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的旅行计划.ppt_第1页
北京我的旅行计划.ppt_第2页
北京我的旅行计划.ppt_第3页
北京我的旅行计划.ppt_第4页
北京我的旅行计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最不不崇崇尚尚时时间间的的地地方方 漫步古城漫步古城 古城流水密布,约古城流水密布,约2 2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 架设有大小桥架设有大小桥7676座座, ,它们形制各异,同样构它们形制各异,同样构 成了古城一道风景线。成了古城一道风景线。 古城看桥,因水系不同 古城看桥,因水系不同, ,你会发现各有你会发现各有 特色。中河为最大水系,把古城一分为二特色。中河为最大水系,把古城一分为二, , 东西两城区的联系和交往东西两城区的联系和交往, ,都要跨越中河,都要跨越中河, 所以中河上的桥以坚固厚实为特色,河宽所以中河上的桥以坚固厚实为特色,河宽 桥大桥大, ,河长桥多河长桥多, ,大多数是石拱桥,像大石大多数是石拱桥,像大石 桥、万子桥、百岁桥桥、万子桥、百岁桥 、南门桥等名桥多集、南门桥等名桥多集 中在中河。东河和西河是人工河,水浅渠中在中河。东河和西河是人工河,水浅渠 窄,所以河上的桥多以简便实用为特色,窄,所以河上的桥多以简便实用为特色, 木板桥、石板桥居多,在新义街、新华街木板桥、石板桥居多,在新义街、新华街 和光义街一段河上,自成风景和光义街一段河上,自成风景。 桥桥 古城井泉,独具特色,是你观赏古城民俗的 好去处。 古城之井,形是井状,实则地下喷涌而 出的泉水,井浅水旺,涌流不竭。 古城人在 泉水出处用石条或砖砌一个护拦,把泉水围成 一个潭,便于生活取用。 传统的古城井泉,一般都是三眼井,即 依水势流向,分别由高向低串联起三个有圆 形护栏的水潭。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无杂质 无污染,为饮水专用;第二潭紧接泉水源下 流之水,水质干净,为洗菜专用;第三潭承 前潭之水,专用于洗衣物。三潭串联,各有 其用,古风民俗,相约而成。 井 漫步古城 漫步古城 水是古城的灵魂,观赏古城还得从水开始。 观赏水景。古城水情万千,你可多角度观赏。 一是自然之水。流经密土巷一带及大石桥附近的 中河,你可以看水色,这里水缓河宽,水色清纯,明 净且鲜活,充满了生机。特别是夜晚观水,水月相涌 ,在你眼前会激起片片银光。光义街一带的西河,你 可以听水声,因河高水急,流水相激,如你从街头至 巷尾,一路哗哗声不绝于耳,在夜晚便有置身间山泉 之感。 二是生活之水。担水、做饭、洗菜、洗衣是古城 人与人朝夕相伴的家常风景。古城人爱水护水,清晨 是取饮用水之时,10点以后方能洗菜、洗衣。用水之 俗,人人恪守。 三是习俗之水。新华街、四方街及大石桥一带,河 宽岸多,许多民间习俗活动常在这里举办,机会好的话 你能看到放荷灯、送纸船等水上传统习俗。 四是清洁之水。四方街西段的卖鸡豌豆桥和卖鸭 蛋桥下,有闸水的两道深槽,以前用木板从此入槽, 闸住西河水,溢出河床的水便会冲洗四方街,此习俗 至今尚存。 五是闲适之水。新华街和密士巷及大石桥一带河 水,是古城人休息找乐的好去处,饮茶、赋闲、玩鸟 、玩画、书法以及夜夜传出的一琴琴声,总是伴着河 水进入到你的眼帘。 泉 漫步古城 女人当家,男人赋闲是古城特有的风俗,最具民族特色 。 最忙的是妇女,她们肩扛背托,摆摊设点,主内忙外,勤 劳当家。在古城留心观赏,你会发现妇女干的活和男人 一样,在菜市上几个妇女屠宰一头猪,在街上拉一板车 很重的货,织麻、卖菜、开车、当户等样样都是一把好 手。她们面色红润,眼睛大,轮廓漂亮,她们健康、热 情、率直,“娶个纳西婆胜过十头骡”的俗语是对纳西族 妇女最好的赞美。 最悠闲的是男人,这是古城人给你的第三印象。你常看 到他们背手慢步游逛,妇女的能干造就了男人有更多时 间去发展文化和领略美好的事物。从外表看,纳西族男 人仪表堂堂,体格健壮,肤色略黑,额骨高,鼻子长, 造形美观,头发柔软而卷曲。他们热情、豪爽,有着高 雅的情趣,很多人精通音乐和绘画,执迷于本民族的古 老文化。在中河和西河岩边、柳树或栗树下,你常能看 到纳西族男人提着鸟笼,游来荡去,在石拱桥上,他们 手托猎鹰,闲坐桥头,相互谈论着打猎的趣事。 人 漫步古城 古城之市有两类,集市和街市,它们构成了古城市井风俗 的画面,最值得你仔细观赏。 四方街为古城集市的代表,其位置在古城的中心, 据说木氏土司让人仿照其印章,用五花石铺就了一个呈 方形约400平方米的露天集市广场,取意权镇四方。 古城街市很有特点,它是四方街集市的补充和延伸,因 为单街独巷经营,渐成特色,你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几条看。 新华街是一条织麻、制革和理发的街,木柱、木门 、木花窗以及木柜台古色古香连成一片,古道上悠闲的 步履,店前促膝的家常话,传统的纳西服饰以及正在织 麻的老妈妈,都是你镜头中一幅幅宁静而优雅的风俗画 。在这里你还可以买到闻名遐迩的丽江皮鞋。四方街东 行至大石桥一段,为古城少有的饮食一条街,在不足百 米的街市上,店铺相连,锅碗瓢勺之声相闻,平添了古 城浓浓的生活气息,传统饮食如沙锅饭 、沙锅米线 、丽 江粑粑和酥油茶等。 市 纯洁的丽江是一片安纯洁的丽江是一片安 详的土地,在那里有详的土地,在那里有 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 族居住着。他们不在族居住着。他们不在 乎金钱,时间。他们乎金钱,时间。他们 就这么安静地看着时就这么安静地看着时 间流淌,看着历史改间流淌,看着历史改 变,看着外面世界的变,看着外面世界的 变迁,却依然安静着变迁,却依然安静着 纳西族纳西族 彝族彝族 摩梭人摩梭人 傈僳族傈僳族 普米族普米族 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 除四川、西藏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 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 西、永胜、德钦等县。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 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 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 66.5%,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的自称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 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 、“纳汝”或“纳恒”。