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火罐.ppt_第1页
中医拔火罐.ppt_第2页
中医拔火罐.ppt_第3页
中医拔火罐.ppt_第4页
中医拔火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罐治疗技术 中医康复教研室 甘灏云 l一、罐的种类 l二、拔罐的方法 l三、罐法的应用 l四、拔罐的作用 和适应范围 l五、起罐方法和 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 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 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 方法。 本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应 广泛等优点,临床十分常用。 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起源:先秦古人,角法、吸筒疗法、火罐气。 最早记载见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如治疗 痔疾“以小角角之”。 形成及发展: 先秦:角法 东晋肘后备急方: 兽角罐。 唐宋、明清:普及竹筒罐、水角、陶罐。 近现代:玻璃罐、金属罐、抽气罐等等。 一、罐的种类 l罐的种类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陶罐、竹 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 l 1).陶罐 l用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 外凸出,状如瓷鼓,底平,口径大小不一, 口径小者较短,口径大者略长。这种罐的特 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损坏。 2). 竹罐 直径35cm坚固 的竹子截成610cm 不同长度磨光而成 。这种罐的优点是 取材容易制作简单 ,轻巧价廉,且不 易损坏,适于药煮 ,临床多有采用。 缺点是易爆裂漏气 。 3).玻璃罐 用玻璃制成,形如 球状,肚大口小, 口边外翻,有1-5号 。其优点是质地透 明,使用时可直接 观察局部皮肤的变 化便于掌握时间。 临床应用较普遍, 其缺点也是容易破 碎。 l4).抽气罐 l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 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 去磨平、磨光滑,瓶口 的橡胶塞须保留完整, 以便于抽气时使用。现 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上 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 。这种罐亦易破碎。 二、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 法有多种,可分为火罐法 、水罐法、抽气罐法,其 操作如下。 1).火罐法闪火法 用镊 子夹95的乙醇棉球, 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 再抽出,并迅速将火罐扣 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 法比较安全,是常用的拔 罐方法。 l投火法 l用95%乙醇棉球或 纸片,燃着后投入 罐内,趁火最旺时 ,迅速将火罐扣在 应拔的部位上即可 吸住,此法罐内燃 烧物易坠落烫伤皮 肤,故多用于身体 侧面横向拔罐 。 l贴棉法 l用棉花一小方块, 略浸95乙醇,压 平贴在罐内壁的中 、下段或罐底,用 火柴点燃后,将罐 子迅速扣在选定的 部位上,即可吸住 ,此法亦用于身体 侧面横向拔罐 。 l架火法 l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 的物体,如小瓶盖等 (其直径要小于罐口 ),放在应拔的部位 上、上置小块乙醇棉 球,点燃后迅速将罐 子扣上,这种方法吸 附力也较强,适用于 肌肉丰厚而平坦部 位 。 l滴酒法 l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l一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 布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 部位上。 l l(二)水罐法 l 是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根据用水的方式,常有以下几种: l l1.水煮法 将竹罐放人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 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夹起,迅速用干毛 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 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 拔部位,拔后轻按罐具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 。此法消毒彻底,温热作用强,且可罐药结合 ,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留罐、排罐。但操作应适 时,出水后拔罐过快易烫伤皮肤,过慢又易致 吸拔力不足。 2.蒸气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 煮沸,至水蒸气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 量喷出时,将壶嘴或皮管插人罐内23分钟 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吸拔部位。扣上后用手轻 按其罐半分钟,使之拔牢。此法适用于身体各 部拔留罐、排罐。 l(三).抽气罐法 把火罐紧贴在要拔的位置,抽动或旋动活塞, 或按压气囊,火罐立即可吸在相应的部位上。 三、罐法的应用 l根据病变部位与疾病性质,拔罐法尚有不同 的应用方法。 l (一)单罐法 l 即一罐独拔。运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 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症,如胃痛拔中 脘穴,牙痛拔颊车穴,软组织损伤拔阿是穴 ,以及于虫蛇叮咬处拔毒、疮痈部排脓等。 三、罐法的应用 (二)多罐法 即多罐并用。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 或选穴较多的病症。常根据病情与 解剖特点,于多部位或多个穴位处 拔数罐至数十罐。如沿某一经脉或 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 吸拔多个罐具,又称排罐法,多用 于神经肌肉疼痛、陈旧性软组织损 伤及气血瘀滞病症。排罐间距要适 当,疏密视病情与体质而定。 三、罐法的应用 l(三)留罐法 l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 ,使浅层皮肤和肌肉吸人罐内,轻者皮肤潮 红,重者皮下瘀血紫黑。此法多用于深部组 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以及临床各 科多种疾病。留罐时间久暂视拔罐反应与体 质而定,肌肤反应明显、皮肤薄弱、年老与 儿童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三、罐法的应用 l(三)留罐法 l留罐过程中,据病情需要,可于皮肤垂 直方向有节奏地轻提轻按(一提一按) 罐体,或频频震颤罐具或摇晃罐体,或 缓缓于水平方向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转 动罐体。以增强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但手法宜轻柔,以免肌肤疼痛或罐具脱 落。 l(四)闪罐法 l 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 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 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用治风湿 痹痛、中风后遗症(面瘫),以及肌肤麻 木、肌肉痪弱的病症及美容。本法要求动 作迅速而准确,尤其适用于不方便留下罐 印的部位,如面部。 l(五)走罐法 l亦名推罐法、拉罐法。操作方法是先于施罐部 位涂上润滑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佳,亦可 用水或药液,同时将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用 闪火法吸拔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向后倾斜,稍 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循行路线推拉 (罐具前进方向略提起,后方着力),反复运 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色为度 l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部 位行罐,如背部脊柱两旁、下肢股四头肌 处,腰骶部、腹部及肩关节等。可用于治 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 萎缩等病症。应据病情与患者体质而调节 负压及走罐快慢与轻重;吸拔后应立即走 罐,否则吸牢后则难以走罐;走罐动作宜 轻柔,用力均匀、平稳、缓慢。罐内负压 大小以推拉顺利为宜,若负压过大或用力 过重、速度过快,患者易疼痛难忍,且易 拉伤皮肤;负压过小,吸拔力不足,罐容 易脱落,治疗效果差。 l(六)针罐法 l 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常用针罐法 有以下几种: l 1.