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2).ppt_第1页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2).ppt_第2页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2).ppt_第3页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2).ppt_第4页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 基因突变:单个基因内部所发生的改变导致生物体或细胞 的基因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过程称为基因突变。 野生型及野生型等位基因: 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遗传分析时,通常将自然界大量 存在的或是实验室中某一标准品系的性状作为“野生型 ”或“正常”的性状,与之相关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 等位基因,一般记为“+”,例a+、B+。 突变等位基因:任何一种不同于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基因称 为突变等位基因。 13.1 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别及性质 (1)碱基替换: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 (2)碱基的增加或缺失 一、基因的两种突变方式: 转换(transition):嘌呤由嘌呤代替,嘧啶由嘧啶代替 颠换(transvertion):嘌呤由嘧啶代替,嘧啶由嘌呤代替 二、突变的分子效应 1)同义突变:碱基序列的改变没有引起产物氨基酸序列 的改变,与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关。 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 2)错义突变: 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被另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 所取代。 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甚至完全无活性,从而 影响了表现型。如果该基因是必须基因,则称为致死突变。 有些错义突变的产物仍有部分活性,使表型介于野生型与 突变型之间的中间类型,称为渗漏突变。 有些错义突变不影响或基本上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不表 现明显的性状变化,称为中性突变。 3)无义突变: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 成了终止密码子,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因而蛋白质产物 一般是没有活性的。 4)移码突变:由于插入或缺失单个或几个(非3的倍数)碱 基,从而改变了自突变位点到开放阅读框的终止密码子间的 全部氨基酸序列。 2基因非编码区的突变 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的作用。 随机性:可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 生殖细胞的突变频率高于体细胞。体细胞突变 在显性或纯合状态才能表现,出现嵌合体。 稀有性 :突变率是很低的。 高等动植物10-510-8,细菌10-410-10,反应 了物种的基因的相对稳定性。 三、突变的性质 可逆性 1) 野生型基因 突变型。 2) 回复突变率一般低于正突变率。 3) 真正的回复突变很少发生。常被第二个位点的突变所 抑制,抑制因子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 4)回复突变的有无是区别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的 标志。 正向突变 回复突变 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同一基因可突变为多个等位基因。突变的基因可 以再突变。这一系列的等位基因就叫做复等位基因。 这是由于同一座位内的不同位点上的结构发生变化产 生的。 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一般,有害突变多,有利突变少。 eg. 5-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酮式结构易与A 配对;烯醇式结构易与G配对。 13.2.1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2-氨基嘌呤) 13.2 点突变的诱变机制 A.TA. 5-BU(酮式)G. 5-BU (烯醇式) G.C A. 5-BU G.CA.T 2-AP是腺嘌呤的类似物,既可与T配对,也可与C配对。 