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目走向整题型.pptx_第1页
从题目走向整题型.pptx_第2页
从题目走向整题型.pptx_第3页
从题目走向整题型.pptx_第4页
从题目走向整题型.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题目”走向“题型” 上虞中学 陈陈桂芬 一轮复习中的“易错点 ” 一、主观臆断,答非所问 二、直觉作答,不通情旨 三、张冠李戴,技巧不清 四、表述不当,答案混乱 五、脱离文本,盲目拓展 二轮复习中做些什么? 第一,吃透考纲,提升品位。 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文学作品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 4、作品的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 悟 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阅读鉴赏中外文 学作品。 第二、授之以渔,提高准度 1、总体浏览,初步感知 2、快速读懂,理清思路 第三、研究真题,把握规律 “看”的任务 一、阅读文本,了解四篇散文的内容 1、2013年李清明的牛铃叮当是对乡土文化、 农业文明的思考。 2、2012年甘典江的母亲的中药铺是对人与物 的关系和人的成长的思考 3、2010年李丽娟的静流是对人成长经历的思 考。 4、2007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思是对传统或历史 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三、根据阅读体验,归纳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根据内容和性质,给四篇散文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年份文题 题 目分值 13年牛铃叮 当 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赏析第 五段中画线句。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简要概括本文主 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20分 12年母亲的 中药铺 简析“抓药”细节。写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为什么 用较多笔墨写“甘草” ? 赏析文中画线句。谈对 “母亲就是我 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的理解。 20分 10年静流 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品味 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联系 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甚至理解信任的 几个主观原因。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 同点?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20分 07年泰山之 思 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 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 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 的依据。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联系全文,就 “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18分 浙江省07年-15年高考散文阅读考查 五个考试命题类型 1、作用分析题 2、原因概括题 3、体会含意题 4、鉴赏表达特色题 5、探究题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如:(10年)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 些共同点? 2、段落结构作用题 如:(10年)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 什么作用? 3、写作内容作用题 如:(12年)写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4、景物描写的作用 如:(13年)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5、艺术技巧作用题 如:(07年)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13年)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 么特别用意? 6、人称作用题 7、标题作用题 题型总结 1、相貌: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用意”等词 语 。 2、指向:一是某处句子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 料的作用。 3、角度: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 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多向考查为同 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 技巧两方面作用,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 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要求: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 体、周全。 做好作用分析题,须建立三个模式 : 1、知识模式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 内容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 文中的关联作用 (4)、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 考虑结构作用 3、答题模式 (二)、原因概括题 (07年)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 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10年)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 解,甚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12年)为什么用较多笔墨写“甘草” ? (13年)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 解题原则: 回到文本,由果溯因, 分条列据,简述概括。 做好原因概括题,须建立三个模式: 1、关注提问模式:“为什么” 2、把握思维模式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 结合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 (3)、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3、规范答题模式 (三)、体会词语、句子含意题 (10年)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 怎样的心理。 (12年)谈对 “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的理 解。 1、熟悉题型“相貌” 如何解题 2、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 3、规范答题模式 (四)、鉴赏技巧或者表达特色题 (07年)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07年)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13年)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 (12年)赏析文中画线句。 如何指导学生? 、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 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 建立三种模式 、把握思维模式 、规范答题模式 (五)、探究题 (10年)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 悟。 一般探究题有以下五种方向: 1、语句探究题 2、段落结构探究题 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 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探究很讲究角度和层面:“广”和“深” 如何指导学生? 1、建立起对这种题型的认知模式 (1)、主要特点: 题干有标志 思考有依据 观点有创新 答题有层次 (2)、主要题型: 探究赏析题 探究评价题 探究拓展型 2、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表述观点+分析 论证+总结点题。 “看”的任务 一、阅读文本,了解五篇小说的内容 1、2015年汪曾祺的捡烂纸的老人写一个社会边缘人捡 烂纸的老人卑微的生活故事。 2、2014年王伟锋的走眼讲述两个古玩商人之间的行业 竞争的故事。 3、2011年米哈伊尔扎多尔若夫的第9车厢讲述了两次 荒唐的乘车的经过。 4、2009年大卫洛契佛特的魔盒讲述一个离开家乡的 贝格斯太太长年带着一只装有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 场景的空盒子的故事。 5、2008年的阿马高尔基乌米讲述了一个年迈凄苦、 孤独无依的老妇人痴痴等待出海的丈夫和儿子回家的故 事。 二、研究文后题目,由题目走向题型 年份文题 题目(08-15浙江高考真题小说阅读) 分 值 15年捡烂纸 的老人 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 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本文开头两段 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你认为作者刻 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20 分 14年走眼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 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 析。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 走眼”做题目?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20 分 11年第9车 厢 开篇写“我”的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补写第二段“基辅读者”来信的内 容。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赏析画线部分的 景物描写。 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看法。 20 分 09年魔盒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 中所起的作用。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 旨。有人建议把标题 “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 你的看法。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20 分 08年乌米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 不超过两个词)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 描写的作用。 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 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 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18 分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分为六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六大题型: (1)“理情节”题型 (2)“析人物”题型 (3)“看环境”题型 (4) “明主题”题型 (5)“讲方法”题型 (6)“谈构思”题型 (一)“理情节”题型 (15年)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 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4年)“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 简要分析。 (14年)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 (11年)开篇写“我”的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11年)补写第二段“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 (09年)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 ,能揭示主旨。 如何指导学生? 解题抓手 : 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由事及人,思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 务。 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 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赏析技巧,注意悟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 心 一、知识模式 建立三种模式 1、情节的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 阅读的兴趣。 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 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线索或推动情节 发展。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 题。 2.情节的特点 情节安排评价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二、思维模式 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 ,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 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 三、答题模式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情节(事物)在 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二)“看环境”题型 (08年)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 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09年)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环境”的意义 人物活动的舞台 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 定场所和范围 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 建立三种模式 环境作用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 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 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作用: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 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 一、知识模式 二、思维模式 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分析环境 描写的作用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主旨作答。 三、 答题模式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思路一:环境(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 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 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思路二: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 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 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 展。 (15年)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14年)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 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09年)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08年)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 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三)“析人物”题型 建立三种模式 一、知识模式 1. 表现人物的手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 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 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 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 节发展。 细节描写:作用 刻画人物性格 可以深化主题 推动 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渲染 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暗示影射。 二、思维模式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 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 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 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三、答题模式 思路一: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思路二:XX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 格(思想品质)。 (四)“谈构思”题型 (15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 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 (14年)“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 试作简要分析。 (14年)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11年)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 效果? (09年)有人建议把标题 “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 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09年)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08年 )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一、知识模式 表现方法,有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 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铺垫、照应、悬念、巧合 等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语言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 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 笔、总结上文、点题 小说标题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 文;二是交代人物,三是点明主题 二、思维模式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 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艺术手法(具 体手法和表达效果,给人带来的审美体验)主题(小说 的创作主张) 三、答题模式 1、句子理解题型: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 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 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 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2、小说标题题型: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 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 容;四是剖析小说的主题。 (五)“讲方法”题型 (14年)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 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