症 20 4.9 社交恐怖症 43 10.0 抑郁症 33 8 .0 食欲障碍 9 2.0 疑病症 13 3.0 癔病 5 1.2 性心理障碍 7 1.7 癫痫 3 0.7 精神分裂症 16 4.0 应激性精神病 3 0.7 神经衰弱 152 37.0 无病 42 10 .0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二)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以下列神经症综合征之一为主要临床相 癔病性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 轻度抑郁症状 恐怖症状 强迫症状 惊恐发作 广泛性焦虑症状 疑病症状 神经衰弱症状 其它神经症症状或上述症状的混合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二)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严重程度标准 上述症状至少造成下列情况之一: 妨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 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以至主动求医。 3、病程标准 除癔病和惊恐发作另有规定外,持续病程至少3个月 ,其中抑郁 性神经症至少持续2年。 神经症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焦虑症(Anxiety) 抑郁症(Repressive Neurosis) 强迫症(Obsession) 恐怖症(Phobia)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神经衰弱及其特征 感情控制能力 降低,睡眠障碍,精 神活动功能下降, 植物神经功能失 调. 临床症状 (l)衰弱症状。患者脑力易疲劳,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 子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或不能持久,记忆力差,效率显 著下降,体力亦易疲劳。 (2)情绪症状。烦恼,心情紧张而不能松弛,易激惹等, 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 (3)兴奋症状。感到精神易兴奋,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 且控制不住,伴有不快感,但没有言语和运动的增多。 (4)肌肉紧张性疼痛。自觉头部发胀或紧缩感,似乎头皮 变厚或像是戴了一顶橡皮帽,头昏、头痛、肢体肌肉酸痛 等。 (5)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为多梦所苦,醒后感到不解 乏,睡眠感丧失(实际已睡,自感未睡),睡眠醒觉节律 紊乱(夜间不眠,白天无精打采和打瞌睡)。此外还可有 心悸、气短、多汗、肢冷、腹胀、尿频、遗精等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症状。 抑郁症 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 精力缺乏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指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的 、病程迁延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 、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临床症状 情绪低落是最主要症状,患者自觉心 情不舒畅,感到忧愁、苦闷、沮丧,对 生活兴趣减退,对前途丧失信心,对痛 苦处境无能为力,感到活着没什么意义 ,甚至有想死的念头;患者感到焦虑、 失眠,病程迁延达一年以上 。 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 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有的大学生 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为自己学习 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陷入抑郁悲观状态。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 致思维迟钝、失眠、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 大学生抑郁症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对社会有各种强 烈的需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复杂缺乏认 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深刻,加上人生观、价值 观尚未稳定建立,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防卫机能不成熟、不完善, 因而很容易表现出抑郁的情绪和心境。 一般来讲,神经性抑郁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 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在公共场合中自尊心受到严重 伤害等。该症的发生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自卑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 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而发病。性格不开朗、多愁善感、好思虑、 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 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倾诉、写日记、哭泣 等等,都可以减少心理负荷。二是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 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三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 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推荐阅读:揭开抑郁症的面纱 如何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 推荐案例:走出孤僻封闭的圈子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3、常见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二) 恐怖性神经症 临床表现:对某种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怖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 称;包括:场所恐怖症 / 社交恐怖症 / 单一恐怖症 治疗 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治疗 ,行为矫正(系统性脱敏疗法或 暴露疗法)。 其中社交恐怖症往往与不合理信念有关,可采用认知治疗。 病例4 :一个“装模作样”的男青年 社交恐怖症 回避 确认自己目光有邪念 调动工作 幼年经历 病例5: 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安 焦虑性神经症 临床症状 (l)物体恐怖。患者表现出对某一种动物如 蛇、狗、猫、昆虫恐怖(动物恐怖),对 尖锐的物体产生恐怖,对不洁物体产生恐 怖。 (2)场所恐怖。患者对某些特定的环境,如 高处、广场、闭室、黑暗和拥挤的场所感 到恐惧。 (3)社交恐惧。患者见人就紧张不安、手足 无措、不敢与人对视,在别人面前脸红等 恐惧。