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与外交》word版.doc_第1页
《能源问题与外交》word版.doc_第2页
《能源问题与外交》word版.doc_第3页
《能源问题与外交》word版.doc_第4页
《能源问题与外交》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外交基本简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2009国际能源外交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外交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能源外交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国际能源格局的新调整、国际能源秩序的新变化,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政策走向,特别是美国新能源战略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我在东北亚、中亚、海湾、非洲、拉丁美洲的能源利益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讨。1 编辑本段外交形式与会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各抒己见,普遍认为,2009年是国际能源外交形势发生较大变化的一年:世界金融危机对部分能源资源国造成严重冲击,资源国的强势地位相对下降;气候变化问题凸显,引发“低碳经济革命”。2009年也是中国能源外交利用机遇、化解挑战,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与会专家建议,我国能源外交应加紧后金融危机时期能源战略的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的机遇,在继续重视维护传统能源安全的同时,力争在“绿色产业革命”中走在世界的前列,着力推动新的国际能源秩序的形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1 编辑本段优先意义开展能源外交对俄具有优先意义,促进俄能源公司获得重大的国际项目,维护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是俄能源外交的重要任务。2 此外,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也透露,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有利于俄大幅增加石油产量,如果俄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的均价能保持在每桶25至30美元,则到2020年俄石油年产量将达到55亿至59亿吨。 拉夫罗夫在全俄第四届“石油和天然气周”开幕式发表讲话时表示,俄罗斯是世界上关键的能源大国之一,维护俄能源部门的对外经济利益是俄外交部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保证俄本国和外国伙伴的可靠的能源供应,确定合理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输送线路以及发展核能等问题在同外国和国际及地区组织的对话中占有重要位置。 拉夫罗夫说,俄正积极利用各种多边形式以实现俄能源外交战略确定的优先任务。从1998年以来,俄一直以石油输出国组织观察员身份参加该组织举行的石油部长定期会议。俄还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能源问题的一些活动,与国际能源署保持着经常性接触。 在谈到地区能源外交问题时,拉夫罗夫说,能源问题是独联体、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盟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开展统一经济空间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俄目前正在通过双边渠道与里海和中亚地区国家就有关能源问题磋商。欧洲市场是俄石油和天然气及煤炭等能源的传统市场,能源对话在俄与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拉夫罗夫说,与美国的能源合作大有潜力。 俄工业和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当天也发表讲话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有利于俄大幅增加石油产量,俄石油出口2010年之前将保持连续增长势头,到2010年以后才会趋于稳定。他还预计,如果俄石油国际价格保持在每桶35美元,则俄石油年开采量在2010年前就将超过35亿吨,而如果价格维持在25美元,则同期俄石油年开采量将达到33亿吨。 赫里斯坚科说,他说,俄有大约3000个石油和天然气田在生产,但只有约一半的油气田在满负荷运转。他还主张尽快通过新的矿产资源法,以解决俄能源行业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 在谈到远东输油管道走向问题时,赫里斯坚科说,为使专家有时间进行充分的生态论证,政府将推迟至年底作出有关决定。 编辑本段能源安全2010年2月19日,中国和巴西签署了一项含有贷款及石油供应的能源协议。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官方消息称,将向中国两大石油企业供应总计10万桶/日到16万桶/日的原油。这一相当于800万吨(按16万桶计算)的总量,约合中国2008年1.78亿吨原油进口量的4.4%。该协议的签署也意味着,巴西对中国的原油供应量将增加4倍以上。 而作为回馈,中国也会向巴西国有石油企业巴西石油公司提供100亿美元(约683.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以帮助后者开发在巴西南海岸新发现的深藏海底的石油储备。 中石化获益匪浅根据巴西石油公司官方网站的消息,中石化获得的原油量将为6万桶到10万桶/日,而中石油每天取自这个南美国家的原油为每日4万桶到6万桶。三方合作还需进一步谈判才能敲定。 中石化集团一位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石化派遣了相关人士前往此次会谈并签署协议,但是协议的具体内容,他本人并不清楚。 而对于此次中石化与巴西石油公司的合作,显然对进口原油大户中石化获取海外稳定资源带来好处。 多年来,中石化占国内进口原油总量的大半江山。2007年中石化集团下属的中国石化股份(600028.SH,00386.HK,SNP.NYSE)进口原油为1.13亿吨,同比上升11.4%,而来自自产的原油只有2972万吨而已。 采购原油之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石化也与巴西石油公司联合签署了另一份协议,以获得100亿美元的贷款。 据了解,这是巴西方面首次采用这类(出口加贷款)方式进行海外融资。巴西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加布雷利表示,具体融资条款会在总统卢拉于5月访华前最终敲定。 巴西石油公司早前表示,正与多家石油消费国谈判,用未来石油供应换取资金。 能源专家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昨天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在低油价、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将机遇变为自身利益,并为其他国家借款的模式是非常值得的。 就在2009年2月17日,僵持许久的中俄双方达成了一揽子能源协议。与中巴协议的类似之处在于,中俄协议敲定:俄罗斯将用20年时间向中国供应总量3亿吨的原油,中方则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 招商证券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双方所达成的这一协议还需要解决几个要点:原油供应的时间将持续多久、结算价格和100亿美元的贷款利率如何计算等。 