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历史不会忘记.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1.gif)
![[工作总结]历史不会忘记.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2.gif)
![[工作总结]历史不会忘记.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3.gif)
![[工作总结]历史不会忘记.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4.gif)
![[工作总结]历史不会忘记.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19d3599d-19c5-44e3-92db-de654647f592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不会忘记 怀念张学良一、 背景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讲求史论结合,以史带论,用史实、史料来说话,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也就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历史,因此史料来源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其主导作用体现在结合章节教学目标,提供史料,以史料和问题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则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去体验历史情境,解释历史现象。这样,在学生史学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教师的意图和观点,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史学意识和观点。能否创设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史料,并从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通过史料来解释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本案例探究的主要目标。 史料的收集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进行,报刊、书籍是传统的收集渠道,我校正在进行的综合实践的课题研究,又为本教案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探究氛围。 二、过程 1、 探究项目 本教案的探究项目是历史不会忘记怀念张学良。 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一方面张学良将军的一生丰富多彩、迭荡起伏,可供查寻的史料极其丰富,网络,报刊、书籍上都有介绍,易于学生收集;另一方面张学良将军是我们东北的历史人物,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的初期,学生因为是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觉得头绪太多、杂乱无章,理不清思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回顾将军一生的经历,通过讨论,知道了要有目的、有专题地去收集资料,可以把将军的一生分成几个重要的阶段,如东北易帜时期、西安事变时期、囚禁生涯时期,也可结合将军的兴趣爱好,介绍将军感人至深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等。因此,大家根据自己意愿,自由结合成组,各小组都确定了自己的主题,组内分工合作,能者多劳,从而使收集资料工作进入了正规。 学生所收集的资料来源十分广泛,既有报刊、书籍,又有因特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带着目的去收集的,因此很自然的就学会并掌握了各种搜索、查找的技能,而当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他们对信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信息的丰富,更要求信息的特色,从最后学生展示的内容来看,学生所收集资料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料。 实例1:明确了各组的分工、主题后,学生开始上机房去查询资料。一开始由于大家都急着在第一时间上网,造成了上网速度慢,多台机器不能同时工作的弱点。经提醒,发现问题后,同学们马上做了调整,一部分人先上网,一部分人抓紧时间把摘录下来的有关报刊、书籍上的内容及时地输入电脑。但过了不久,问题又出现了,各组不管是在查资料还是在整理内容好象都是个别同学在忙碌,其余的显得无所事事。这时,团队的合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仅仅只是个别同学参与,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堂兴趣课,而不是一项教学的基本内容。经协调,组内同学间有了明确的分工:有的查询文字资料、有的搜集图片资料、有的负责设计版面、有的负责整体的把握、连接等等,大家各司其职。经过这第一堂的上网课,以后同学们很快进入了角色,完成得相当出色。 (2)处理资料 面对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如何处理,是学生要面对的问题。一开始,学生只会做简单的粘贴,不加选择地把网上相关的现成资料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罗列在一起,甚至连基本的时间、称谓也不变更,根本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时,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强调资料是为观点服务的,收集到的资料反映的是别人的观点,要使资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必须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处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算是你自己的东西。 (3)组织资料 收集到资料后,重要的是如何把资料进行重新组织,使资料成为表达小组主题的重要论据,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特别关键,学生是聪明的,一拨就通。例如:有的小组在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时,提到了张将军所写的抗战请缨书时,把史料的重点、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颜色标了出来,使大家一目了然;有一组同学,专门收集将军本人对事件的一些看法、说法,特别是将军重获自由之后,在不同场合接受不同记者采访时的一些言论。他们原封不动的引用了,并且将其与外界评论作对此,突出了对事件真实性的探究。学生收集、组织的史料包括东北易帜前中国的局势、易帜对中国政局的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前后将军对蒋介石的态度;漫长的囚禁生涯之中,将军的境遇、将军的情怀,以及将军一生之中对兰花的挚爱、为兰花所题的诗等等,还配有将军在各个时期、各事件中的照片资料,史料详尽、充实,超出课本知识之外,而且完全出自学生之手。实例2:有一组同学在了解将军的兴趣爱好时发觉:将军的一生最爱的是中国兰。因此他们千方百计的搜寻来将军为兰花所题的诗,以及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通过借物咏人来歌颂将军的高风亮节,既生动贴切又感人至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资料附录如下: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4)展示成果 由于每个小组确定的主题各有不同,因此,对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组织资料后得到的探究成果,需要通过互相展示、交流,使全班同学对张学良将军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展示、交流的形式采用各小组把探究成果用网页形式制作,在这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网页制作技术,并用最适当的画面、颜色把内容组织起来,最后形成了既突出主题,又各具特色的专题网页。在全班交流时,通过网络教室各小组轮流展示和讲演介绍,由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教师亲身参与,因此对本小组的主题、内容、观点等胸有成竹,介绍时,个个投入,表现不凡,有的生动诙谐,有的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3、 教学效果 本案例的实施,取得了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多的多的效果。 首先,由于上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其中,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增强了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开始感受和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并且感悟到应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探究、建构知识。 