A.T 2-AP.T2-AP.CG.C G.C2-AP.C 2-AP.T A.T (1)烷化剂: 甲磺酸乙酯(EMS)、亚硝基胍(NG)等。通过 改变碱基结构使碱基错配。当G烷基化后可与T配对,导致 碱基转换。 G.CA.T。 或:烷化剂使嘌呤脱落,造成转换、颠换;DNA链的断 裂或交联。 13.2.2 碱基改变 烷化剂的诱变作用主要是通过烷化作用改变基因的 分子结构,从而造成基因突变。 烷化作用:通过烷基置换其它分子氢原子的作用。 16 诱变诱变 原理: EMS、MMS等烷烷化剂剂都带带有1个或多个活泼泼的烷烷基, 这这些烷烷基能够够加入碱基的许许多位置 形成烷烷基化碱基, 改变氢键变氢键 的结结合能力。 鸟鸟嘌呤 O-6-乙基鸟鸟嘌呤 胸腺嘧啶嘧啶 胸腺嘧啶嘧啶 O-4-乙基胸腺嘧啶嘧啶 鸟鸟嘌呤 ATGCGCAT a:给G添加甲基或乙基,作用像A与T配对,GC-AT。 b:使G嘌呤烷化,烷化的G嘌呤脱掉,在DAN链上留下一个缺口 ,引起移码突变。 c:同一DNA分子或不同DNA分子间的两链间形成交键,使一个 或几个核苷酸丢失或切除。 (2)嵌入剂 eg. 吖啶橙、吖啶黄素、原黄素等碱基对的类似物, 易造成移码突变。 (1)紫外线: 使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形成嘧啶二聚体。 双链间形成,阻碍DNA的复制。 同一链上相邻T间形成,阻碍碱基的正常配对和 腺嘌呤的正常掺入,使复制在这个点上停止或错 误进行,产生碱基顺序改变了的新链。 13.2.3 碱基损伤 (2)黄曲霉(B1)的作用 使鸟嘌呤G脱落,SOS修复引入A, 造成G.CA.T。 13.3 自发突变的机制 1 DNA复制错误(errors of DNA replication) a 转换 b 颠换 A T G C C 移码突变: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突变,引起密 码编组的移动。 eg:Hb Wayne是138位UCC失去一个C,使链的合成不在 原来应该终止的地方停止,一直到146位合成精氨酸后才终 止,从而使链延长。 d 缺失和重复突变 e 插入突变 (转座子) 自发损伤 a 脱嘌呤: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受到破坏,从而引起 一个鸟嘌呤或腺嘌呤从DNA分子上脱落下来。 b 脱氨基:如胞嘧啶脱氨基后变成尿嘧啶。U=A,结果G- CA-T。 3 氧化损伤:O2-,OH-,H2O2可对DNA造成损伤。 如:8-oxo dG与A配对,导致G.CdG.AT.A 13.4 动态突变 在基因的编码区、3或5-UTR、启动子区、内含子区 出现的三核苷酸重复,及其他长短不等的小卫星、微卫星序 列的重复拷贝数,在减数分裂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 扩增而造成遗传物质的不稳定。亦称为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可造成基因功能丧失或获得异常改变的产物。可能的原因是 重复序列可诱发复制滑动。 13.5 DNA损伤修复机制 13.5.1 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 概念:可见光存在的条件下,在光复活酶作用 下将UV引起嘧啶二聚体分解为单体的过程。 过程 光复活酶与T=T结合形成复合物; 复合物吸收可见光切断T=T之间的C-C共价键, 使二聚体变成单体; 光复活酶从DNA链解离。 13.5.2 切除修复(核苷酸外切修复、暗修复) (1)切除修复 在DNA内切酶、DNA聚合酶、外切酶、DNA连接 酶等共同作用下,将DNA受损部位部分切除,并以 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修复。 消除由UV引起的损伤,也能消除由电离辐射 和化学诱变剂引起的其他损伤。切除的片段可由 几十到上万bp,分别称短补丁修复、长补丁修复。 人的着色素性干皮病病人(XP)缺乏切除修复能力易患皮肤癌。 (2)DNA糖苷酶修复及AP核酸酶修复途径 E.coli 不明显的损伤,需要特异性修复。 DNA糖苷酶修复:如果碱基被共价修饰,糖基化酶可作 用于C-N糖苷键,使碱基释放,产生无碱基(AP)位点, 再由AP内切酶修复系统修复。 AP内切酶修复系统修复:由内切酶、外切酶、聚合酶和 连接酶活性来完成,以修复AP位点。 13.5.3 错配修复系统 修复杂种DNA错配碱基及基因转变。 13.5.4 重组修复 (1)复制:以损伤单链为模板复制时,越过损伤部位,对应位 点留下缺口;未损伤单链复制成完整双链。 (2)重组:缺口单链与完整同源单链重组,缺口转移到完整链 ,使损伤单链的互补链完整,损伤单链仍然保留。 (3)再合成:转移后的缺口以新的互补链为模板聚合补齐。 重组修复: 1)复制:当合成到损伤部位时 ,子代DNA链中与损伤部位 相对应的部位出现缺口。 2)重组:完整的母链与有缺口 的子链重组,缺口由母链来 的核苷酸片段祢补。 3)再合成:重组后,母链的缺 口通过DNA多聚酶的作用, 合成核苷酸片段,然后由连 接酶使新片段与旧片段联结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