巴西石油公司在2009年和2013年期间有总计1700多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而鉴于金融危机、石油价格大跌,公司融资肯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而选择中国作为其合作伙伴,不单会保证公司的石油长期供应,也取得了较合理的融资成本。 能源外交与能源安全中巴能源协议,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巴西的成果之一。近期有一系列与石油相关的协议、合作都在达成及谈判。 2010年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沙特,据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透露,沙方承诺任何时候均保证对中国的原油供应。 其实,这一切早有征兆。早在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便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国要扩大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也表示,中国抓住了能源外交的战略机遇,“否则等到下一次经济复苏油价高涨,谈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副研究员童莉霞看来,中国手握大量现金则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许多原来与能源输出大国有着大量能源合作的发达国家境况大不如前,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中国有了更大的谈判能力。” 从沙特到俄罗斯再到委内瑞拉和巴西,中国汲取世界能源的管道,正从以前的主要依靠中东向北亚、南美延伸。 据童莉霞介绍,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数量越来越多,而石油进口过多依赖中东也不是良策,“中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度一度上升到60%。” 中东是世界上储油最丰富的地区,但这里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却一直并不稳定,稳定供油本身有着不确定性。而在另一方面,从中东和非洲运往中国的海上石油线路(其运输的石油占中国进口石油的80%)均需要经过海上咽喉马六甲海峡。 “其他国家可以随时封锁马六甲海峡。”童莉霞称。 因而,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方针,尤其是在陆路正在不断实践。近年来,相继投入运营的中哈管道,正在酝酿中的中俄、中缅管道等陆上管道便是多元化获取原油政策的最好体现。 童莉霞认为,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0%左右的当下,多方取油非常重要。但国际油价接连创造新高,能源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中国多方取油的谈判推进缓慢,而现在,中国终于抓住了世界能源需求疲软的好机会。3 编辑本段外媒热议中国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简称能源委)的消息27日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兴趣,路透社、法新社等媒体都说,成立这样一个“有权威的机构”是为了“协调这个能源饥渴国家的政策”。 据路透社2009年1月27日报道,中国通过在星期三成立的一个新政府机构把能源战略决策权集中于中央,设立该委员会的目的是协调能源决策,而“这些决策权以前因分散于众多政府机构而处于混乱状态”。法新社的报道称,中国成立能源委是为了“协调这个能源饥渴国家的政策”。报道还说,近几年来,中国已经采取了系列举动确保海外能源供应的安全,以满足快速扩张的经济所推动的飞速上涨的能源需求。 能源委的级别之高也让很多媒体感兴趣。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说,基于能源的重要性,中国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主任,副总理李克强任副主任,委员组成几乎包括各个重要政府部门的首长。路透社解读说,成立这个委员会的目的在于设立一个“有权威的机构”,以便更好地协调组织分散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报道还称,中国成立“超级大部”以统一集中管理能源领域的计划2008年时被推迟了,原因是大能源公司与现存的能源机构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法新社2010年1月27日评论说,这个能源委员会的具体权力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太清楚,它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把中国政府的力量置于海外能源交易后面。过去,这种能源交易是由单个的国有能源公司进行的,但单个公司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美国一家经济预测机构的分析师说:“中国正面临能源合作的新局面,不断变化的形势导致了新的决策机构的诞生。”2010年我国能源外交形势回顾:新环境,新进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王海运2010年,在一系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能源外交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能源企业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全面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能源外交取得重大进展。一、我国能源外交环境的新变化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我国面临的机遇与麻烦同时增多。随着美国单极霸权衰落、新兴国家群体式崛起,以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为标志,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新的变动期。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但是“相对霸权”仍在延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但是尚难成为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国际社会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呼声强烈,但是在建立何种新秩序问题上分歧严重。国际格局的大变动,一方面使我国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大,世界更加看好、看重中国,更加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与传统强国特别是霸权国家的利益冲突进一步显现,周边中小国家在其挑唆下对我国的疑虑、防范也在增多。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美日等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力度明显加大,在一系列问题上接连向我发难,大有对我实施战略围堵之势。我国在总体实力增强、外交机遇增多的同时,开始进入崛起的“麻烦多发期”。这种情况使得我国能源外交运筹在空间增大的同时难度也在增大。世界经济进入缓慢恢复期,国际能源市场有望相对稳定。