其次,学生开始体会到如何根据需要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网络搜索、软件操作等为学习目的服务,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去领会和掌握,并真正成为改进自己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 第三,由于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始终以小组形式完成,而整个项目的最终完成又是全班各小组合作下形成的,因此,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也初步认识了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所起的作用和集体融合的关系,班组的实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体现出来。 三、教后小结 1、 本节课以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为线索,串联了中国近代史中的若干重大事件,如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等,把史料引进课堂,让学生全面,真实的了解历史,培养他们求真的史学意识,训练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作为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举措。通过这一举措,首先可以延伸扩展课本知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和阅读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信息,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刻程度。营造出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和求导。学习形式的变化,交没有削弱学科学习的要求,而是深化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2、 本节课除了在历史知识方面的学习能力外,更多的是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信息处理、合作学习、表达交流、自我评价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养成反映在学生实施项目的各个阶段中,不是由教师灌输形成,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体验、感悟、小结、提炼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这样形成的能力是持久的,而且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发挥作用并逐步深化。 3、 在项目研究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断遇到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技术的学习都是围绕完成项目的需要而进行的,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单是学会了一些具体技术革命的操作,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技术,如何为了更好地表达观点优化技术。对某一种具体的技术的功能和应用,不要求对所有学生有一个共同的掌握标准,唯一的标准是能否将技术恰到好处地进行应用,为完成自己项目的目标而发挥作用。这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的一个正确思路。 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主题,他们自己确定探究主题,自己制订实施方案。自己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组织和展示,自己探索相应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自己进行成果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而教师在这过程中,不是决定者,而是起到了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作用,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的引导起了关键的作用,既能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进入正确的轨道,又能使学生保持探究的热情,看到成功的希望。 5、 作为一个初步的尝试,本节课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能否把课上得活泼一些,课上,大家互相争论、互相质疑,提出一些准备欠充分的地方;技术的应用和成果的表达能否更多样化;能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重视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等,这可以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教学反思历史不会忘记 怀念张学良 大桥中学 张宏伟教学反思:历史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讲求史论结合,以史带论,用史实、史料来说话,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历史。因此史料的来源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把史料引进课堂,也是改革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过程体验 1、传统教学的实施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可穿插史料的地方很多,最简单的如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补充说明,以便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作全方位的了解。而穿插补充的史料既可以是文字史料的转述、图片,也可以是一些音像资料,可视具体情形而定。在这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其主导作用体现在结合章节教学目标,提供史料,以史料和问题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学生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史料体验历史情景,解释历史现象,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双主体”的功能。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历史教育的本质出发,以提高学生独立的历史阐释能力为目标,渗透着求真的史学意识用自己的眼睛看待历史。 2、本次教学的探索: 近几年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强。它也使历史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乃至教学思想发生变革。那么,能否变换一种角度,创设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史料,经过筛选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通过借助史料来解释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通过独立思考去主动选择和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教师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因为学生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人,他们的头脑并非象原料场那样,给什么装什么,给多少装多少。而是一个加工厂,要经过自己自觉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所以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自觉运动的过程。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就要求对各种事物和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甚至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和结果,会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和观点。 陈至立同志在为中国教育报专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如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等。 