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 “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 族”。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 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 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 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 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 。在纳西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东巴文、哥 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 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 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 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 一样,发展不太平衡。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 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 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 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 和母系家庭残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文化, 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纳西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 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 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 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 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 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 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 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 诗集。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 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 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 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 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 变。 纳西族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常有群众性的歌舞活 动。古老的传统歌舞曲调有“喂麦达”(丽江)、“火搓圭”(永宁)、 “呀号里”(白地)、“哦热热”(丽江大东)等;民间乐器以葫芦笙、 竹口弦和直笛为主。 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支系较多,分布地区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支系较多,分布地区 较广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部分居较广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部分居 住在高寒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坝和河谷地带。住在高寒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坝和河谷地带。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 现有人口现有人口657657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405405万万 多人。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多人。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 楚雄、红河两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楚雄、红河两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 北小凉山一带(宁蒗、永胜、华坪等县)比较北小凉山一带(宁蒗、永胜、华坪等县)比较 集中。集中。 丽江地区现有彝族人口 丽江地区现有彝族人口1919万多,其中宁蒗万多,其中宁蒗 彝族自治县有彝族自治县有1313万多人。因为宁蒗彝族主要是万多人。因为宁蒗彝族主要是 从四川大凉山迁徙而来,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这从四川大凉山迁徙而来,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这 些彝族居住区域为些彝族居住区域为“ “凉山凉山” ”,而为了区别于四川,而为了区别于四川 大凉山,又称大凉山,又称“ “云南小凉山云南小凉山” ”。 