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经过短时间下滑后迅速回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虽然仍在高失业率、高债务中挣扎,但也出现经济趋于稳定的迹象;世界经济增长虽然仍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但是二次探底的危险性已经不大。世界经济较大面积恢复增长、拉动能源开发投资逐步增大,同时也推动国际能源价格逐步回升。我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同时也成为国际能源需求恢复的主要拉动力量。加之投机资本对石油期货的炒作与市场操纵减少,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国际石油价格全年基本稳定在7080多美元/桶,大体可以反映世界石油供需关系这一基本面的态势。由于未来35年内世界经济不存在强劲增长的动力,世界能源需求既不会大幅增加也不会明显减少,金融投资对市场的冲击不可能太大,因此国际能源市场的相对稳定可以期待。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在对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拉高能源的消耗。这种情况在给我国能源外交带来更大影响力的同时,必然也会增大我国能源安全对境外资源的依赖,从而对能源外交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能源秩序酝酿调整,国际能源金融秩序酝酿变革。与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大变动、大调整相联系,国际能源秩序也在酝酿调整。其突出表现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能源领域的操控地位难以维系,新兴大国的地位逐步增强;50岁的欧佩克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世界其他能源资源国和能源合作组织的地位有所上升;非洲、环里海地区的能源开发份额增大,世界能源开发逐步形成中东海湾、非洲、环里海三大地区并立的格局;亚太经济蓬勃发展,世界能源市场的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更是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的“战略买家”;大国间的能源博弈更趋纵横捭阖,但是面对共同能源安全挑战,加强合作越来越成为国际能源关系的主导面。此外,页岩气的开发引起天然气开发格局的重要变化,传统天然气输出国的地位受到冲击,并且可能推动世界能源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在国际能源秩序调整中,能源金融秩序首当其中,世界各国普遍加强能源金融监管,发达国家对投机资本炒作石油期货的限制增多。为了应对国际能源秩序的上述调整,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我国必须更加多元地发展国际能源关系,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能源规则的制定,更加有力地运用能源金融、能源政治杠杆,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能源合作。清洁发展压力增大,“低碳革命”蓬勃兴起。去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国际社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呼声更趋强烈,世界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的清洁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加之化石能源日趋短缺,开发清洁、可持续供给的可再生新能源的任务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一场以节能减排和清洁发展为核心的“低碳革命”蓬勃兴起。“低碳革命”不仅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世界各国围绕“低碳革命”所展开的合作与竞争,不仅将极大地改变世界能源的结构,而且将改写世界能源的版图、影响国际能源秩序的重建与国际能源格局的重构。谁在这场革命中率先取得突破,谁就有希望取得经济技术优势,增强能源外交运筹能力。正因为此,年内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在传统能源的节能减排与清洁利用技术创新领域加大了投入,太阳能、风能、核能及非常规天然气为主体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规模明显扩大。特别是新能源技术,不仅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而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钥匙,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但是,由于“低碳革命”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研发突破、资金上的大规模投入,而且有赖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的转变,因而难度很大。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的新兴国家,既带来重要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二、我国能源外交取得的新进展2010年,针对上述能源外交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我国政府、能源企业及其他国际能源主体趋利避害,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能源外交取得重要进展。制定新时期能源战略与发展规划,强化能源外交运筹。国家能源局自前年7月正式运作以来,在国家能源安全与发展中的领率作用日益突出。年内国家能源局组织力量,加紧制定新时期的国家能源战略、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及其他重要战略性文件,并且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战略性文件对我国能源外交均提出了规定性的要求,有望对促进和指导能源外交各行为主体的国际能源活动起到重要牵引和指导作用。国家能源局在推动与世界主要能源资源国、消费国以及能源国际组织开展能源对话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国家能源局还组织力量就国际化能源人才培养、国际能源合作目标等重大能源外交问题进行研讨,并且着手谋划能源外交机制建设。1月由政府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宣告成立。该委员会集中了政府能源主管委(局)、外交、外经、财政、金融、环保以及安全和军队等21个政府部门的主官,在能源安全与发展领域具有更为权威的协调功能,对我国能源外交必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灵活运用金融杠杆,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2010年我国金融企业支持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加紧落实去年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巴西等国签署的多项重大能源合作协议的同时,继续通过提供优惠买方贷款,以“贷款换石油”、“贷款换项目”、“贷款换股权”、“贷款换市场”等多种形式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其中,与巴西签订了为期10年100亿美元,与委内瑞拉签订了为期10年100亿美元加700亿人民币的“贷款换石油”协议。目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原油作业量已达7000万吨,权益油产量已达3400万吨。