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S0101001研究现状哲学基本问题.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1.gif)
![[哲学]S0101001研究现状哲学基本问题.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2.gif)
![[哲学]S0101001研究现状哲学基本问题.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3.gif)
![[哲学]S0101001研究现状哲学基本问题.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4.gif)
![[哲学]S0101001研究现状哲学基本问题.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47c6b452-8fe6-45b1-b1a4-3185b7bc32c55.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1. 陶富源、王景 恩格斯认同黑格尔“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观点”吗,高校理论战线2006032. 游兆和 对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本真精神的探讨,教学与研究2006073. 姚定一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4. 俞吾金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5. 陈向澜 哲学主题的转换和哲学基本问题,江海学刊2000066. 邓晓芒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开放时代2002027. 李卫红、马剑波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研究述评,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38. 何中华 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学习与探索2004019. 陈先达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10. 贺来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11. 张奎良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现代哲学2002年第2期12. 王东、刘军 哲学创新与哲学观创新,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13. 赵磊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几点思考,新社会科学家 2001第6期14. 赵行良 论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5. 刘曙光 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学刊20010516. 高清海 马克思对“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现代哲学2002年第2期17. 姜志强 哲学基本问题刍议,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0818. 高德良 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考察,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期19. 欧阳康、张明仓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20. 苗桂山 哲学基本问题探源,河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40321. 林德宏 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三个方面,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22.刘秀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若干新探讨,岭南学刊2007年1期23. 黄楠森 论实践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教学与研究1996第1期24. 吴晓明 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8期25. 邹诗鹏 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江海学刊2001.26. 丰子义马克思本体论-思想方法论,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6期27. 仰海峰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8期28. 欧阳康、张明仓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6期29. 杨学功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现代哲学2002年1期30. 刘炯忠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元”范畴的若干思考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8期31. 胡长栓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怀疑论的存在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意义的新认识,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32. 张湘海 再探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2期33. 刘炯忠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元”范畴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8期34. 张西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与哲学基本问题兼评“实践首要论”, 现代哲学2002年4期35. 邢有男、康渝生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人学视野,北方论丛2002年第2期36. 张尚仁 关于哲学原理教科书几个基础性问题的质疑,学术研究-2006年10期37. 张海源 认识论与本体论哲学基本问题,人文杂志19950238. 邸乘光 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鸣不平,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0239. 俞吾金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240. 蔡英田 待建的哲学坐标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演变的争论,哲学动态19971141. 张耀灿、刘伟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0342. 王效民 思维如何建构存在?哲学基本问题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0143. 郑又贤 试析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完整内涵,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0244. 俞吾金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兼答段忠桥教授,学术月刊20060445. 林剑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哲学,哲学研究20051246. 张义桂、张瑞忠 马克思理论观形成的历史过程探微,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0247.张守民、张炳奎、魏波 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讨论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60148. 侯西安 哲学基本问题再探,攀登1995年第5期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实践本体论从哲学的发展历史看,任何认识论都是离不开本体论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同属哲学基本问题。或者说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有本体论问题,也有认识论问题。本体论与认识论是不可分离的。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含义是本体论问题,第二方面的含义是认识论问题,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第一方面的内容说的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来面目,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作为哲学探讨和研究对象,早就是人的认识对象,把它排除在人的认识范围之外,不符合客观事实。同样,哲学的认识论,首先也要明确我们所认识的是物质,还是精神?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我们可以说我们既要认识物质现象,也要认识精神现象,但无论研究哪一种现象,都离不开对世界本体或本质的概括和承诺。离开世界本体或本质的概括和承诺,认识论问题便不可能彻底解决。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本体论问题,第二方面是认识论问题。张海源,认识论与本体论哲学基本问,人文杂志1995年第2期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提法不是他对哲学对象的表述,只能说其中包含了恩格斯对哲学对象的理解,但这个理解是肯定现实世界之作为哲学对象,而绝不是把天人关系同现实世界对立起来,而否定现实世界作为哲学对象。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一般认为第一方面是本体论方面,第二方面是认识论方面,这是符合恩格斯的原意的。本体论方面就包含了承认现实世界作为哲学对象的思想。第一方面是:精神对自然界何者是本原的,何者是派生的,即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何者是原物、何者是产物,这谈的是产出关系,就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来说,其中包含了承认原物是整体、产物是部分,物质世界是整体、精神是部分,精神离不开物质世界的思想,这些思想都属于唯物主义本体论或世界观,都是科学的。至于认识论方面,其内容属于认识论,不属于世界观,但它也有其本体论或世界观前提,即是否承认认识客体的客观实在性。可见,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思想绝不排斥世界观内容。那种认为人类只能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不能认识世界的观点是把对象与认识对象的渠道混为一谈了。人们认识对象必须通过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因为认识就是一种关系。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当然可以成为认识对象,但不能认为既然要通过关系来认识,对象本身就不能认识了,那就陷入了历史上的不可知论。人能不能认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世界,对于学院哲学或思辨哲学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难关,但对于以实践作为最后检验标准的马克思主义来说,不是不可超越的。