彝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 彝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 其其太阳历太阳历和和十二兽历法十二兽历法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之处 。自称他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拨、。自称他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拨、 纳苏拨、聂苏拨、改苏拨、撒尼拨、阿细拨等纳苏拨、聂苏拨、改苏拨、撒尼拨、阿细拨等 ,解放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解放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 。彝是鼎彝的。彝是鼎彝的“ “彝彝” ”,既是彝族自称的音译,又,既是彝族自称的音译,又 具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具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小凉山彝语属北部方言什扎土 语。彝族人民在历史上曾用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 天文和医药书籍、宗教经典等,如凉山彝族创世史诗 勒俄特依。 彝族的节日很多,有密枝节、彝历节、清明、端 午、中秋和冬至、插花节、赛装节等,尤以火把节最 为隆重。彝族人民擀制的羊毛披毡、刺绣优美图案的 挎包、精制木漆器皿,是日常生活用品中富有民族特 色的工艺品。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的服装差异大,服饰区别近 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彝族少女在15岁前,穿 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一满15岁,有的 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 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 以后,就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将 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还要将童年时 期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沙拉洛” 仪式标志着少女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彝族人崇拜自然、动植物、祖先等,认为天地日 月、山川水石等都有神灵,在众多的神灵中,格兹天 神被认为是最大的,其次是山神。但有的彝族支系有 天神而不敬(不是格兹天神),还常常发生人与天神 之战,天神放下各种灾物,试图毁灭人类,都以人类 的胜利而告终。更多的彝族支系认为天神是万事万物 的主宰,人类的生死福祸都掌握在他手中,因此特别 重视祭祀天神。 普米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人口3万余人,其中丽江地区约有1.5万人,居 住较为分散,除一些小聚居村外,大多与纳西、白、藏、彝、傈僳等民族 杂居。 各地普米族的自称基本一致,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 ”,宁蒗的自称“普日米”或“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这与自古崇尚白色有 关。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公元八世纪左右 ,逐渐南移至川、康一带,公元十三世纪中叶,由部落首领率众加入蒙古 解放军队,随忽必烈入滇,并定居在现在分布的地方,史称“西番”或“巴苴 ”。1960年定名为普米族。 普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羌语支,各地方言分歧不大,一 般都能互相通话。普米族没有文字,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用藏文拼写普 米语,记录历史传说和歌谣,但流行不广,现多通用汉文。 为米族的宗教信仰,既有祖先崇拜,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还残存着 对自然的崇拜。每逢节庆、婚嫁、生育、出行、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汗 归)杀牲祭献,诵经祈祷,以便消灾祛难,保佑安康。 普米族多聚氏族而居,多半住山腰,房屋多为木楞房四合院布局 。殷勤礼貌、热情好客是普米族的传统美德。大年初一这天,他们会 到村口争相邀请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到家里作客,由于大家都把能请到 客人当作是一件吉祥快乐的好事,有时候会因为来往的行人少,就出 现了几家争抢一个客人的热烈场面。若是行人请不到,就请村里那些 有德才的人。如果还请不到,就到山上“请”一块石头回家作“客”。普 米人有一俗话:“新坛子倒出的第一碗苏里玛酒,要敬给远方来客; 刚烧开的茶罐里盛出的第一碗浓茶,要端给远族兄弟喝。” 宁蒗普米族至今仍行火葬。人死时,要请巫师诵经送魂,举行“ 给羊子”仪式,把死者灵魂送回祖先的故乡。 普米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其中以神话、传说、故事数量最 多,如洪水朝天、捉马鹿的故事等。普米族能歌善舞,凡遇 婚丧节日都要举行“对歌”比赛。普米族男子还喜欢射击、射箭、摔跤 、武术等体育项目。 普米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是腊月初八的“吾昔节”(过新年) ,此外还有正月十五日的“转海会”,大小春收获季节的“尝新节”等。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四川省有少量分布。