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才市场人才供求分析报告》调查表.doc_第1页
《长春人才市场人才供求分析报告》调查表.doc_第2页
《长春人才市场人才供求分析报告》调查表.doc_第3页
《长春人才市场人才供求分析报告》调查表.doc_第4页
《长春人才市场人才供求分析报告》调查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人才市场人才供求状况综合分析报告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长春人才市场人才供求情况,为市场发展、政府决策和人才培养、流动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2012年度长春人才市场相关数据进行了采集并综合分析,形成本报告。一、人才供求总体情况2012年度通过长春人才市场进行招聘的各类用人单位为33705家次,共需求人才176600人次,求职人员达650000人次,人才供求比为3.68:1(求职人数为3.68,职位数为1,下同),用人单位、需求人才和求职人员分别比上年增加13.69、14.54和8.3,分别超过省人才市场255.5(9480家次)、256.05(49600人次)和85.7(350000人次),超过全市劳动力市场182.4(11935家次)、55.8(113353人次)和17.23(554460人次)。在三个市场中,长春人才市场入市用人单位占61.1,需求人才占52,求职人员占41.8,总体市场份额占51.63。在省市两个人才市场中,长春人才市场入市用人单位占78.05,需求人才占77.93,求职人员占65,占人才市场份额的73.66(见表1、图1)。表1 长春人才市场与相关人才劳动力市场数据对比市场入市用人单位(家次)单位比重()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求职人员(人次)求职比重()长春人才市场3370561.11766005265000041.8吉林省人才市场948017.24960014.635000022.52全市劳动力市场1193521.711335333.455446035.68合计551201003395531001554460100 二、人才供求分类情况(一)各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表2 各产业人才需求情况产业入市用人单位(家次)单位比重()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第一产业3230.9610120.57第二产业1043930.975250529.73第三产业2294368.0712308369.7合计33705100176600100(二)各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表3 2012年各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行业入市用人单位(家次)单位比重()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农、林、牧、渔业3230.9610120.57采矿业290.08510.03制造业1007429.895029228.4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30.198060.46建筑业2730.813560.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973.2648282.7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2359.62038111.54批发和零售业13964.1498945.6住宿和餐饮业15224.51120796.84金融业8052.3947842.71房地产业24717.3398155.5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6397.83129947.3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000.33070.1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10.214290.2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380.7156593.2教育13984.1586714.9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6391.8824451.3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2596.7105085.95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1610.497330.42国际组织560.177650.43其它485614.411879110.64合计33705100176600100(三)各类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表4 2012年各类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单位性质入市用人单位(家次)单位比重()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国有企业2710.821931.24集体企业1750.5212190.69股份合作企业7602.2547312.68联营企业3020.915830.9有限责任公司1583746.998035445.5股份有限公司1170.3518921.07私营企业1470043.617168840.59港澳台投资企业650.196810.39外商投资企业3611.0735882.03其它企业3340.9941362.34个体经营1510.4519851.12事业单位6131.8224111.37机关190.061390.08合计33705100176600100(四)各类职业人才供求情况1、各类职业人才供求情况表5 2012年各类职业人才供求情况职业类别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入市求职人员(人次)求职比重()供求比管理人员2257612.7815436023.736.84办事人员5281829.9460017.060.87专业技术人员6997039.6330237646.34.32服务人员1999311.3211810518.075.91工勤人员和操作工112436.37291584.842.59合计1766001006500001002、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前十个专业(职位)表6 2012年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前十个专业(职位)序号专业(职位)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1市场营销4030022.822管理2739015.513财会1988511.264计算机55803.165电子、电气、电器45732.596化工、医药38322.177机械34611.968文秘28431.619建筑22601.2810艺术广告22071.25合计11233163.613、求职人员登记数量较大的前十个专业(职位)表7 2012年求职人员登记数量较大的前十个专业(职位)(据对2462名求职登记人员抽样调查,得出下表)序号专业(职位)求职登记人员(人)求职比重()1财务24810.072司机2339.463文员2098.494技工1827.395管理1767.156市场营销1757.117机电工程1636.628计算机1465.939教师1255.0810土建1164.71其他68927.99合计2462100(五)求职人员构成情况表8 2012年入市求职人员构成情况求职人员类别入市求职人员人数(人次)求职比重()应届中专以上毕业生19569930.11在职人员16172324.88下岗职工340005.23无业人员17293926.61退休人员106411.64在学人员255783.93外埠人员494207.6合计650000100(六)招聘、应聘条件情况1、按性别分类的供求情况表9 