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气静力学方程与压高公式.pptx_第1页
1-5大气静力学方程与压高公式.pptx_第2页
1-5大气静力学方程与压高公式.pptx_第3页
1-5大气静力学方程与压高公式.pptx_第4页
1-5大气静力学方程与压高公式.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大气静力学方程 第一章第一章 大气概述大气概述 丁菊丽 大气物理与动力气象教研组 讲师 上一讲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干空气湿空气水汽 转换关系 水 汽 压 比 湿 混 合 比 本讲内容 铅直分 布 水平分 布 气压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1.5 大气静力学方程 -描述气压铅直分布的理论依据 一、静力平衡(Hydrostatic balance) 气块在铅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此时 大气所处的状态称为静力平衡状态,静 力平衡是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 观测表明,除了少数情况外(雷暴、龙卷等), 气块的铅直加速度通常不超过0.001ms-2,一 般可以忽略这个加速度。 二、 静力学方程 1、推导: 静力平衡大气中任取一截面积为xy,铅直厚度 为z的薄气层,分析该气层铅直受力, 受到三力作用 : 重力: 上界面: 下界面: 大气静力学方程或静力平衡方程 满足静力平衡条件(铅直方向上合力为0): (2.1) 二、 静力学方程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为: 7 (2.2) 二、 静力学方程(静力平衡方程)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气压场可用场函数 P = P(x,y,z,t) 来表 示。 若 t 时刻位于点(x,y,z)的气块经 dt 时间后移至(x+dx,y+dy ,z+dz)处,其气压的变化为: 利用泰勒(Taylor)级数展开: 只有当:气压仅随高度变化时可写为(2.2) (1)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2)若g视为常量,气压p随高度升高而减小的快慢程 度,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 小,p 递减慢;大 ,p递减快; 二、 静力学方程(静力平衡方程) 2、物理意义: A、高空低空,高空P递减较低空慢些; 1000hPa 900hPa 800hPa 700hPa 二、 静力学方程(静力平衡方程) 2、物理意义: B、当气压相同时,暖区冷区,暖区p随高度递减较慢。 暖 冷 850hPa 700hPa 500hPa H 1000hPa 若甲地和乙地地面气压相等,甲地上空气柱温度比 乙地高,则在空中相同高度上,气压(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相等 D.不能确定 【答案】:A 二、 静力学方程(静力平衡方程) 3、气压的静力学意义: Z高度P 大气 层顶 在静力平衡情况下,z高度处的气压等于该高度处单位截 面上所承受的整层铅直气柱的重量。 二、 静力学方程(静力平衡方程) 3、气压的静力学意义: Z1高度P1 在静力平衡情况下,任意单位截面气柱上下表面的气压 差等于该气柱的重量。 P2Z2高度 气压高度 三、 静力学方程的应用-压高公式 三、 静力学方程的应用-压高公式 两边分别积分: 压高公式的一般形式 直接求积分? 三、 静力学方程的应用-压高公式 两边分别积分: 压高公式的一般形式 解析式 四、特殊大气模式下的压高公式 均质大气 等温大气 多元大气 解析式可以近似看做常数 假设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具有简单的关系特殊大气模式 一、均质大气 17 四、特殊大气模式下的压高公式 1、 定义:大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 2、压高公式: 均质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线性递减 (海平面至高度z) 卓奥友峰 8201米 8000米是人类生存的极 限 当p0时, 当T0273k,g09.8m/s2时, H8000m 3、均质大气上界高度 4、均质大气气温直减率 - 状态方程两边对z求导 从空气状态方程出发,忽略水汽影响和重力加速度 随高度的变化,证明 四、特殊大气模式下的压高公式 课堂练习 参考:教材P20 1、定义:大气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即 T(z)= 常数的大气 。 21 二、等温大气 2、压高公式: -测压公式 22 二、等温大气 2、压高公式: -测压公式 -测高公式 标高(scale height) (1)代表了气压降低到原来的1/e时对应的高度差; (2)反映气压降低的快慢程度。 u标高越大,表示气压随高度增加降低越慢; u标高越小,表示气压降低越快。 测压公式: 标高的物理含义: 你能确定等温大气的大气上界高度吗? 课堂思考 25 三、多元大气 1、定义:气温直减率 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即气 温随z呈线性分布的大气。 z1 z2T1 T2 ? 相当于找到了T(z)的解析表达式 三、多元大气 2、压高公式: -测压公式 -测高公式 3、多元大气上界高度 -测压公式 等于0 初始高度取为海平面: 当T0273k,0.65 /100m时, ZT42km 均质大气、等温大气与多元大气的联系 ? 课堂思考 29 1、均质大气 2、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