云南省傈僳族人口 578万余人,大都居住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海拔1500一 3000米的河谷山坡台地上,多数以家族氏族为单位居住,结成10 50余户的小村落。 傈僳族历史悠久,从语言系属和地理分布考察,可推断傈僳族 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 傈僳文有两种:一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制的用变体拉 丁大写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另一种为解放后于1957年创制的以拉 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分别称“老傈僳文”和“新傈僳文”。 傈僳族过去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凡丧葬、节庆、疾 病都要请巫师“尼扒”杀牲祭鬼,敬神卜卦。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 士相继进入傈僳族地区,传入基督教和天主教。丽江黎明乡傈僳族 中现在还有200多人信奉基督教,在七个聚会点设有简易教堂,逢礼 拜天、复活节、圣诞节均以讲法、祷告等形式聚会,教育信教群众 不喝酒、不抽烟、注意清洁卫生、不杀牲祭鬼、遵纪守法等等,客 观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狩猎在傈僳族的传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傈僳族男子都在狩猎生活 中练就了高超的射弩技艺,射弩比赛时,射手以能将竹箭射在刀刃上 劈为两半者为胜。傈僳族还有纪念汉族英雄的“刀杆节”。丽江黎明乡 一带还有端午“赶山节”和立夏“圣水节”。 傈僳族人待客热情,礼仪也十分特别,遇有佳宾,主人端来一大 碗酒,与客人各用一只手共捧,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同饮“合欢酒”。 此时,盛情的主人会悄悄地把碗向客人一端倾斜,以使客人能多喝一 些酒,借此表示自己的敬意。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按照各地所穿着的服饰颜色的差异 ,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 、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 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饰,并 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傈僳语称这种胸饿叫做“拉 白里底”。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 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 的花傈僳服饰更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 ,头缠花布头巾,耳附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景物曳摆 动,显得婀娜多姿,优美迷人。 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环 境,总结出一套适宜 和于本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历法,称之为“ 花鸟历”。这种历法借助花开、鸟叫等,将一年划分为花开月、鸟叫 月、烧火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喜酒月、过年月 、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从类型上看,这种历法可以归入十月历,它 是傈僳族人民生产实践的结晶,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狩猎在傈僳族的传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傈僳族男子都在狩猎生活 中练就了高超的射弩技艺,射弩比赛时,射手以能将竹箭射在刀刃上 劈为两半者为胜。傈僳族还有纪念汉族英雄的“刀杆节”。丽江黎明乡 一带还有端午“赶山节”和立夏“圣水节”。 傈僳族人待客热情,礼仪也十分特别,遇有佳宾,主人端来一大 碗酒,与客人各用一只手共捧,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同饮“合欢酒”。 此时,盛情的主人会悄悄地把碗向客人一端倾斜,以使客人能多喝一 些酒,借此表示自己的敬意。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按照各地所穿着的服饰颜色的差异, 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 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 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饰,并在 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傈僳语称这种胸饿叫做“拉 白里底”。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 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 带的花傈僳服饰更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 边,头缠花布头巾,耳附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景物曳 摆动,显得婀娜多姿,优美迷人。 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地 理环境,总结出一套适宜 和于本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历法,称之 为“花鸟历”。