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考试大纲规定本学科复习考试范围和要求.doc_第1页
复习考试大纲规定本学科复习考试范围和要求.doc_第2页
复习考试大纲规定本学科复习考试范围和要求.doc_第3页
复习考试大纲规定本学科复习考试范围和要求.doc_第4页
复习考试大纲规定本学科复习考试范围和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本科入学考试大纲(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中国概况二、考试要求:规定文科综合考试在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上测试,区分考生对复习考试大纲所规定知识内容掌握的水平。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方法和时间:开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二)试卷内容比例:中国地理-约25;中国历史-约35;中国经济与政治-约25;中国科技文化教育-15。(三)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约40,每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非选择题约60(包括填空每空1分,共15分;填图每项1分,共7分;)简答题(含名词解释、材料题、问答题、读图分析、综合分析等)共58分;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四)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50;中等难度题-约30;较难题-约20。复习考试大纲考试目的:考查外国学生对中国概况的了解,知道中国的有关方针、政策,主要涉及中国的国土、地理、历史、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为外国学生对中国的知道程度提供一个参照。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章 中国的国土第一节 地理 一、中国的面积与位置识记:中国的海陆位置;中国的陆地面积及其在世界各国陆地面积中的排位;中国的主要邻国。二、中国的海洋和岛屿识记:中国的“四大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应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三大岛屿和大连、上海、香港、高雄等港口的位置。三、中国的地形和山脉识记:中国地形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理解: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掌握名称、位置应用: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昆仑山、大兴安岭、秦岭、太行山)、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位置。四、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识记: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澜沧江是5条中国主要的外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和内陆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是中国四大淡水湖。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于青藏高原。长江是中国的 “黄金水道”。长江、黄河的水利资源丰富,长江三峡水库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应用: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澜沧江、塔里木河、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的位置。第二节 中国气候识记:中国气候的两个重要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理解: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中国从北到南有亚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气候带分布。第三节 资源一、土地资源识记:中国土地类型的三个特点。中国耕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中国四大林区的名称。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国最著名的天然牧场。二、生物资源识记: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应用:列举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和植物各5种。三、矿产资源识记: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特征。山西大同被称作“煤炭之乡”。黑龙江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鞍山铁矿是中国最大铁矿产地。理解:中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西电东送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应用: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山西大同煤矿、大庆油田、鞍山铁矿的位置。第四节 行政区划识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应用:能列举中国5个主要省级行政区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南京、广州、香港的位置。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一、 古代史部分(一)原始社会时期识记:中国早期猿人化石: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母系氏族公社主要代表:仰韶文化。父系氏族及其主要代表:龙山文化。西安半坡村属于仰韶文化遗址。应用:能在地图上找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西安半坡村所在的的省份。(二)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识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商、周三朝的起始时间及更替顺序。理解:商朝的青铜冶炼达到相当高水平,并已有了比较定形的文字(甲骨文),西周实行分封制。(三)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识记: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百家争鸣”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学派:儒家学派孔子、孟子,道家学派老子、庄子,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墨家学派墨子。理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社会发展,产生社会变革。(四)从秦到东汉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识记: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第一次全国农民大起义;秦朝、西汉、东汉的王朝更替顺序;王莽新朝;黄巾军起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五)从三国到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鼎盛时期识记: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北朝的先后顺序;八王之乱;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建立;理解:从三国到唐朝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应用:结合地理知识掌握西晋、东晋古都的地点。(六)从五代到元代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时期1,识记:从五代到元代朝代的更替;马可波罗;宋朝和元朝的时代特点;辽、金、西夏与宋朝的对峙;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王朝。2, 理解:宋朝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应用:结合地理知识掌握北宋、南宋古都的地点。(七)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弱时期识记:清朝是满族统治全国的王朝;李自成农民起义;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明清的时代特征;中国资本主义孱弱的原因。二、近代史(一)鸦片战争识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划定;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 太平天国革命识记: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田朝天亩制度;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北京条约。圆明园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理解: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 中日甲午战争识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门户开放政策。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影响。(四) 百日维新识记: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百日维新。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五) 义和团运动识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结果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六) 辛亥革命识记: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爆发时间;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二、 现代史(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背景。(二)北伐战争识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识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遵义会议。理解: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四)抗日战争识记:卢沟桥事变;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五)解放战争识记:解放战争的爆发和结束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三、 当代史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第三章 中国的人口识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1年11月1日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约13亿。汉族占总人口的约9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理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绩。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第一节 民族状况识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现在有56个民族,主要是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一般都信仰宗教。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的特点:第一,分布地区广,占地面积大;第二,大杂居,小聚居;第三,资源、物产十分丰富;第四,靠近边疆,人口稀少,相对落后。应用:列举若干中国少数民族的名称。第二节 民族政策理解:中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三,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第四,废除落后的旧制度,实行民主改革;第五,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第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第七,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第三节 发展变化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差、底子薄,与汉族地区相比差距比较大,但是,通过政府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以巨大的支援,加上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差距已变得越来越小。