为此,我给了学生一个课题历史不会忘记怀念张学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各种渠道,收集史料,体现了获取信息的开放性与多元性;通过对史料的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将论证结果制成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努力,围绕着将军的东北易职、西安事变、囚禁生涯、兴趣爱好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将军的人格魅力。 例学生在介绍将军的东北易职后引用了将军的一段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解释:“我们为什么易帜?实在是效法某先进国家的做法,某国起初也是军阀操权,妨碍中央统治,国家因此极弱。其后,军阀觉悟,奉还大权于中央,立志富国。我们今天也就是不想分中央的权力,举政权还给中央,以谋真正统一。”之后点明东北易帜标志着中国的统一,结束了辛亥革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长达17年之久的政治混乱局面。 又如提到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时,既列举了事变前将军的请缨抗战书史料,又摘录了事后1992年将军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1、“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已早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为个人尽一只前衍,为国家尽一份天职”选自张学良的请缨抗敌书 2、关于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张学良将军说: “那时我不想与共产党军队作战 “为什么中国人之间要流血呢?“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管对方是谁,我愿意抛弃自己的权力和生命,进行抵制,这就是我的本性”。 将军说,他是反对内战的。“当时部队(东北军)内比较强烈的愿望是回家乡“他们要同日本人打,不愿同共产党作战而失掉力量,想保存力量同日本人作战”。 最后学生提到时光如水,张学良是在三十六岁的英年被幽禁的,在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的囹圄之灾后,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帅,而今已届望九之年,那么对于当初的抉择将军是否后悔呢?学生又列举了许多的史料: 1、1980年10月10日,张学良登上金门岛,极目尽情地眺望祖国大陆。这是张学良到台湾后,第一次眼见大陆土地。张学良参观金门后,在写给亲友的信中,引用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在台湾所写的思乡诗“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2张学良恢复自由时年已九旬了,但仍关心国家统一,经常在各种场合谈自己对国家统一的原则看法。 譬如,1990年6月4日,他对去美国探望他的老部下吕正操将军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时间问题。”还表示“我是个爱国狂,如果有来生,我还是要做张学良。” 1991年9月18日,他对台湾记者郑重地表示“我主张国家统一富强。”又如,1991年12月15日,他对香港记者说“我从来都是主张中国统一的,我非常反对中国分裂。” 1992年9月10日,他对内地记者说“我看时机到了就一定会统一。国家当然会统一。历史上我是从来都赞成统一的一个人。” 另外,学生为了生动、立体的介绍将军,还收集了将军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将军一生最钟爱的中国兰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将军的风采,总之,通过这一自主探索研究的过程,学生利用史料对将军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更加敬佩将军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实施成效 将史料引进课堂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本次教学更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首先,由于上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通过自主搜寻史料,探索、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增强了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开始感受和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并且感悟到应该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了较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不断地引起理解、认知、发现和表现的欲望,真正实现了课堂重心的转移,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地探究、建构知识。 其次,学生开始体会到如何根据需要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网络搜索、软件操作等为学习目的服务,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去领会和掌握,并真正成为改进自己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 总之,通过这一实践,串联了中国近代史中的若干重大事件,如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等,把史料引进课堂,让学生全面,真实的了解历史,培养他们求真的史学意识,训练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作为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举措。通过这一举措,首先可以延伸扩展课本知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信息,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刻程度,营造出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和求导。学习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削弱学科学习的要求,而是深化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形成,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体验、感悟、小结、提炼而潜移默化地形成。除了在增强学生历史知识方面的学习能力以外,更多的是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信息处理、合作学习、表达交流、自我评价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养成是持久的,而且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发挥作用并逐步深化。 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们自己确定探究主题,自己制订实施方案。自己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组织和展示,自己探索相应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自己进行成果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产买卖居间服务创新合约标准
- 2025年电梯清包维修保养与绿色环保材料应用合同
- 2025年建筑植筋加固施工安全合同
- 2025版企业级云数据库采购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水箱行业展会参展商服务协议
- 2025版区块链技术应用企业收购合同范本-数字货币领域
- 2025版卫星通信技术服务项目分包合同样本
-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试题:《基本图形》
- 幼儿作息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 成考学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GPU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竞争格局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氢能产业协同-洞察及研究
- 三聚氰胺基复合气凝胶:制备工艺、性能表征与应用前景探究
- 2025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医院存货盘点管理制度
- 社区干部考试题库及答案
- 学校特殊教师管理制度
- 电玩城制度管理制度
- DB31/T 779-2014学校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颈椎病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 物业管家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