这种历法借助花开、鸟叫等,将一年划分为花开月、鸟 叫月、烧火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喜酒月、过年 月、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从类型上看,这种历法可以归入十月历, 它是傈僳族人民生产实践的结晶,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 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 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 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 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 宁蒗县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在与其他民族杂居 的翠玉、新营盘、大兴、红旗、红桥等地,以父 系家庭为多,而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 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 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 (情侣)关系。 摩梭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 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 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 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 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每年农 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 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 山”。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 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妇趁机结交阿夏。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达巴教”,与丽 江纳西族的东巴教有密切联系,不过达 巴教的发展比东巴教缓慢,其形态亦比 东巴教原始,基本上保持着原始部落宗 教的特征。达巴教因巫师达巴而得名, 它没有系统的教义和经书,也无宗教组 织和寺庙,只有几十部(回)口诵经, 另有一种占卜经(俗称算日子书),是 用32个不同形体的原始图画文字书写的 。 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 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 “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的时 辰而舞蹈。 风景名胜 玉龙雪山 老君山 泸沽湖 人间天堂人间天堂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青藏高原范围内最边远的有海洋性冰川分布的 高山,也是我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作用区。气候雪线在 海拔5000米左右,地形雪线大约为40004500米。主峰扇 子陡发育有悬冰川,高挂天际,熠熠生辉。海拔 45005000米左右的高度则分布有冰斗冰川。冰斗之间角 峰和刃脊好似一把把利剑刺向青天。此外,玉龙雪山还有 众多的古冰川遗迹,主峰扇子陡下面的干河坝即是古冰川 谷遗址。谷底海拔3300米,谷口朝向西南,谷宽300米, 两侧灰岩陡壁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谷坡6570度,是 典型的阿尔卑斯式大型冰川谷。源头两侧发育有流石滩, 上面还有一条冰川谷高出干河坝150米,以陡壁相连,为 典型的悬谷。 干海子位于丽江-鸣音公路旁,是一片开阔坦荡,芳草萋 萋的山间洼地,早先曾经是一个冰碛湖,西南部横贯着的 一道高约百米的古冰川侧碛垄便是这个湖泊的围堰,后来 围堰被流水切穿,导致湖水流泄殆尽,“海水“干涸,成为 如今这一片绿茵茵的天然牧场。周围的山坡上分布着一片 永远也长不高的云南松林,高度仅23米,呈现出小老头 的模样。 盛夏之际,干海子鲜花遍地,气候凉爽,游人可在此 策马纵横,奔驰在广阔的草地上,也可以信步鲜花丛中, 采摘五颜六色的野花。干海子目前是玉龙雪山重点开发建 设的旅游区,已建有民族旅游村、野营度假地和赛马场等 一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老君山 老君山景区处于玉龙雪山、三江并流、苍山洱海三个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的结合部,是玉龙雪山岗风景名胜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一景区主要由老君山九十九龙潭、金丝厂金 山玉湖、黎明美乐丹霞地貌、新主天然高山植物园等片区 (景点)构成,总面积715平方公里,是正在规划开发中 的生态旅游胜地。它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形成丽江旅游 资源的东西两翼 老君山位于丽江与剑川、兰坪等县交界处,属横断山 系云岭主脉,金沙江环其左,澜沧江绕其右,因其岭脊走向围 成半环状,恰似一个马蹄形的老君炼丹炉而得名,曾被史家 称为“滇省众山之祖“。 山体主要由喜玛拉雅山期岩浆岩组成,角峰质地坚硬, 主峰太上峰海拔4247.2米,南部次主峰太乙峰海拔4212.8 米,山脉主脊线海拔4000米左右。游人可登主峰岭脊,北跳 玉龙雄姿,东瞰剑湖明镜,西览碧罗诸峰,感受滇西北地区山 脉横断、江河并流、重山叠岭的恢宏气势。 在老君山主脊线北东侧海拔3800米以上的山工坳里,有湖 泊、沼泽数十个,沿溪流成串分布,被称为“丸十九龙潭“。 潭水来自春天的融雪和夏季的降雨,清澈冰冷,水质优良。 湖水溢出后,汇成小溪,形成瀑布,集为小河,穿越原始森林, 最终奔向金沙江、澜沧江。