2012年按性别分类的供求情况性别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入市求职人员(人次)求职比重()供求比男7326341.4836491456.144.98女5020128.4328508643.865.68无要求5313630.09合计176600100650000100 2、按年龄分类的供求情况表10 2012年按年龄分类的供求情况年龄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入市求职人员(人次)求职比重()供求比16-24岁4448525.1938741359.68.7125-34岁8909250.4522699434.922.5535-44岁151528.58273284.211.845岁以上16250.9282651.275.09无要求2624614.86合计1766001006500001003、按文化程度分类的供求情况表11 2012年按文化程度分类的供求情况文化程度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入市求职人员(人次)求职比重()供求比初中及以下38492.18106601.642.76高中145168.22406906.262.21职高、技校、中专2730215.4697500152.13专科4602126.0630231546.513.29本科406182319747030.381.49硕士以上8830.513650.210.01无要求4341124.58合计1766001006500001004、按专业技术职务分类的供求情况表12 2012年按专业技术职务分类的供求情况专业技术职务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入市求职人员(人次)求职比重()供求比初级职称55853.1615661924.0928.04中级职称136257.729676514.895.04高级职称16360.93269484.151.29无职称36966856.87无要求15575488.19合计176600100650000100 (七)部分招聘岗位薪酬参考标准据对5000余家入市招聘企业抽样调查,得出部分招聘岗位薪酬参考标准。1、中、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参考标准(单位:元)表13 2012年中、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参考标准序号岗位名称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工资构成月薪月薪月薪1总经理1000050003000底薪、奖金、提成、工龄工资、分红、各项津贴、补助等2总会计师7650450031003总工程师6500450030004研发部经理5300385017005设备动力部经理4850176011606总经理助理5000300010007审计部经理4250155011008工程部经理4000270015009办公室主任39002000125010人事部经理28002000120011企业策划经理18001500120012餐饮洗浴部门经理2000150010002、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参考标准(单位:元)表14 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参考标准序号岗位名称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工资构成月薪月薪月薪1计算机软件开发800040002000底薪、奖金、提成、工龄工资、分红、各项津贴、补助等2计算机硬件技术3000150011003计算机网络技术43002200130043D设计400015008005平面设计2500160010006翻译4000200012007机械工程师3500285020008机械工程技术员2500200015009土建工程师60004000250010土建技术员3000150080011房地产置业顾问32001840128012暖通工程师38502700180013道桥工程师53003500250014工程预决算员1500120070015电气工程师35001730215016光电子工程师40003000200017光电工程技术员28001800150018汽车制造工程师55003500200019装潢设计师40002500150020工商业会计22001600110021成本会计21001500100022会计电算化1500100070023出纳员120080050024收银员110080050025核算员100080060026审计统计1800150090027药剂师1600125080028药品研发技术员30002000150029广告策划20001800120030园艺师1500100080031服装设计1800120090032食品加工技术员1800130085033文秘1500100060034市场开发1500120070035美工130095060036司机兼维修100080060037导游员20001500100038音响师100080060039茶艺、调酒师100080050040发行员110065040041营销业务员1500100050042营业员1000600500(八)长春人才市场近五年总体人才供求情况表15 长春人才市场近五年总体人才供求情况(注:2002-2005年入市用人单位为参加现场招聘的单位)类 别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12年入市用人单位(家次)1670420295218022581533705入市求职人员(万人次)4550556065求职登记人员(人次)211198942201884312462959 三、人才供求状况分析(一)人才市场成为人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长春人才市场成为全市和全省人才劳动力市场的龙头。经数据统计看出,通过人才市场招选人才的用人单位和求职的人才越来越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人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长春人才市场在全市人才劳动力市场中,所占份额达到51.63,大大超过其它市场;在人才市场中,所占份额达到73.66,成为龙头和领军市场(见表1、图1)。(二)第三和第二产业是各类人才需求的主体,第一产业需求较弱(见表2、图2)。从按产业分类的情况看,2012年度第一、二、三产业用人单位数量比重依次为0.96%、30.97%和68.07%;各产业人才需求数量比重依次为0.57%、29.73%和69.7%。(三)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依然较大,软件和服务业需求走强(见表3)。从按行业分类的情况看,通过长春人才市场进行招聘的单位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单位数量比较大,依次为29.89、9.6、7.83,占各行业总量的47.32;而从各行业人才需求数量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排在前五名,依次为28.48%、11.54、7.36、6.84和5.95,共占人才需求总量的60.17,构成了行业用人的主体。(四)企业是绝对的用人主体,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占据主要份额(见表4)。从单位性质看,通过长春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的各类企业的数量为33073家次,占所有单位总数量的98.12%,机关和事业单位仅占1.88。另外,这些企业需求人才174050人次,占所有人才总需求量的98.55%,而机关、事业单位需求人才仅占1.45%。因此,企业是绝对的用人主体。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单位比重依次为46.99%和43.61%,而人才需求比重和它们的单位比重相对应,依次为45.5%和40.59%。(五)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管理人员择业较难(见表5、图3)。