我国能源企业在收购具有战略价值能源资产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例如收购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页岩气资产。另外,通过与资源国的合作,我国在石油战略储备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期各大储备库已经注满,相当于30天的净进口量,二期更大规模的储备设施正在加紧兴建,完全建成后可满足全国100天的需求量。中俄还在“贷款换资源”框架下签定了煤炭开发、煤制油合作协议,两国核能、水电合作也取得重要进展。此种国际能源合作,既发挥了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降低了我国能源企业进入对象国能源领域的门槛,又为我国商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赢得了市场,并且有力地推动了与对象国各领域关系的发展。油气走廊建设取得进展,下游合作初步展开。我国进口石油运输80%必须经过航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风险,开辟陆上周边油气走廊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在国家能源外交的有力推动下,2010年我国陆上周边油气走廊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继中哈石油管道、中土天然气管道通油通气之后,今年9月年供油1500万吨的中俄石油管道全线竣工,并于11月开始试运行。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就为期30年、每年向中国供应6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2条天然气管道建设达成框架性协议。与乌兹别克斯坦关于每年向中方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合同顺利签定,从而使中土天然气管道的气源得到更加充分的资源保障。中哈第二条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加紧建设,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也已开工建设。加上海上运输通道,我国初步形成了西部、北部、西南、海上四大战略通道并举的格局。这些战略通道的建设,不仅对于我国油气的稳定供给,而且对于改善我国周边的地缘战略环境,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油气领域下游合作也在逐步展开,年产1300万吨的中俄合资天津炼油项目破土动工,在俄境合资建设天然气化工企业的项目谈判取得进展。加大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开发力度,在“低碳革命”中争取主动。年内我国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的战略谋划和资金技术投入力度。我国“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的编制工作即将完成,重点围绕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大目标展开,争取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7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5万亿元发展清洁能源经济,重点扩大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的利用,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开发,以及煤炭清洁技术、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能耗产业扩张、调整能源机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太阳能电池板的产量领先全球,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方面取得技术进步,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领域也在酝酿重大突破。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不仅依靠自身努力,而且广泛利用国际合作,能源外交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中,我国能源企业在与美国、挪威、英国、荷兰等国能源公司合作开发我国页岩气项目谈判的进展尤其引人注目。三、新环境下我国能源外交的新思路为了应对世界能源外交环境的新变化,我国应在已经采取措施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加紧后金融危机时期能源外交战略的谋划。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轻,加之应对危机的思路对头、措施得力,赢得率先走出危机的先机。充分利用这一先机的前提是,切实做好具有前瞻性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能源外交战略谋划。首先要分析金融危机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可能给我国能源外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制定具有适应性与前瞻性的能源外交战略。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又要立足于现实国情;既要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战略重点,又要制定针对不同合作对象的不同方略,以及各领域、各阶段的具体举措,从而指引各能源外交主体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协调一致地深化多方位的国际能源合作。宜公开宣示我国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能源外交基本原则,以树立负责任的能源大国形象,消除某些别有用心者散布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的恶劣影响,为国家持续快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以更大力度开展国际能源合作。争取尽快完成我国国际能源合作短中长期目标的制定,以作为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的指导性大纲。由于新能源开发尚处起步阶段、中短期内难以规模化利用,几十年内我国对一次化石能源的依赖难有实质性减少,因而必须继续重视传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达到52%,2020年可能达到60%以上,因此确保海外油气开发和长期稳定可靠的供给,仍应作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中之重”。必须与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国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尽可能多地并购确有价值的油气资产;加强与欧美在稳定国际油气市场领域的合作和节能技术合作,提高我国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效率,扩大供给渠道。必须下大力发展维护境外油气资产和海上运输安全的能力,包括建设必要的军事力量与安保力量。特别要深化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开发与管道运输领域的合作,争取从陆上周边获取长期稳定的石油供给,切实规避石油进口运输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所形成的安全瓶颈。