这些冰蚀湖泊,形状各异,湖水 幽深九十九龙潭神秘,在阳光和花木的映照下呈现出蓝、 橙、黄、绿的绚丽色彩。其中最大的黄龙潭,深不可测,潭 中有棵红珊瑚树露出水面,不时泛起红波。相传潭中有神 龙潜居,行人到此若高声喧哗,潭水就会翻滚变浊,珊瑚树也 会消失,接着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令人胆颤心惊。这是神话, 但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老君山高耸入云,气候受印度洋西 南季风、太平洋东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气团的交错影响,所 以除冬春少数时间外,山顶都被浓云笼罩,造成了雷雨的基 本条件,由此产生的神奇现象,可以从声、光、电和云雾的 关系去思考。 冰蚀湖群周围,冷杉林和杜鹊花丛环抱,每到春夏之际,百里 杜鹊次第怒放,满山遍野红紫黄白各色花团锦簇,湖沼水溢, 草甸花满,使湖泊变成“花湖“,溪流变成“花溪“。在这里人 们可以领略到杜鹊花色的丰富和花形的多变,也可以对其 生态类型的巨大变化有所认识,这里真可谓杜鹊花的王国 。 除了满山遍野的杜鹊花外,老君山上还有迎风傲雪的报春花,清香挺拔 的龙胆花,优雅穰郁的兰花和铺地似锦的绿绒苗等。这些花卉或生于林 上,或长于溪畔。在高山草甸中,季象变化显著,夏秋两季,红橙黄绿青兰 紫自各色花朵五彩缤纷,景观十分鲜艳,故称之为“五彩草甸;冬天到来, 则又山披白雪,树挂银花,龙潭冻结,一派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山顶角 峰周围分布着大片大片的季节性冰雪冻出来的石海和光秃秃的岭脊,冻 蚀湖群畔有规律地排列着大小均匀的石环阵群,尤以两组相互直交的岩 石节理“太上老君棋盘“,给人以奇妙之感。 老君山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从金沙江河谷到山顶,气候特征从 亚热带干热河谷一一温带一一寒带,形成完整的垂直气候分带及相应的 自然景观,云南松林、高山栋林、西南桦树林、小果垂枝柏林、云杉、 冷杉、高山灌丛、山顶杜鹊矮曲林、石滩冻荒漠植物带、高山草甸,构 成了老君山景区旅游环境的绿色基调。特别是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核 心景区内,原始森林保存完整,人类采伐影响较少,森林郁闭度高,具有幽 、秘、静之特色。加之有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多种动物出没,置身其间 ,给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无限遐想。 泸沽湖地球表面极美的泪 不为了摩梭女儿国的神秘,也不为了“走婚”的奇特风情,只为了梦中 的一面湖水,一面高原上纯净的湖水,我们大年初二就奔赴在丽江去 泸沽湖的路上。山路蜿蜒,一面陡壁一面悬崖,时而还要经过雪后结 冰的路段,路途艰辛,但接近梦境的喜悦却让一行6人满脸兴奋。穿 过金沙江,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玉龙般延绵的数座雪峰映入眼 帘(这正是玉龙雪山的名字由来)。下车拍照,立即感觉到真实的滇西 北高原:强烈的阳光洞穿了整个视野,凛冽的山风却吹得人周身寒彻 !继续前行,经过彝族自治县宁蒗,不时看见头顶偌大黑布的彝族妇 女匆匆前行。 颠簸了7个小时,翻越了5座高山,终于来到了泸沽湖的观景台。 只一眼就看呆了-高原的湖泊静静躺在眼前,缓缓绽放着生命深处最 静谧的安详,湛蓝的天空纯净得没有一朵流云,湛蓝的湖水平静得没 有一丝涟漪,岛屿点缀湖中,神山屹立湖畔一切都是画中的模样 梦中的印象,就这一眼,所有的辛苦都已值得!伫立山腰,于明媚的 阳光中静赏泸沽湖水天一色,想起齐秦的歌来:“高山上的湖水,是 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眼前这一面湖水一定是一颗极美的 眼泪! 泸沽湖畔每隔数里就是一个村庄,越过通常接待旅游团的大洛水村, 我们的摩梭司机扎司匹措把车停到了十公里外的里格,这儿是背包族 的聚集地。想住在真正的摩梭人家,于是决定翻山去下一个村庄,山 坡并不高,大家却走得气喘吁吁-高原氧气稀薄,在这海拔近3000米 处爬山真是辛苦!上到坡顶,一个小小的的村落跃然眼前,这儿背靠 着格姆女神山(也叫狮子山),面对着碧蓝的泸沽湖,真是依山傍水的 好地方! 走进这个名叫尼塞的村子,一切都变得闲适,牛和猪都在路旁溜达, 相逢的村民都带着朴实的微笑。找到小二家要求入住,碰巧小二不在 ,他姐姐一见这么多人略有些为难,但还是临时支床借被,张罗出了 6张床位。姐姐叫娜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已有两个孩子了。卸 下行囊,坐在木楞房前,晒着暖暖的阳光,吃着造型奇特的爆米花, 看着院子里悠闲漫步的鸡和狗,再望一眼不远处的泸沽湖-究竟身在 何处?忽然有些不真实起来。 日落时分,来到湖边,夕阳下的湖水呈现出一种温柔的 深蓝,今天不该姐姐家出船(村里的规定每天只能一家人 出船,这日轮到别家),于是坐在船边和她的表弟孜朗聊 天。小伙子说这两天正值新年,村里要为13岁的小孩举行 成人礼(成年礼对摩梭人而言非常重要,从此女孩可以穿 裙,拥有自己的房间,也称花房);今年一共有4个小孩成 年,今夜的篝火晚会就在其中的合欢家举行,村里14户人 家都去,附近村子也会派代表来。“你们也来参加吧!”- 孜朗热切地发出邀请,有缘得见原汁原味的摩梭礼仪,真 是意外的惊喜! 欣赏完黄昏的湖水回家,姐姐已经做好了晚饭,满满 的一桌菜肴,香气扑鼻。围坐在火塘边(火塘上供奉的是 毛主席的相片,旁边的床是祖母屋,娜措的妈妈居住), 吃着特色的猪膘肉,喝着摩梭人自酿的苏里玛酒,再看看 姐姐一家人真诚的笑脸-谁说他乡不能是故乡? 八点随孜朗出门,天色尽黑,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村中小路,听见一声 惊呼“看星星”!抬头顿时一震:黝黑的天空嵌满了璀璨的星辰,宝石 般冷艳;灿烂的银河清晰可辨,天幕低垂,似乎伸手可及;四周没有 一丝光亮,只有湖面吹来的夜风拂过脸庞,不由得屏住呼吸,怕惊扰 这满天繁星好多年没看见如此明亮的星辰了!-被文明污染的都 市早已失落了头顶的星空;不想今夜在这高原的湖畔,与它们蓦然重 逢,带着那亘古不变的美丽,美得让我心痛。 合欢家歌声阵阵,踏进门来,一大群穿着节日盛装的摩梭姑娘正围着 篝火跳舞,火光照映下每一张笑脸都是那样生动。向主人送上礼金和 祝福,盛情难却,又喝了一碗苏里玛酒院子里热闹异常,轮番的 舞蹈,轮流的歌唱,摩梭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