留针罐法 于相关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 以针为中心拔留罐510分钟后启罐、出针。 此法宜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但不宜用于胸背部 ,因罐内负压易加深针刺深度,从而引起气胸 。 l 2.出针罐法 于有关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或 持续快速行针后即出针,并于该部拔罐且留罐 ,吸出少许血液或组织液后起罐,用消毒药棉 擦净。 l3.刺络罐法 即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 。于施术穴位或患处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或 三棱针、注射针、粗毫针点刺皮肤渗血,或挑 刺皮下血络或纤维数根,然后拔留罐,至拔出 少量恶血为度。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 挑刺部用创可贴,12天伤口即愈。此法适用热 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 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 ,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疹痒症等。 l(七)药罐法 l 是指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 l 常用方法有药煮罐法、药蒸气罐法、贮药 罐法等。此外,尚有将备用药液(水)、药 乳、药油、药膏、药糊涂于应拔部位或罐 内壁而拔罐的。 l四、施罐与启罐 l (一)施罐前注意事项 l1.拔罐治疗室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 适宜,要注意患者保暖,并防止晕罐。 l2.根据病情与施术要求,选择适当体位与罐 的规格,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应剃 去,拔针罐应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l3.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勿移动体 位,以防罐具脱落。 l四、施罐与启罐 l (一)施罐前注意事项 4.老年、儿童与体质虚弱的患者施罐数量宜少 ,留罐时间宜短,否则难以承受。初次接受 拔罐者,除应消除其畏惧心理外,拔罐数量 与时间也宜少宜短,待适应后复诊时再酌增 。 l(二)施罐中注意事项 l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稳、 准(狠)。拔罐数量不宜太多,罐间距离 应适中,过远影响疗效,过近易痛易落。 l2.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 身反应。拔罐后一般有下述三种反应: l(1)患者感觉拔罐部位紧束、酸胀、温 暖舒适或有凉气外出,罐内肌肤突起,呈 红疹或紫斑样变,为正常反应。 l(2)患者感觉吸拔部明显疼痛或烧灼、 麻木,多为吸拔力过大;若患者毫无感觉, 多为吸拔力不足。均应启罐(取下)重拔 。若重拔后,上述情况依旧,则应考虑罐 具规格、吸拔部位、施罐方法、负压大小 ,以及疾病性质、患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 l(3)拔罐期间,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胸闷心 慌,甚至晕厥、脉细弱等晕罐征象,应及 时启罐,并参照晕针处理。 (4)用火罐时应注意勿 灼伤或烫伤皮肤。若 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 而皮肤起水泡时,小 泡勿需处理,仅敷以 消毒纱布,防止擦破 即可。水泡较大时, 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徐以龙胆紫药水,或 用消毒纱布包敷,以 防感染。 l(三)启罐方法 启罐亦名起罐、出罐,即将吸牢靠的罐取下的方法 。 l1.一般罐的启法 一手握住罐体中下部并稍倾斜, 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住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 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则罐自落 。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 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 l2.抽气罐的启法 注射器抽气罐,空气唧筒抽气罐 ,向罐内注入空气,罐具即脱。 l3.水(药)罐的启法 应防止水(药)液溢出,若 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 后再起罐。 (四)效应观察 l1.治疗效应 启 罐后吸拔部出 现点片状紫红 色瘀点、瘀块 ,或兼微热痛 感,通称罐斑 或罐印,是属正 常反应,13 日即自行消失 。 l2.病理反应 罐斑如 显水泡、水肿与水 气状,提示湿盛或寒 湿。若水气色黄为 湿热;水泡呈红色 或黑色,示久病湿 盛血瘀。罐斑色深 紫,示瘀血为患。 罐斑色深紫黑触之 痛、伴身热,系热 毒瘀结。 l2.病理反应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 为虚寒证。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多系风邪 为患。罐斑或血泡色淡,多属虚证。拔针罐 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以上 反应应结合临床而综合分析。 l(五)善后处理 l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 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 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 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应用消 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以龙胆紫液。若 出血应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 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 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 l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 ,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 应而定。 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l一、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l1.机械刺激作用 l2.温热作用 l二、体内生物学效应 l1.促进血液循环 5.调节大脑功能 l2.促进新陈代谢 6.调节肌肉功能 l3.提高免疫能力 7.双向调节效应 l4.缓解机体疼痛 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l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l随着罐具的不断创新、吸拔方法与罐法 的增多,加之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拔 罐疗法的适应症也相应增多。除主要用 于治疗疾病外,还可用于预防保健。 l。 四、拔罐的适应范围 l1.内科病 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 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 、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 、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 慢性肝炎;尿潞留、尿失禁。 l2.妇科病 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 、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 、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 四、拔罐的适应范围 l3.儿科病 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 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l4.外科病 疖、疮、痈、疽、丹毒、痔疮 、脱肛、虫蛇咬伤。 l5.皮肤病 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 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 、养颜美容。 l6.五官科 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 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 。 l六、拔罐的禁忌症 l 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 接触性传染病。 l 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l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 出血性疾病。 l 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 l 5.精神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