同时要通过国际能源合作,争取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取得更多的技术研发突破。积极推动新的国际能源秩序的形成。应积极地、有选择地参与各种国际能源组织的活动,大力扩展与世界主要能源活动主体的能源关系,充分利用后金融危机的有利条件,推动新的国际能源秩序的形成。主要努力方向是:争取更多的国际能源话语权;推动更加公正合理、更加有利于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国际能源规则的建设;形成更加广泛的“互利共赢”局面。特别要关注国际能源金融秩序问题,充分认识金融因素对国际能源关系的重大影响,研究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寻求利用其积极面、规避其消极面的有效途径。建议从扩大本币结算入手,逐步形成新的“一揽子货币”结算体系。要继续利用好我国巨大外汇储备的优势,在投资开发确有前景的海外能源资源区块、并购确有价值的外国能源企业、完善国家与企业的石油战略储备,以及陆上周边油气管道建设方面争取有更多的斩获。“贷款换石油”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宜以积极灵活的方式继续予以推进,在扩展国际能源合作的同时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目标的实现。力争在“低碳革命”中走在世界的前列。不论从实现“包容性增长”、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要求看,还是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压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特别是占领21世纪世界经济制高点的需要看,我国都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的力度。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几十年内石油消费仍将持续增长,节能减排的压力将会只增不减,因而必须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措施,争取在“低碳革命”中走在世界的前列。既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变增长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又应在改变消费方式、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由于我国在此领域术水平相对落后,新能源产业6070%的技术需要进口,一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因而必须加大能源外交的投入,将扩大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领域的技术合作,作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外交的一大重点,切实予以加强。论当前国际局势与中国的内政外交-世界能源问题与我国的内政外交 经过这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我学了很多的东西。从国际关系如中国与美国,日本,俄国,欧盟关系,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美俄非敌非友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形势与政策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等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清醒地认识到“立足当地,放眼世界”的重要性。当前影响我国内政外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前几天看了一个报道世界能源危机的新闻,所以,我就以当前国际能源问题对于我国内政外交的影响做一些分析。一、中国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 能源危机是亟待解决的头号问题。由于石油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39.97,因此能源危机也就突出表现为石油危机。它不像其他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不是临时性的,也不是人为的、可控制的。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看,是以矿物能源为基础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行业无一不是高能耗行业。因此,如果能源问题不解决,就动摇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行业基础。从国情来看,问题就更为严重:巨大的人口压力、相对贫乏的能源资源条件,面对老百姓日益高涨的发展诉求,能源问题将是一道最难求解的方程式。 虽然中国总体能源对外依赖度只有6%,但对外石油依赖度是比较高的。去年,我国产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对外依赖度达到40%。到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估计要超过50%。加上国际油价仍在飙升,2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屡被刷新。今年的油价高位强势震荡的持续时间之长,为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所罕见。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本轮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牵累相关行业,带来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同时,也直接促成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于近日的出台。面对国内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国际低价油时代的一去不返,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关头。从环境上来说,我们处在一个相对不利的地位,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力、为我所用的国外产油地不多。世界的主要产油地在中东,这是我们的政治、文化势力十分薄弱、也很难到达的地方。从中东到中国,海上运输线相当长,但是目前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经济和军事条件,我们还无法掌控制海权和制空权。东南亚的印尼有很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它和中国同样有很长的航海距离,而且它又是伊斯兰世界,我们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二、能源问题的解决体现我国的内政外交面对当前的能源问题,尤其是国际石油危机问题,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应对,解决的主要办法是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因此政府出台了很多解决能源问题的战略和政策。1、在对内政策方面:(1)建立国内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多元战略,即以煤炭为主,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多元发展的供应体系。(2)建立原油战略储备体系,实行原油消费和适当储备并举的方针。发达国家的原油储备方式不同,中国可以借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