从按职业分类的情况看,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需求量的39.63%,人才供求比为4.32:1;其次是办事人员,占总需求量的29.9%,人才供求比为0.87:1。数据还显示,管理人员这一职业的人才供求比最高,达6.84:1,求职人数多,而岗位相对少,就业难度也大于其它职业。(六)市场营销人才供不应求,财务人员需求量大但供应充足(见表6、表7)。人才需求数量较大的前十个专业(职位)依次是:市场营销、管理、财会、计算机、电子电气电器、化工医药、机械、文秘、建筑、艺术广告,共需求人才112332人,占总需求人才数的63.61。据对2462名登记的求职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求职人员登记数量较多的前十个专业(职位)依次是:财务、司机、文员、技工、管理、市场营销、机电工程、计算机、教师、土建,占被调查者的72.01。(七)应届毕业生、无业人员和在职人员构成求职人员主体,各类人员均入市场择业(见表8)。入市的65万人次求职人员中,有30.11%是应届中专以上毕业生,26.61%为无业人员,24.88%为在职人员,这三类人员构成人才市场求职者的主体,其他人员也都选择到人才市场求职择业。(八)需求男性人才多于女性,女性求职难于男性(见表9、图4)。从统计数据看,男性求职人员的数量多于女性,但用人单位对男性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使男性的人才供求比(4.98:1)低于女性(5.68:1)。因此,男性求职人员的就业压力略小,而女性求职、就业相对较难。(九)富于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才受青睐,应届毕业生和大龄人员就业不够乐观(见表10、图5)。从按年龄分类的情况看,用人单位最需要25-34岁的人才,需求比重占50.45%,这部分人既有工作经验,年纪又轻,充满活力。求职人员中,16-24岁的人员数量最多,占求职者的59.6%,基本包含了应届毕业生群体。这部分人的人才供求比也最高,为8.71:1,其次是45岁以上人员,供求比为5.09:1。这组数据说明,应届毕业生和大龄人员择业、就业压力较大。(十)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受欢迎,入市求职者大部分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见表11、图6)。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看,对专科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最高,为26.06%,本科为23%,硕士以上为0.5%,合计为46.56%。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具有专科和本科文化程度的人才比重较大,依次为46.51%和30.38%。人才供求比依次为3.29:1和1.49:1,专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十一)具有初、中、高级职称的求职者数量呈降密排列,职称高低对就业影响较其它因素小(见图表12、图7)。从按专业技术职务分类的情况看,人才供求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初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和高级职称人员。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人才需求数中,88.19的岗位对职称无要求;求职人员中,56.87无职称,说明多数用人单位和个人对是否有职称不敏感,对职称高低不敏感。因此,对于大部分求职人员而言,职称高低对就业的影响相对其它因素小。(十二)薪酬标准因岗而异,从实论“价”(见表13、表14)。调查显示,目前长春平均薪酬最高的管理岗位是总经理,月薪为6000元/月,总会计师和总工程师紧随其后,为4500元/月;而物流管理、企划经理和餐饮洗浴部门经理等岗位薪酬相对较少,处于1500元/月以下。从事专业技术职位的人员中,土建工程师、道桥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开发、注册咨询师等职位的薪酬名列前茅,一般都高于3000元/月;而司机、采购员、收银员等职位的薪酬较低,一般在600800元/月。从整体薪酬标准情况看,高薪职位一般在3000元以上,他们不仅承担的责任大、业务复杂、技术含量高、贡献率高,同时还对他们综合素质、专业经验、创新性要求很高,而且很多岗位专业还稀缺。从事这些职位的是企业的骨干力量,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起主导作用。而中等薪酬职位一般在1200-2999元之间,特点是专业较单一,从事这部分职位工作的人较多,是企业的中坚和基本力量,也是企业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的主要对象。低薪职位一般在1199元以下,主要是业务简单、劳动强度低、专业经验要求不高的职位。(十三)长春人才市场入市量逐年上升,人才供需两旺(见表15、图8)。数据统计显示,2002-2012年,进入长春人才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逐年递增,由16704家次增加到33705家次;入市求职人员数量也逐年增长,由45万人次增加到65万人次。说明长春人才市场的人才交流活动越来越活跃,影响力越来越强,市场主体已逐步到位,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说明我市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招人和求职人员择业的范围与渠道不断扩大。(十四)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对于毕业生来说,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大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不愿付出培养人才的成本,而刚刚毕业的学生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很多应届毕业生好高骛远,对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挑肥拣瘦,使得本来很难的就业更加难了。这一供求矛盾在短期内不会缓解。对于在职人员来说,一方面很多中、高级人才要求的工资待遇较高,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想用较少的投入招聘到最合适的人才,由此造成人才和用人单位供求错位,增加了供求成交的难度。(十五)高级人才入市量小,高端人才市场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从数据统计看出,高级管理人才和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入市量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干部管理体制以及用人观念、择业观念等因素所致,所以在这几方面需要下功夫,高端人才市场有待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四、人才市场运行和人才资源配置特点(一)人才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多元化。长春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已经从以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为主,拓展到各类经济单位,从以企业为主拓展到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对象从以流动人员和毕业生为主拓展到各类人才。服务项目从以人才交流培训为主,拓展到各类人事人才服务。