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ppt_第1页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ppt_第2页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ppt_第3页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ppt_第4页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 n1忧国伤时 n2建功报国 n3思乡怀人 n4长亭送别 n5生活杂感 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2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6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10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 二、 意境分析法 意境: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 事物相契合,而营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 兼备的艺术境界。 答题步骤: 抓住意象,描摹图景 概括意境特点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重庆)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 “外师造化,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中得心源” ”,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 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 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 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是: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 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 能结合景(“野凫眠 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 、“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 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问:问:(1)(1)有人据有人据“ “西风残照西风残照” ”谓此词衰飒,有人谓此词衰飒,有人 据据“ “汉家陵阙汉家陵阙” ”谓此词悲壮,你认为它的风格谓此词悲壮,你认为它的风格 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 (2)(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n答:(1)是衰飒。年年柳色,夜夜月光, 灞陵伤别,总来织梦;立一向之西风,沐 满川之落照,音尘绝,心命绝。秦娥倍感 凄凉和痛苦。 (2)是悲壮。秋日登原,西风残照, 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巍然而在。 当此之际,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 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良人不归,汉陵 长在。由家而国,极悲壮也。 本词抒发了怀人念远之情,又寄寓着人生 哲理和使命感。 三、背景分析法 n背景:诗人写作背景及人生经历。 n背景显示方式: 1、显性注释显示、题干显示。 2、隐性知人论世。 例3.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 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 过岳阳,写下此诗. 说说“一笑”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答: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诗人为终于 “生出”四川平安回到家乡,而感到庆幸,但回 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 神,因而这是悲喜交集的笑; 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面对政治迫害 和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 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无畏的笑。 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 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 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而这也是豁达的笑; 例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莽莽绝人烟。 无那:无奈。 碛(q):沙漠。 (1)这两首诗属于_诗,盛唐这一诗歌 风格主要是_。 边塞 豪迈、奔放、雄壮 (2)两首诗末句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甲 诗“无那金闺万里愁”表面上写的是深闺妻 子的万里愁怀,实际上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 人、怀念乡土的感情; 乙诗表面上写的是荒凉的大漠无际无涯的 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 ,但感情并不 低沉。戎马生涯的艰辛,边疆地域的荒凉 ,更能体现诗人从军边疆的壮志豪情。 练习1.阅读许浑谢亭送别,完成试题。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雪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基调 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 问题? 问(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是和谐的。 这是乐景衬哀情,以青山 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 答:依依惜别,黯然孤寂之情。 练习2、阅读下面两首同体诗,回答问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韦庄:晚唐著名诗人。台城:古都金陵 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前人认为这两首以“台城”为题材的诗,有较多 相似之处;但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角度也有不 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答:思想内容方面思想内容方面: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统治者的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统治者的 浮华奢侈是六代灭亡的原因,暗示中唐统治者如果浮华奢侈是六代灭亡的原因,暗示中唐统治者如果 沉溺在享乐之中,后果不堪设想;韦诗借浮华如梦沉溺在享乐之中,后果不堪设想;韦诗借浮华如梦 的六朝无情逝去,表达了对晚唐日薄西山的无奈,的六朝无情逝去,表达了对晚唐日薄西山的无奈, 充满了感伤悲哀的情绪。充满了感伤悲哀的情绪。 表现手法方面表现手法方面:刘诗运用典故从正面揭露六朝刘诗运用典故从正面揭露六朝 统治者的奢华腐败,实写台城的荒败景象;韦诗则统治者的奢华腐败,实写台城的荒败景象;韦诗则 采用虚写的手法,用采用虚写的手法,用“ “鸟空啼鸟空啼” ”写出了台城废墟给人写出了台城废墟给人 的历史空寂感,用台城柳的的历史空寂感,用台城柳的“ “无情无情” ”,抒发物是人非,抒发物是人非 的感慨。的感慨。 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两诗内容形式最相似的一联是什么? (2)两首诗句均有“使人愁”三字,其情感有 什么区别呢? (3)你认为两首诗谁是胜家?提出两点以上的 理由。 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和“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崔诗触眼前之景,抒怀恋乡土之情;李 诗抒发奸人当道,壮志难酬之感慨。 从主旨和语言两方面自主发挥,言之成理。 练习、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无言谁会凭阑意”,词人不交代“春愁” 的内容是什么,却埋怨别人 不理解他的心情。他 这样故意闪烁其词,想表达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