(这点在大学生咨询中常见的) 焦虑症(Anxiety) 是一种不安、担心、紧张、恐惧,伴运 动不安、植物神经症状,无实际威胁或 不相称 临床症状 1、广泛性焦虑 (1)心理症状:客观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 胁、危险或坏的结局,而总是担心、紧张和害 怕,知道是主观过虑但不能控制,为此苦恼, 还有易激惹、声过敏、注意记忆减退、坐立不 安 (2)躯体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口干、心 慌、憋气、腹涨腹泻、恶心、尿频、阳痿、性 感缺乏、月经不调、出汗、面红、晕厥 (3)运动症状:肌肉紧张、顶枕紧压感手 颤、易疲乏 2、惊恐发作 急性焦虑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 ,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 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 生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 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患有焦 虑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胆小, 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环境适应能 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虑症。 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 、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 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 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焦虑性神经症 临床表现:有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惊恐发作(急性焦虑):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体验 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是焦虑症最为常见的表现形 式。 治疗:放松疗法 / 生物反馈 / 音乐疗法 认知疗法:总担心结局不好,在过分的警觉状态 下,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错误感知、错误判断; 精神分析:神经症的症状不是焦虑的“转换”, 就是焦虑的“投射”。通过精神分析,使潜意识的冲突 进入意识,症状即可消失; 抗焦虑药物治疗 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 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患有强迫症 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 而非常痛苦。这种症状大多是由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 素及情绪体验诱发而来的,与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 精神创伤或幼年时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联系。 强迫症及其特征 强迫症及其特征 强迫观念 强迫动作 主观上感到有某 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 无奈的观念,明知没 有必要,但不能自我 控制和克服。 临床症状 1、强迫观念 强迫怀疑 强迫回忆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性对立思维 2、强迫意向及动作 强迫意向 强迫洗涤 强迫计数 强迫性仪式动作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强迫性神经症 治疗 行为疗法:以放松对抗焦虑 厌恶疗法(橡皮圈) 系统性脱敏治疗(洗手次数、时间) 学习合理的应付应激的方法,减轻不安全感 积极参加体育、文娱和社交活动 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药物) 预后:2/3可一年内缓解。超过一年者通常呈持续波动 的病程,可达数年,经历较大的生活事件后复发。 Kringlen报告住院患者中,3/4症状持续13-20年。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及其治疗 疑病性神经症 临床表现:对自己身体状况不必要的过分关注,坚信 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症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或对症状感知的极为具体,描述逼真。因此烦恼,焦 虑,四处求医,检查无阳性发现,仍不信服。 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 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药物),对症处理(镇痛药、 镇静药)。 三、大学生精神疾病防治 1、精神疾病的成因:原因不明 遗传因素 体质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 年龄和性别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三、大学生精神疾病防治 2、常见的精神疾病及其特征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精神科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普通人群患病率为8 , 在大、中学生中患病率为6。 思维障碍。 情感淡漠。 意志活动减退及运动障碍。 幻觉,妄想及自知力障碍。 心理疾病(严重心理障碍) 精神病的特征 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的严重 的心理疾病。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 征: 出现精神失常现象 社会功能有严重缺损 缺乏自知力 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联想散漫、思维破裂 、情感淡漠、言行怪异、妄想、 出现幻觉幻听等。精神分裂症患 者一般智能完好,但对自己的病 态表现缺乏自知力 情感性精神病 又称双相情感障碍。主要表 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沉,情绪极 端失常,有强烈的激动、兴奋或 忧伤、抑郁反应 人格障碍、性变态的特征 人格障碍是指人 格缺或人格展的内在 不平衡、不协调,表 现为情绪不稳定,感 情淡薄甚至冷酷无情 ;常常与人发生冲突 ,不适应周围的社会 环境 偏执型人格障碍 感觉极度过敏, 思想、行为固执死板 ,不信任别人,认为 别人存心不良,坚持 毫无根据的怀疑。把 由于自己的错误或不 慎产生的后果归咎于 他人。难与人相处。 性变态及其特征 性变态是指性偏好障碍和性 别角色障碍,即寻求性行为的方 式与常人不同,违反社会习俗而 获得性满足的行为。如恋物癖、 异装癖、露阴癖等 三、大学生精神疾病防治 2、常见的精神疾病及其特征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根据其发病年龄、症状表现及预后等因素,精神分裂症被分 为五种: 单纯型 “懒” 青少年发病 起病缓慢 预后不良 青春型 “乱” 多发于青春期 紧张型 “呆” 发病年龄多在18-25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妄想型 是最常见类型 起病缓慢 其它类型 三、大学生精神疾病防治 情感障碍性精神病 三高三低症状:情绪高涨(低落),动作增多(减 少),言语 增多(减少)。 分类: 抑郁性障碍:包括活动减少,范围广泛的悲哀忧愁的 抑郁情绪,以及一定程度的焦虑的一种情感性疾病。 躁狂症:典型是情感高涨,思维活动加速和言语动做 增多 躁郁性精神病:躁郁性精神病既有情绪高涨,又有情 绪低沉, 可以表现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两组症状间没有“正 常”的间歇,或有正常情感的间歇期,持续数小时、 数月或数年。 