具有了人才信息、交流、招聘、培训、测评、引进、猎头、派遣、广告和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等多项服务功能,开办了30多项业务,能够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多项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服务。(二)人才服务项目主题化。一是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造大铁北、建设北部新城的战略部署,举办了“长春市改造大铁北建设北部新城大型人才招聘招商会”,共有299家单位和近万名求职者参会。二是为了推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举办了“2012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组织参加了“全国人才市场第四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创建了“校园人才广场”和“大学生实习基地”。三是为了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举办了“送岗位到家”公益活动和长春市第三届千户民企安置万人就业招聘大会,共有298家用人单位和近万名求职者参会。四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举办了“2012中国长春企业走进非洲发展论坛”,为企业和人才走出去投资、经营、置业、创业创造了条件。(三)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多样化(见表16、图9)。一是现场招聘仍然是最常用的招聘方式。2012年长春人才市场举办了12场大型人才招聘会、15场专场招聘会和165场定期招聘会,吸引了大批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入市场,采取现场招聘的方式招选人才的用人单位达91.92,使有形市场越做越强、越来越火爆。二是网络市场有了进一步创新。2012年长春人才市场创新推出了网络视频平台,并组织了4次网络视频会;创新推出了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建立了长春人才移动网;举办了五次网上人才招聘大会。通过网络招聘的用人单位达3.07,位居第二。这一方式逐渐得到供求双方的认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服务能力的增强,这一招聘方式将会有较快的增长。三是媒体市场为人才供需搭建了新平台。长春人才市场积极与长春晚报进行业务合作,精心打造聚才招聘专版,2012年出刊96期、111版,扩大了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为人才供需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通过媒体广告招聘的用人单位占2.55。四是国际市场为人才交流开辟了新渠道。举办了赴外留学说明会等活动,积极开展了赴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和塞浦路斯等国家的留学和劳务输出项目。通过国际市场招选人才的用人单位占0.94。五是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业务有了新起色。发展代理和派遣单位67家,新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10499份,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5195人,办理集体户口1100人,为13家单位提供人才派遣1100人。采取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方式招选人才的用人单位占1.32。六是猎头服务尝试起步。进行了高级人才资源整合利用,建立了长春人才猎头网和高级人才信息库,储备高级人才800余人,接待洽谈企业65家,筛选推荐人才200余人。通过猎头方式招选人才的用人单位占0.20。七是就业推荐业务迅速起动。成立了“毕呈推荐工作站”,开展了面对面的推荐业务。全年登记求职人员2850人,收集人才需求信息3000余条,推荐2100人次,上岗近千人。总之,采取哪种方式招选人才,是由招聘方式的效果(效率、效益)以及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思想观念等因素决定的。用人单位能够根据需求人才的种类、层次和数量选择适当的招聘方式,从用量最大的现场招聘到用量较小的猎头招聘,用人单位总是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方式。表16 2012年长春人才市场各类型招聘方式比例招聘方式入市用人单位(家次)单位比重(%)需求人才(人次)需求比重()有形市场3098291.9214051179.56网络市场10353.07119006.74媒体市场8602.551990011.27国际市场3170.9429681.68人事代理(人才派遣)4461.3211040.63猎头服务650.202170.12合计33705100176600100 五、建设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建议及人才需求预测(一)全力推动人才市场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适应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了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解决了大批毕业生和下岗职工以及其他各类人才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也促进了用人观念和就业观念转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需要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人才市场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人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着力建立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人才市场服务条件,增强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推进毕业生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为经济建设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长春人才市场在全省人才劳动力市场中的领军作用。(二)大力加强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承担人才培养的部门和单位,要紧紧把握人才需求的实际要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搞好人才余缺预测分析。要引导高校按需设教,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适时把握社会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应着力培养应用性强的复合型、专业型的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专业的人才。(三)建立市场与校企长期合作通道。2012年,长春人才市场与部分高校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高等院校“校园人才广场”和“大学生实习基地”,推动了人才“产、供、销”一体化。人才市场与高校和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利用各自的优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择业、就业提供配套的系列服务,多渠道地促进人才“产、供、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