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四讲优化版).ppt_第1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四讲优化版).ppt_第2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四讲优化版).ppt_第3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四讲优化版).ppt_第4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四讲优化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词鉴赏 第四讲 鉴赏诗歌的语言 高考专题复习之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 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 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 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 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 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 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 了起来: 相关小故事 轻 风 扶 细 柳 淡 月 失 梅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 得上那些较露的动词呢?(“摇”、“舞” 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 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 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 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 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 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 辉。 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 一般动词 1、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 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 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 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 谐画面。 “溅”、“惊”二字,移情于物 ,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 苦。 动词 炼字艺术 “敲”字,响中寓静,更 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活用动词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 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 春天的生机形象。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 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 出其动态。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 形象地表明了感 叹时光匆匆,春 光易逝的思绪” 。 以上各句中的“老”“肥”“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 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动词 炼字艺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 形容词、副词 炼字艺术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才思敏捷,曾写过一首“ 一”字到底的诗: 一帆一桨一鱼舟, 一个鱼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数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早 梅 ) “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 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作者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老翁垂钓秋江图,老翁的 形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数字之趣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 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叠词 炼字艺术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拟声词 炼字艺术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 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 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 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 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 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 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颜色词 炼字艺术 寻找诗句中精练的词语: 1.鉴赏精练的动词 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 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 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然后加一 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鉴赏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题型有二 : 1、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 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 “”字可否换成“”字或其他词?为什么 ? 咏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 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具体解释)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修辞)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 得志的小人。(作用) 课堂练习 真题体验 (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事物情状),与下句的“ 稀”字构成对比(结构功能),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 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烘托的意境、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 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分析:按照规范格式答题,比较全面周到,兼顾到所 有采分点。 寻找诗句中相应的词语: 结合全诗进行鉴赏(思路点拨): 指出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词写了哪些内容 。 指出该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鉴赏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题型有二 : 2、 一词领全诗型(诗眼) 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分析。 提问变体:请从某个句子中找初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的一个字(或词),结合全诗作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 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02年高 考)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 主旨正是思乡之情,二者互相契合(对突出主旨的 作用)。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 声引起的(结合诗句分析)。可见“折柳”是全诗的 关键。 【真题体验】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钩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析。 参考答案:诗眼是“事事幽”。 这三个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中间 四句紧扣“幽”字,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梁间燕子, 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 真无邪,弥觉可爱。(结合诗句分析)这番村居乐事,传达出 诗人经历长期离乱,重新获得家室儿女天伦之乐后的欣喜和满 足。(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课堂练习】 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表达 上有什么特点? 提问变体: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意境、情感)。 分析句意型 结合全诗进行鉴赏(步骤如下): 真题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福建卷)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 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 ,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3分)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 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这句诗借景抒情(步骤二),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 景象(步骤一),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步骤三)。 语言风格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眺、谢灵运 屈 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陆 游慷慨悲凉 杜 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 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 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 牧俊爽明快 苏 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清新清新 平淡平淡 绚丽绚丽 明快明快 含蓄 含蓄 自然自然 风格常用词语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 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 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 ,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 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 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 的诗,李煜的词。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平淡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 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绚丽 其特点是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明快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 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 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 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 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 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 句,李清照的词。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 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 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 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含蓄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 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 的名句。 自然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 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答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营造了怎 样的意境)。 语言风格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 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 课堂练习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 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 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 怅之情。 课堂练习 (09全国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 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 要说明。 【高考试题】1 参考答案: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 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 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 态度相契舍。 参考答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 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 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09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高考试题】2 参考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 、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 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 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 达效果。(2分) 【高考试题】3 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 峻(具体解释)。这两个字赋予静态的山河以动感(手法 ),写出中原河山的雄奇壮丽,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意 境、感情)。 (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 ,包书的布套。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高考试题】4 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 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 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这个诗句写出了竹荫的凉爽 怡人,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09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 ,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 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 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 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高考试题】5 参考答案: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09广东卷)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 曾闲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故:常常;频频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任选两个,分别简析 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高考试题】6 参考答案:“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 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 、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 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 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 下句的“故故”相对,是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做官后,给妻子卓文君写了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信,卓文君觉得司马相如“无义”, 想图新欢,遂回信如下: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 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 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 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 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风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 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 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接此信后,深为卓文君的九曲回肠所感,为往昔 的恩爱所动,遂与妻子和好如初。 真题体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4福建卷 )秋 夜(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 、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 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 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 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 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的意境。 真题体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 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 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 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 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 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 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 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业讲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钓鱼湾(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诗句“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得好? 请简要分析。 乱。既写出了杏花纷繁茂盛的特征,也表现出垂钓者 没有见到情人时忐忑不安的内心活动。 作业讲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 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以此使人联想到宫女的 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作业讲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峰”字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 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 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这样写,不仅写出“峰 ”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 使整首诗别有情趣。 作业讲评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夜书所见(査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首小诗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之感。请对其中的“散 ”字作一简要赏析。 这个“散”字准确传神地体现了景物瞬间的变化:本 是静态的反照在水中的一点如萤火虫的孤单的灯光, 在微风的作用之下,由静而动,“散”向满河;并且 由这一“散”而引发了诗人对于“星”的联想(也是 比喻),虚实相生,充满了诗情画意。传达出作者的 愉悦之情。 作业讲评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 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墉中。暗伤 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鹿虔扆:五代后蜀词人、进士,累官至学士。蜀亡不仕。其词在花间集 ,较少浮艳之气。 后人评价作者的词“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请结合全 词分析“清露泣香红”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 “清露泣香红”是说“香红”(藕花)也暗暗为亡国 垂泪啜泣。用拟人的方法,移情于物,不说自己泣, 而说“香红”泣,曲折淋漓地表达了沉痛的亡国之哀 。 作业讲评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 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途中一个深秋 的夜晚,诗人伴着荧荧灯火,细读元稹的诗卷,写下了这首诗。 向来诗家最忌讳“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 而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请问: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诗人以“灯”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