三、大学生精神疾病防治 学校 家庭 社会支持系统 病程的渐进性 药物的副作用 正常与非正常表现的间歇性(休学问题) 危险性预测及其干预 攻击性行为:包括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被害妄想 自杀 被害妄想 抑郁症 反应性精神病 三、大学生精神疾病防治 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及时发现特征性症状 特殊的人际关系障碍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早期治疗对预后的意义 坚持发病期药物治疗为主,缓解期辅以心理治 疗的原则 “闹情绪”不一定是思想问题 抑郁症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药物治疗的持续性 四、严重心理疾病的辨识 有些状态可能有精神疾病的倾向,以下原则可供参考 1外表方面: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不属于社会正常范围之内; 2 意识方面: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发呆、注意力不集中; 3 定向感:时间、地点、人物的认识、了解有障碍; 4记忆方面:对某些事记得非常清楚,或对某件事失去记忆; 5 知觉方面: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6 思考方面:自觉思潮忽然中断,奇异的思想却一连串。有时认为自己 想的事情马上被人知道或散播出去,说话缺乏终极目标,只是表现一个 接一个意念。 7 情绪方面:过分喜悦、忧郁、紧张、恐慌、矛盾、暴躁。 8 行为动作:坐立不安、孤僻、退化、独语、活动减低或增加; 9 人格方面:一个人突然前后判若两人或性格和一般人相差很远; 10 生活方式障碍:工作变得不负责,不能胜任,不喜欢和人来往,不 遵守团体规则; 11 智能方面:依年龄层判断,显然不懂事、没常识、不能照顾自己; 12 病识感:不承认自己有毛病,反而归咎别人有问题。 第二节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1、什么是危机干预 危机: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有效反应,而出现 一段时间内的解体和混乱。 危机干预:一个短期的帮助过程,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 改善危机情境,防止人们受到伤害。 2、危机干预的内容 布拉默(Brammer):危机包括三方面内容 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特殊应激事件,如交通意 外,亲人丧失等 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 毕业,择业失败,升学失败等 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 出现的冲突和焦虑。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2、危机干预的内容 大学生群体常见的危机事件 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事件 包括离家(校)出走,抑郁状态,冲动行为,遭受暴力或 以外伤害,重大丧失,酗酒,吸毒以及自伤、自杀等。 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事件 包括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症,如精神紊乱、意识障碍导 致的各种行为危机和急性药物中毒等。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3、危机干预模式(equilibrium model) 贝尔金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 式和心理转变模式。 平衡模式:平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 平衡状态。最适用于早期干预。 认知模式:危机是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认知, 而不是事件本身。通过改变认知方式,人们能够 获得对危机的控制。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危机与内部和外部即心理的 、社会的和环 境的困难有关。因此要么是社会环境系统发生改变,要么是个体适 应危机。该模式最适用于已经稳定下来的求助者。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4、危机评定 水平I:紧急程度评定 危机的严重程度评估:求助者或他人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即 是否有自杀、攻击或杀人等其他危险。 危机根源的认定:危机事件、过渡状态及社会文化因素。 水平II:危机状况评定 认知状态 情感反应 行为改变 躯体方面 二、危机干预的步骤 1、确定问题 从求助者的角度,确立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围绕 确定的问题采用核心倾听技术(core listening skill),包括同 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 2、保证求助者安全 保证求助者安全应做为首要目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 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 3、给予支持 使求助者知道有人能够给以关心和帮助,不去评论、评价 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付方式 5、制定计划 6、得到承诺 三、危机发展预测 1、危机是有时间限制的,通常持续6-8周,危机事件后立即发生 的事情,以及危机干预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决定危机是否会变 成一种疾病倾向或成为慢性状态。 2、下列情况危机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格稳定和面临暂时困难者。 当前心理失衡与某一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近期无力解决问题者。 求治动机明确并有潜能者。 尚未从适应不良性应付方式中出现继发性获益者。 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同事、邻居、以及 其他经常与与当事人发生沟通的人。 四、危机干预模式与一般心理咨询或 治疗模式的区别 1、求助者的功能水平不同 危机干预模式 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 情感方面 求助者对外界的反应受 求助者的情感表现完好 损,几乎不能了解到自 能表现出理解和体验自 己的情绪状态。 己的情绪状态。 认知方面 求助者表现出不能逻辑 求助者有一定的认知能 性地进行思维和推理。 力,即认识到行为的后 果,以及合理和不合理 的联系。 行为方面 求助者失去控制能力 有一定的行为自控能力 2、干预的目标和原则不同 五、自杀及其预防 1、自杀的定义 自杀是指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异常 行为。自杀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杀意念, 即曾经想过或计划过自杀,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 自杀未遂,即已采取实际行动,但未导致死亡;自 杀死亡。 五、自杀及其预防 2、自杀人群的特征 施奈德曼(1985)将10项共同特征概括为自杀的6个维度: 境遇特征: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 / 心理需求受到挫折 动机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 中断意识。 情感特征: 绝望无助 / 内在态度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