第五章 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节 政治体制识记:知道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如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三个根本制度: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三是政治协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现有的8个民主党派。第二节 政府机构识记:中国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称为国务院。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下设若干行政部门以管理国家各方面事务。如:外交部、国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等。第三节 司法制度识记:中国的司法制度分为侦查制度、审判制度、监督制度三大部分。有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三大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负责侦查,人民法院负责审判,人民检察院负责监督。国家的最高公安机关是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第一节 前进历程识记:从1953年开始,中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有计划的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解: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经过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第二个时期,1958年1965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第三个时期,1966年1976年,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第四个时期,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最好时期。第二节 经济成就识记:“三资”企业指的是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合作企业。煤炭工业:中国煤炭储藏量居世界第一。电力工业: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化学工业:化肥和化学纤维年产量居世界第一。轻工业:电冰箱、洗衣机等消费品产量世界第一。理解: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的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中国目前从总体来说,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已经实现小康,正向全面小康过度。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第三节 改革开放识记: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决定要搞改革开放。1980年,中国创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1988年,开放海南并成立海南省,使海南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89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目标是要把浦东建设成为21世纪现代化的象征,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中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理解: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近20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除了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等原因外,关键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进入“小康”,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21世纪中期成为现代化强国。应用:能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近2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列举中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第七章 中国的科技一、 古代科技(一)农业方面识记:四大农书的名称及编纂时代;战国著名水利工程的名称。理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农业的发展推动水利建设。(二)冶金技术识记:中国商朝已有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中国古代的钢铁冶炼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理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对后世先进的冶铁技术出现和瓷器的发明有相当的影响。(三)医学药物学识记:中国古代的名医:扁鹊、华佗(掌握人名及时代);中国古代的著名医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本草纲目(掌握书名)。(四) 建筑技术识记:古代建筑的代表:赵州桥与李春;(掌握赵州桥的建造朝代与工匠李春的名字);古代建筑著作的代表:宋朝李诫营造法式。(掌握朝代、书名、作者)(五) 纺织印染技术等识记:丝绸制造是中国首先发明的技术,也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古代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因此被称作“丝绸之路”;九章算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专著;祖冲之与圆周率;张衡与“浑天仪”、“地动仪”;郭守敬与“授时历”。 二、 四大发明识记: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被称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理解:指南针起于战国时期的“司南”;火药的发明缘于炼丹过程中的发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制作技术成熟,被认为是纸的发明人;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三、 当代科技识记: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最先完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人工合成。中国的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大提高,中国航天技术的主要成就。理解:中国古代科技于16世纪以后日趋衰弱的主要原因;:应用:列举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第八章 中国的教育第一节 古代教育识记:中国的官学先于私学存在,孔子是中国私学的创始人;书院是高级形式的私学教育,宋代有“四大书院”,(掌握四大书院的名称)。理解:官学、私学、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类型。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尊孔读经。第二节 近现代教育识记:中国近代第一所“洋学堂”是1862年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教育改革令使中国的教育体制基本具备了近代学校的特点。第三节 当代教育识记:1986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九年;知道新中国教育体系的组成;知道基础教育的学制;知道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制。理解:理解新中国教育面貌的根本性变化;理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九章 中国的传统思想第一节 儒家思想识记:知道中国传统思想的三大流派;知道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及其生活年代;知道儒家经典“六经”的具体名称;知道论语的主要内容、作者和历史地位;知道孟子的生活年代和所著的儒家经典著作;知道荀子的生活年代和主要著作;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和采纳者;知道宋明理学的由来、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著作;知道“四书”的具体名称和编者。理解:理解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理解对孔子的辨证评价;理解孟子思想的主要特点;理解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应用:孔子儒家学说主要方面及内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异同;汉代经学、宋明理学对原始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儒家学说的辨证评价。第二节 道家、法家等思想识记:知道道家学说的历史地位;知道道家创始人和老子;知道庄子和庄子;知道法家思想的形成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知道墨家、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第三节儒学在海外识记:知道受儒学影响最大的地区;知道儒家思想传播到欧洲的大致时期和历史地位。理解:理解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亚洲国家的深远影响。第十章中国的文学第一节 古代文学识记:知道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八个阶段;知道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对古代不同时代文学突出成就与特点最高度的概括;知道离骚的创作时期和作者;知道史记的作者和创作时代;知道“建安文学”和“三曹”以及他们诗歌的总的特点;知道中国第一大“田园诗人”及其代表作;知道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和“新乐府运动”;知道唐代的杰出诗人的姓名;知道柳永词的主要特点和“婉约词派”;知道辛弃疾词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知道陆游及其代表作。知道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知道西厢记、赵氏孤儿、柳毅传书、汉宫秋、潇湘雨、梧桐雨、琵琶记等著名剧作及其作者;知道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及其作者和主要内容;知道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理解:理解诗经 “风”、“雅”、“颂”各自的含义;理解李白诗歌的特点和独特风格;理解杜甫诗歌的取材、特点和艺术风格; 理解苏轼的代表作和其对词方面的贡献;理解关汉卿的历史评价及其剧作的主要内容、代表作和艺术成就;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征和历史地位。应用:能结合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中的句子分析李白诗歌的特点;能结合浪淘沙赤壁怀古简单分析苏轼词的特点。第二节 现代文学识记: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知道中国现代文学的四个发展阶段;知道郭沫若的作品女神的主要内容。知道茅盾的作品子夜的主要内容;知道老舍及其代表作;知道巴金及其主要作品。理解:理解鲁迅的生平和历史地位,列举鲁迅小说的主要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 第三节当代文学识记:知道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时期;知道中国当代文学的四代作家;列举中国当代文学的著名作者和作品。第十一章中国的艺术一、书法绘画识记:知道中国汉字的特点;知道中国汉字发展的几个阶段;知道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书法家的姓名和所处朝代;知道中国的三大碑林;知道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题材。理解:理解“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产生时期和各自特点,并能简单识别;二、音乐舞蹈识记:知道中国最早的系统论述音乐的著作及其作者;列举5个中国传统乐器的名称; 知道中国舞蹈艺术史的转折点。理解:理解中国舞蹈史上的最高峰及其体现。三、戏剧电影识记:列举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主要剧种;知道中国第一部电影名称及其拍摄时间。理解:理解京剧在中国传统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