黄楠森,哲学三题,江海学刊2006年第一期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意见多年来,对哲学基本问题也出现了不少争论,这些争论大体上可以归为四类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有几个的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有的学者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应当有两个,例如,我国哲学界上个世纪60年代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次争论中就出现过这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除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外,还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类意见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永恒的哲学基本问题,应把哲学基本问题看作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看作是哲学基本问题发展的一个阶段。例如,有一种观点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古代、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在现代哲学中,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只是主客体关系的一个方面,其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已被主客体的辨证关系取代。第三类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思格斯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论述不够全面完善。譬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即实践性同哲学基本问题统一起来,它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除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及两者是否有同一性这两个方面外。还应当有思维借助实践以改造世界这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姜志强,哲学基本问题刍议,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8期恩格斯提出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否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此,我国哲学界大致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肯定观点,认为它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划分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另一种是否定或质疑观点,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并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例如,有的学者提出,在古代和现代这一问题在哲学思维中表现并不明显,因而不能说就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有的学者提出它也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其基本问题是“实践问题”。 游兆和,对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本真精神的探讨, 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期在恩格斯那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然包含有两个“方面”,那它就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既不能等同于“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自然界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也不能等同于“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应是高于这两个较为具体的问题的更一般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当学者们在那两个具体的问题周围转来转去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那个更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两个颇带讽刺性并且具有普遍性的后果,即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由此就脱离了它的“全部哲学”、至少是“近代哲学”的历史背景,而被理解成仅仅只是恩格斯在阐述自己的具体哲学观点时所借用的一种抽象的“哲学语言”了;另一方面,恩格斯的问题的提法又被混同于他所涉及到的以往哲学家的那些提法,而他自己的创见反而被淹没在那两个具体问题的框架里,这种创见所包含着的现代性因素也就被忽视,恩格斯的哲学观点就被局限于和等同于“古典哲学”,并被当作“过时”的学说而弃置一旁了。 邓晓芒,重审哲学基本问题,开放时代2002年第期哲学基本问题并不是无前提的,它是在哲学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哲学元问题是相对于哲学而言的,由于哲学是唯一的,所以,哲学元问题也是唯一的;与此不同,哲学基本问题是相对于不同的哲学类型来说的,所以,哲学基本问题不是唯一的,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哲学,就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基本问题。在这里,最易混淆的是:不同的人在谈论哲学基本问题之前,就已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某种类型的哲学。所以,他使用的术语是“哲学基本问题”,而实际上真正谈论的却是自己所信奉的某种类型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症结也正在这里。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而仅仅是知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俞吾金,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期三、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了,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承认有一个被人们的认识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存在,才能有认识的反映论,才能揭示在一切范畴转化中的某种统一的东西,它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定义,才能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才能唯物主义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反过来说,也只有唯物主义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才能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它的第一方面。因为,关于是否存在客观真理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做一个唯物主义者就得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的存在。在哲学史、科学史上,“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者”,由于在认识论上犯有康德主义的不可知论的错误,导致他们不能彻底坚持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唯物主义路线。为了反对唯心主义、二元论,必须坚持在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现代资产阶级的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由于没有站在、或者说没有坚决站在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上,没有承认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一样都是统一的物质实体存在的两种状态、形式,因而在关于规律的问题上作了二元论的回答:承认在宏观世界中有规律的存在,但却否认在微观世界中也有规律存在。理由是:人们在对微观世界进行观察时,要借助于仪器的作用,由于仪器的作用才把规律提供给观察者,而不是微观世界本身有什么规律的存在。在哥本哈根物理学派中的波尔、海森堡和约尔丹等人持的都是这种关于规律的二元论观点。由此可见,在哲学上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二元论,对于科学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炯忠,关于哲学基本问题 和“元”范畴的若干思考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8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站在近代哲学基础上又超越了近代哲学,关注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进行着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从人所进行的改变外界客体的感性活动中发现了历史的秘密。我们说近代西方哲学在表现思维和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时,是直接通过纯认识领域中的主体与客体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对立统一实现的,因而思维与存在这一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是以显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社会历史的领域,把近代哲学的主题放到历史背景中去,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历史的基础,把解决人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作为时代的主问题,以曲折的方式表现全部哲学的基本题。综上所述,哲学基本问题是贯彻人类全部哲学思想始终的一条根本线索,它不是空洞、抽象的教条,在不同的人类认识发展时期,以特定时代的哲学主题或隐或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体产品知识培训项目介绍课件
- 2025年家具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下的个性化营销策略与市场拓展报告
- 2025年中国复合乳酸菌益生菌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Unit 7整体教学设计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025年中国蜂窝状窗帘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沪粤版2012
-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讨论》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高等数学补考试卷及答案
- 保卫处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6.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基础课-基础模块 下册-人教版(2021)-(数学)-51
- 经络腧穴学-课件
-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 中州国信特殊资产管理断供保房服务相关问题解答
- 烟草评级员业务报告范文
- 2025年三基三严考试题题库(含答案)
-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智慧运输运营》全套教学课件
-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7版)》课件全套 第1-12章 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
- 机收甘蔗杂质含量抽样检测操作规程
- 2023年成人学位英语高频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